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应该是学习欧洲还是NBA?

命运嘉年华


应该来说,学习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学习。欧洲有适合中国男篮的地方,NBA也有适合男篮的地方,所以并非只向欧洲或者只向NBA学习。

最怕的是男篮自己关起门来搞自己的一套,不去向外面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篮球水平,这样的话是不利于男篮发展的。

无论是欧洲也好还是NBA,适合自己的,一定要采用过来,不适合自己的一定要分辩。所以总结一句话:需要参考欧洲的也需要参考学习NBA。





故事现在开始了


首先我先陈述我的观点,就是中男篮更适合学习欧洲的篮球。

NBA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但并不代表它的模式就适合我们。NBA是以黑人为主的联赛,黑人的身体素质在所有人种中是最好的。

美国随便一个高中队,能玩暴扣的一抓一把,但是咱们CUBA球员能偶尔勉扣一个,就能进全场五佳球了吧。身体素质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是人种歧视。“篮球是黑人的运动,我只是努力适应”。这是拉里-伯德的原话,史上最伟大白人球员。

欧洲的球员普遍没有NBA球员那种爆炸的身体素质,但他们很多国家的篮球实力处于世界前列,比如西班牙,立陶宛,希腊等。欧洲篮球与美国篮球不同,他们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更加强调基本功,强调团队合作,强调防守,喜欢强硬的身体对抗。要知道,绝对力量可比弹跳速度这些更看重天赋的能力好练多了。当然,中国人的身体没有欧洲人那么厚实,但这些差距通过后天的饮食和训练是可以缩小差距的。毕竟咱们国家已经培养出了姚明,易建联等优质内线。

但是仅仅学欧洲篮球是不足的,NBA之所以如此成功,球员的身体素质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老美的运动医学,康复学,运动营养学等都是领先世界的。光训练,后续的身体保养康复跟不上,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之,中国男篮的光复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在姚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男篮越来越好。


甜瓜聊球儿


中国男篮我个人认为应该先学欧洲,我注意到姚主席,前些日子和欧洲塞尔维亚球队达成了合作,从球员的身体素质来说,中国球员也更接近欧洲球员,和nba的球员来说确实有差距,在nba打球基本身体天赋都爆表,我们既然身体素质欠缺点,就索性和欧洲球员学习他们,走技术流,练好基本功,欧洲球员打球普遍都用脑子,打球灵活基本功扎实,视野好,像nba掘金队的约老师约基奇他看着就像一个小胖子,可是他走的就是技术流,那一手小勾手绝活,身体天赋也不是绝对的强,可是就是掘金队的中流砥柱啊,我们中国球员,先和欧洲球员一起打球我觉得是不错的选择!!!



Goofy


中国男篮不但要学习欧洲,也要学习NBA,这不冲突,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所侧重,另外要坚持。

中国男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学习美国篮球,看看CBA就知道了,外援是美国外援,教练是美国教练,欧洲教练少的可怜。

中国男篮也意识到了,美国更注重个人能力,但黄种人与美国黑人天生在身体素质上就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美国篮球是学不来的。

因此,在2004年,在李元伟的力主之下,中国男篮聘请尤纳斯担任球队的教练,并执教了4年之久,被称之为“欧洲凯撒”的尤纳斯,将欧洲篮球的精髓植入到了中国男篮,期待国手们可以回到俱乐部进行反哺,这样一来,整个中国篮球也就变得更加欧化。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男篮的基本功还是很差,而且半路学欧洲,也学不到欧洲篮球的精髓,欧洲篮球教科书一般的传导,中国男篮有吗?没有!

所以,尤纳斯离任后,来了个邓华德,之后又来了扬纳基斯,再后来是宫鲁鸣,中国男篮的球风在学欧洲,还是学美国之间摇摆不定,搞来搞去成了四不像。

联赛中也是如此,雅尼斯、贝西诺维奇、凯撒都是欧洲教练,但是外援又都是美国人,这到底是在学习欧洲还是美国?

