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最近,一張張“強制休息令”令人淚目,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許多一線人員連續作戰,身體透支。

近日,多地發出強制休息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工作,強制休息↓↓↓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基層幹部、社區網格員、駐村幹部、黨員志願者……

他們在戰“疫”一線勇往直前,舍小家為大家,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抗疫故事。

等爸媽打敗“病毒”就回家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家呀?”“等爸爸和媽媽打敗了‘病毒’,就回家陪你們。”這是市環衛局總支委員黃娟和6歲兒子遠遠的網上對話。

1月29日清晨,黃娟主動請纓來到了丈夫張能斌的老家——剅河鎮汪場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剛到村,她發現部分村民不戴口罩、隨意串門,甚至聚堆打牌,防控形勢嚴峻。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她和4名同事吃住全在村裡, 聯合村幹部不停地勸管。每天帶上口罩,分發給村民。駕著宣傳車,進行疫情宣傳。分工包組,挨戶上門說教,逐戶摸清人員流動情況,掌握全村疫情動態。並及時製作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為駐村疫情防控工作合理佈局。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村民的防範意識逐漸得到了提升。

張能斌是市人民法院幹警,從1月28日開始,也在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先後在德政園社區、仁和社區和沔陽路社區糧儀小區,開展宣傳、排查人員、堅守卡口。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因為工作,小兒子遠遠一直由25歲的大兒子照顧。2月10日,全市中小學生網上開課,遠遠也在哥哥的幫助下,每天堅持學習。

每天晚上,他們都會通過微信視頻向媽媽彙報一天的表現情況,也囑咐爸爸媽媽注意安全。2月8日,是張能斌的生日,遠遠用桔子瓣、葡萄乾和糖果,為爸爸做了一個“蛋糕”。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這場疫情,讓孩子們也成長起來了。”張能斌說。(文、圖/記者 謝伯康)


“疫情不結束,我就不回城”

7把椅子一拼,鋪上棉被,就是“床”。42 歲的肖巧榮,在這張“床”上度過14個夜晚,並打算一直到“疫情結束那一天”。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肖巧榮是仙桃九中黨員教師, 曾獲評全國勞動模範。疫情爆發後,她主動請纓到幫扶村——張溝鎮宋場村駐村抗疫。獲得批准後,她帶領汪軍華、左昌文、饒國銀等3名黨員,匆匆住進了村部。

特殊時期,特別應對。沒有床,就用椅子拼。沒有飯鍋灶臺,就用會議桌、凳子搭成簡易操作檯,用電磁爐煮麵條、煮粥。

從2月3日住進村,半個多月來,肖巧榮和隊員們一直很忙,當宣傳員,走遍全村每一戶人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當護理員,示範戴口罩,幫著量體溫,照顧孤寡老人;當信息員,摸清全村返鄉人員健康狀態、出行軌跡等,登記造冊、 重點盯防;當督查員,每天對村道 各個卡口的管控情況,進行巡迴檢查;當快遞員,幫助村民集中代購生活物質,儘可能讓村民少出門。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起初,村民對嚴管嚴控還很不適應。但幾天後,大家都被感動, “一個女同志,天天這麼辛苦地為我們忙碌,不好好配合說不過去。”看到隊員們吃住實在太簡單,有村民從家裡拿來雞蛋、青菜、米糰子。天氣突然降溫,還有人給他們送來取暖器。這讓肖巧榮“感覺很幸福”。

2月17日下午,為了上網課,肖巧榮急急趕回城區,這是她進村以後第一次回家。她打算上完網課,3天后立即回村,“疫情不結束,我就不回城。”(文、圖/記者 胡平)


“軍人世家”有擔當

“凱,爸媽把我照顧得很好,我的身體已恢復,你無需牽掛。等疫情結束了,咱再要寶寶。”2月18日, 駐村幹部彭凱收到妻子短信,沉默許久的他紅了眼眶。

本與妻子約定好疫情結束後,好好迎接二胎寶寶降臨的他,不承想妻子不慎流產,一條小生命就此逝去。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彭凱是市委老幹局工作人員,疫情突發,他毅然前往包掛點三伏潭鎮雙剅村。

“我出生于軍人世家,三代從軍只為守衛祖國。抗擊疫情,我義不容辭。”他說。

雙剅村共364戶1596口人,其中武漢返鄉的就有78戶127人。眼下,村裡已有2名確診病人。

每天分三組對武漢返鄉人員進行2次體溫檢測,不定時開展村級防護宣傳,村裡的要害卡口全天候封鎖執勤。武警總部直屬支部的軍旅生涯將他練就成一個多面手,每天馬不停蹄奔赴各個現場。

抗擊疫情,仙桃在行動

2月10日,得知妻子小產的消息,正在卡口值守的他一下子慌了神。領導心疼他,安排同事將他換下回家照顧妻子,他猶豫片刻斷然拒絕:“村裡的情況沒人比我更熟, 中途換人不利於防控工作的開展。 沒有國家這個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

再三囑咐父母照顧好妻子後, 他重新投入到繁忙的抗“疫”工作 中。每每得空歇口氣,他總不忘給妻子叮嚀幾句:“養好身子,等我回來。疫情褪去,我們一起擁抱春暖花開!”(文、圖/記者 張曼 通訊員 胡豔琴)


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

眾志成城,需要每一位的努力

少出門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