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第一书记”邴贻波和一顶帐篷的故事 //


洛河镇张宋社区前四墩坡村口的一顶蓝色帐篷,是该村保村为民抗击疫情的“最前哨”,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这顶帐篷中的抗疫工作者便昼夜不停,轮班值守,测温、登记、劝返外来人员,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防疫一线。


而在这其中,有这样一个人,自大年初二起,他便带着被褥搬进了这里,吃在帐篷,工作在帐篷,晚上睡觉也在帐篷,20多天来,每天24小时扎根于此的坚守,让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帐篷书记”,他就是日照市海通茧丝绸集团派驻洛河镇的第一书记——邴贻波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大年初二一大早,邴贻波接到洛河镇关于开展疫情防控通知后立即奔赴回村,迅速进入工作岗位。按照上级防控要求,白天,他摸排走访,详细了解在外人员信息,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晚上,帐篷单薄,寒风刺骨,邴贻波不敢松懈,和党员干部严格夜间值守,一丝不苟对往来人员做好排查。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前四墩坡村帐篷内景

部分村民对疫情重视程度不够,他发动各方力量,一方面通过村里的“大喇叭”,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及时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另一方积极号召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等志愿者主动加入防疫志愿服务行列,带头宣传上级相关政策和要求,落实防疫措施,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村民家中消毒物资缺乏,镇上发放的物资已用于全村面上消毒。“村民有所需,作为‘第一书记’就该有所为。”他第一时间向单位申请协调物资,2月12日,由市海通茧丝绸集团捐赠的400包消毒灵便送到了前四墩坡村每名村民的手中。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家陪我们玩呀?”面对大孙子电话那头传来的思念,邴贻波再一次失言。大孙子今年6岁,小孙子只有8个月,平日儿子儿媳工作忙,俩孙全由他和妻子看管。自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一人带俩孙的家庭重担便压到了患有高血压的妻子身上。可邴贻波说,“我是前四墩坡村的‘第一书记’,这里就是我的家,村里的党员群众就是我的家人,守护好全村家人的健康安全是我的责任。”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邴贻波劝返外出村民

邴贻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最基层。而面对这样的邴贻波,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自从邴书记来了俺们村,就一直给村里做好事。这次疫情防控,他在村里一呆就是二十几天,吃住都在帐篷里,他太能干了,别人不干的,他第一时间去干,大家都看在眼里,摊上这样的第一书记是俺们全村的福气!”


当说起年前因人居环境整治而受伤的眼睛,这个朴实、敦厚的第一书记连忙摆手,“这些都是小事,不值当提。”邴贻波口中的“小事”并非如此,当时,邴贻波在修建树枝时,被反弹出的枝条打入左眼,医院检查为眼膜划伤,若力度再重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邴贻波的坚守和付出让村民无不感激,乡亲们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邴书记,这是俺家自己冻得冷肉、炒的热菜,感谢你们为防控疫情做的工作,你们辛苦了……”2月9日,村民刘海燕端着自家做的饭菜送到帐篷。“不要不要,吃你们的东西不合适”,邴贻波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是暖的。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干群一家亲

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温情画面,在这顶小小的帐篷里时常发生。许多村民自发到防疫检查点送温暖,村干部商友霞正月十五晚上端来一笼热气腾腾的大包子,75岁的单翠云抱来一大捧柴火,让还没有支起炉子的党员干部烧火取暖,村民徐春带来120斤消毒液支持全村防疫工作……“他们这些自发的行为让我很触动,危难时刻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干群一家亲’的真正内涵。乡亲们的关心支持,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邴贻波感动地说道。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日照莒县洛河镇“帐篷书记”的“野营”二十五天


危难时刻见担当,重任面前显本色。“第一书记”邴贻波和一顶帐篷的故事,是洛河镇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缩影,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在联防联控中争先锋,在宣传动员中打头阵,在排查摸底中做尖兵,把鲜红的党旗插在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筑起了生命安全的铁壁铜墙。


共产党员的坚守

疫情面前的担当

感谢你们

最美战“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