其实,中国男篮欧美都要学,但是要有所侧重,像欧洲,他们也在学习美国篮球的快速多变,以及先进的训练方式等,而中国篮球一定是主要学欧洲,学他们在球员小时候是如何打下扎实基本功的,投射是怎么投的那么准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摒弃美国篮球,毕竟美国是世界最强的篮球国家,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可只能作为辅助去学,不能当成主要的。

而在侧重学习欧洲的过程中,中国男篮要学以致用,然后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风格,就像日韩足球一样,日本学巴西,韩国学德国,但学了十多年,他们各自都有了自身的风格,并因此称霸亚洲,开始与欧洲强队抗衡。

中国男篮也应该这样,不管是学欧还是学美,都应该有错侧重,并且持之以恒,别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累不累啊。


大嘴爵爷侃球


篮球就是身体运动,身体素质一切的基础,中国打尼日尼亚,对面那个小后卫的基本功一看就看出来比我们后卫强很多,基本功和身体素质都不行,更别谈高端的了。

我国大部分队员,不可能具有黑人球员的那种身体素质,NBA是一个商业联盟,那种强调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突击分球打法也不适合我国球员。恕我直言,黄种人在身体条件上和黑人有着绝对的差距,美籍华裔人口也千把万了,打篮球的也不少,后场外线队员曾经在NBA站稳过脚跟的也就是林书豪一位。

我们最该学习的就是欧洲篮球,FIBA没有防守三秒,节奏慢,回合少,打联防,团队配合,这个套路更适合国篮,1994-96年那批队员,就靠着单涛,余乐平那种巨人症傻大个中锋,和希腊,阿根廷等强队都打得有来有回。去年的男篮世界杯也证明了,在没有强力射手的帮助的情况下,FIBA赛场上那帮三流美式突分队员也就是世界8强的档次了。

中国人在东亚人种中身体条件最好,高大,强壮,论静态天赋完全不输欧洲大白熊,和美国黑人们也可以一拼。我们的选材还是应该以高大化为主,搞个五大阵容,蹲阵地,主抓背打,低位。这样在FIBA的赛场上绝对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不要幻想着什么AI,小托马斯这种现象级矮个后场,那和咱们东亚人种没什么关系,我们的基因库里就没有这种特性。

所以,CBA和NBA都是商业联盟,CBA去模仿NBA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而想要在国际赛场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学习欧洲篮球更适合我们。毕竟规则,身体素质更符合一点。


喜欢体育的小屁孩


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

中国篮球是学习欧洲篮球好,还是向美国NBA美职篮看齐?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觉得,咱们应该向最高标准去看齐,NBA美职篮是最高最好的平台。殊不知,美职篮最好固然没错,但真正能够有几个中国球员能够在NBA联赛中适者生存?也许你会搬出我们的篮协主席姚明,但实事求是的讲国内球员里真没有几个拥有当年姚明那样的身体优势,当然大姚的天道酬勤也是最终成功的目的。



不过,咱们今天讨论的是中国篮球应该向哪个方面发展,这就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篮球更应该向欧洲篮球那样可持续发展。为何不选NBA美职篮?原因很简单,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想要中国男篮马上发展成NBA美职篮那样也不现实,反而我们更加接近欧洲联赛的水平。

另外一点,我们亚洲运动员体系确实比不上人家“黑硬粗”的美职篮球员。你看人家保罗身高才1米83,35岁的年龄却能够在全明星的赛场上健步如飞,轻松完成空接扣篮,而国内35岁的球员除了内线球员男篮一哥易建联,又有谁能够做到呢?相比之下,足以见得美国球员的身体素质要优于我们数倍,这点我们真得承认,没必要嘴硬。

小锦鲤侃球:

反观欧洲联赛的路,反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首先国内球员与欧洲球员的体质更接近一些,其次欧洲的战术体系会更适合中国男篮的发展。欧洲篮球对身体条件要求没有美职篮高,他们更讲究的是球队的战术配合,球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就是说对于球员的球商和执行战术能力追求会更多一些。所以总体来讲,欧洲篮球还是更值得咱们中国男篮去学习。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点击关注“锦鲤篮球”,点关注不迷路,你的支持就是小锦鲤更新的最大动力,感恩!


