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在養蠶過程中,消毒環節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該環節處理的是否得當,很大程度上關係著蠶繭產量,有的養殖戶對消毒環節不是很重視,結果在4-5齡蠶期時,家蠶陸續出現一些蠶病的症狀,導致最後順利上蔟的熟蠶很少,養蠶收益自然會較為明顯的下降。因消毒不徹底誘發蠶病的,蠶繭產量下降20-30%算是較輕的,降幅達到50-60%的也較為常見,少數養殖戶蠶繭產量降幅甚至超過80%,偶爾出現這樣的情況,相信養殖戶還可以接受,但如果連續2-3季蠶都是這樣,養殖戶的信心就會明顯受挫,因此,養蠶消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也有的養殖戶覺得,自己在養蠶的時候,該用的消毒藥也用了,該打掃的地方也打掃了,可最後還是一樣出現了一些蠶病,實際上多半跟消毒不徹底有關,部分病菌依然在蠶房中,遇到合適的條件會寄生在蠶體上,進而誘發蠶病。

如果把消毒環節進行細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蠶種到來之前的消毒,可以稱之為“蠶前消毒”,需要對蠶房、蠶具等進行徹底消毒;第二個階段是蠶種孵出至上蔟作繭期間的消毒,也稱之為“蠶期消毒”,該階段涉及的環節較多,不僅是蠶房、蠶具的消毒,還牽涉到桑葉、儲桑室等消毒;第三個階段是採摘完蠶繭後,稱之為“蠶後消毒”,需要對蠶房、蔟具、蠶具等進行打掃、消毒。把這三個階段理清楚了,看起來不復雜,但很多養殖戶在實際操作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主要是因為消毒效果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只有在後期出現問題了,才能反推前面的消毒措施是否到位,所以很多養殖戶不能及時掌握自己是否做得到位。在消毒操作時,消毒效果不達預期,往往跟以下四個方面有關。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一、消毒區域存在盲區,未徹底消毒

有的養殖戶認為,自己在領蠶種前也對蠶房、蠶具等進行了消毒,1-3齡蠶期也使用了防僵粉、鮮石灰等,4-5齡蠶期同樣堅持每天消毒,但最終上蔟的蠶繭質量並不好,有時還會出現殭蠶、膿蠶等。很多時候跟養殖戶是否注意細節有關,消毒環節是要講究面面俱到的,只要有一小部分沒有做好,就可能前功盡棄,比如說蠶房消毒,大部分養殖戶之注意蠶房內部四面牆和地面的消毒,對天花板的消毒往往忽視了,還有就是蠶房周圍的消毒,蠶房周圍3-5米內同樣也是要進行清掃、消毒的,而這兩個地方是很多養殖戶容易忽視的地方。每一個區域的消毒,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方法,比如從上往下或者從左往右,對於邊邊角角的地方,更要格外注意,要不留盲區的消毒,這樣效果才會體現出來。

二、消毒方式有待改善或者消毒次數不夠

消毒方式是否到位,對消毒效果也同樣有影響,比如對蠶房內部進行消毒時,如果只用漂白粉溶液進行噴灑,然後再進行清洗,那麼消毒的效果就達不到預期,因為這樣的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盲區,比較好的方式是噴灑和煙燻都進行,兩種方式間隔2-3天時間。還有一個需要的注意的地方,如果上一季蠶出現了一些蠶病,那麼在消毒操作時,就不能只消毒一次,對蠶房、蠶具、蔟具等消毒至少要徹底消毒2次以上,中間的間隔時間要在5-7天,下一季蠶種到來的前3-5天,還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在對蠶具消毒時,僅僅噴灑的消毒方式和將蠶具浸泡在消毒液中,其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消毒方式不當或者消毒次數不夠,都會影響消毒的最終效果。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三、消毒液用量不當,影響消毒效果

很多養殖戶在配製消毒液時,往往隨意性較大,沒有嚴格遵循藥物的操作說明,明明要求稀釋25倍時,實際操作只稀釋了20倍,或者稀釋了30倍以上,這樣的操作對藥效是有影響的,消毒液用量過多或者過少,都是不合適的。不同的消毒液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而且不能混用的要避免使用,有的混用會引起化學反應,甚至會起反作用。而且在配製溶液時,要隨配隨用,不能將這次用不完的留到下次再用,當次配的溶液要一次性用完,如果是將蠶具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的,還要注意消毒液的使用次數,一旦蠶具較多時,中間是需要重新更換消毒液的,否則消毒效果會打折扣。在配製消毒液時,最好使用標準化的容器,用量、用法等也要認真對待,另外要注意經常更換消毒液,不可長期一直使用同一種。

