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部电影中塑造的人物最打动人心?

小俊子娱乐


当然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的主人翁安迪深深的打动了我。第一次看比较震撼,内心很激动,再看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动,后来就情绪越来越复杂。我想是好电影都会这样吧,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影片讲述了一位名叫安迪的银行家被误判关到肖申克监狱终生监禁,在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他开始为自己的自由努力,终于在多年后成功穿越了自己费尽心力挖成的秘密通道,重获自由。

肖申克监狱的高墙隔开了一切,无期的监禁,无望的日子,狱中的人们的精神被一点点腐蚀,灵魂在逐步扭曲,心灵渐渐变得麻木。然而,安迪并没有被磨难所折服,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监狱的墙上挖出了一条暗道。最后在一个普通的晚上,从暗道爬了出来。他从肖申克监狱中逃了出来,重获了自由,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我们要象安迪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的人。正如同电影中安迪所说的一样:“‘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小卢影视源


《三傻大闹宝莱坞》颠覆了我对读书的理解。

国人喜欢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就像我妈,把孩子读书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家只要我说要看书,她绝对不会选择打扰我。

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好好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为一名科学家,一名好老师?

我在迷茫中学习,老师讲课,能听的听,听不懂也无所谓,布置下来什么作业,尽量写满,上课不迟到早退,在学校乖巧懂事听话,我以为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考一个好大学,拥有一份好工作而已。

直到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主人公兰彻对学习的灵活运用,让我重新看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学习,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学习,也不是只有死记硬背这一种,当然学习也不存在混吃等死的日子里,它是你认真对待,就能获得高回报的东西,是一种能带来创新,让人看到希望的东西。

我曾经因为这部电影的名字,选择了放弃观看,几年后才阴差阳错下重新观看了它,浪费的那几年让我甚是可惜,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它的名字而再错过。

《三傻大闹宝莱坞》让你对学习有重新理解。





未成年姐姐


《我不是药神》

主角塑造:以真实原型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包括5个主要人物,而真实事件中,只有一个主人公。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编剧在前期创作中,刻意加入了吕受益、刘思慧、黄毛、牧师四个主人公。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是个彻头彻尾的小商贩,初衷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竟成为众多病友心中的药神。电影前半段的程勇缺点无数,身材肥胖、不修边幅,整日困倦,性格急躁,还有家庭暴力;以谋利为主,对生命缺乏敬畏,面对白血病患者吞云吐雾,还要求大家取下口罩让自己看个清楚。

随着剧情的深入,程勇打动人心的细节也渐渐浮出水面,在房租付不起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拿钱给儿子买鞋;不愿意前妻把儿子带出国,和律师力争甚至大打出手。当他看到黄毛把药分给同样处境艰难的病友时,又将药扔回黄毛怀中。他为了吕受益再次踏入印度,并为后面的病友代购药品分文不赚,充分说明他做人尚有底线。到了后期,程勇不再只关注个体,他开始能够心怀芸芸白血病患者,为其奔走,为其同死神争夺生命权。

配角塑造:配角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黄毛,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影视剧作故事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在片中有名字,叫彭浩,是个杀猪的。患上白血病的时候,他还未成年就从家里跑出来了,不想给家人添麻烦。抢吕受益的药,不发一语;见神父被张院士的人打,他迎头而上,也是不发一语;吕受益死后,程勇去找他,他依旧一点表情没有,让他滚开。黄毛所有的反应都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因为演员呈现的这个角色是简单的,行动目的清楚,偏偏他的眼睛非常有感情。黄毛的利落不是因为无情,而是隐忍。他之所以总面无表情,不是因为他没想法,而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默默消化。黄毛角色的塑造和主要人物程勇的塑造相比,电影中借助细节的提炼,神形毕现地显示出其性格的完整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群体形象塑造:这部电影中有对广大的病友群体的形象塑造,他们每一个都是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眼神中既有病痛的凄凉,又要重生的希望。这些人物在影片中没有特殊的表现空间来单独表现个体,但他们是电影艺术创作与构思的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提示社会矛盾,显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群病友在最初买药时,为了生存不情愿地摘下口罩,到后期主人公程勇被捕时,每一个人主动摘下口罩致敬,让人为之动容;这群病友在得知低价获得走私药时,一张张不断涌现出高举人民币的面容,那是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渴求;这群病友在派出所里集体沉默,保护为他们代买走私药的程勇等形象的塑造,都促使程勇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药神。

