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真的沒有前途嗎?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其中,有什麼解決辦法?

離小佔


那我來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那我們講個故事吧。希羅多德編輯的歷史開篇便提到,早在3000多年前,呂底亞王國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

呂底亞人們起初心懷希望,期待一切都會變好。而終於有一天,他們實在是挺不下去了。這時候,呂底亞的國王給國民提出了一項要求。這項要求卻成了忍飢挨餓的國民的救命稻草。

他的要求是這樣的,第一天,全國人民什麼都不要想,都去玩遊戲。第二天,全國人民不要再玩了,開始吃飯。第三天再去玩遊戲,第四天在吃飯,以此類推。

呂底亞人民竟然在這項要求下挺過了八年饑荒。在這八年間,他們發明了骰子,羊拐骨,和皮球。還有好多原始玩具。

你可以說,呂底亞人民逃避了飢餓的現實。紛紛沉迷於遊戲世界。而正是這份逃避,他們在幾度饑荒中生存了下來。

故事中的呂底亞人,像極了今天玩遊戲的我們。沒錯,今天的我們的確在逃避現實。我們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在遊戲世界中都會被拋得一乾二淨。所以我們痴迷這樣的遊戲世界。然而,這樣的痴謎是有理由的。而且這種痴迷是正確的。

有一本書叫做,reality is broken 這是一本關於遊戲的書,是一本非常瘋狂的書。因為這本書裡的每一個字都在告訴讀者。玩遊戲並不羞恥,身為玩家的你也並非不務正業。遊戲玩家擁有世界上最純潔的靈魂。而他們甚至具備拯救世界的能力。

起初我也是不信的,可是這本書,並不是有瘋狂的玩家喝高了瞎寫的。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的博士。他曾幫助過很多《福布斯》500強的企業,設計企業內部遊戲。比如英特爾,比如耐克,比如迪斯尼,比如麥當勞,微軟,任天堂。他寫的兩本關於遊戲的書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最暢銷榜。他又做過很多次ted演講。上過知名訪談,上過cnn,上過無數節目。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告訴世界,玩遊戲是這個高壓時代下人類的本能選擇。他告訴世界,這個世界上的玩家比你想象的多的多。

中東有400萬常駐(常駐指每週平均遊戲時間13小時)遊戲玩家。俄羅斯,越南,墨西哥,南美,都有1000萬常駐遊戲玩家。澳大利亞有1500萬常住有些玩家。韓國有1700萬。歐洲有一個億。美國有18300萬。而中國,有足足兩個億的常駐遊戲玩家。

在我們中國每週遊戲22小時以上的玩家就有600萬人。而在美國有99%的一家之主在玩遊戲。有97%的青年人玩遊戲。有40%的玩家是女性。每四個玩家裡就有一位年齡超過50歲。全美國玩家的平均年齡是35歲。平均遊戲年齡是12年等等等等。

正如jane所說,玩遊戲其實是你這輩子做過的所有事情中,最正確的一件。所以遊戲是什麼呢?jane幫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直觀的總結。要知道,這世上所有的遊戲都擁有這四個特點。

goal明確的目標, rules規則,feedback sysrum 反饋系統,voluntary participation自願參與。這四點總結的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遊戲共有的特點。偉大的哲學家bernard suits結合這四個特點對於遊戲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玩遊戲是自願去克服不必要的障礙的行為)這個定義間接的解釋了你為什麼愛玩遊戲勝過愛生活。

跟遊戲比起來,現實是乏味的平淡的。因為生活裡沒有那麼多.不必要的障礙..,等著你去克服。有的只是"無法戰勝的障礙"和"即使是戰勝的也沒有什麼好處的障礙"。一說道障礙,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在生活裡,沒有人喜歡面對難題,也沒有人喜歡挑戰障礙。

因為在生活裡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換來的回報實在是微乎其微。有時候甚至都得不到任何好的結果。比如你努力學習。不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比如你辛苦工作。未必會得到加薪。比如你堅持運動也未必會瘦下半斤。

而在遊戲裡,我們的每一次努力都必定會得到回報。我們每一次的揮動武器都會收到擊打的反饋。我們打到怪物。會獲得經驗值。會獲得裝備。經驗值和裝備讓我們變得強大。從而有資格和能力挑戰更強大的敵人。

當我們玩遊戲的時候,特別是當我們去解決不必要的障礙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是處於最佳狀態。因為我們很在乎自己努力換來的成果。如果生活也像遊戲一樣,每一次的克服障礙都可以得到獎勵回報。誰不願意去挑戰自己?