四、藥物存放不當,部分藥物已經失效

一般情況下,漂白粉、鮮石灰等消毒藥物,需要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如果放置的時間過長,其消毒的成分就可能失效了,屆時哪怕使用再多的劑量,也不會有消毒的效果。就拿鮮石灰來說,如果養殖戶一次採購的量比較多,2-3季蠶都不一定能用完,那麼就意味著堆放時間大半年,當季蠶使用時不會有什麼問題,而在後期使用時,就會面臨成分失效的情況,受潮失效後,石灰就不具備消毒殺菌的效果,用這樣的石灰給蠶體、蠶具等消毒時,自然是起不到消毒的效果的。對於一些袋裝或者瓶裝的消毒藥物,一旦打開了包裝,其失效時間就發生了變化,比如包裝袋上寫了有效期一年,開了包裝後有效期就不是一年了,沒有密封保存好的話,2-3天就會失效。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對於養殖戶來說,只要家裡堅持養蠶,那麼各蠶期的消毒措施就要嚴格執行到位,不能有半點馬虎的地方,如果自己粗心大意,那麼養蠶收益同樣會明顯下降,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很多時候,大部分蠶病在4-5齡蠶出現,1-3齡蠶發病的較少,這導致很多養殖戶存在誤區,認為在4-5齡蠶認真做好消毒即可,忽視了養蠶前後的消毒,這樣的操作是不可取的。那麼在消毒措施上,養殖戶該如何正確操作呢?下面從蠶前消毒、蠶期消毒、蠶後消毒等三個方面做詳細介紹。

養蠶前的消毒

1、對蠶房及周邊進行清掃。在蠶種到來之前,養殖戶要先對蠶房內部進行打掃,四面牆壁、地面及天花板都要打掃乾淨,像一些蜘蛛網、螞蟻穴等要清掃乾淨,病死蠶、不良繭等要收集起來統一處理,另外門窗位置也要先清掃一遍,確保蠶房內部乾淨整潔,一旦發現有老鼠洞之類的,要想辦法進行封堵。同時還要對蠶房周圍環境進行清掃,清掃範圍要方圓在5米以上,蠶房周圍的水溝、生活垃圾等都是重點,要做到完全徹底。

2、對蠶具、蔟具等進行浸泡消毒。養蠶的時候需要用到的工具較多,比如蠶匾、蠶架、蠶網等,這些需要用到的蠶具,在使用前都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可以自行配製漂白粉溶液,將這些蠶具放在溶液中浸泡30-60分鐘,再拿到太陽底下曬乾,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液不能重複多次使用,蠶具較多時要更換消毒液。如果是剪桑葉時用到的刀具、收蟻時的羽毛等,可以放在鍋中煮沸30分鐘,再取出來曬乾。無論是消毒液浸泡還是煮沸過的蠶具,都不宜再用水沖洗,否則容易被水中的病菌感染。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3、使用含氯製劑對蠶房及周邊進行全面噴灑消毒。蠶房打掃乾淨後,可以配有效氯為1%的漂白粉溶液,然後均勻噴灑在蠶房內部,蠶房地面、牆壁等處要噴溼透,另外要注意天花板位置,同樣要想辦法噴溼透,對於一些邊角的地方,要重點處理,操作時可以先從裡面噴灑,然後逐步往外噴灑。對於蠶房周邊區域,同樣可以噴灑消毒劑,這樣有利於減少病菌,而且蠶房周圍區域,不可堆放垃圾、柴火等,保持乾淨整潔。養殖戶在進行噴灑消毒時,要注意個人安全防護,穿專用防護服,對於所用噴霧器,同樣要專用,不可與打農藥的混用。

4、使用煙燻劑密閉消毒10小時以上。當蠶房、蠶具等進行了第一次消毒後,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消毒,這次消毒可以採取煙燻的方式,使用一定量的蠶用煙燻劑,將蠶具、蔟具等均勻擺放在蠶房中,然後再關閉門窗,煙燻10小時以上。煙燻時需要注意蠶房內的溫度,比較理想的是達到25℃以上,室內溫度偏低時,要先進行增溫操作,等煙燻結束後再開窗通風,蠶房中沒有明顯藥味後再引進蠶種,一般情況下,煙燻操作需要提前5-7天開始。如果上一季蠶發病較多的,煙燻時間可延長至24小時以上,劑量上也可適當增加10-20%。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養蠶期間的消毒

1、對蠶體、蠶座等進行消毒。開始養蠶時,需要對蠶體進行消毒,小蠶階段可使用防病一號,均勻撒在蠶體上,一般是每天上午餵食桑葉前,撒完蠶藥5-8分鐘後再進行投放桑葉,在3齡蠶開始,可以使用防僵粉,在4-5齡蠶期,還可以使用多菌靈粉。在養蠶的時候,新鮮的熟石灰粉也是非常重要的,從4齡蠶開始,每次餵食桑葉前,均可先撒一層石灰,這樣可起到較好的消毒效果。如果是臨近入眠前,還可以在蠶座中均勻撒適量的焦糠,有利於蠶座中保持乾燥的環境。對蠶座進行消毒時,往往使用石灰水,還可以將配製的消毒液均勻噴灑在地面或者牆壁四周。