《我不是药神》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通过剧本艺术化设计,提炼凝聚人物特征,将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银屏之上,反映出实际生活,使影片创作体验出专业的视听水平,实属一部佳作。






土豆炖小鸡儿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位社会身份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是亿万富豪,一个是修车工。在正常生活中他们几乎不可能有交集。

但是因为都身患癌症,机缘巧合之下相识结为好友。二人并决定在余下的日子里,完成他们内心所想的“遗愿清单”的故事。

我们总说人生,就是由一个个遗憾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我们因为生活的无奈而错过,我们总是在说等有机会去做,等有机会去看看,这一等很多人都是一辈子。

爱德华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 CEO ,在一次法庭上因为情绪激动,咳出了血,于是在自己创办的医学检查,他却发现自己也成为一名绝症患者,入住到他自己经营的医院里。也许是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自己推行的一个房间两张病床的经营模式让他自己很郁闷,也只好自讨苦吃和另一位绝症卡特共同分享一间病房,

爱德华家财万贯经历了三段婚姻没有家,还是孤单一人唯一一个女儿因为女婿家暴,找人教训了女婿,从此女婿离开了女儿,让她失去了丈夫,非常恨这个父亲,从此没有往来。在住院期间唯一照看他的只有他的助理,当然他的助理想得到他的财产继承。

卡特从事修车并且知识渊博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卡特养育了三个孩子,为了家庭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喜欢历史放弃了更高的深造机会。

在偶然的机会,爱德华知道了卡特写的遗愿清单,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实现这些愿望,卡特有家庭,虽然这个决定没有得到妻子儿女的理解,他还是决定不能放弃自己最后的梦想。刚好爱德华除了钱就是钱,于是这个计划就开始执行了。他们跳伞,去飙车去非洲猎杀,去发货吃大餐,去香港艳遇,去中国长城摩托,还去埃及爬金字塔,去爬珠穆朗玛峰,由于恶劣天气而放弃。完成一个项目会自己的勾画掉。他们利用剩下的时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当卡特在旅途过程中感悟到家庭才是自己最后的港湾,爱人子女才是自己活着的意义。于是他也在说服爱德华放下面子和女儿和好,但是爱德华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连总统都要听他的意见,不会和他女儿主动和好。他们不欢而散。卡特独自回家,回到家儿女和孙子孙女们一起吃了家宴,看着丰盛的家宴看到到儿女事业有成,看到孙辈们的开心笑声卡特倍感欣慰笑中带泪。此时的爱德华在自己的豪宅喝着喜欢的咖啡,空荡荡的房间一个人坐着想着突然哭泣着。家宴结束后卡特的爱人想给卡特当初相识时候的那种浪漫,但是卡特病情恶化送到了医院抢救。

还在召开股东会议的爱德华被助理叫过去说卡特快不行了希望他能看他一下,爱德华匆匆赶往医院,看到卡特剃了光头状态很不好,卡特妻子拿了一封信,这时候卡特醒过来和爱德华读着信里的内容,告诉他你喜欢的猫屎咖啡是真的用猫屎做的,他们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很久,直到卡特咽下最后一口气!

爱德华去见到了他很久没有见到的女儿,他们释然了相互拥抱。

不久后爱德华也去世了,爱德华的助理完成他们遗愿清单上最后的愿望,把骨灰放在了珠穆朗玛峰上故事就结束了!

故事很简单,也很直白!人不管多有钱当你身患绝症的时候人都是平等的。有的人也许有钱,但精神是空虚的,有的人没有多少钱但是有一个圆满的家庭很快乐!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迫于生活的无奈选择了我们不喜欢的生活和工作。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摩根.弗里曼他把人在生命倒计时从容表现非常到位。对家庭爱人的感情特别真实让人印象深刻,触动人心,推荐大家也可以看看这部;遗愿清单。

最后想说的是:当生命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才能见证我们的勇气。死亡总是让人退避三舍,但是我们终将面对,那时候的我们又会以怎么样的心态迎接呢?


