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愛情小說

聊愛情小說,我的老師跟我說,如果你沒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勃朗特的《簡愛》你就沒看過世界最好的愛情小說。高曉松:不讀卡夫卡,追不到女生~~沒有看過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就錯過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問世間情為何物,都被寫進這兩本書裡,交出了愛情百科,呈現不一樣的愛情聖經,因為它幾乎涵蓋了所有愛情的種類~~如果你沒看過曹雪芹的《紅樓夢》、李劼的《愛似米蘭》,你就沒看過中國最好的愛情小說。小說要看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詩要看巴爾蒙特、普希金的……短篇小說要,看莫泊桑、契可夫的……看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是浪費時間。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老師的話讓我受益匪淺,話語像春雨一樣滋潤了我的心田……

青蔥歲月期被撞了一下腰…… 說實在的特別愛看瓊瑤、岑凱倫、金庸、古龍的小說,而且是特別著魔那種,瓊瑤、岑凱倫的小說浪漫,比較憧憬期待裡面的愛情。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給了對英雄無比的嚮往,幻想一個做大俠的夢……

深知讀經典名著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特別迷戀所謂經典名著,愚昧和落後有多可怕,看名著簡直就是一個亂。(屬於個人資歷不夠)亂的原因分析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所追求的是短暫的快感和心理的怡悅。不求很好有理解消化,拋棄與更新、理解與遺忘。最終沒留下什麼印象收效不大。覺得看書沒有用,歸根結蒂那是看的不夠久,不夠多,不夠深……

時間無法阻止人們對愛情的幻想,就像無法阻擋人們對權力、金錢的崇拜一樣。愛情故事太多,結局千奇百怪,可是卻永遠不能複製別人的愛情故事。最好的小說,永遠是愛情故事小說最暢銷。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愛與被愛,騎士和公主、仙子與凡人、人魚和王子都是幻想中最真摯的愛情幻想……

談歐洲文學:當今相對來說,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福樓拜、塞萬提斯、甚至荷馬的作品。談俄羅斯文學它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它曾影響中國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曾滋養許多文學青年的心靈。許多讀者都很熟悉和喜愛托爾斯泰、普希金、契訶夫、果戈裡…… 但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卻仍然瞭解不多或者敬而遠之,托爾斯泰代表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俄羅斯文學的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父親管教嚴厲,年少時飽受貧困之苦,工作後又揮霍無度。托爾斯泰是貴族大地主後代,雙親早逝,繼承了一大批遺產,生活富裕。二人的強烈對比是一窮一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是一部深化了俄國文學小人物主題的力作。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我想是不是老師說的有誤,它應是一部關愛小說,不屬於愛情小說,紅會、民政領導應專讀此書。)

大泰(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書中的安娜卡列尼娜來源於大泰在舞會上遇到了普希金的女兒瑪麗亞,被她那儀態萬千的美貌、得體型吸引住了,大泰還找她長談過。後來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時就參照了她的外貌。 安娜卡列尼娜是寫安娜和渥倫斯基之間愛情婚姻的糾葛,安娜出身極為高貴,可是她的命運卻很不幸,從小父母雙亡,寄居在姑母家裡。安娜個性解放的激情衝破了上流社會陳腐偏見的羅網,她喊出了“我要愛,我要生活”的叛逆呼聲,並且不顧一切地同渥倫斯基結合了。渥倫斯基對愛情的冷淡則成為加速安娜死亡的催化劑,使得安娜陷入了空前的絕望和孤立無援的窘境,安娜絕望地臥軌自殺。

