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近年来,随着有机旱作农业的大幅度发展,旱作栽培成为一项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山西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当前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收紧、农机农艺不配套、旱作品种选育滞后、特色产业发展不足、加工转化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番茄属于大宗蔬菜之一,在山西栽培面积很广泛。旱地番茄具有管理简单、效益高、品质好等推广价值,

本文结合山西省的生产实际,从品种的选择与育苗,水肥、花果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番茄的旱作高效栽培模式,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1 旱地番茄的推广价值

1.1 品质好

旱地番茄同大棚番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旱地番茄生长周期长,受光照时间长,因此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旱地番茄种在旱季、长在雨季、收在秋季,是土生土长的自然绿色食品。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光照充足,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早霜降临迟,所产的旱地番茄果形整齐,色泽鲜艳,硬度高,甜度大,耐储运,既能作蔬菜,又能作水果。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1.2 管理简单尧收益高

旱地番茄大多缺少灌溉条件,靠自然降雨和科学栽培管理而生长。绿色旱地番茄产品品质优良、色泽鲜艳、口感好,深受百姓喜爱,市场前景乐观。种植旱地番茄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和日光温室种植相比,其操作简单、投入少、省工省时,适宜现阶段家庭劳动力缺乏、资金积累少的农户种植。因此山西省旱地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2 品种的选择及育苗

2.1 品种的选择

山西省旱地番茄的生育期在5~10月,上市采收期7~10月,这一时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因此对品种的要求严格。种植具有生长势强,高抗病毒病、耐热、不裂果、品质好等优良特性的品种较为适宜,生产上以918、219、旱地粉王等品种为主。

2.2 育苗

一般清明过后4月上旬开始育苗,具体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决定,可在日光温室或大棚内或阳畦、小拱棚等育苗,苗龄45d左右。每10m²苗床播种量80~100g,二叶一心时分苗1次,苗距10~12cm 。苗期及时间苗、分苗,防止秧苗徒长。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2.2.1 育苗土的配制

育苗前3周配好营养土。选用大田土6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4份混匀过筛,营养土加 N、P、K 各15% 的复合肥lkg、50% 多菌灵50g、雷多米尔100g混拌均匀,上覆塑料薄膜,高温堆放20d后备用。

2.2.2 苗床准备

阳畦苗床在入冬前一个月左右整好,尽量避免重茬。苗床为东西走向,利于见光,长度不限,宽度 1.5m ,深度以15~20cm为好,太深遮阴太多,不利见光,太浅保温不好。阳畦内壁要光滑且有一定的斜度防塌,上口宽1.5m ,下口宽1.2~1.3m ,畦框要塌实。根据阳畦的宽度做好木头架子玻璃窗或塑料窗(或简易的竹棍架个矮小拱棚)、草帘等保温用品及遮阳网等降温用品。播种前2周之前要将玻璃窗或塑料窗置阳畦上,使阳畦内温度提前升高。播种前1d将阳畦浇足水,播种前撒一层约2cm厚的过筛营养土。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2.2.3 播种

播前将种子用 5℃温水浸种15min,再用清水浸泡4~6h捞出沥干,不需催芽。苗床洒水,水渗下后,用干土或者灰渣等和种子混匀,直接撒入阳畦,覆盖营养土约2cm厚,后覆薄膜。按照每667m²3000~3500株进行播种育苗,大约用种20g,占地1.5m²左右,分苗占地3m²左右。

2.2.4 苗期管理

播种后当出苗露头后及时撤去地膜。大约25~30d时,进行分苗。适时蹲苗,苗期一般不浇水,当土壤太干时,用喷壶浇透,期间打药最多2次,防治病菌及害虫。当苗龄45d左右,6~7片叶时即可定植。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3 旱地番茄的管理

3.1 整地施肥

在旱地种植番茄,首先要巧妙利用自然降水。选地时要注意选择背风、向阳、无污染、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沟坝地或丘陵旱地。前茬拉秧后清理土地,施 N、P、K 复合肥750kg/hm² 。施基肥深翻,夏季雨水多,应整成深沟高平畦,畦高30cm 。定植前 1 周覆盖地膜。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3.2 适时定植

定植时秧苗要达到壮苗指标,一般是6片左右的真叶,苗高16~18cm ,茎粗0.6~0.8cm 。定植前沟内浇足底水,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将苗栽入沟内,每667m²定植3000~3500株,水渗后封严土坨。移栽后一周为缓苗期,番茄定植缓苗后,在管理上以促为主、不蹲苗。划土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植株的抗病性,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3.3 追肥灌水

缓苗期,除定植当时灌水外不再灌水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可选用0.3%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3.4 绑蔓整枝

当植株高达80cm以上,下部第3、第4穗以下的果实已收获,这时要及时摘除下部老叶,清除病虫枝,及时插杆整枝。在此期间需注意的事项有:打杈不宜过早,第一花穗下部的腋芽应在腋芽长至3cm长时进行。长势弱的植株,要晚打杈,可在开花后打杈,生长旺的植株宜早打杈,打杈时,要求不留桩,不能带掉主轴上过多的皮,要尽可能减少伤口面,一般不用剪刀等工具,因为用剪刀更容易传染病毒。整枝、打杈应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切不可在连阴天或有大量露水的情况下进行。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3.5 花果管理

在不适宜番茄坐果的季节,使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除樱桃番茄外,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大果穗品种每穗选留3~4果,中果型品种每穗选留4~6果,多余的全部除掉。如果处于高温季节,坐果难度比较大,畸形果多,要及时摘除,以保证商品率。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3.6 病虫害的防治

旱地番茄栽培的生长和发育时期最为重要。此时,正是温度高、雨水多的阶段,病虫害极易发生,必须采取科学的农作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合理轮作、及时除草清园等。旱地番茄主要的病害是病毒病和早疫病。虫害是蚜虫和棉铃虫。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粉剂1000~1500倍防治。还可用83增抗剂50倍液,在番茄定植前后各喷1次,对病毒病有防治效果。早疫病施药应在发病早期,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干粉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白粉虱可选用25%蚜虱统熏杀,或25%蚜虱螨1000倍液熏杀,或用12%的科顺烟剂、30%的白粉虱烟剂进行熏杀。棉铃虫可用21%灭杀毙乳油1500~3000倍液,或5% 功夫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1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旱作番茄管理模式,结合当地情况,实现高产量

4 采收

番茄采收时应轻摘轻放,采摘时最好不要带果蒂,以防装运过程中果实相互被刺伤。番茄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四个阶段。用于贮存保鲜的,可在绿熟期采收。运输出售的,可在变色期(果实1/3 变红)采摘。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采摘。初霜前,如还有没成熟的青果,应采摘在温室内贮藏,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出售装箱时要根据大小、颜色、果实形状、有无病毒和损伤等进行分级、包装,这样的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