向着阳光进发


我认为印度的励志佳作《摔跤吧 爸爸》片中塑造的父亲一角,非常打动人心。

主人公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一生的追求梦想就是成为世界的摔跤冠军。因为政府对摔跤不重视,经费都很少,而且印度人像他那个阶层的人,没有富裕的钱来支持他的梦想,随着年龄的日益增大,身体发福,他就把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可一连生了四胎,都是女儿,受到左邻右舍的冷嘲热讽,他为此每天愁眉苦脸。直到有一天,他女儿打伤邻家的男孩,他这才恍然大悟,女儿也有摔跤的天赋。奥运奖牌谁都可以去拿,而不限于男孩。

于是这位父亲说服妻子给他一年时间去培养两个女儿,但在印度女孩的地位十分卑微,什么事都干不了,而这位父亲却宁可打破陈规旧律,也要让自己的女儿走上摔跤之路,每天准时五点起床,剪掉女儿头发,增加她们的营养,没有沙土训练场,父亲在自己的地里造一个,没有女陪练找来大侄子当陪练,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艰苦训练,一心想着为实现梦想,为国争光。

后来女儿不负众望获得了国内三连冠,就进入国家训练营,可是成绩却一落千丈,她认为父亲教的技术都落后了,只是听教练的话,而教练鼠目寸光,使她一步步的落后,而且和父亲关系僵硬,直到大赛的前一天,她在妹妹的说服下和父亲通了电话而化解了前嫌,父亲为了帮她恢复原来的成绩和技巧,带上侄子从老家赶来,在校外亲自指导,保持她的体重,而被学校发现后禁止其女儿外出,父亲又通过看女儿的比赛录像电话指导,不断鼓励女儿勇敢向前,主动进攻,为女儿不断地进步而付出一切,突破层层困难,最后女儿获得了世界女子摔跤冠军,打破了印度从未走进世界比赛的魔咒。

这就是信念的胜利,故事细节到位、情感真实动人,他给了广大女性更多的出路,这样的父亲,何尝不伟大?





华哥讲电影


《绣春刀2》沈炼:英雄亦是凡人。

电影概念太大,要论真实非记录片莫属。要论受众最广,莫过于爱情,亲情。想想也实属太多了。

所以我考虑的方向是非真实记录,非真实事件改编的。因为上述两点从出发点就已经赢了。试问有什么故事能比口述来的让人动容呢。所以不考虑《药神》,《湄公河》,《红海》和更为甚者的《忠犬八公》。

但是在人们认知有具有颠覆,常见却不老套。就足矣考验编剧和演员的功力了。类似去年傲视群雄的《哪吒》,或者经典不朽的《霸王别姬》。

说到这里思路就很清晰了。这里推荐一个个人觉得很不错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里的主人公:沈炼。

“ 该片讲述了明天启七年,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阴谋,为了证明清白,与少女北斋,同僚裴纶协力查明真相的故事。”————影片介绍。

电影作为《绣春刀》的续作,丝毫没有因为前作的成功而遭人诟病。曾一度被评为近年来最好的“武侠电影”。因为主要讲述人物,就不对剧情多做介绍。

沈炼作为“锦衣卫”,并没有让他钱权加身,衣食无忧。反而需要谨言慎行。其实在当时的锦衣卫“同行”里。大多也都有本难念的经。

影片里沈炼也是个普通人,对画的喜爱使得对“北斋”心里好感先驻。造化弄人的是北斋却被曾经“爱人”朱由检和魏忠贤定为“东林逆党”。

整日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工作,社会“文字狱”高压,难得的爱却又不得。他是随便就能掌握他人生死哦“锦衣卫”。却保不住一个心爱的弱女子。

看惯了欧美的“超级英雄”和“快意恩仇”

江湖大侠。却发现,英雄也有些有肉,英雄也会落泪!

