疫情過後,“賣菜”依然會是難做的生意

導讀:目前疫情導致出門不便是驅動用戶選擇線上購物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間用戶對於菜品的價格敏感度降低,對於配送時效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疫情結束後,無論是價格、菜品質量還是配送的速度依然都是用戶衡量的標準。在疫情倒逼更多企業開始拓展線上業務的情況下,整個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疫情過後,“賣菜”依然會是難做的生意

凌晨12點,迅速打開某生鮮APP,快速將選好的蔬菜、水果等商品放入購物車後,選擇合適的送達時間,點擊結算、付款……這些動作需要一氣呵成,否則需要的商品就會售空、合適的配送時間也會被約滿。無奈之下,有些人全副武裝走出家門進入超市,與平時相比,這裡出現了更多男士的身影,這不僅是一個家庭中男性買菜、女性做飯分工的結果,也是因為男性力氣比較大,一次性能買回更多的生活必需品。

疫情過後,“賣菜”依然會是難做的生意

▲ 朋友圈裡流傳的“××市買菜指南”

每日優鮮按照往常的習慣,在每天晚上10:00停止營業後,在線上同步第二天的庫存,沒想到這一規律被用戶發現,導致每天凌晨12:00-1:00之間訂單量暴增,第二天許多商品已經是缺貨的狀態。每日優鮮不得不分撥出庫存,以前的進貨和出貨節奏完全被打亂。“訂單量激增再加上疫情造成的物流不暢,許多生活所需的食材已經出現短缺的問題,部分地區只能通過人拉肩扛的方式將商品運輸出村,平臺也在加速跟政府溝通,但是區域之間溝通成本很高。”每日優鮮採購負責人李薇告訴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

這個春節,許多普通居民和零售商們都陷入了“買菜”的焦慮。

01 線上和社區成主戰場

疫情期間,儘量減少外出,成為驅動線上買菜的主要動力,生鮮電商成為送貨到家的的首選。然而訂單激增,不少菜品都出現了“半夜秒殺“的情況,供應、運力都存在不足。

僅靠生鮮電商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線上買菜需求。傳統商超順勢補位入局,加入“線上賣菜“的行列中。如疫情期間緊急上線的生鮮傳奇APP、步步高昇級後的到家服務新模式“小步到家”、重百超市推出的“重百優選”以及大潤發超市的“大潤發優鮮”……

疫情過後,“賣菜”依然會是難做的生意

▲ 美團和餓了麼上線“買菜“窗口

傳統商超在“解綁”到家平臺,自力更生開展線上的業務的同時,以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為代表的本地生活平臺,也紛紛上線“買菜專場”。2月2日,達達正式啟動“到家新鮮菜場”,重點保障京東到家每日7點-10點的蔬果、糧油等商品的供應;美團和餓了麼分別上線“送菜上門”和“買菜“窗口。阿里本地生活平臺也開通了“極速上線”服務,商家可最快提交申請,在當日開通外賣業務。

這對傳統商超來說無疑是一個涉足線上業務的絕佳機會。

記者調查發現,社區超市正成為供應一日三餐所需蔬菜的重要力量,比如蘇寧菜場,在依託蘇寧小店的基礎上,主打線上下單,門店自提的模式,在實現菜品豐富度的情況下,也提升了取貨的便捷度。記者查看蘇寧的公開數據顯示,近幾天社區用戶生鮮購買需求上漲明顯,環比12月同期單店訂單量增長最高達到了10倍,北京地區蔬菜銷售佔比達到37%。

不少超市開始探索新的賣菜模式。

對於封閉的小區,北京市開通了“社區蔬菜直通車”保障供應,每天大約27萬斤蔬果運進社區,這些蔬菜、水果、雞蛋已經被提前分裝、成箱打包好送進小區。據新發地百舸灣公司負責人韋偉林介紹,“一箱蔬菜包括11種蔬菜,水果箱內包含5種水果,售價分別為60元、70元,一箱蔬菜足夠一家三口吃上兩三天,並且蔬菜、水果的品種也是每三天就更換一次。目前已經通過‘果蔬套盒保供應’的方式,給社區居民送去了80噸果蔬。”永輝也在疫情期間通過與政府部門協調,推出“便民蔬菜進社區“,覆蓋陝西、河南、重慶等多個區域。

許多B2B生鮮食材配送企業在遭受疫情打擊的情況下開始轉向to C業務。美菜在春節期間開放了to C業務後,線上蔬菜購買大多來自個人或者家庭。美菜負責人表示,疫情結束後,C端業務仍舊會延續下去。

據招商證券統計,在一線城市, 81%的用戶所在地區有線上買菜平臺,76%的用戶傾向線上買菜。然而疫情期間線上銷售平臺普遍出現的貨品短缺、運力不足的情況,使得線上買菜只能覆蓋到46%的用戶,並且疫情拉大了用戶對於“線上買菜“期望值和現實值之間的差距。

