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擇古還是藏今?


書畫收藏:擇古還是藏今?

《畲鄉春》張際才作品

古代書畫因不可複製而貴重,現代書畫動輒拍賣上百萬,那麼,書畫收藏到底該擇古還是藏今?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古”,什麼是“今”。

按學術界對中國歷史的通常劃分,1840年以前為古代,1840--1949為近代,1949--至今為現代(當代),根據中國美術史的劃分,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估且這樣來劃分:1840年以前為古代,1840--1949為近代,1949--1978為現代(新中國時期),1978至今為當代(新時期)。這種劃分對於當代人來說,可能會更有感知。

還有一個概念要弄清楚:這裡的“書”僅指書法,“畫”僅指中國畫。

一、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歷史階段書畫收藏的大概情況:

1、古代書畫:因時間久遠,歷經社會變遷,難於保存等原因,真正留存下來的、有名有姓、有記載、有傳承記錄的,不是遺失,就是進了國內外各家博物館、美術館,還散落於民間私藏,並會上市交易的真品,絕對是少之又少,特別是清代中葉之前的作品。可以說,目前上市拍賣的古代書畫,99.9%是贗品。

2、近現代書畫:一說到近現代,因為研究和當代投資炒作的原因,大家只知道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吳昌碩、李可染、吳冠中、關山月、李叔同、沈尹默、于右任等這一批書畫名家,這批名家均已不在世,作品估且不論質量,實際上大部分原作真品也已經被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機構或家屬收藏,特是其代表作;只有少量作品被私人收藏,但一般也不會拿出來交易。李可染、潘天壽的後代就曾表示,拍賣市場上90%以上的他們的作品都是贗品。這一時期,倒是有大量名氣不高,但實際水平不錯的書畫家作品散落於民間。

3、當代書畫:大部分書畫家還在世,作品數量巨多,但精品不多,大部分還沒有突破近現代書畫家的水平,包括傳說中一年繳上億、上千萬稅的那幾個書畫名家,他們一年可以生產同樣內容的作品上千幅,但其藝術價值需要打個問號,多是在前人的套路上打轉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有實力的書畫家,他們基本功紮實,造型能力強,在表現形式與內容、意趣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賦有時代美感,但因為時間和炒作等原因,他們可能並不那麼知名。

二、書畫收藏離不開它的價值,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書畫收藏的價值,它一般體現在四個方面。

1、觀賞價值或者說是實用價值。書畫說到底是拿來觀賞的,好的書畫作品不僅具有一定的裝飾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觀賞性,中國山水畫所謂"可觀、可遊、可居"就是這個意思,觀賞書畫作品可修身養性,愉悅心靈,淘冶性情,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審美修養。比如你買了一幅表現秋色的山水畫,行家說太豔,但你卻很喜歡,把它掛在了家裡的廳牆上,使家裡增添了溫暖的氛圍,那麼這張畫就有了它的裝飾價值。

2、史料價值或者說是文獻價值。書畫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歷代很多書畫作品身上,隱藏著那個時代社會的風俗、人物、事件、歷史、地理等諸多信息,典型的比如《清明上河圖》,它是研究宋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重要資料;《 國家寶藏》第二季中廣東博物館所收藏的《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這個當時作為起裝飾性作用的普通壁紙,現在卻成了無價之寶,除了它的繪畫技法較好之外,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它生動記錄了當時廣州13行的珍貴歷史片斷,具有了文獻價值。

3、藝術價值。好的書畫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那些在藝術史上開宗立派或有標誌性的書畫作品,隨著書畫家的過世,這些書畫家留存在世的作品就成為某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和特殊文化符號。為什麼現代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潘天壽等諸多大家的代表作受人追捧?就是因為他們在那個時代開創了一個新的繪畫領域。

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審美價值上,審美價值是藝術品區別於其他日用品的重要價值之一。書畫作品審美價值的呈現,主要體現在嫻熟或別具一格的技術(造型造意的能力),對圖像的想象力,對色彩、書法線條、佈局的把握能力等方面。像象齊白石的《十二條山水屏》,如何拋開名氣等因素,老實說從中國山水畫藝術來說,它既無開創性的技法,也無開創性的境界,根本不值十幾個億,完全是市場炒作的結果。

4、市場價值或者說投資價值。就是一個書畫家的作品在市場流通中的價格和評價,你買了他的作品後可變現、會升值,這主要取決於名氣和市場運作。

三、書畫收藏離不開你收藏的目的,從書畫收藏的目的看,人們收藏書畫的行為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投資型或投機型:好像買房炒股一樣,你買了後希望能升值,能變現,甚至一夜暴富,這是目前國人收藏書畫的主流。

2、研究型或公益型:純粹是為了做學術研究,或供人欣賞學習,典型的如公共博物館、美術館、大學研究中心之類公益機構,在國外也有很多私人收藏是為了公益性的,如美國洛杉磯的蓋蒂藝術館。

3、觀賞型或興趣型:購買書畫主要原因是喜歡,看著舒服,掛在辦公場地或家裡,既有一定的裝飾性,又能體現你的文化品味。這是目前國內正在興起的一種潮流和時尚。

四、如果明確了你收藏的目的是什麼,那麼你是“擇古”還是“藏今”就很好辦了。

1、投資型:主要就是看市場價值,目光肯定是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如果你財力夠,首選炒得比較多的近現代名家,不過,“撿漏”要小心,沒有很強的專業鑑定能力,最好小心為妙,並且價格已經是虛高;如果財力有限,可選近現代那些炒作得不是很厲害的二三線書畫家。對於當代那些所謂的“主席、院長、教授”等一線名家,因為還需經時間的檢驗,最靠譜的辦法還是看作品的藝術價值、藝術水平。至於古代書畫作品,就要看它的史料價值或者說是文獻價值,不過因為作品稀缺,最好不要碰。

2、觀賞型:這個就無所謂,只要你看著喜歡,價錢適中,把書畫當作消費品,不管是古代仿品,近現代、當代是否有名氣,還是名家高仿作品,都可以購買。不過作為收藏來說,為了更好地體現你的審美品味,除了裝飾性,還是要看作品的藝術價值,最好是那些雅俗共賞的原創作品。如果品味再高一點,可以選擇藝術價值較高的當代三四線名家原創作品。

3、研究型:當然是要看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既要有一定的廣泛性,更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要收藏代表作、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