為什麼玩遊戲要比生活快樂得多?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分為兩種。簡單的快樂和認真的快樂。什麼是簡單的快樂呢?你看了場有趣的電影。你買到了心儀的衣服。你發現自己瘦了3斤。這些都是簡單的快樂。但是他們並不持久。他們並不會讓我們在心理上獲得長久的滿足。心理學家證明。只有真正的快樂才會給我們帶來長久的滿足。真正的快樂便是幸福。

這面心理學研究表明,獲得快樂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真正的快樂很難求。生命中任何細小的行為。都無法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除非,我們自己去創造它。

很簡單,如果我們的行為得到了獎勵。那麼我們就會獲得幸福感。這份獎勵呢?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內在的。大多數情況下,外在獎勵是我們做很多事情的原因以及動力。比如努力工作換來金錢。比如好好學習取得佳績。比如好好唱歌獲得褒獎於粉絲等等。

然而,外在的獎勵是十分不穩定的。你是否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了呢?小的時候。一塊糖便會讓你開心一天。後來,一包糖才會讓你開心。再後來糖果不再能為你帶來任何快樂。因為你長大了,你的需求變得多了。你的快樂。變得複雜了。不論是糖果,還是1萬塊的薪水?他們終究不會持久,不會永遠滿足你。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因為他們都是外在獎勵。

正面心理學家證實,一味的追求外在獎勵是摧毀人類幸福最直接的方式。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mark lepper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找來兩組孩子。讓他們畫畫。a組的孩子每張畫畫好後,實驗者都會給他們付錢獎勵。是的,每一張畫都付錢。而b組的孩子們就沒有這份金錢獎勵。看到這裡你覺得哪一組孩子更願意畫畫?

實驗的結果。也許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在實驗過程中,a組的孩子的確比b組的孩子畫更多的畫。但實驗結束之後,a組的孩子立刻放下畫筆不再畫畫了。只有b組孩子依然還在畫畫。

這裡。a組孩子得到的金錢獎勵是一份外在動力。它就像是薪水。起初我們期待他。他便成為我們做事情的動力。而這份動力一旦產生,我們的行為就變得被動起來。久了。我們會對這份獎勵不再感冒。我沒想要更多。因為同樣程度的獎勵無法再滿足我們的需求。無法再帶來更多的快樂。大家關於這一點是否有所共鳴?總之這個孩子畫畫的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在一件我們本身很喜歡的事情上施加一份外在動力的話,這件事會盡量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我們最初的喜愛。只會慢慢的轉變成厭惡。只有內在獎勵。才會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當我們自己為自己找樂子的時候,我們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在獎勵。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獎勵。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為我們帶來非常深刻而持久的快樂。

講個真實的故事。著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曾經研究了一個工廠工人rico medellin 他把自己的工作變成了遊戲。rico在傳送帶前工作。每有一個貨物過來的時候,他就要花43秒的時間完成貨物的包裝。他每天要做600次這樣重複的工作。非常的枯燥乏味。很多人沒做幾天就放棄了。

然而rico做了整整五年卻依然享受。原因就是她對待自己的工作。就像是奧運冠軍對待自己的體育項目一樣。他每天都在想。我該如何打破我的記錄?起初是43秒。後來是40秒。38秒。35秒。30秒。他一直在挑戰自己的最快包裝記錄。並且樂此不疲。五年下來,他個人的最快記錄是28秒。rico認為這份工作比任何事情都有趣。同樣是上班賺錢。rico不同於其他工人的是,他把一份外在動力驅使的苦力活兒。轉換成了內在動力驅使的行為。這樣下來。不僅自己輕鬆。工作也變得更像是娛樂。

