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跟隋朝都是二代灭亡。有什么相似处,又有什么不同?

阿宁聊农村生活


相似的是:都是暴政引发的亡国。

不同的是:秦二世受制权臣,国策就是严刑峻法,是亡国的重要原因。杨广是有建功立业的,建功立业中害苦了百姓,而执迷不悟,施行暴政亡国。秦为私利,隋为立功,虽然原因不同,亡国共同点都是暴政。


挖史砖家


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乱世一统的朝代、都二世而亡、都强盛一时、接替他们的王朝都十分强大等。秦王扫六合,隋朝终南北,二者兴盛的快,亡的也很急。那么这两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秦隋两朝都是开创性的时代,一个结束了西周以后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自然这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算是千古一帝,这两个时期也是中国大地从分裂到统一的重要转折时期。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转折时期,旧有势力才会十分强大,拥有反弹的能力,就像秦末六国复立,隋末诸侯争雄。而且这两个王朝的二世皇帝在行政上都有一定的失误,这才造成强盛一时的王朝灭亡。

秦朝和隋朝统一天下后都对中国的整体进行了改革,所以树立了一大批敌人。秦朝废除了传承千年的分封制度,改为实行郡县制度,集权于中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正因如此秦朝才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中央能够统一调度全国资源做大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但是那些贵族士大夫的利益也因此受损,秦始皇在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起什么风浪,秦始皇驾崩后昏庸的胡亥自然镇压不了这些昔日的贵族。

而隋朝统一天下后,意识到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制度的危害,隋文帝时期创办科举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举制度打破了官场由门阀士族垄断的局面,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门子弟有了进入官场的出路。此制度也严重损害了门阀士族的利益,同样的在国家强大时能够保持稳定,一旦国力受损,内乱不断时这些门阀士族就会再次反叛推翻隋朝。

但是统治国家不能只靠将军,还需要读书人,所以秦隋两朝建立后虽知道那些贵族是敌人,可又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治理国家、维持统治,平时这些人将野心隐蔽起来,一旦国家危难之时或皇帝无能之时,他们就会趁火打劫,秦朝和隋朝都是这样灭亡的,这是最大的相同点。

其次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错误。秦始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秦始皇在位时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是谁,直到临死前才仓促立遗诏预备传位给扶苏,这才给了李斯和赵高篡改遗诏的机会。隋文帝也是没有看出杨广的另一面,杨广虽然确实有治国之才,但内心阴险毒辣,相反废太子杨勇就宽厚多了,若杨勇继位至少能做个守成之君,不会让隋朝二世而亡。

正是由于胡亥和杨广继位后政策上的失误,才给了旧有贵族势力反扑的机会。不过这两个人失国的方式又不同。胡亥是太过于宠信赵高,以致于叛军快打到家门口了自己还不知道,还被赵高蒙在鼓里,等到知晓敌情时已经为时晚矣。杨广呢又是太有能力,但是他想一代人把几代人的事都做了。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西征吐谷浑、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三下扬州等,哪一件事不是劳民伤财,以致于最后国力过度消耗,在第三次征战高句丽的途中杨玄感就趁机造反了,一石惊起千层浪,没过多久天下就再次大乱。

总的来说,秦朝和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旧有的贵族势力太强大,二世皇帝政策失误加速灭亡过程。不过这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奠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王朝——汉朝和唐朝,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风尘讲历史


相同点:

政权更替上:

1.秦朝与隋朝都短短数十年而亡,且都是由于农民起义,但是下一个朝代的开创者并不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秦朝被楚地贵族项羽所灭,而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是秦朝一个小官吏,并不是农民起义;隋末同样是农民起义,但唐朝建立者李渊为一方大吏。

2.秦朝与隋朝都开创了中国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与隋唐时期),其后的汉朝与唐朝都是延续了很久的辉煌王朝。

灭亡原因上:

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两个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不同点:

秦朝:

灭亡的直接原因: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导致民怨四起。

秦朝时国家的状态:农民的困苦达于极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在农民酝酿反秦的时候,潜伏着的六国旧贵族残余势力也在俟机进行分裂活动。