锦鲤篮球


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美国和欧洲篮球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篮球的巅峰,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期以来,欧美篮球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样的:欧洲篮球注重球员的基本功和团队配合;美国篮球重视身体对抗和个人的单打独斗。

不过,我觉得上述总结的欧美篮球的特点是不准确的。至少有以下几点偏差:

1、论起身体对抗的激烈程度,看过欧洲高水平篮球联赛的球迷都知道,欧洲篮球的对抗程度之激烈比起美职篮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近年来美职篮为了鼓励进攻、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而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防守的规则之后,其身体对抗程度更是无法与欧洲篮球相比。只不过因为在NBA中效力的球员的身体素质总体上确实远远好于在欧洲打球的球员,所以看上去NBA的比赛似乎更激烈,但实际上,欧洲联赛中的对抗性要高于美职篮。他们也愿意在比赛中主动进行身体对抗,习惯于在高对抗和高强度防守下完成技术动作;

2、相对来说,在美国的篮球体系下培养出的球员,其综合技术能力要更全面,控、突、投俱佳,所以也就具备较强的个人进攻能力。因此,严格地说,总体上还是美国球员的基本功更扎实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NBA混不下去的美国人到了欧洲还能大杀四方,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更全面,能力更强。至于欧洲篮球体系下涌现出的人才,在全面性方面要差一些。他们可能在某一项技术环节上相当出色,但其它方面就略显薄弱,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自己更多地进行单打独斗,所以相对于美国球员就更多地依赖团队配合。这样才会给人留下美国人好单打、欧洲人好配合的错觉。

说完了我们对欧美篮球的几点误解,再回到本文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既然欧美篮球都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那就说明无论是技术、身体还是战术水平,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就都值得我们学习,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关键的问题不是向谁学,而是能不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贪功、不冒进,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长期地坚持下去。如果能做到,那我的答案是向谁学习都行,都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做不到,那就算了,向谁学也白学,不会有效果的。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有另外一个看法:为什么一定要向别人学呢?我们的乒乓球、跳水就向自己学,不也天下无敌吗?我的意思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若想提高水平,除了苦练别无他法。只要我们按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就会有收获的。


体育是灵魂


篮球就是身体运动,身体素质一切的基础,中国打尼日尼亚,对面那个小后卫的基本功一看就看出来比我们后卫强很多,基本功和身体素质都不行,更别谈高端的了。

我国大部分队员,不可能具有黑人球员的那种身体素质,NBA是一个商业联盟,那种强调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突击分球打法也不适合我国球员。恕我直言,黄种人在身体条件上和黑人有着绝对的差距,美籍华裔人口也千把万了,打篮球的也不少,后场外线队员曾经在NBA站稳过脚跟的也就是林书豪一位。

我们最该学习的就是欧洲篮球,FIBA没有防守三秒,节奏慢,回合少,打联防,团队配合,这个套路更适合国篮,1994-96年那批队员,就靠着单涛,余乐平那种巨人症傻大个中锋,和希腊,阿根廷等强队都打得有来有回。去年的男篮世界杯也证明了,在没有强力射手的帮助的情况下,FIBA赛场上那帮三流美式突分队员也就是世界8强的档次了。

中国人在东亚人种中身体条件最好,高大,强壮,论静态天赋完全不输欧洲大白熊,和美国黑人们也可以一拼。我们的选材还是应该以高大化为主,搞个五大阵容,蹲阵地,主抓背打,低位。这样在FIBA的赛场上绝对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不要幻想着什么AI,小托马斯这种现象级矮个后场,那和咱们东亚人种没什么关系,我们的基因库里就没有这种特性。

所以,CBA和NBA都是商业联盟,CBA去模仿NBA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商业价值。而想要在国际赛场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学习欧洲篮球更适合我们。毕竟规则,身体素质更符合一点。





体育ZERO


在有美国男篮参加的世界级大赛中,谁能让美国队成不了夺冠热门?本届男篮世界杯的塞尔维亚队做到了。队中有多少NBA球员,是衡量一支球队实力的最关键数据。塞尔维亚队拥有约基奇、博格丹诺维奇、别利察、大博班等NBA球员。当然,塞尔维亚的实力也不仅仅是体现在球员名单上,他们之前的战绩也是足够的辉煌,辉煌到FIBA官方将他们排在了实力榜的第1位。

热身赛塞尔维亚队取得了10连胜的战绩。要知道,塞尔维亚队选择的对手,可不是那些花钱请来的二队、三队。除了新西兰、波兰队稍弱一点,其余的都是欧洲的一些传统强队,包括意大利、立陶宛、希腊、法国、土耳其等队。就算是波兰队,也在本届男篮世界杯中打进了8强。

进入世界杯的小组赛之后,塞尔维亚队更加的势不可挡:首战105-59大败安哥拉队净胜46分,次战126-67击败菲律宾净胜59分,再战92-77击败意大利队净胜15分。小组赛三战全胜,净胜120分。进入第2轮之后,塞尔维亚队依然强势,波多黎各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塞尔维亚90-47净胜43分。尽管拥有小加索尔、卢比奥的西班牙队,在第二轮的对决中,爆冷以81-69战胜了塞尔维亚队,但是依然没有人会怀疑塞尔维亚队的强大实力。甚至有球迷认为,失利会让塞尔维亚更加的强大:因为一直的胜利会让他们松懈,而失利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全力以赴!