說了這麼多。我們之所以傾向於選擇遊戲,是因為有時候,現實世界的機制是破水的難以掌握。現實世界的每一件事情。都缺乏明確的目標。缺乏及時的反饋。缺乏誘人的獎勵。缺乏內在的動力。在遊戲世界裡。我們像個英雄。我們永遠是世界的中心。是目光的聚集。我們有著很多故事。有的很多身份。我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會獲得認可。我們的每一次付出都會獲得回報。而在現實裡,這份認可在哪裡?這份回報。又在哪裡?

所以這個問題不是如何讓孩子不要再玩遊戲。而是成年人應該好好想一想。你的孩子為什麼要玩遊戲? 謝謝


虎小胖


以我的真實案例來告訴您:

我作為一個80後,經歷了電子遊戲和電腦遊戲的發展歷程,從最早小學時接觸的家用機到掌機,再到之後的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每一個都玩的樂此不疲,學生時代也是在玩遊戲與家長的鬥智鬥勇中度過的,當年父母為了控制我玩遊戲,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但遊戲的魅力始終吸引著我。過了而立之年並結婚生子的我,現在也依然在玩遊戲。回頭看過去,我很感謝遊戲給我帶來的一切,如果再讓我重活一次,我依然會玩,但同時,我也會感謝父母、學校給我的監督和制約。其實遊戲帶來的結果並不是完全負面的,好多人說玩物喪志,其實控制好度,遊戲帶來的益處還是很多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也要感謝當年家長對我的制約,如果一味地放縱,確實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傷害,但凡事何嘗不是這樣?飯吃多了也會傷身,所以不要把玩遊戲像吸毒一樣一杆子打死。

很多說玩遊戲沒用,完全都是害處的人,我敢肯定,他們自己都不玩遊戲,換句話說,他們根本就玩不了,你以為遊戲是隨便每個人都可以玩的嗎?這裡既然討論到遊戲沉迷的問題,那所說的遊戲,肯定不是俄羅斯方塊這種簡單的益智遊戲,對於一些複雜的遊戲,不僅僅需要玩家有敏捷的反應力,靈活的思維能力,果斷的決策能力,快速的理解能力,甚至還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合作意識,一個真正的高端玩家,在這些方面絕對都是超群的,你敢說這些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沒用嗎?如果你在生活中接觸過一些遊戲高手和遊戲菜鳥,從辦事能力上就能很明顯的區分他們。而很多時候,這些能力都是通過遊戲時間的積累而不斷提升的,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這就是為什麼要控制一個度,如果玩了半天只是傻玩,那確實就別玩了,該幹嘛幹嘛去吧。

我也承認,在學生時代,遊戲確實佔用了我很多的學習資源,但如果不玩,我敢說我也會找別的事做,學習成績也不一定能好到哪兒去。在工作初期,遊戲確實幫了我,雖然我是一本畢業,但工作也不好找,幾經周折我進入了一個遊戲公司,負責運營,我之所以能獲得這個職位,就是因為我對遊戲的理解,玩了十幾年的遊戲,我已經對各類遊戲的套路,玩家的心理和需求等等了如指掌,而這正是運營崗位所需要的,說實話,遊戲行業真的是個暴利行業,我也正好趕上了那波網頁遊戲的熱潮,項目發展的很好,當時很多遊戲公司都賺了很多錢,這一切如果交給不玩遊戲的人來做,那是不可能的實現,所以遊戲行業不僅僅有直播,有職業戰隊,有代練工作室,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現在我工作越來越忙了,也有了孩子,但我依然在玩,雖然並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的玩了,畢竟家庭和工作給的壓力,自然而然的就讓我縮短了遊戲時間,遊戲僅僅是作為一個放鬆和減壓的方式,但我還是感謝遊戲給我帶來的幫助和快樂,包括曾經通過遊戲認識的那些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起共度難關的那種快樂和喜悅,都成為我人生中很珍貴的回憶。