愛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美的禮物,最大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這場絕世悲情的苦果最終由安娜一個人承擔了,她先承受不住了。她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真愛,去追求兩心相悅的家庭生活,但她不知道愛情只是涉及戀愛的雙方的情感,但建立家庭生活卻要涉及到雙方的社會網絡。所謂婚姻,維繫它的不是當初的愛情,而是雙方在共同的生活中積累下的感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充滿遺憾!沒有婚姻的愛情讓人無望!這就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這二部被視世界經典的長篇小說,確稱得上實至名歸小說之王。…… 誠然我覺得即便用盡我所熟悉的一切華麗辭藻都無法表達盡我內心對大泰的崇拜感,但我依然要寫下這一刻膚淺而片面的感受。一直以為自己對愛的理解已經足夠深刻,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過只是冰山一角,實在微不足道。 “你要永遠記住,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雖說婚姻之愛延續了人類的香火,可同性之愛卻能使人完滿嗎?”在歷史的長河中,擁有才華的人似乎都與怪癖形影不離,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達芬奇、培根、柴可夫斯基、莎士比亞(莎翁)他們都是同性戀……

同性戀者莎翁,他的文學創作又是如何駕馭自己躁動的心靈,能創作出有關浪漫愛情的鼎峰之作的呢? 1998年美、英兩國合拍影片《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譯名《莎翁情史》於1999年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而莎翁則藉他空前成功和火爆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成為當仁不讓的戲劇界“大哥大”。這部哀婉悽楚而又熱情似火的悲劇,打動了無數陷入愛河的男男女女們……讚賞他的文學創作,不等於欣賞他的品行,更不等於認同他的生活方式……

雨果的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看巴黎聖母院的感受是一個鋒利的時代,慾望催生出龐大的武器,物質把一切壓垮,虛榮把一切卷向天空。吞噬著人性,人心和靈魂。小說主要人物卡西莫多不屈於這惡魔的束縛,掙脫黑暗,用真、善、美化作光芒,像一顆流星,帶給人們短暫的光明。美麗而又體驗人間的真善美,假醜惡。善良的女神艾絲美拉達,和相貌醜陋卻品德高尚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演繹著一段傳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最上層的這些人,他們在物質上很富裕,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他們在精神上是貧瘠的。外表美只是一種花哨的東西,唯有內心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要提倡的美,才是要追求的美。雖然外表醜陋,卻有著一顆常人都不一定會有的善良而嚮往美好的心靈。

2013年(85屆)奧斯卡獲獎影片《悲慘世界》落敗於《逃離德黑蘭》最終沒有將金球攬入懷中,與奧斯卡小金人擦肩而過的遺憾……

雖然《紅樓夢》 小說裡面詩、詞、曲、賦都有,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貴為四大名著之一,紅學進行的如火如荼,有人說不讀紅樓枉為中國人,但青春期確實看過《紅樓夢》,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紅樓夢裡幾百人,內容龐雜,令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誰是誰了,磕磕絆絆的看不下去,看了簡直就是一個亂。生活不會發生變化,變化的只有自己的想法。看了紅樓夢卻沒懂,這是實話。

拉美文學:80年代進入中國,深深影響著中國的作家和讀者。但幾十年過去了,那些深受影響的中國作家好多已刀劍入鞘,他的讀者也在時間中逐漸褪去紅顏,人們似乎淡忘了他也淡忘了拉美的文學。但在2010的秋天,他的名字又被無數次提及。許多人憶起那段曾由略薩、馬爾克斯這些拉美作家帶給中國讀者美妙享受的屬於文學的黃金時代。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不管走到哪,都要永遠記住:過去是虛假的,往事時不能返回的,每一個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復返了。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只是過眼雲煙坦白地講。”這就是《百年孤獨》最好的詮釋。而《霍亂時期的愛情》是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講述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更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愛情小說,作品不在於大和小,在於刻骨銘心。做不到刻骨銘心的文字,哪怕堆成山,還是過眼雲煙。每個人心中對愛情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我本身對愛情小說作品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另一方對愛情小說的理解已經不足夠深刻。許多作家都將從我的記憶裡流失,這是必然的,對自己有意義的選擇。每位讀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尤其與少數作品產生較多的共鳴,便隱約形成了某段時期內個人的讀書品位。 國外的小說家,目前我比較偏愛他們,純屬個人愚鈍笨拙排序。

愛情小說: 一:大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二: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 四: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五:勃朗特的簡愛……

愛情短詩 : 一:巴爾蒙特的我來到這世界 二:普希金的致凱恩 三:小泰( 泰戈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四:葉芝的當你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