四分之一决赛,塞尔维亚遇到了阿根廷队。在赛前几乎所有的球迷都认为,这又将是塞尔维亚队的胜利:除了美国队,实在想象不出谁能够阻挡塞尔维亚。这支阿根廷队,已经不是当年奥运会拿金牌的阿根廷队了: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除了斯科拉,你还熟悉这支阿根廷队的哪一名球员?就算是斯科拉,也已经在今年的4月30日,度过了自己的39岁生日!

然而,就是这样的阿根廷队,通过4节比赛的鏖战,最终以97-87击败了塞尔维亚队。本场比赛,阿根廷队充分地证明了一件事,就算是身体素质不如对方,篮球也可以打的如此潇洒写意、赏心悦目:突破投射可谓是随心所欲,传切配合恰似水银泻地……

整场比赛,阿根廷全队送出了22次助攻;投篮67投36中,命中率为54%;三分球27投12中,命中率为44%;罚球17罚13中,命中率为76%。阿根廷队的主力后卫坎帕佐,虽然身高只有1.78米,但是却在砍下18分的同时,贡献了6个篮板和12次助攻。

灵动、精准、有创造力,这样的阿根廷队真的是让我们中国球迷羡慕!在中国男篮兵败世界杯之后,一个话题在球迷之间引起了热议:中国篮球到底该向谁学习?欧洲的篮球联盟,还是代表世界篮球最高殿堂的NBA?看到阿根廷队对阵塞尔维亚队的表现,我想很多球迷心中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答案:我们应该向阿根廷这样的球队学习,NBA那种依靠着身体天赋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不适合中国男篮。

在我看来,中国篮球学好我们的前辈就足够了!我这样说并不是骄傲自大,或者说毫无底线的吹捧中国篮球。我们羡慕阿根廷队,不就是羡慕他们后卫的灵动、投射的精准,团队配合的创造力吗?其实,我们中国男篮也曾这样打过球,也曾经拥有过这样的打球风格。套用追梦格林的一个梗:在你们打“小、快、灵”之前,我们中国男篮就已经打过“小、快、灵”了!而当年,败在中国男篮这种风格之下的球队,就有阿根廷队!

还记得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吗?中国男篮和阿根廷队在小组赛狭路相逢。对于中国队来说,这是一场十分重要的比赛:只要能够击败阿根廷队,中国队就能够挺进奥运8强。结果大家都知道,最终依靠着胡卫东和郑武的完美发挥,中国队以87-77战胜了阿根廷队。梦回1996,现在还有点心潮澎湃:当中国男篮拿出了全部的武器,阿根廷,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哭泣!

而当年,中国男篮击败阿根廷的方式,就和今天阿根廷击败塞尔维亚队的方式如出一辙。大家有时间去重温下这场比赛的录像,也许会对中国男篮的前辈们如何打球,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我在这里截取一个片段,看看当年中国男篮个人技术的灵动和团队配合的创造力:

阿根廷队的内线进攻,在巴特尔的干扰下上篮不中。巴特尔拿下防守篮板,第一时间将球传给了李晓勇。李晓勇接球之后,只运了一次球,就直接长传给快下的郑武。郑武接球之后,也只运了一次球,然后一个胯下击地,传给了从三分线外跟进的孙军。孙军三分线外接球,向前突一步,直接击地给了空切到篮下的刘玉栋。刘玉栋也只运了一次球,篮下反手舔篮命中。

从巴特尔拿下后场篮板,到刘玉栋舔篮命中,一共只用了8秒钟。在这8秒钟里,中国队5人触球,运球4次。这样的配合,是不是会让你想到金州勇士队?这样的反击速度,会不会让你想到纳什获MVP时候的太阳?

当然,精准就更不用说了,当时中国男篮的特点就是快攻和中投。在对阵阿根廷的比赛中,表现最好的两名球员是胡卫东和郑武。其中胡卫东两分球6投5中,三分球4投2中,罚球9罚6中,拿下了22分。郑武同样拿下22分,两分球11投7中,罚球8罚8中。

这场比赛,对于阿根廷对来说,从劣势到败势,是一个并不漫长的悲伤过程。但是对于中国队来说,却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男篮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奥运会的8强。直到目前为止,这依然是中国男篮历史上的最佳战绩。要知道,这靠的完全是球队的实力和球员们的拼搏:没有所谓超越妹妹的“锦鲤”加成,中国队是从梦三队、立陶宛、克罗地亚、阿根廷、安哥拉这样的死亡之组打出来的!