RockLee73


孩子玩遊戲不見得沒前途,家長因處理“孩子玩遊戲”方式不當,導致親子關係對立、孩子自暴自棄才影響了孩子一生。家長從孩子“獲得感”的角度,可以很好的處理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說說我和我家兒子都玩遊戲的經歷。

一、我和孩子玩遊戲的經歷

我兒子一年級的時候就跟大院裡邊的同伴一起去玩遊戲了,是揹著大人的,說明他們也知道大人會責備。

我裝著不知道。但我也偷偷去玩那個遊戲了。遊戲叫《帝國時代》

當我玩了幾次後,說實話,也迷上了遊戲。約6個朋友從下班玩到晚上12點左右才回家。事實上,每次玩遊戲就三局左右,三個多小時吧,但很喜歡打完遊戲和同伴們討論覆盤原過程。

當然自己的水平提升很快。

後我約孩子及其夥伴一起到網吧打這遊戲。

開始半信半疑,最後還是跟我去了。

結果是我一對他們四五個,幾局下來,他們都輸了,不想玩了。

回來的路上孩子們很好奇,問我是怎麼快成高手的?

我說:像我這水平,7個合起來也打不了高手一個,高手是網吧老闆,天天練。你們願意不上學天天呆在網吧裡只玩遊戲嗎?

結果是,這幾個屁孩覺得要打贏其它人是不可能的事,就不玩這遊戲了。

但這次後,我和兒子談心就實在有效多了。

1、遊戲是專門為了吸引人設計的,會越來越好玩,因為開發遊戲是為了賺錢,遊戲開發者都有各方面的知識。你覺得自己現在不上課沒有相關知識就可開發遊戲掙錢嗎?可以當工作嗎?

2、玩遊戲確實很有獲得感,可體會過關斬將的成功,可和同伴有相同的話題,大家配合好很爽快……我也體會到這種“獲得感”。但如果沒上好學,沒有別的愛好,只會玩遊戲……將來還有這獲得感嗎?

3、爸爸也知道看書學習比較枯燥(他說看書不枯燥,但寫作業不爽。問我可不或以做完作業放鬆一下玩下游戲?我就勢和他約定每天玩遊戲的時間段和問時長。他大學畢業工作還玩遊戲,春花回家也玩王者榮耀。我覺得在遊戲過程中的朋友邊玩邊通話,也蠻好的。他有自制能力了,就不是問題了。)

……

二、反思:

1、在孩子教育上,我堅持“先情感認同,再討論問題”

家長如果沒先認同孩子玩遊戲的內在原因及情感需求(緊張想放鬆、擔心和同學少話題沒朋友,在家裡在學校因成績不理想被抬不起頭,想找個得到別人甚至機器認可的形式等……),只一味責罵,就容易和孩子對立。越被責備,越不舒服,越想找個舒服的地方躲(如遊戲和外出),就形成惡性循環了。

2、嘗試將枯燥的學習變成好玩的遊戲

學習、做作業等,簡單而言,是一個信息輸入和輸出的過程。

孩子的輸入輸出方式遠不只“聽說讀寫”那麼單調。15年來,我從孩子的接收方式(如聽故事,看畫畫、聽節奏,看錶情和肢體動作等)和輸出方式(如塗鴉、節奏韻律、肢體語言等)總結了一些符合孩子特點的學習方法,讓學習變得和遊戲那樣調動孩子本身探索的內在動力的有效方法。

期待關注 一起討論。有關孩子學習教育方法的問題,也歡迎在悟空提問再邀請回答。

玩遊戲不代表沒前途,處理不好成對立關係才影響孩子。祝你家娃兒天天進步。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現在網絡時代最近從頭條上看到一個男孩說他常年不上班,然後租個房子幾臺電腦,一天不出屋在屋裡打遊戲,他說他儘管不上班一個月收入近萬元,我當時看到真的好吃驚,我想不到打遊戲可以賺這麼多錢不知道真假,聽他這麼說從不打遊戲的我都想打遊戲,但是一想還是算了吧,也沒那麼容易,人家小孩總玩遊戲都油了,我這個沒基礎也賺不到錢。聽他們說賣遊戲裝備是可以有收入不過是不是有這麼多不得而知。但是付出的是身體,他經常熬夜。比上班賺的還多,相當於上班3個月的工資,如果打遊戲到一個階段是可以賺到錢的,但同時沒日沒夜的上癮打遊戲付出的是身體,如果確實喜歡可以打遊戲但是要合理控制就好,比如一天打兩三個小時。可以緩解學習和上班的壓力。如果打的好還可以賺錢把愛好和賺錢結合在一起也是不錯的。


