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4000還能日賺百萬,這個國產鞋業巨頭是如何做到的?

相信大家對紅蜻蜓並不陌生。

自1995年成立,經歷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紅蜻蜓”已經從單一的製鞋企業發展成“一牌多品”的時尚集團。


關店4000還能日賺百萬,這個國產鞋業巨頭是如何做到的?

不僅於2015年成功上市,2017年更是在鞋履行業低迷時期逆勢反轉,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然而在2018年謀求轉型的紅蜻蜓卻栽了跟頭,訂單“消失”,淨利潤下降。但是如今,隨著錢金波的努力,紅蜻蜓在全國各個城市佈下的4000多家門店。

好景不長,隨著今年特俗情況,紅蜻蜓每個月能掙幾個億的營收都付諸東流,而佔營收大頭的線下零售停擺,而算上店租成本、員工工資,每月的固定開支上億元。讓錢金波直言,徹夜難眠。

為此,紅蜻蜓決定,把線下門店搬到網上去。1天內,線上商城搭建完畢;兩天內,400多個超200人的社群建立起來,5000多名線下導購在家上崗。

2月7日-17日,紅蜻蜓每天的離店銷售額從15萬起步,不斷上漲,至今已突破百萬元。


關店4000還能日賺百萬,這個國產鞋業巨頭是如何做到的?

而這樣的業績,雖然並不突出,但是在短時間解決窘迫,極短的時間內鍛造出來的新能力。更不用說,只要貨、資金流動起來,公司也就運轉起來了。

在極短的時間,紅蜻蜓就把人、貨、場都搬到了線上。錢帆說,這是得益於紅蜻蜓的數字化基礎。

2018年,紅蜻蜓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線下1000多家自營門店改造為智慧門店,完成了商品的數字化,並上線智能導購。與此同時,3000多家加盟店全部上釘釘,完成了組織的數字化。

一年多時間,紅蜻蜓線下門店導購引導顧客店內掃碼,積累了506萬線下會員數據,這是離店銷售的基礎。據介紹,紅蜻蜓正是圍繞阿里的AIPL(認知、興趣、購買、忠誠)模式鏈路,將這些會員社群化,再進行一對一的觸達和營銷,再轉換,再拉新。


關店4000還能日賺百萬,這個國產鞋業巨頭是如何做到的?

因此,無論會員數據、門店商品,紅蜻蜓都可快速導入到新建的線上商城。在紅蜻蜓的線上商城,商品的庫存實時可見。

導購們原是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在社群裡“復工”,但很快,效果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各分公司的銷售額逐日增長,從一天一兩萬元,漲到現在的一天幾十萬元。


關店4000還能日賺百萬,這個國產鞋業巨頭是如何做到的?

紅蜻蜓總部位於浙江溫州,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導購發貨時會專門消毒,並拍攝視頻發給客戶。

錢帆擔心,如果到三四月份,溫州的鞋廠、倉儲基地不能如期復工復產,則門店、電商的貨源會受到影響——畢竟,現在銷售的都是年前的備貨。

他提早做了計劃,在溫州的工廠外,協調廣東、重慶的工廠,以及其他代工廠資源,保證貨源。

錢帆說,線下門店關閉,逼著紅蜻蜓線下門店的導購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投入到離線社群銷售中,生長出了新能力。即使線下門店恢復運營,社群營銷還將持續運轉,離店銷售也將繼續。

這也意味著,操盤此輪作戰的紅蜻蜓新零售中心,從原來的一個“不賺錢”的部門,變成了一個“賺錢”的部門。

“離店銷售相當於給門店插上了翅膀,未來企業的戰鬥力會更強。”錢帆說,危機也是機遇,一場疫情,打破了企業在銷售、組織上的固化思維,激發出離店銷售能力、全員賣貨能力,這是紅蜻蜓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