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獬豸是什么,但这个名字一听就象是某种神兽,那么,它具体是一种怎么样的神兽呢?传说,它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得人言知人性。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对于此,在《艾子杂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明,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

齐宣王问艾子:“我听说古时有獬豸,那是什么?”艾子回答:“尧时期有一种神兽叫做獬豸,在朝廷之中,能分辨臣子之中的小人,抓住他们并且吃掉。”解释完獬豸的出处之后,艾子又来了一句神补刀:“如果獬豸活到今天,那么,他肯定是不缺吃的了。”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贪官污吏奸佞小人,是为正人君子深恶痛绝的,《艾子杂说》虽然可能是苏轼附会之作,但是,我们从齐宣王艾子问对中,也得以一窥,獬豸的形象其实很早就在官场中出现了。提到艾子,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齐宣王这个人说起来大家应该还都是很熟悉,毕竟他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钟无艳的夫君。

齐宣王可能算不上什么杰出的明君,但是,他对历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就记载了:“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齐宣王实际是百家争鸣的大力扶持者,也可以说他是国立大学的首创者。中国人都知道的“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他一开始就是齐宣王的门客。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过了齐宣王,就该来说神兽獬豸了。

按照艾子的说法,虽然,齐宣王不是个昏君,但是,朝堂上的贪官污吏奸佞小人还是不少的,所以,獬豸根本就不缺吃的。獬豸这种神兽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之中。比如:经典版《三国演义》中那个被张飞暴打的督邮,他戴的就是“獬豸冠”。

其实,在汉朝时期,所有执法官吏都戴獬豸冠,挨揍的不知名督邮可以戴,劝降马超的知名督邮李恢可以戴,甚至,兼任司隶校尉的张飞、兼任中护军的赵云也都可以戴。汉朝的官帽都是仿照獬豸的形态而制成,而獬豸冠在古代,也正是是执法官员的一个标配。

这种官员佩戴獬豸冠,以表明自己公正廉明心底无私的情况延续了很久。一直到了明朝,官员的帽子,还尚且留着许多獬豸冠的痕迹,有关这一点,从很多考据细致的讲述明朝故事的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如果说,电视剧是艺术作品,并不能作为考据历史的凭证的话,我们还可以查看一下明朝名臣的画像。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比如:最有名的严嵩和徐阶,他们都担任过内阁首辅。由他们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也不管当没当过御史,他们的所佩戴的官帽,都保留了獬豸的痕迹。可是,到了清朝,官员佩戴獬豸冠的传统就消失了。清朝时期无论是臣子还是奴才,全都是清一色的红缨大帽顶戴花翎。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所以,这不禁使人产生一些疑惑:獬豸冠为何从清朝开始消失了?是清朝君臣都畏惧神兽獬豸不敢佩戴,还是神兽獬豸吃不胜吃,在清朝就撑死了?

有人说,如果獬豸在清朝时期尚且存在,一定会被撑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朝堂上的贪官污吏奸佞小人太多了,獬豸即便竭尽全力,可能也吃不完。关于獬豸在清朝会不会被撑死,我们不得而知,所以,在这里不如来讨论另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獬豸在清朝时期,它是先吃乾隆,还是先吃和珅?

之所以把乾隆和珅两个人提出来让獬豸先吃,是因为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很善于侵吞善款。糟践别人的爱心,这在罪大恶极里也算是头号种子选手了,更别说还是皇帝领头,主仆二人沆瀣一气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操作了。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在历史中,就有这么一段:

话说,乾隆之母(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甄嬛)过世之后,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乾隆决定铸造一座金发塔,以保存母亲生前掉下来的头发,寄托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乾隆可以说是个“败家子”,很会花钱,在想要铸造这个金发塔之前,乾隆就早已经花光了雍正留给他的数千万两库银。

然而,乾隆就是这种花样百出的人,没钱还要造作。思来想去,乾隆决定向臣子和奴才们募捐,募捐的首倡者就是和珅和致斋。在和珅的倡议和鼓吹之下,所有的官员和奴才至少要掏出一个月的俸禄。在古代,官员们俸禄并不是多么的丰厚,更何况官场生活花钱如流水。

但奈何这事儿是皇上的授意,在此威压之下有的官员即便被逼无奈上当铺典当细软,也要向皇帝表忠心。但是,这些钱募集来之后都干什么了呢?当然没有全都拿来铸造那座塔,甚至,连百分之十都没用上,而是被乾隆和珅两个人分了。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比照“一丈六尺,用金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九两九钱”大金塔铸造的金发塔,现在上秤一量,只有三千两,且用的是根本就不纯的六成金。而当时向臣子和奴才募捐的金银多达几十万两,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所谓的金发塔就是个借口,那些官员从当铺换来的善款,有九成以上都被乾隆和珅挪作他用或私吞了。

如此看来,和珅乾隆这主仆二人吞得盆满钵满腰包鼓鼓,如果,獬豸还在,那么,它还不得张开大嘴,把这君臣二人一口吞掉?即便如此,和珅、乾隆二人的贪欲远不能止步于此。如果,觉得侵吞超九成的善款就是他俩能干出的最离谱的事儿,那就太小瞧他们的胃口和贪腐能力了。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记载:“和珅柄政久……剥削其下以供所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征求无厌日益敝。”和珅贪起来,是肆无忌惮的,不管是修治河道还是赈济灾民,就没有和珅不敢动的善款。而他之所以什么钱都敢动,就是因为他“上面有人”。

有乾隆皇帝罩着,和珅贪多少都没事,反倒是弹劾和珅的官员一个个倒下了。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历史上,所谓的“纪晓岚智斗和珅”、“刘罗锅智斗和珅”,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俩自己也没干净到哪里去。至于纪晓岚贪不贪,正史中并没有提及过,但是,他确曾因包庇贪官而被充军发配。史书上有:“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

至于刘墉,他还是个知府的时候,其下属就没少侵吞公款,刘墉还因此被免职充军,但是,因为他是刘统勋的儿子,是动不得的官二代,所以,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继续步步高升了。这样看来,獬豸吞吃了乾隆和珅之后,要是顺便也咬刘墉纪晓岚两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此看来,像刘墉纪晓岚那样,普罗大众眼中“青天大老爷”都尚且在獬豸可吃之列,试想一下,清朝官吏中,哪还有一个不可吃的?如此看来,獬豸倘若当真生在清朝,被撑死也是在情理之中了。清朝以后,獬豸便从官场中丧失了踪迹,而乾隆也被美化成了“有道明君”。

中国古代有一神兽,懂人言知人性专门吃贪官,到清朝却消失无踪了

甚至,电视剧里的和珅看着也一点都不可恨,在某些电视剧里,和珅甚至被塑造成了正面人物,只要能说会道,他贪了多少,都没有人过问了。和珅没有被獬豸当作奸佞吃掉,但却被嘉庆皇帝当作肥鸭子吃掉了,乾隆死后若干年,甚至,连坟都被别人刨了。

他们生前贪婪如硕鼠、貔貅,罔顾江山社稷,着实可恶。他们虽然逃过了獬豸之口,但是,却没有逃过天理昭彰。

【《艾子杂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清史稿·列传一百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