在那样一个时代,他们不愁房贷车贷,没有指标目标。却发现,吃饱,穿暖,活着。都是那么的难。

我是梦可温,分享一些有温度的看法。你觉得还有那些影视人物很深入人心呢,评论告诉我吧。






梦可温


我认为,《我不是药神》中包括5个主要人物,而真实事件中,只有一个主人公。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编剧在前期创作中,刻意加入了吕受益、刘思慧、黄毛、牧师四个主人公。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是个彻头彻尾的小商贩,初衷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竟成为众多病友心中的药神。

电影前半段的程勇缺点无数,身材肥胖、不修边幅,整日困倦,性格急躁,还有家庭暴力;以谋利为主,对生命缺乏敬畏,面对白血病患者吞云吐雾,还要求大家取下口罩让自己看个清楚。随着剧情的深入,程勇打动人心的细节也渐渐浮出水面,在房租付不起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拿钱给儿子买鞋;不愿意前妻把儿子带出国,和律师力争甚至大打出手。当他看到黄毛把药分给同样处境艰难的病友时,又将药扔回黄毛怀中。他为了吕受益再次踏入印度,并为后面的病友代购药品分文不赚,充分说明他做人尚有底线。到了后期,程勇不再只关注个体,他开始能够心怀芸芸白血病患者,为其奔走,为其同死神争夺生命权。



网络全球影视


这部电影,在人物形象和性格上的塑造,成就了它的地位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除了良好的创意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人物塑造的好坏是整体电影出彩的核心。电影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以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离开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很难充分了解影片深刻的内涵,对于作品的思考和情感的浸入都会产生隔阂。文牧野导演的作品《我不是药神》中塑造的不同类型的人物,都是很核心的体现。小编给大家深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在人物形象和性格上的塑造。

一、人物形象塑造

主角塑造:以真实原型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包括5个主要人物,而真实事件中,只有一个主人公。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编剧在前期创作中,刻意加入了吕受益、刘思慧、黄毛、牧师四个主人公。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是个彻头彻尾的小商贩,初衷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竟成为众多病友心中的药神。电影前半段的程勇缺点无数,身材肥胖、不修边幅,整日困倦,性格急躁,还有家庭暴力;以谋利为主,对生命缺乏敬畏,面对白血病患者吞云吐雾,还要求大家取下口罩让自己看个清楚。

随着剧情的深入,程勇打动人心的细节也渐渐浮出水面,在房租付不起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拿钱给儿子买鞋;不愿意前妻把儿子带出国,和律师力争甚至大打出手。当他看到黄毛把药分给同样处境艰难的病友时,又将药扔回黄毛怀中。他为了吕受益再次踏入印度,并为后面的病友代购药品分文不赚,充分说明他做人尚有底线。到了后期,程勇不再只关注个体,他开始能够心怀芸芸白血病患者,为其奔走,为其同死神争夺生命权。

配角塑造:配角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黄毛,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影视剧作故事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在片中有名字,叫彭浩,是个杀猪的。患上白血病的时候,他还未成年就从家里跑出来了,不想给家人添麻烦。抢吕受益的药,不发一语;见神父被张院士的人打,他迎头而上,也是不发一语;吕受益死后,程勇去找他,他依旧一点表情没有,让他滚开。黄毛所有的反应都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因为演员呈现的这个角色是简单的,行动目的清楚,偏偏他的眼睛非常有感情。黄毛的利落不是因为无情,而是隐忍。他之所以总面无表情,不是因为他没想法,而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默默消化。黄毛角色的塑造和主要人物程勇的塑造相比,电影中借助细节的提炼,神形毕现地显示出其性格的完整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群体形象塑造:这部电影中有对广大的病友群体的形象塑造,他们每一个都是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眼神中既有病痛的凄凉,又要重生的希望。这些人物在影片中没有特殊的表现空间来单独表现个体,但他们是电影艺术创作与构思的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提示社会矛盾,显现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群病友在最初买药时,为了生存不情愿地摘下口罩,到后期主人公程勇被捕时,每一个人主动摘下口罩致敬,让人为之动容;这群病友在得知低价获得走私药时,一张张不断涌现出高举人民币的面容,那是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渴求;这群病友在派出所里集体沉默,保护为他们代买走私药的程勇等形象的塑造,都促使程勇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药神。

二、人物性格塑造

性格是人物的灵魂,看到了性格,就看到了人,抓住了性格,人物就活脱了。《我不是药神》中大部分角色都面临着是守法还是救命的困境,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背后,也充分挖掘出了人物的性格,而吕受益这个人物恰恰游离在守法与求生的边界。吕受益的性格是多面体,可他的这些多个面,还不够对比鲜明、不够突出、不够刺激,整体还是平淡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他人生最值得拿出来被书写的情节就是慢粒白血病患者这种残酷和自杀的勇敢。