果果were


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以越來越多的娛樂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比如用網絡看電影 追劇,當然了還有許多的網絡遊戲,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那麼,打遊戲到底有沒有前途呢?如果家裡的孩子沉迷遊戲又該怎麼辦?

首先,在我個人看來,打遊戲最開始是一種人們在工作學習之餘的娛樂活動,個人認為打遊戲其實無可厚非,關鍵是看每個人怎麼看,遊戲的發展催生了電競行業,如果說把打遊戲當成了一種職業,併為此而努力,我覺得這並沒有錯,也是有前途的,國家也已經正式將電競行業納入體育行業範疇之內,就比如去年kpl中國隊的IG奪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沒有任何一行簡單,這條路還是比較難,個人建議好好學習才是根本。

如果孩子只是沉迷於遊戲的娛樂快感之中,那麼我認為應該首先跟孩子好好溝通,採用特殊方法循循善誘,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三觀,切勿急躁。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到大家。



象棋老牛大叔講棋


玩遊戲有前途嗎?打籃球有前途嗎?那麼讀書有前途嗎?相信大家都會傾向於讀書有前提這一“定律”。

這不是必然事件,而是概率問題,這種問題必然沒有定論,只有哪個概率更大一點的問題。

毫無疑問,讀書更容易有前途,在這之前,我想我們需要清晰一個現實:遊戲已經成為一種技能。

遊戲主播、職業遊戲選手的收益不用多說大家都能看到,往往一場比賽下來,可能其收益足夠買一輛豪車(不管你認不認同,事實如此);而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就更誇張了,例如遊戲工作室,這就包括了代練、遊戲物品交易等等灰產。所以說遊戲有前途嗎?遊戲有前途。

那麼讀書有前途嗎?讀書有前途。但我們同樣需要清晰一個現實:大多數人讀書成績很好,但出來社會,終究只是一個配角,生活在底層,只能被迫“996”。

抱歉,以上都錯!用一個極端去和另一個極端對比,純屬詭辯!

遊戲有人玩得出彩賺得盆滿缽滿,通過讀書也一樣有人如此!但更多的是在白日做夢的遊戲者以及讀書人。

遊戲以及讀書,都是一種技能,不管你承不承認,它們能否讓你有前途,取決於你是否努力。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遊戲主播跟死讀書不會運用知識的人是一個模樣,沒有前途。


淅爸育兒記


網絡遊戲的十大危害

1、遊戲引動青少年脾氣稟性爆發

現在的青少年多是獨生子女,性格比較任性,特別是沉迷網絡遊戲後,更加目中無人。涉及到孩子方方面面的事情,家長都不能插嘴,稟性爆發時可能會砸傢俱,嚴重的還會毆打父母。

2、玩遊戲引起思想扭曲

孩子大多是善良的,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目的時讓對方失敗,甚至使對方失去生命。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壞人,這和他們內心善良的自我形成巨大的反差。時間一久變成了惡人。許多玩麻將的成人也是這樣的,所以賭是使人下地獄的途徑,因為賭博進監獄的人最多。

3、遊戲摧毀青少年大腦神經系統

遊戲刺激大腦過量分泌快樂物質,這些荷爾蒙在正常情況下,是使大腦神經系統正常運轉的。由於不分晝夜的過量分泌,孩子大腦出了問題,使孩子大腦發生生物性的改變。許多科學家通過大腦CT掃描發行網癮青少年的大腦與正常大腦相比,發生了很多改變,有時這種改變是不可逆轉的。

