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我發現3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段時間響應號召,開始在家遠程辦公。上週5天,算是全方位無死角體驗了自由職業者的感覺。


然而在這期間,我發現3個平時在公司上班時容易忽視的問題,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在職場上其實還有許多值得提升的空間。


下面進入正文。


  • 第一個問題,也是我最明顯直觀感受到的,就是溝通效率急劇下降。


很簡單的一件事情,需要翻來覆去反覆說N遍才能把信息傳遞到位。


比如我們讓設計師改一個東西,過去面對面溝通的時候,我可以給他看式樣參考,告訴他哪裡有問題,他改好以後我可以馬上給反饋繼續修改。


遠程辦公以後,一切都不同了。人還是一樣的人,問題出在信息溝通的形式上。


我們用的是微信群組進行工作溝通,沒有用飛書釘釘這類辦公軟件,但我想形式應該是大差不差的。


這些軟件都是信息流溝通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大大抬高了信息理解的門檻。


信息流的形式適用於日常朋友之間的聊天,因為這種溝通是傘狀的,不太講究上下連接的邏輯。最起碼你不會聊著聊著想到一個什麼事情,去翻聊天記錄然後給朋友截屏問他這是什麼意思。


可工作不一樣,一旦對方對你之前講的一些話產生疑問,是很容易忽略掉當下此刻你正在溝通的內容的。


打個比方,這就像你在做英語聽力題,當你聽到一個單詞很陌生的時候,會停下來去想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從而聽不到後面繼續在傳遞的信息。等你好不容易趕上後面的內容時,講話的人已經在講下一章節的東西了。


這種“追趕式”的理解行為,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線性的信息溝通形式,未必適用於線性的思考模式。


因為總會有分支情況出現,從而產生新的支線。當你進入新的支線時,主線信息的理解勢必就會被降權。


而面對面溝通的好處在於,它的溝通不是線性式的,而是點狀分佈式的。


當出現一個問題時,你大可以花10分鐘前前後後和對方講明白,然後再進入到下一個議題。


此刻你的溝通工具不僅是口頭文字,還有圖像資料,視頻,郵件,PPT,PDF,Word文檔,甚至錄音。多種輔助“道具”能迅速讓對方全面瞭解來龍去脈,把事情講透。


然而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在線上信息流溝通的情景裡。


試想你如果看到同事在微信裡一股腦丟出一大堆文件,然後讓你自己去消化理解,你會是什麼感受?


昨天我特意對比了一下team做同一件事情,遠程辦公之前和之後的溝通時間對比,發現後者差不多是前者的4倍。


這就給溝通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挑戰,那就是在溝通信息之前就要預先想好對方聽完之後可能會有什麼疑問,並且在對方提出疑問之前就能提前解決。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把對方提問的機會全部堵死,這樣才能高效地把事情順利推進下去。


另外一點,就是廢話少講,儘量不講。


語言一定要精煉短小,什麼必須說,什麼不要說,心裡要有譜。始終記住,當你打出的文字越多,就越給對方增加信息理解的成本。


切忌用大段大段的長句子去溝通,這種文字出現在屏幕上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抗拒心理。


以上這些,考驗的都是溝通者對一件事的全局把控能力。


這些問題放在過去可能沒那麼重要,可一旦變成遠程辦公,全都浮現了出來。


在家辦公,我發現3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第二個問題,遠程辦公更適合任務安排型的工作,不適合啟發討論型的工作。


任務安排型工作的特點,是大家都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那麼按部就班去分配任務就好。


像宣達工作修改意見,調整項目規劃等等都屬於任務安排型的工作。通常這時只需要一個人來做主導,其他人聆聽跟隨即可。


這類工作最終都會有一個具體的、明確的結論存在。比如什麼時候提交什麼東西,哪個時間節點需要完成到哪個步驟等。


而這天然就適合遠程辦公的場景,因為一切都有規則可循。


線上辦公,本質就是通過數字工具將這些規則進行智能模塊化。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遠程辦公軟件在項目管理這一塊做得非常好的原因。


像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遠程辦公工具,它們的功能開發(例如在線雲文檔,項目流程管控,工作群組)基本上都是圍繞“如何高效地執行工作任務”這一目的來進行。


在家辦公,我發現3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可啟發討論型的工作不一樣。


這類工作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存在,更多時候是通過集思廣益來創造出一個新的思路出來。它不像任務安排型的工作是一條道走到底的直線,而是彎彎繞繞不停畫圈圈的曲線。


比如我們曾接到一個客戶的需求:


“疫情期間許多人都不去4S店看車了,那麼汽車企業應該怎麼做營銷?”


