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危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转机

疫情之下,没人幸免,经济牵一发动全身,大家共同承担业果。

中小企业的老板焦虑:“再这样下去,公司要撑不下去了!”

职场上班族也焦虑:“老板不赚钱,肯定要缩减成本,不会返工潮就是裁员潮吧?”

今天我们聊一聊,疫情会给我们职场人士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01.一定会裁员,但下一个不一定是你

受疫情的冲击最大的,是旅游、餐饮和影视娱乐等“非生存必需品”的所有行业。

但是,其他行业也没好到哪里去。疫情不好转,为了减少开支,估计3个月内会有裁员潮。

更何况,近两年本就是经济寒冬,就算是没出现疫情,谁能保证你的公司绝不会裁员呢?

签签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想告诉你:裁员不是现在才面对的问题,在职场,危机感是时刻都要有的。

假如你平时就松散敷衍地工作,哪怕被裁了,也不能怪老板怪这次变故。

假如你平时工作认真、并且不断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哪怕被裁了,你也依旧能安然渡过危机,很快找到下家。

核心竞争力,才是职场人士的护身符。

疫情之下,危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转机


02.成年人的底气,来自存款

创业的老板都知道这个道理:“在公司收入为零的情况下,自有现金流活不过6个月,公司就会很危险。”

就我们个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想想,你现在手里的钱,够活6个月吗?

这些天刷微博,看到很多人,比起担心自己感染,更多的是在焦虑下个月的卡债、房贷车贷、花呗......

这次的疫情,给那些总是超前消费、完全不顾存钱理财的人,上了一课。

我们之前生活的环境,没有战争疾病,没有天灾人祸。让我们习惯性认为——明天全是美好,意外总不会降临到我头上。

这回我们知道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比体面的衣服包包、文艺小资的旅行、美味可口的大餐,都重要。

人生不会只有美好,而成年人的安全感和底气,来自于存款。

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储蓄习惯。

疫情之下,危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转机

养成记账的习惯。它能让你清楚知道自己把钱花在哪里了,花之前也会稍微想一下。

每个月至少存下月薪的10%当作应急金。先别喊着工资不够花,我们普遍认为 收入-支出=结余,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 收入-结余=支出。存10%就没那么难了。

把存钱的银行卡和平时花销的银行卡分开来。不然你一定不知不觉把应急金花光光。


03.危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转机

很多公司都会多开拓几个产品或产业,这样能在危机来临前”多条腿走路“,不至于一击即垮。

我们也可以将自己优于常人的技能,打磨成一门副业。

疫情之下,危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转机

有个朋友会做PPT,一开始他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比别人做得好那么一点,后来就一直自学精进这门技能。

现在凭借这门手艺,他获得了领导额外的青睐,并且他都开始接单子了。哪怕疫情期间,无法出门上班,靠这门副业就可以维持他的生活。

技能,一旦习得,是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段时间大家宅在家里,有人躺在床上刷手机,有人把平时没时间看的书和纪录片都拿出来看,也有人哼哧哼哧学习新技能。

有一句话我觉得太狠了,但也无法否认:你怎样度过你的假期,就怎样度过你的人生。

平时总挂在嘴边"吃吃睡睡就是我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现在实现了,但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开心。

你想去上班,去奋斗,去竞争。但只有焦虑是不够的,你还需要行动。

疫情期间,闲暇时候变多了,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提升自己,打磨自己。

可以是你的爱好,摄影画画或书法,也可以是office或英语。

你现在的努力,能给你的未来多一种选择

疫情结束,你会失业么?

有没有回答“我不会”的底气?

关注 ,陪伴你成长,欢迎各种网友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