回到本届的男篮世界杯上来,在全国球迷的期望之下,中国男篮一溃千里:先是小组赛遗憾出局,然后是排位赛丢掉直通东京奥运的门票。而赛后的总结则有点千篇一律:我们的队员已经倾其所有。球队实力上有差距、细节上有差距、身体对抗上有差距。真的是够了:这些年来,我们是一直有差距,从未被超越!

好吧,有差距,我们就要弥补差距。要弥补差距,我们就要学习。那么我们真正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又到底应该向谁学习呢?

——如果说我们的技战术水平有差距,那么我们中国篮球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的球员:控卫中的阿的江、李晓勇,分位上的胡卫东、孙军,锋线上的郑武、巩晓彬。内线就更不用说了,姚明、易建联都是世界级的中锋!

我们要学习世界先进的水平,老是纠结于NBA的美式篮球,还是欧洲联赛的团队篮球。我在这里想说一句:等我们的球员,在技战术水平上达到这些篮坛前辈的水平,再来讨论应该学NBA还是欧洲也不迟。如果达不到这些篮坛前辈们的水平,还是先老老实实地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吧!

——至于说身体对抗上的差距,这一点我不否认有天赋上的差距。但是当我们某些球员,掀开球服连腹肌都看不到的时候,你来谈身体天赋的差距是不是有点过分?都把自己的肌肉线条练到易建联那个程度,在来讨论天赋的差距不是更好?你天天喝着小酒、吃着烧烤,和人家职业生涯都不吃猪肉相比,谈天赋不是在搞笑?我个人认为,后天训练的努力程度和职业自律达不到的时候,就别拿天赋做遮羞布了!

也许,和我们篮坛的前辈们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是努力程度和荣誉感。

——据说胡卫东当年为了练习投篮,都练到了吃饭拿不起筷子的程度。我们都知道,胡卫东是一个高度的近视眼,能够保持出色的投篮命中率,那靠的全是刻苦训练才形成的肌肉记忆!这样的努力程度,现在的球员有谁能够做得到?

——至于荣誉感,这可能有个人的主观感受在里面,说本届男篮的大多数球员缺乏荣誉感,也许会有点片面。但是面对委内瑞拉,一支平均身高不足2米,平均年龄30+的球队,篮板被对方抢爆,说毫无斗志可能委屈了中国男篮,但是说没有拼尽全力,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吧?

每次输球之后,就是差距,就是学习!学了这么多年,都学到了什么?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打着学习的名义出去旅游了?至少对于中国篮球的现状来说,学什么欧洲?学什么NBA?我们篮坛前辈们的东西,只要能够学好就足够了!别羡慕阿根廷男篮的灵动、精准和创造力,我们中国男篮的前辈们,在很久以前都已经这样打球了!





Cool篮球


理想是学习美国篮球,因为美国篮球最成功,但是客观因素决定我们学不来美国,这个跟很多因素有关。

首先,这个跟文化有关,NBA之所以这么成功,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各种肤色,各种种族汇聚,它有比较宽广的胸怀来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包括篮球人才。所以篮球人才都愿意到NBA去,只要你是人才,一定可以发光发热。而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亚洲国家,我们性格内敛,我们的文化使我们既自信,但同时又自卑,在篮球上,我们深知我们黄皮肤的身体素质和黑人,白人没得比,我们既羡慕美职篮的成功,又害怕本地球员的光芒被外援抢走,我们原本想自己的联赛自己的球员才是最亮的星,所以我们在外援引进方面一直都是很保守的。这样也导致了我们联赛的水平不高,水平不高,观众更加不爱看,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其次,刚刚也说了,亚洲人的身体素质,和黑人有很大的差距,篮球项目又是十分讲身体素质的,这个是天生的,没有办法改变的事,相对于美国,欧洲篮球的身体素质和我们稍微接近,而且他们篮球风格注重团体配合,弱化个人英雄主义。这点和我们的人种特点以及文化较像。

最后,我想说,中国篮球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充分学习美职篮和欧洲篮球的优点,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