影片中,吕受益佝偻着身体,说话客客气气,给人软弱的直观印象,大家参加抗议活动时,他却独自吃盒饭,甚至对其他人嗤之以鼻,这说明吕受益是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男人。跟着程勇卖走私药后,吕受益也收获了大量的钱,他高兴地请程勇去家里吃饭,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儿子,他是热爱生活的,有生活激情的,只是世态炎凉,很快又把他打回原形。吕受益病情恶化后,他不想拖累妻子和孩子,临死前带着最后一份挂念,鼓足勇气自杀了。看似文弱的吕受益,其实是生活中的我们自己,我们憧憬生活,面对生活的苦难,咬牙坚持,几番磨砺,最终得到的也不过如此。

刘思慧是这几个主人公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在剧本人物塑造中,需要这样一种含蓄的力量去体现一种母爱,这份母爱洒脱,不顾冷眼,通过酒吧跳舞这个途径去挣钱;这份母爱是麻木的,程勇要送她回家,她明白程勇的意思,为了女儿向现实低头;这份母爱也是勇敢的,为了维护同伴、维护病友,痛打假药贩子也好,和一群男人一起走私药品也好,这个女人义气又果敢。这个人物在塑造上虽不及其他角色着墨多,但人物形象非常饱满,这是新时代独立女性面对困境时的不妥协,也是影片中男性世界里的另一种声音。

刘牧师这位信仰基督派、性格慢条斯理、说话慢慢吞吞、做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牧师,在剧中一直是一个慈悲、善良、疾恶如仇的形象。这个人物在影片中,除了是团队一个智者的形象存在,也承担了影片中讽刺和喜剧的表现效果。他本来认为对上帝最好的救赎就是拯救,上帝可以拯救世间众生,可是他看到的并非如此;当看到真正的假药出现在发布会,他上去义愤填膺地痛斥假药贩子的不道德,却被骗子团伙揍,是他的朋友们挺身而出。

《我不是药神》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通过剧本艺术化设计,提炼凝聚人物特征,将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银屏之上,反映出实际生活,使影片创作体验出专业的视听水平,实属一部佳作。


影集推荐


《南海十三郎》这个片子讲的是粤剧编剧江誉镠的一辈子,出身名门,恃才傲物,后来情人嫁做他人妇,知音猝死在眼前,入寺修行之后又知晓了家道中落,自此便疯了,一疯就是几十年。天才该有的样子,被他拍尽了。

年轻时的江誉镠,摇头晃脑忽闪着大眼睛,韵文就吧嗒吧嗒蹦出来了,真厉害。很多事看上去啊不过如此,要自己做起来才觉得难。想起以前诗社拉的女生节横幅,“写遍痴心常凑韵,说声爱你又孤平”,这才是我们普通人。

天才都没朋友,江誉镠唯一的知己是他的学生唐涤生。多年后重逢,唐涤生唱,“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仿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知音再复寻”,再世红梅记首映当晚,唐涤生就死了。我看电影的时候正在切猪肝,满手的血水,一时间涕泗横流还腾不出手擦。

后来江誉镠疯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电影里的程蝶衣那么好运,不想活了可以直接在戏台上抹脖子。不敢想象他最后几十年是怎样过的,奥登有首诗:如果可能/须以羸弱之身/在钝痛中承受/人类所有的苦难,说不定江誉镠最清醒,你看看天才的下场。

有一段时间沉迷任剑辉,听到再世红梅记里的唱词,“慧娘为谁死,裴郎岂不知呢”?啊呀,好难过。

1997年,谢君豪凭《南海十三郎》拿了金马奖的影帝,回头看那一年,竟然也有神仙打架的场面。比如最佳剧情片给的是《甜蜜蜜》。很久之后才知道原来《甜蜜蜜》的英译是Almost a Love Story,人被摆布来摆布去,爱情顶多是“差不多算有吧”。

《甜蜜蜜》真的好衬黎明,愣愣的、钝钝的、温吞的男人,黎明演来最合适,他就像酒局里最端正偏又最俊朗的那个人,你情不自禁地撩他几句,他会立即摆出冷若冰霜的姿态拒人千里,一下子煞了全桌风景。酒酣眼饧之后,他最精神,但你还不能指望他把你全须全尾背回家,眼前任何一只醉鬼都比他靠谱。