4、青少年玩遊戲毀壞了身體

青少年晝夜不停的玩遊戲,黑白顛倒,同時破壞了生物鐘。他們不能正常飲食,還經常吃垃圾食品,消化系統被破壞,無法保證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身體很快就出現各種問題,但是玩遊戲所帶來的快感使他們在毀掉身體前仍處於不知不覺、樂此不疲的狀態中。

5、遊戲引發孩子自殺

現在孩子都得到了家長的百般呵護,他們基本上沒有來家庭的原因導致自殺的。但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原因就是網絡遊戲誘發自殺率上升。在青少年自殺者中,也包括成人自殺,與玩網絡遊戲關係極其密切。孩子玩遊戲的自殺都是無意義的自殺,因為他們的大腦不受自身思想的支配,輕易的就自殺了。網上報道的自殺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6、網絡遊戲誘發青少年患上抑鬱症

網絡遊戲給青少年灌輸的是暴力、自大、狂妄的思想,當他們走出遊戲,回到現實世界後,覺得現實世界不好玩,現實世界和他大腦裡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得不又回到網絡世界中,但他每天又要在現實世界裡生活,這樣一來稟性厚的孩子慢慢就抑鬱了。這就是遊戲改變了孩子的信念。此外抑鬱症也是使自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7、網絡遊戲使青少年厭學、輟學、離家出走、當啃老族

一個青少年一天玩2-3個小時遊戲,2個月後就會厭學,如果玩半年以上就會導致輟學,輟學後就只能在家當啃老族了。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孩子是掌中寶,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北大、清華,但最後連上學都無法繼續,對家庭、對父母來說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情何以堪?改革開放以前,許多家庭的孩子無錢唸書,現在條件好了,卻毀於網路遊戲,給這些老百姓的感覺,他們怎麼努力,怎麼打拼也逃不出宿命的控制。這種悔恨會遺傳許多代。

8、網絡遊戲使青少年未來無法結婚生子,嚴重影響家族的延續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報告顯示,網絡遊戲對大腦的損壞是不可逆轉的,無法治癒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就不能成為正常人,沒有人願意與不正常的人結婚。解放以前,許多大煙鬼有家的家破人亡,沒家的也不會有人願意與其成家。沉迷網絡遊戲的人即使結婚也不能生育,即便能生育,生育質量也不高,生出的孩子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先天性疾病。另外,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一般也沒有找女朋友的願望。這就導致家族的延續出現問題。如果5000個家族都這樣,我們的民族就無法延續。如果5G時代一到,可能會有1到2億的青少年掉進網絡陷阱,民族就真的無法延續了。為此,我非常堅信網絡遊戲必須關閉,沒商量!

9、網絡遊戲導致社會暴力案件攀升

一般來說我們理解,殺人都是要有深仇大恨的。但是這幾年經常發生隨便就把人殺了的新聞。媒體報道的時候,不會深挖犯罪的原因,我在這裡告訴大家,類似北京的殺人犯韓磊都是玩手機遊戲導致的。後悔也沒有用。玩遊戲引發青少年暴力犯罪率已經非常驚人了。在公安部統計的數字中,青少年犯罪者中,76%的人為網絡成癮者。這就是說,一旦一個孩子成了網癮患者,他就有犯罪的極大可能性。

10、網絡遊戲導致許多家庭家破人亡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兩個奇觀,一個是看精神類疾病的人排隊,一個是離婚的人排隊。我國的離婚率居高不下,網癮就是元兇之一。特別是染上網癮的孩子一旦輟學,家庭矛盾就會升級,這都是由於網絡成癮所導致的。我們一直只是談論網路遊戲對孩子的危害,但是現在網絡遊戲也直接導致成年人離婚的也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先生整天玩遊戲,不能過正常婚姻生活,註定是要離婚的。單從這一點來看網絡遊戲不僅僅危害青少年,還危害了全社會。

 

 


科學教育法


好的,你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很多了,反正答案有兩個:

1.孩子從小沉迷遊戲,長大打工種地。



2.孩子改掉玩遊戲的不良習慣,努力學習,步入正軌,長大至少混個文憑出來,沒那麼苦,如:可以當個教師,程序員之類



反正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遊戲,沉迷遊戲是不會有前途的,只會毀孩子一生。

而且還會落得個近視,我就問你,一旦你近視二百度三百度,甚至是高度近視,卻沒學到文化,你的未來怎麼辦?種地打工都困難。劇烈運動可能導致你視網膜脫落。

你不想你的世界是這樣的吧:

所以你覺得呢?