隋朝:

灭亡的直接原因: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

秦朝时国家的状态: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




小灰LX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相似之处: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如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不同之处:取得政权方式不同。嬴政是继承王位,后兼并六国,建立秦王朝;杨坚则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后灭陈统一南北;时代不同。秦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隋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繁荣时期;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故影响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还较重视经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所以,秦朝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隋朝则为唐朝制度提供规矩,为封建社会的繁盛打下基础;对知识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书坑儒,箝制思想;隋朝实行科举制,笼络读书人;秦朝和隋朝另外一个雷同之处就是紧接它们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王朝——汉朝和唐朝。秦朝和隋朝都给中国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遗产。





陈小二do


首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质量,值得肯定。

一、相似之处:三点

第1点 【灭亡时间都是经历二世,开国之君都励精图治奋斗男;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VS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第2点 【亡国之君都是第二子且都被各自父亲不看好以及 哥哥都是被弟弟害死(史书记载的…姑且说被害死)。】

第3点 【都是结束了纷争的局面,大一统且为后来王朝树立了基本框架;秦朝为中国大一统奠定了基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者汉朝搭下框架;隋朝开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为更多寒门学生打开局面,为唐朝的民族制度开了先锋。】

二、不同点:

第1点【秦朝本身是诸侯国,立国很久,且几代国君历经几世苦心经营,到了秦始皇这代取的大成,隋朝不一样,杨坚出生贵族,是取而代之成立的隋朝。用今天的话说:秦朝是成立很久的老字号企业,而隋朝不过是应运而生的创业型公司。可想而知,隋朝谋国更困难 创始人更辛苦,秦朝相对容易的多。】

第2点【秦朝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封建制度的改革者和创新者,秦朝改变诸侯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属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秦朝结束周朝(春秋与战国时代)诸侯王分封制,建立统一国家,且元首称“皇帝”、而不是以前的“大王”;还有文字、公路、货币、户籍管理等等不一一赘述;隋朝则是地主阶级大家族的胜利,转换为唐朝不过是资源的异位,本质上没有变化。】

以上是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总结的不是特别全面希望跟大家交流。历史很有趣,谢谢大家!


天府阿南哥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其相同之处:

(一):秦朝、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短命的王朝,都是经三世而亡,秦14年而亡,隋37年而亡.。

  

(二):秦、隋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大统一,都是汉人皇帝。

(三):秦、隋两朝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等。

 

(四):秦、隋都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长城,隋大运河等。

(五):秦、隋都实行了残暴的统冶,

(六):秦、隋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历经三世而亡。

(七):秦、隋灭亡之后,继其后建立的汉、唐两代之初的统治者都接受了它们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其后不久出现了繁荣盛世的局面。

(八):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都非常的劳命伤财,大伤国本,导致民不聊生。生存困难的情况下,百姓们都孤注一掷发动起义。

(九):秦灭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统治,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十):继承人都没有选好,秦隋两朝都不是长子继承,而且长子都被害。

(十一):都是在如今的陕西境内建都。

(十二):统治者都比较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如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

不同之处:

(一):取得政权方式不同。嬴政是继承王位,后兼并六国,建立秦王朝;杨坚则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后灭陈统一南北。

(二):时代不同。秦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隋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三):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故影响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还较重视经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所以,秦朝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隋朝则为唐朝制度提供制度,为后续的繁荣盛世打下基础。

(四):对知识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书坑儒,箝制思想;隋朝实行科举制,借以笼络读书人。

(五):秦、隋两朝都是选错继位者,但不同的是,秦继任者是能力差些,而隋朝的隋炀帝却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辰曦微阳


我觉得秦、隋两代之二世而亡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点有一下几方面:

1、二者均是全新时代的开端。秦制和隋制分别代表了华夏文明两个高度的起始阶段。



正是因为是起始阶段,所以很多方面并不完善。帝国首脑在很多制度安排和行事方式上都有错漏,所以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而至不可收拾。这两个朝代也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但正因为是转折期,旧势力反弹力量过于强大,而秦隋帝王都急于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对民力压迫过甚,加上二代继承人出现严重失误,这才造成了这两个王朝二世而亡。



2、秦隋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改变,在统治阶层有一大批敌人。

秦朝废除了夏商周以来的封建制度,在整个中原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权。这种制度的好处不用多说,也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改变对以往贵族士大夫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们失去了以往的特权,在秦始皇武力压制下虽然无力反抗,但一直存在恢复自身以往荣光的想法。

隋朝意识到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造成的政权更替,从隋文帝开始就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性的设立了科举制度,使普通百姓和寒门子弟有可能进入统治阶级上层,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国家统治权力的垄断。这同样使门阀士族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也是在隋朝皇帝这个最强大的门阀士族压制下保持表面的稳定,但推翻隋朝皇帝已经成了这些门阀士族的共同想法。

3、开创之君在继承人选择,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错误。

秦始皇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就在于继承人的设立,他对于这个位置过于恋栈了。临死前仓促传位给扶苏,这就给了赵高、李斯等小人操作的空间。而且秦始皇看人也不够准,没发现赵高的本质,也没有考虑到李斯的软弱性。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这个责任不可推卸。



隋文帝也是如此,晚年之后越来越猜忌多疑,连自己两个儿子都看不出来,杨广本身能力是有的,但杨坚并没有让杨广在治理国家方面经历足够的锻炼,造成了杨广继位后失去控制。至于扶苏和杨勇两个原来选定的继承人,这两人的能力同样与自己的父亲相去甚远,但性格还都算宽厚,当个守成之主还是有可能的。



4、秦二世、隋二世的严重失误,给了敌对势力反扑的机会。

胡亥和杨广两人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同的,胡亥是傻子,杨广是疯子。

胡亥是问题的制造者,问题出现后又没有及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才给了旧势力加入到陈胜吴广起义队伍当中的机会,使反抗秦朝统治浪潮蔓延全国,造成了秦王朝的灭亡,真正灭亡秦王朝的项羽,就是战国时期贵族士大夫遗留势力的代表。

杨广实际上还是个平均水平以上的帝王,只是急于把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三征高句丽、建大运河对民力消耗过甚,隋末农民起义的成果同样被旧势力篡夺,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密、王世充,包括之前起兵反隋的杨玄感都是门阀士族的代表。实际上后世明王朝也险些二世而亡。朱元璋试图解决官僚利益集团整体腐败问题,当时就曾经出现胡惟庸、蓝玉两个意图谋反的官僚集团势力代表,如果不是朱棣想当皇帝,凭建文帝和手下那些书呆子,要么改朝换代,要么提前一百年进入明朝后期皇帝被架空的悲惨境地。

不同之处我这里只说明一点就是帝国首脑所犯的具体错误不同。

秦朝的问题是在吞并六国之后仍然用统治秦国的方式来统治统一帝国。在兼并战争中,秦国是一部高效的战争机器。但战争只消耗不生产。秦国甚至愿意牺牲内部生产来换取对外战争的胜利,只是因为可以通过对外掠夺来弥补内部生产损失。但是六国破灭后,对外掠夺的对象没有了,秦朝却没有改变商鞅以降的经济政策,民众自然承受不了。再比如,引发大泽乡举兵的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实际上这是秦一直以来的制度。只是当这种更戍制度只在关中执行时,因为路程较近而出现意外的概率较低。当陈胜等人要从安徽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时,概率就大得多。但是秦朝的制度并没有给这种意外以容错空间。这些问题今人可以后知后觉,但是当时的当权者是没有概念的。比如所谓大兴土木的问题,修长城和咸阳宫殿大约常年役使的民夫在150万左右(有争议),而秦国时期伐楚一次出动军队就是60万,加上后勤补给人员,也要近百万。站在秦始皇的角度看,统一后国土面积扩张十倍,征伐民夫增加50%根本不是问题。这就是帝国首脑在新环境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隋朝的问题我不成熟的想法大致认为是因为经过南北朝后期门阀政治破产后,皇权失去了制约力量。新兴起的寒门官僚因为自身根基薄弱,只能依附于皇权。所以当隋炀帝一心要名垂青史的时候,没有其他力量能够制止他的急政。这个问题其实到李唐王朝都没有解决,即社会命运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直到理学兴起,文官集团开始又了另一个有吸引力的价值皈依——道统,可以围绕在一面道义大旗的周围才形成制衡皇权的力量,而不是只能依附皇权。 我的看法是,所谓暴政和奢靡可能是过于表象的东西。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是有能力有抱负的皇帝,不是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阉寺之手的少爷。他们只是没有感觉到所处的社会已经改变了。而且,很可能即使他们感觉到了,也不会认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即使意识到重要性,也找不到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


