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怎麼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知稼穡之艱難,必不忍暴棄天物,不忍荒民之膏脂,古之憐惜鋤者勞苦,莫非《憫農二首》。這首家喻戶曉的《憫農》,是唐代大詩人李紳與好友李逢吉登上觀稼臺,看到田野裡辛苦勞作的農夫時有感而發。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怎麼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最終活成了濫施淫威的大貪官。

《舊唐書》《唐才子傳》等史料記載,李紳曾祖父為趙國公、宰相李敬玄,但李敬玄死後家門子孫俱沒落,故而到了李紳之父李晤一代,淪為區區縣丞,後又壯年早逝。正咿呀學語的李紳跟著孤母相依為命,自少身經寒窯苦讀目睹農夫勞苦,故而彼時的李紳確實懷揣一顆慈悲之心。

李紳奮發圖強,苦學不輟,最終考取了功名,完成了鯉魚躍龍門的壯舉。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怎麼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這一年,李紳才27歲。李紳高中進士後,從國子監助教起步,先後擔任了校書郎、右拾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職,事業上一路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生活上更是實現了人生階層的巨大跨越。

剛開始為官時,李紳正直大義,敢於直接揭露社會的現實,批評朝廷的腐敗。但隨著時間的失衡,李紳變了,很快變成了一個“墜落者”。

《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還沒有發跡時,和一個叫李元將的很要好,他稱呼李元將為“叔叔”。然而,李紳發跡之後,李元為了巴結討好李紳,去見李紳時,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和“侄”,然而,李紳並不高興,直至他自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答應。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怎麼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窮奢極欲。據記載,李紳一餐飯的花費多達上百貫錢,有時甚至上千貫,連一向惜字如金的史書,也毫不客氣的給了李紳“漸次豪奢”的評價。

當年那位憐憫百姓的憫農詩人,終於變成了視百姓如秕糠的濫官酷吏。

更令人為之側目的是,公元845年,揚州縣丞吳湘被人誣告,李紳將其捉拿下獄,李紳不顧其中冤屈,執意將人押負菜市口問斬,一時間人人皆畏李紳跋扈。2年之後,舊事重提,死去的吳湘終於得以雪冤,李紳自然也因此被問罪。但由於彼時李紳已經年老死去,故而降罪其身後子孫,最終被判定“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