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建“代購超市”,零利潤賣給村民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9日訊 2月19日上午,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風景區保福祠村的村民楊明偉從村裡的“代購超市”買回了5袋麵條。這個不用出村的“代購超市”設在村委會旁的一間閒置空房,專門為不能出村的村民提供米、面、油等主糧。  

村支部建“代購超市”,零利潤賣給村民

江夏區梁子湖風景區保福祠村“代購超市”村幹部正在取貨 楊歡供圖

“書記,我家的大米快吃完了,怎麼辦?”在防疫期間,保福祠村黨支部書記董書忠在村裡為村民測量體溫時,聽到村裡的幹昌榮等6戶村民反映家中糧食快吃完卻又不能出村購買。據統計,保福祠村目前有150戶432名村民在家,其中七成多是返鄉村民,不少人家裡糧油等都所剩不多。

於是,董書忠思量著在村裡辦一個“代購超市”。2月9日,董書忠和村幹部一起從中心城區採購了一批米、油、麵條等物資,將村部旁的一間閒置空房改造成“代購超市”,以進價再賣給村民,村幹部組織村民每天錯峰前往購買。  

村支部建“代購超市”,零利潤賣給村民

江夏區梁子湖風景區保福祠村“代購超市”的賬單 楊歡供圖

18日下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看到,村民張小偉戴著口罩,開車到村部買了2袋米、2壺油和1袋麵條。他說:“回村後一直沒出門,家裡的糧食只能吃兩三天,聽說村部有賣的趕緊過來買。”在“代購超市”,張小偉用手機掃碼付款,村幹部幫他把糧油分好,他再裝上車,全程“零接觸”。

“為防止交易時互相接觸交叉感染,我們讓一名村幹部專門負責貨物記載,並用微信掃碼支付。”董書忠說,到目前他們已經幫村民代購了49袋米、10壺油、156袋麵條,總價值6000餘元。

為了儘量減少村民出門,董書忠帶著村幹部分組兼職當“跑腿小哥”,為村民送貨上門。村民需要什麼物品,通過電話、微信或在村幹部上門排查時告訴村幹部,董書忠就會開著自己的麵包車送貨上門。  

“要不是村幹部送貨來,我家九口人就要斷糧了。”村民樊祝英說,自己平時住在紙坊,春節前回村過年,原本準備初二就返程,沒想到突發疫情,家裡平時只有兩位老人,生活用品很快就用完了。18日,村幹部將她訂購的2袋米、5袋麵條和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送上門,這已經是她請村幹部代購的第四批生活用品。“我們前一天打電話,村幹部第二天就送到,這段時間讓他們費心了,非常感謝他們。”樊祝英說。  

(記者張奔設 通訊員李春蘭 楊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