這就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


如果通過在線辦公軟件來完成這次思考,就會遇到各種不便。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信息流交流方式,就很容易讓人迷失在斷斷續續的文字和語音裡。如果遇到說話半天講不到重點或者喜歡打岔的人,就更增加了理解成本。


再比如大家在視頻會議上遇到卡殼的問題一時陷入沉默,這時需要聚精會神思考對策。而此刻如果誰家孩子突然叫了一聲“爸爸”,或者誰家的貓不小心打翻了桌子,都可能分散注意力,打斷思路。


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你不可能去翻公司雲盤上的文檔,也不可能馬上就寫出一個大綱來佈置任務,而是要蒐集信息,進行討論甚至辯論,中間還有可能推翻各種已經得出的結論。


此時黑板反而比電腦更好用。幾個人拿上紙筆面對面的交流,比拉上十幾二十個人的視頻會議更高效。


這給到我的啟示,是不要過分依賴於工具,你的大腦依然是最有價值的資產。


尤其是在信息過載,工具功能過剩的時代,一條獨特思路的價值,往往能勝過幾十個G的電腦文件。


縱使現在科技高度發達,什麼都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來完成,我們依然要保持專注,專注在那些工具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上。


在家辦公,我發現3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最後一個問題,在家辦公是對突發狀況處理能力的一次升級考驗。


舉個例子。


當你早上睡到自然醒,突然手機震動客戶一個微信電話打過來,告訴你春節前的一個方案要修改,大老闆後天要看。


此刻你趕緊爬起來聯繫項目相關的同事卻發現,同事A昨晚熬夜刷劇現在酣睡正香,同事B封城在老家只能通過手機和你打字,同事C打電話找不到人......


以前在辦公室,你跑幾個工位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現在卻變得無比艱難。


怎麼辦?


其實這回應了我以前一篇文章裡提到的,你要不停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不能只當一顆螺絲釘。


當你找不到A、B、C人的時候,你就需要扮演好A、B、C的角色,和客戶斡旋溝通,同時快速在腦海裡想好應急方案。


要做到這一點,在平時的時候就要足夠了解A、B、C做的工作,以及對應的價值產出分別是什麼,關鍵的時候自己要能夠頂上。


此刻就不要糾結“這是不是我應該做的事情”,特殊時期少一點怪罪和不滿,多一點包容和理解,能力強的人自然會脫穎而出。


尤其是對於職場新人而言,這個時候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


當所有人都聚集在線上工作時,“層級”的概念就在慢慢消融。


過去彙報一件事情需要層層審批,公司系統裡要走半天。現在面對每天都可能有的突發狀況,決策流程會被大大縮減。


有可能你和大老闆同時在一個群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處理,你有什麼建議,可能產生什麼後果,這些你的老闆都能馬上看到。


你的智慧,機敏,臨場應變和責任心全都一覽無遺。


而對於另外一些還沒有意識到的人而言,這個時候就是一面“照妖鏡”。


比如我在家辦公這一週,就看到了許多人的另一面。


以前工作和私下裡都不怎麼會說話的人,遠程辦公的時候卻能夠有求必應,負責到底;而一些平時很會積極表現自己討領導歡心的人,出問題的關鍵時刻卻各種騰挪躲閃,無故失聯。


這面“照妖鏡”,照出了一些人的本性。誰是低調做實事,誰只是徒有其表,全部暴露了出來。


大多數職場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經歷過這麼長時間的遠程辦公,這不僅是一次新的考驗,更是一次自我反思和學習的機會。


這個時候積極響應工作安排,及時回覆,不掉鏈子,不推責任,必要的時候搭一把手,就是最好的貢獻。


我相信這話不僅對職場人有用,更對某些機構和部門有著警示意義。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希望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發。最後祝大家早日返崗,開工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