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大家好,今天撓撓頭想和你們聊聊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明明!快把這碗飯吃下去!”一位老奶奶,或是媽媽端著裝滿飯的碗在後邊追,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前邊瞞跚地跑。這種場面,我們大約誰都見過。

一些孩子的吃飯成了難題。而同樣是這個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後,卻什麼都吃,吃得又香又快。小虎不好好吃飯,媽媽實在百般無奈,便威脅地說:“你不好好吃飯,會餓死的!"小虎卻滿不在乎地說:“小虎餓死了,你們就沒有"乖兒子'啦!"看!這個回答多麼明確無誤地揭示了嬌慣的孩子的心理狀態。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事實上,溺愛的後果,當然不只是可以引起孩子厭食。溺愛不好,溺愛不對,道理似乎人人懂得。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這樣做呢?主要原因還是大部分的都忙於工作,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一旦孩子有一些要求哪怕很小的無理要求,對於大人來說其實是很無所謂的滿足孩子就行,但其實孩子就會這樣慢慢的從這些小無理的要求變成有理的正常要求,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心理,這些要求都是正常合理的。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大。目前,全國已有獨生子女3500萬。許多大城市託兒所、幼兒園,在入托兒童中,獨生子女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京、津、滬等大城市,均在95%以上。因此,獨生子女的教養問題很值得重視。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但獨生子女的性格,心理素質,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質等方面,並非都是不好的。比如,獨生子女大多活潑可愛,見多識廣,開朗樂觀,並且富於進取、自尊、自信的心理。這是由於獨生子女大多生活在有較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中。父母可以供給他們較多的玩具、圖書和學習用具,以及良好的營養,也捨得用較多時間和精力教育子女,帶他們到郊外公園、游泳池等地去參觀遊覽,為孩子的智力發展和陶冶性情,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然而,獨生子女也常常在個性和行為表現上,存在一些些許的缺點和弱點。如偏食、挑食、任性、暴躁、膽小,依賴性大,不尊敬長輩,不守紀律。其實總的來說孩子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大部分是受到家庭的影響。父母家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佔了很大的比重,一個備受家庭溺愛的孩子,當他一旦離開家庭,踏進社會,那怕是像幼兒園那樣的小社會,也往往會暴露出不適應。他會發現這裡沒有家庭溫暖,沒有那麼多的遷就、寵愛和誇讚,從而,產生這樣、那樣的不順心,進而發生不健康的情緒。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所以,當壓力過大時,這些孩子就可能承受不住,而產生病態性格和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如孤獨、憂鬱、暴戾,甚至引起精神障礙症。可見克服溺愛,講究科學育兒何等重要。那麼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首先要克服人們常說的四種“過分”:即過外寵愛、過分保護、過分照顧和過分期望。在這四種“過分”的作法下,易於養成孩子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不合群,一切依賴大人,懶惰和缺乏責任心。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試想,這樣的心理素質和品德,如果帶到社會上來,不僅自己痛苦,還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其次,全家的教育者,要採取一致的態度。千萬不要出現父親要求嚴格,母親卻百般遷就;或是父母嚴格要求,爺爺奶奶卻有求必應。正如,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孩子小英,便學會了“鑽空子”。已經三歲多,卻總要爸爸揹著或抱著。走不了兩步,小嘴便對爸爸說:"爸爸!英英的小腿痛了,走不動。”爸爸趕快心痛的把她背上,嘴裡還說著“爸爸背,爸爸的大腿長,背上走得快。”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有一次,小英和媽媽一起走路時,知道媽媽不肯遷就,便對媽媽說:“英英的小腿是走路的。英英和媽媽一起走,小腿就鍛鍊啦!”父母教育子女的態度不一致,輕則,可以造成孩子孩子學會要挾人,滋長“惟我獨尊”思想,甚至可以挑撥家庭不和。

父母要明白,溺愛是科學教育的大敵,等你老了就知道厲害了

總之,克服溺愛,實行科學教育,先要解除自己怕失掉可愛的寶寶的過分緊張的心理。同時,還要細緻觀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的情緒、心理上的異常變化,防微杜漸。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誘導,培養教育其向健康方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