2、儲桑室、蠶房內部的消毒需及時到位。如果自家養蠶有4張蠶種以上的,還是建議設立專門的儲桑室,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蠶病出現的概率,當然有了專門的儲桑室,其消毒環節同樣是少不了的,每次餵食完桑葉,要對蠶房、儲桑室等進行清掃,然後噴灑消毒液,這項操作基本上從3齡蠶期就得開始,1-2齡蠶桑葉的需求量較少,一般用儲桑室的情況不多。在對儲桑室、蠶房內部消毒時,要注意及時性,發現有異常的地方,就要及時進行消毒,操作時,要注意避免消毒液噴灑在蠶體上。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3、桑葉消毒需全面覆蓋,避免農藥中毒。有的時候,蠶病不一定是蠶房內部的病菌引起的,而是桑葉中含有一些蟲卵,然後病菌寄生在蠶體中,遇到溫溼度異常時,就出現了一些蠶病,因此,桑葉上的消毒也同樣要重視起來。從3齡蠶開始,養殖戶就要形成一個習慣,將採摘回來的桑葉先做消毒處理,可配有效氯0.3%的漂白粉溶液,經過消毒水清洗後,再晾乾然後給蠶餵食,需要注意的是,清洗的桑葉量和消毒水需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比如100斤桑葉需要消耗100斤消毒水。另外,還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靠近農作物的桑園,餵食桑葉前,要先用少量的蠶試喂。

4、對病死蠶、蠶沙等進行消毒。當蠶座中出現病死蠶時,養殖戶要及時將病、死蠶挑揀出來,周圍5公分以內的蠶單獨飼養,觀察其發病情況,同時對病、死蠶所處位置,要進行消毒處理,可使用適量的石灰覆蓋。同時,還要注意除沙擴座時產生的蠶沙,很多時候蠶沙中是有一定的病菌的,特別是高溫高溼環境下,蠶房內溫度高於30℃,相對溼度又在90%以上的,這樣的條件下往往病菌繁殖較快,這類蠶沙不可直接堆放在蠶房內,也不可堆放在蠶房周圍,除沙擴座的地方要進行消毒處理。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養蠶結束後的消毒

1、對蠶具、蔟具進行清洗晾曬。採摘完蠶繭後,意味著該季蠶養殖已經結束,這時養殖戶就得著手清理蠶具、蔟具等。在清洗蠶具、蔟具前,應當先用消毒水浸泡30-60分鐘,然後再進行清洗,這樣操作的好處是,蠶具、蔟具上附著的病菌被消毒水消滅了,再清洗時就不會形成二次汙染。如果先沖洗,然後再來消毒,那麼沖洗的水裡就可能含有一些病菌,水流到其他地方時,病菌就可能存活下來了,這是很多養殖戶容易將順序搞反的地方。此時對蠶具、蔟具等進行清洗晾曬時,要選擇晴好天氣,當天一次性弄完,遇到陰雨天氣,可適當推遲。

2、打掃蠶房、清理汙漬。蠶具、蔟具都處理好了,那麼就要將蠶房打掃乾淨,蠶房牆壁、天花板及地面都是重點,有的時候,天花板上還會有一些蠶繭,有時還會有一些遊山蠶,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養蠶時,出現了蠶膿病、家蠶軟化病等,那麼打掃蠶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蠶房內部氣味難聞,而且牆壁上會有不少汙漬,有的牆壁上還可能含有不少蠶絲,這時就需要養殖戶耐心清理,不留任何死角,將汙漬清理乾淨。如果牆壁或者天花板上的汙漬沒有清理乾淨,那麼一些病菌可能繼續潛伏下來,在養下一季蠶時,就可能再次誘發蠶病。

3、對蠶房、蠶具進行煙燻消毒處理。當蠶房、蠶具、蔟具等清理乾淨後,比較好的方式是,再進行煙燻消毒處理,用蠶用煙燻劑密閉消毒6小時以上,然後再將蠶具、蔟具等妥善存放,這樣做的好處是有效降低病菌,後期養蠶時就不會有那麼多蠶病。特別是養蠶期間發病率較高的,此操作依然少不了,而且煙燻劑的用量和消毒時間均要有所增加,在煙燻操作時,養殖戶自身安全問題要格外注意,點燃煙燻劑後要及時離開蠶房,煙燻結束後先開門窗通風。

養蠶消毒不徹底易誘發蠶病,3個不同時期的消毒環節要處理好


總之,養蠶消毒操作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在實際操作時,還是很考驗養殖戶耐心和細心的,大的方向基本上都明白,收益差異明顯,往往體現在一些細節方面,而一些看不起眼的細節,正是誘發蠶病的地方。因此,對於養蠶時的各項消毒措施,養殖戶要做到心中有數,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落實,只有這樣,養蠶收益才會比別人高出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