招商證券長期專注零售行業的研究員鄭方軍判斷,“期望值和現實值之間的差距會讓多數用戶還會回到線下買菜,包括蘇寧小店在內的社區店蔬菜銷售佔比提升的事實證明,距離消費者近、更加便利的社區型超市疫後會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期。”但他同時提醒說,“包括社區店在內的傳統商超一定要抓住這個發展線上業務的時機並有所作為。”

02

生鮮標品化迎來契機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表示,“生鮮電商的競爭力可以說是冰山模型,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規模,海平面下看到的是供應鏈能力不足,供應鏈能力不足,其他都會垮掉。”

這次疫情,讓許多企業對於這句話有了實際的體會。

大型商超對於對於生鮮供應有更加深入的把握,例如家家悅的直採比例已經超過80%,與全國20多個合作社及養殖場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威海、煙臺、青島等地建設的物流中心,已經形成了支撐連鎖業務的立體式物流網絡。永輝、超市發等大型商超的直採都以超過70%。除此以外,傳統商超在資源調動和人員分配上更具組織化,能更有效地應對疫情。

但是面對疫情的衝擊,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物流不暢、採購價格高、人力不足等多重考驗,因此與其他同行“抱團”,共享供應鏈,共渡難關成為當前迫切的需求。

“對於供應鏈的整合、共享,在先前已經早有嘗試,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螞蟻商聯、專注於生鮮類產品的九州兄弟連以及去年12月發起成立的‘小愛社區聯盟’,聯合採購、共享資源,生鮮供應鏈的平臺化早就顯露端倪。”資深零售人曾任職沃爾瑪的張俊認為,“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危機無疑加速了這一趨勢,並會在疫後加速這一模式的發展。”

“非標品的標品化也是整合供應鏈一個重要環節,只有當生鮮標品達到一定量級後線上業務才能做的有聲有色,生鮮標品化是做線上業務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點。”張俊告訴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這正是多點Dmall這類企業加速生鮮標品化的一個原因,在疫情期間多點聯合商家快速推出的’菜肉套餐‘就要歸功於此。除此以外,疫情期間,產地直供社區的模式在杭州地區出現,這種全新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更加需求一套完善的生鮮標準化方案。”

業內專家認為,生鮮供應鏈的建設,最終要於農業結合起來,產業向下,鏈條向上,加強與農產品產地的聯繫是生鮮企業最好的出路。疫情中廣泛出現的“助農“計劃,一方面是對供應鏈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是推進供應鏈建設的一個機會。

“此外,在疫情的考驗下,更多企業產生加入供應鏈平臺的需求,一時間,相關信息和諮詢迅速增多,依靠以往的溝通方式,效率並不高。”鄭方軍判斷,“因此供應鏈平臺的線上化和數字化也是接下來重點發展的地方。”

據瞭解,螞蟻商聯已經緊急開設“螞蟻商聯線上社區“,接收成員企業、合作廠家及所有零售同行們的一切需求和資源,相關運營問題和經驗分享都可在社區內進行交流。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03

警惕回落期

疫情期間,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都與供應商、生產商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聯繫,一些企業還通過與餐飲行業、醫療健康行業的聯繫完善了企業的生態體系。提高了市場滲透率。

張俊認為,“疫情催生的無接觸配送、產地直供社區等也會在日後延續下去,這些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進步。”但他同時又提醒說,“在傳統的農貿市場和餐飲行業處於停業的低迷階段,市場競爭較小的情況下,當前許多零售企業呈現出的高客單、高日銷只是暫時的。對於’賣菜‘這門生意來說,高損耗、低毛利仍是癥結所在,優化供應鏈效率仍是日後開展業務的關鍵。”

鄭方軍則告誡說,“如何留存用戶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問題,目前疫情導致出門不便是驅動用戶選擇線上購物的主要因素,在此期間用戶對於菜品的價格敏感度降低,對於配送時效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疫情結束後,無論是價格、菜品質量還是配送的速度依然都是用戶衡量的標準。在疫情倒逼更多企業開始拓展線上業務的情況下,整個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據統計,2019年共有12家生鮮電商相繼因資本或者運營等諸多問題退出賽道,甚至有人發出“生鮮電商已死”的言論,因此,許多人認為疫情帶來的短暫繁榮是生鮮電商起死回生的依據。目前來看,缺乏對供應鏈反思,運營效率低下的企業仍難逃被淘汰的命運,並且在經過這場疫情造成的缺貨、斷貨後,資本應該對生鮮企業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疫情過後,融資將會變得困難,靠“燒錢“維持的”賣菜“生意更加不會長久。

2020年,“賣菜”這門生意依然不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