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目前,葡萄多采用大棚种植,以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的高效栽培模式解决了不利气候因素的制约,不但避开了不良天气的影响,而且能提早成熟,填补了市场空白。产品早熟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然而在种植大棚葡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病虫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等。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发病的原理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病虫害采用多种防治措施。

本文分析了大棚葡萄常见的病虫害,重点阐述了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大棚葡萄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 大棚葡萄常见病虫害

1.1 主要病害

大棚葡萄病害主要有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黑腐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

1.1.1 黑痘病

黑痘病染病初期,葡萄上方会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之后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2~4mm大小的病斑,斑点的中间呈现灰白色,边缘呈现暗褐色。染病后期,叶片上的斑点变为灰白色的中心,斑点的边缘呈现为紫褐色,部分叶片斑点出现凹陷,呈鸟眼状。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1.2 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能侵染果、枝蔓、叶和卷须等部位。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是分生孢子盘,潮湿天气分生孢子盘漏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 。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有时整穗干缩成僵果。葡萄炭疽病一般在6月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加重。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 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的第一次发病高峰。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天气,该病进入发病盛期,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一次。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1.3 白腐病

染病的葡萄果梗和穗轴在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葡萄白腐病在28~30益,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1.4 黑腐病

葡萄黑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叶片、叶柄和新梢上。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发病果软烂,而后变为干缩僵果。叶片发病时,初期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外缘褐色,边缘黑褐色,上面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环状。新梢受害处生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孢子发芽需36~48h,在22~24益时萌发需10~12h在果实上潜育期8~10d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8~9月高温多雨和近成熟期发病严重。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2 主要虫害

葡萄主要虫害有根结线虫、葡萄短须螨以及透翅蛾等。

1.2.1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侵入葡萄幼嫩根尖组织,在吸收根或生长根上形成根结,侵染严重时根系几乎无吸收根,地上部生长缓慢,树势衰弱,产量低。

1.2.2 葡萄短须螨

葡萄短须螨主要为害葡萄的嫩梢、叶片、果穗等。叶片受害后,由绿色变成黄色,然后变红,最后焦枯脱落。叶柄、新梢受害后,表面变为黑褐色,质地变脆,极易折断。果实受害后,果面呈铁锈色,表皮粗糙龟裂,果实瘦小且含糖量降低、酸度较高,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1.2.3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主要为害葡萄。幼虫为害嫩茎髓部,把嫩茎食空后,转而为害其他枝条。受害部位膨大成瘤状,枝蔓易折,叶片变黄,果实脱落。

2 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物理防治

葡萄种植园要避开前茬作物为番茄、黄瓜等线虫良好寄主的地块,防治根结线虫。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后,及时刮除老皮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螨。在害虫的成虫盛发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透翅蛾、吸果夜蛾等害虫的成虫,减少果园卵量,这样既能消灭害虫,又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小面积果园还可设置糖醋液诱盆,诱杀吸果夜蛾等害虫。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2 化学防治

目前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仍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为了达到经济、安全、有效、无污染的防治目的,在农药品种选择、防治时间、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上要科学,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防治重点,针对不同病虫,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

2.2.1 不同时期防治重点

休眠期至萌芽露绿期以防治越冬病菌、虫卵为主,在冬季修剪后对树木喷一次1:1:200 石硫合剂。在葡萄芽萌动露绿时,用好破口药,喷一次1:0.5:200石硫合剂,减少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房枯病等多种病害的菌源。展叶期至花期,以防治黑痘病、灰霉病为主。幼果速生期至硬核期,是多种病害和透翅蛾的重发期,也是病虫的防治关键期,防治重点包括黑痘病、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透翅蛾等。浆果着色到完熟期主要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白腐病和房枯病等。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2.2防治药剂