还有之前许鞍华拍的那版《半生缘》,他演沈世钧,说他薄幸吧委屈了他,说他深情吧那可真是抬举了,不上不下的中式传统男人形象,他去演真是神形兼备。

许鞍华总是要拍张爱玲,84年的时候拍过《倾城之恋》,白流苏是缪骞人演的。我总是有些分不清缪骞人和夏文汐,连着后来的吴倩莲,都是眉目寡淡的女演员,有书卷气,动态比静态美得多,现在倒是少见了。

84年的范柳原是周润发演的,这就不大合适了。周润发演过好人或坏人,但好与坏是立场,他就是长了一张不会辜负别人的脸,就算是一时辜负,以后肯定也会找补回来,有时候赔上的甚至是命。高秋说:“我出卖了你,做警察一定要抓贼,是我欠你的,你下手吧”。阿郎连话都没来得及说就死在了火海里,可见人年轻时不能轻易犯错。其他光芒万丈的角色,那可别提了,高进、小庄、小马、阿剂哥,反正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就对着周润发幻想当大哥的女人。

说回那年金马奖,谢君豪可是打败了《春光乍泄》里的张国荣拿的最佳男主。说出来我都不敢信,张国荣竟然从来没拿过金马奖的男主,当然这届输给谢君豪也不算冤。

张国荣有一种很可怕的气质,他能把稚气和色气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同时能够依照情境适当模糊性别的界限。刚刚浪荡回来的何宝荣,委屈巴巴举着受伤的小手手,看一眼手觑一眼你,算了算了舍不得生气了。

这个气质张国荣刚出来的时候就有,有个古早单元剧,叫《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彼时不到24岁的张国荣演一位少爷,和细妈相恋,事发后细妈被浸了猪笼,少爷后来跑路了。一个带着情欲的少年,求而不得然后逃离故土,再混着一点点俄狄浦斯情结,眼熟不眼熟,十二少啊旭仔啊可不都是这样么。

97年的提名名单里还有个不起眼的电影,叫《飞一般的爱情小说》,是三对小情侣的爱情小品,里面还能看到青葱钟汉良。因为当年的冲击太大,看到这种一对一对的青春片,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烈火青春》,快要溢出来的荷尔蒙带着血腥味儿,背景音是各种枪在突突突,啊呀,那是新浪潮翻涌的时候啦。

不过1997,这样的谢幕,是体面的。


Hedes


今天为大家介绍三部励志电影。三部电影,三种人生;你属于哪种人生。笔者认为每一部都值得去看,因为里面的剧情并不是像现在的鸡汤式的文章一样,各种吹嘘洗脑,相反它很贴近生活,教你如何生活而不是成为“生活”的被动体。

第一部是排名豆瓣电影首位,评分9.6分的《肖申克的救赎》。该片大概讲了一个被冤枉的银行家进了监狱,仅靠一把锤子越狱的故事。从我看后的感受来讲,笼中鸟是怎样向往自由的。关键词:“希望”,“自由”,“坚持”。在看片过程中我们能感觉的是他重复做了一件事20年,从未放弃。当我们如同肖申克那般无奈时,唯一能拯救自己的就是强大的信念。信念这东西,把握好了那真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影片印象比较深的是那美女海报后有一个通往自由的路。从表面看每个人都想得到她,那是理想化;但在理想化的对立面则是现实,现实如墙冰冷硬邦,但却有一条路,但必须坚持对人生充满希望。

第二部是豆瓣评分9.4分排名第四的《阿甘正传》。一个生来就是弱智的小孩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是一如既往的笑对生活,努力的人运气一般不会太差。导演以羽毛的飘逸作为片头与片尾,难道我们就如随风飘荡吗?但如果你愿意改变呢?如果你埋怨命运的不公,坐以待毙,那改变你也许还是这幅德行。既然不公,为什么你还不去改变呢,难道埋怨能改变一切吗?说到底,“希望”很重要。

第三部豆瓣8.9分,名次22,《当幸福来敲门》。如果要我说这部剧三分之二的是励志,三分之一的则是家庭剧。剧情的发展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此接地气。家庭的破裂主要来源经济拮据,而经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此重要。多少家庭因为经济而闹得分分离离。片中父亲有了多少次失败都是笑对生活,并且鼓励孩子。当生活糊弄你时不是任他糊弄,而是绝地反击,占领主动权。幸福终将会来敲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