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乾隆皇帝發出重要指示曰:“洪承疇在明代身膺閫寄,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為之諱。

閫寄,念:捆季,就是手握重兵的意思。把乾隆皇帝的話翻譯一下,就是說:“洪承疇在明朝手握重兵,可謂是皇恩浩蕩。洪承疇兵敗投降大清,歷任要職。當臣子的人,應該不事二主。洪承疇雖然對大清有功,但是他當貳臣的事情,也不用避諱。”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乾隆皇帝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洪承疇是明朝將領,率領十三萬大軍與清軍作戰,結果兵敗被俘。洪承疇投降清朝之後,為清朝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洪承疇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都獲得了清朝皇帝的高度評價。

洪承疇在朝,有太傅、太保、少師、太子太師等一系列榮譽頭銜。洪承疇去世的時候,康熙皇帝給他辦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葬禮,還給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諡號“文襄”。

洪承疇死了一百多年以後,大清朝的皇帝是愛新覺羅.弘曆。弘曆過河拆橋,把洪承疇定性為貳臣,並且寫進了《貳臣傳》。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洪承疇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詔修撰《貳臣傳》。乾隆皇帝把前明降清官員,分為甲乙二等,編入《貳臣傳》。對清朝有功的前明官員,定為甲等。對清朝無功的前明官員,定為乙等。洪承疇和祖大壽等人,被定為貳臣甲等。孫得功、馬光遠等前明官員,被定為貳臣乙等。

《貳臣傳》的名單很長,幾乎包括了所有在清朝得意的前明官員。從個人感情上來講,我是十分鄙視洪承疇和祖大壽等人。對於洪承疇和祖大壽入選《貳臣傳》,我個人持幸災樂禍的態度。

對於乾隆皇帝過河拆橋的做法,我也持鄙視的態度。民間的輿論可以對洪承疇和祖大壽持鄙視態度,唯獨乾隆皇帝不行。貳臣們雖然貪生怕死,但是為清朝立下大功。乾隆皇帝作為清朝的代表人物,這麼做實在是不厚道啊。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魏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乾隆皇帝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宣傳“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忠臣不事二主”是歷朝歷代天子希望的意識形態。李世民也希望“忠臣不事二主”,但是不得不依靠降將降臣。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例,裡面大部分的人就是貳臣。

魏徵原本是隋朝官員,在元寶藏部下效力。魏徵為隋朝寫了一篇討伐瓦崗軍的檄文,寫得實在是太好了。李密十分賞識魏徵,派人召魏徵加入瓦崗軍。魏徵毫不猶豫,就投奔瓦崗軍成了李密的秘書(記室)。

瓦崗軍失敗之後,魏徵投奔大唐天子李淵。李淵派魏徵出使河北,結果被竇建德活捉了。魏徵毫不猶豫,又投奔竇建德。這個時候的魏徵,已經是歷事隋煬帝、李密、李淵、竇建德四位主子了。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又投奔大唐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魏徵毫不猶豫,又投奔李世民麾下。如果按照乾隆皇帝的標準,魏徵就不僅僅是貳臣,而是六主之臣了。

秦叔寶原本在隋朝名將來護兒和張須陀部下效力,張須陀率領秦叔寶攻打瓦崗軍。張須陀中了李密的埋伏,結果戰死了。秦叔寶投奔隋將裴仁基,裴仁基向瓦崗軍投降。秦叔寶追隨裴仁基,投奔打死了昔日頂頭上司張須陀的瓦崗軍。

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之後,秦瓊和程咬金等人,投奔昨日的死敵王世充。秦叔寶和程咬金覺得王世充難成大事,轉身就投奔了李淵。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秦叔寶和程咬金調轉槍頭,攻打昔日的主公王世充。如果按照乾隆皇帝的標準,秦叔寶就是四主之臣,程咬金就是三主之臣。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秦叔寶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尉遲敬德、張公謹、屈突通、房玄齡、杜如晦等凌煙閣功臣,都是侍奉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主子。如果按照乾隆皇帝標準,凌煙閣功臣裡面,就沒有幾個是純臣了。

唐朝的開國功臣裡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在隋朝為官,或者是在隋末唐初別的武裝勢力效力的經歷。如果按照乾隆皇帝的標準,大唐滿朝文武皆貳臣也。

李世民面對滿朝降臣降將的局面,也想樹立“忠臣不事二主”的意識形態。李世民採取的策略跟乾隆不同,他沒有貶低前隋舊臣,而是採取褒揚前隋純臣的方式,以此來樹立“忠臣不事二主”的意識形態。

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打到了河東地區。隋朝河東守將堯君素,寧死不肯投降。李淵為了抓緊時間攻入長安,繞開了河東,直接向關中精兵。

處理前朝降將的問題,李世民的做法,比過河拆橋的乾隆皇帝更高明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淵打進長安之後,回過頭來攻打河東。李淵的女婿趙慈景,率部攻打河東。堯君素與唐軍大戰於河東,活捉了趙慈景。堯君素為了表明不與李淵議和的立場,把趙慈景斬首示眾。隋煬帝死了,堯君素依然死守河東。堯君素誓與河東共存亡,為大隋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登基稱帝之後,大張旗鼓表彰堯君素。李世民追封堯君素官職,還把堯君素的兒子找出來封官。李世民這麼做,就是號召大唐的臣民向前隋純臣堯君素學習,做“不事二主”的純臣。

在我看來,乾隆皇帝和李世民都是降將降臣的直接受益人。李世民通過褒揚前朝純臣的方式,號召臣民樹立“忠臣不事二主”的意識形態。李世民的做法,比乾隆皇帝過河拆橋式的《貳臣傳》,要高明得多了。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新舊兩唐書》《貳臣傳》。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