防治黑痘病、炭疽病用 43%好力克悬浮剂1500倍液或 40%杜邦福星乳油8000 倍液或 75%杜邦易保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 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白腐病用50%白腐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房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喷雾。在透翅蛾卵孵盛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如幼虫已蛀入蔓内可用25%毒死蜱乳油加水20~30倍用注射器注入虫孔内,用胶布封虫孔杀灭 。

葡萄病害的防治可根据果园病害发生情况,突出重点,选择对症药剂防治,在多种病害同时发生时,可将上述药剂混合使用。另外,在花期不要使用波尔多液和铜制剂,以免造成药害。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 农业防治技术

大棚葡萄的抗病虫能力与自身的树势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保障葡萄树的健康,需要注重宣传农业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农业防治技术水平,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保证葡萄的产量。

2.3.1 科学施肥

大棚葡萄种植过程中,需要分析土质根据种植地的情况合理选择化肥,注意科学控制氮肥施用,适当补充钾、锌等肥料,合理使用叶面肥,充分保障葡萄枝蔓的健康成长。注意葡萄的徒长情况,使得葡萄树内碳氮比相对合理。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2 合理控制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葡萄新枝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对葡萄树体上的老副枝进行修剪,及时去掉不必要的花芽,使叶果比合理,尽量减少葡萄树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

2.3.3 定期清理果园

葡萄树修剪结束后,及时清理大棚内的树枝、残果,剥除老翘的树皮和树斑,对树干进行涂白,保障葡萄的正常生长。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4 合理控制棚内的温湿度

大棚内环境相对封闭,所以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都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为了能够保障葡萄的正常生长,可以在大棚内的地面上覆盖一层透气的地膜,然后在大棚内安装通风设备等相关的降温方法,从而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2.3.5 涂抹石硫合剂

通常果农在修剪结束以及萌芽前期,对葡萄的树体以及枝杈涂抹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的病虫害。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6 合理修剪

在葡萄采收结束之后,需要对葡萄进行适当的修剪,并且还需要及时的去除副梢,同时开展绑蔓摘心工作,对林间的通风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

2.3.7 适当延长采摘期

当葡萄处于成熟期之后,去掉遮阴网,在夜间对大棚覆盖草帘,充分保障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为葡萄的最后生长创造条件,适当延长葡萄的采摘期。与此同时,对于不同成熟期的葡萄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栽种,使得不同时期的葡萄都能尽快上市。对于同一种品种的葡萄,可以对其播种期限进行科学调控,延长采收期 。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8 套袋

大棚葡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套袋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提高葡萄品质。套袋材料可以选择纸袋,成本低,还能保障葡萄表面的光滑。

2.3.9 注重熏棚处理

通常熏棚要在葡萄萌芽的前一周进行,同时还需要间隔一周之后再熏一次。熏棚的材料可以选择杀菌剂,或者杀虫剂,保证第二年葡萄的健康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3.10 加强检疫工作

最好选择无毒葡萄幼苗或者脱毒幼苗,可以有效消除病虫害的传播媒介。采用植物检疫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减少农药副作用,保护大棚周边的生态环境。植物检疫能有效制止或限制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对阻止各地未曾发生的植物病虫害侵入,具有积极作用。例如葡萄根瘤蚜、美国白蛾和葡萄根癌病菌都是我国的主要检疫对象,由于实施了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对这些危险性病虫害控制效果较好,到目前为止,尚未造成大面积危害。

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管理模式效益高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对树体无害的生物及其产品防治害虫的方法。通俗地说,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能用于生物防治的生物称其为害虫的天敌。天敌主要通过直接捕食害虫或寄生在害虫的身体上来消灭害虫。葡萄虫害较为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捕食性瓢虫、草蛉、食虫蝽象、捕食性螨、螳螂、食蚜蝇、蜘蛛、鸟类等。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寄生菌等。 目前,葡萄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即利用自然界的天敌来消灭害虫,释放人工词养天敌消灭害虫,使用菌制剂消灭害虫。目前以第一种方法为主。

以上就是关于大棚葡萄的病虫害防治的全部知识点,种植户可多做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