常棣tandy


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一、都结束了中国长期的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大一统。

二、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三、都是亡于二世,秦亡于胡亥,隋亡于杨广。

四、都是因为搞超级工程,劳民伤财导致百姓不堪重负,造反起义。秦朝的万里长城、阿房宫、秦始皇皇陵,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动用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每一个工程都是用百姓的血肉去填的。

五、秦和隋灭亡后,中国建立的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

秦朝和隋朝的不同之处:

一、对待知识分子态度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隋朝行科举,选拔人才。

二、造成王朝灭亡的责任皇帝顺序不同,秦朝灭亡主要责任在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隋朝灭亡主要责任在于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三、推翻王朝的势力阶层不同,推翻秦朝的主要势力是旧的六国贵族势力,推翻隋朝的势力是既得利益阶层的贵族士族势力。


平头哥vvip


虽然说,秦和隋都是在二代灭亡,但是儿者有不同也有相同。

首先说不同

1,秦二世时,赵高办了李斯从此权倾朝野,秦的制度完善而又苛刻,战争,徭役压的百万民众不得安心,后来因为陈胜吴广因雨误了时间而造反,一时天下英雄,六国贵族便纷纷响应,当时二世年幼且无实权,赵高虽有权但无才,仅仅凭借一个章邯是挡不住项羽刘邦等。

隋时,在开国时便比较富裕,二代时国家更是经济繁荣,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乱,二代皇帝初期还是比较敬业的,后来便开通大运河,游山玩水,劳民伤财,便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相同点,

无论是秦还是隋,起义都与一个词有关,“民心”百姓吃不饱,便活不下去,活不下去,就会造反,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


亦山君


秦朝隋朝都是两个大一统帝国,开国帝王都是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的。

按理说不传个千世万世,也该想其他朝代一样传个几百年没问题,但是到第二代就灭亡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说灭亡的共同点!

一、凡是称的上千古一帝的帝王,都是有大志向、大抱负誓言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就会大兴土木集全国人力物力办大事,这样势必就会劳民伤财,如秦长城、隋运河。

二、对外军事扩张,两朝领土都达到历史之最,连年对外用兵征战天下,又是劳民伤财。如秦灭六国击匈奴、隋征高句丽。

三、第一世帝王都是雄主,在位时自然没人敢反对,即使你反对也翻不起啥浪。然而等到第二世如果你继续这样干下去,肯定会有人造反。

四、然而老百姓自然不会这样认为,才不管你什么雄图伟业功在千秋,只要吃不饱活不下去就会造你的反。

史书记载两朝二世都是昏庸无能,其实我不赞成,因为这都是胜利着写的,当然要摸黑了,胜王败寇而已。我觉得他们也都是明君英主,因为他们还是坚持第一代帝王的路继续走,只是没有实行仁政与民休养生息。这也是为什么汉初唐初都是仁政爱民如子了。

其次不同点。

一、两个朝代虽然都是造反被推翻,秦朝最后亡于刘邦农民起义军手里,隋朝却是亡于贵族李渊手里,阶层不同。

二,相比于秦朝隋朝灭亡的更快更直接,由于第四次征高句丽直接导致其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