現在孩子沉迷遊戲,該怎麼辦呢?

帶他接觸大自然


給他養些小動物

讓他多做些勞動




棍棒教育

就回答這麼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給個讚唄,謝謝啦(*Ü*)ノ☀


古代古國1沉


首先還是感謝小編給我這個機會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個人認為,玩遊戲,適當就好,遊戲不是人生,遊戲只是消磨時光,而不是揮霍時光的替代品,但是遊戲又沒前途和解決孩子沉迷當中是兩個問題,而且這兩個問題牽扯又不是很大,所以遊戲有沒有前途,看遊戲主播,如果遊戲是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遊戲主播照樣可以有前途,所以真正我們劃分的是,天賦,動力和持久的心,遊戲主播很多,但是真正能成功或者賺錢的,真沒有多少,概率來講,遊戲並不是一個真正可以脫穎而出的職業,但是就要看,天賦,動力和持久的心,外加些許的運氣。

而孩子沉迷其中,怎麼解決,個人感覺有以下幾點:

1,遊戲是一個短暫的能夠讓孩子感覺快樂的事情,而學習是一個長久的事情,遊戲是先甜後苦,學習則是先苦後甜,介於這麼一個方式,家長不妨採用戶外遊戲的方式來代替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遊戲,轉移成功之後,在從戶外轉移到學習上,初期可以用獎勵制的方式來進行。

2,遊戲的趣味性,會讓孩子產生一定時間的依賴性,所以,如果避免孩子的依賴性,就要解決孩子的現實的情況,孩子對遊戲產生興趣其實就是,遊戲能夠帶給他認可的感覺,所以只要能解決孩子被認可的問題就能解決孩子現階段的情況。

3,通過課外興趣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做改正,例如,下棋,音樂,美術,通過陶冶情操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做糾正,讓孩子知道,能夠修身修性的方式才是能夠幫助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能夠擁有美好品德的時候,又不忘了學習。

以上是個人對此問題的看法,希望大家來品鑑和糾正。


少川川少


我覺得沒那麼嚴重,看你怎麼對待這個問題。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愛好都是電子產品這塊,玩網絡遊戲可能會上癮,但是電玩這個東西一般玩多了就膩了。

孩子玩遊戲無非就是三種

1、是從眾,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玩,也就跟著玩;大家都這麼做,也就跟著這麼做。有時候明明知道玩遊戲不好,或者不該玩遊戲了,但是為什麼還要繼續玩那?那是因為身邊的同學朋友繼續玩,也不得不繼續玩,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火爆的王者榮耀,這是一個團隊類型的遊戲,一般都是舍友和同學一起玩,一起開黑,你說你完了一會不想玩了,可是其他幾個朋友在興頭上,都是一個宿舍的,你也不好掃了幾個舍友的興趣,只能繼續玩下去。

2、孩子也知道玩遊戲不好,每一個玩遊戲的人都知道,沉迷於遊戲不好,但是還是義無反顧的加入到遊戲大軍中,大概是因為生活的無聊,他們其實也不覺得遊戲有多好玩,只是找不到比遊戲更好玩的事情,才會一直玩遊戲。

3、因為缺乏學習的目標,感覺無聊。無聊怎麼辦呢?如果憋著肯定會弄出病來。因此只能找事做了,正經的事情又不想做,那麼只能找娛樂方面來打發時間了。

想要解決還是需要各位家長努力多幫助孩子組織有趣的娛樂活動,比如和同學以前去野營,去暑假活動等等。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很多:畫畫、唱歌、寫作等等。

多陪陪孩子,不要經常讓孩子一個人,孩子溫暖了,就會有生活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