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產,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大14nm產能

  國內晶圓廠龍頭中芯國際在量產14nm的同時,正在擴大產能。

  2月18日,中芯國際對外披露了去年的重要設備交易,公告稱,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公司向泛林團體發出了用於生產晶圓的機器訂單,購買單總價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

  根據公告,此次購買設備是為了應對客戶的需要,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購買單乃於公司正常業務過程中就購置用於生產晶圓(為本公司主要業務)的相關機器發出。在業內人士看來,中芯國際此次巨資購買泛林的設備,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擴大14nm工藝生產。雖然中芯國際已經量產了14nm,也還在提升良率和產能的過程當中。

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產,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從中芯國際的業務基本盤來看,中芯國際的業務非常紮實且有前景:首先,目前中芯國際產能滿載運行,訂單不愁,擴張計劃穩步有序;其次,第一代 FinFET 製程 14nm 已開始小量產出,真正營收和產能將在2020年底放量。同時,第二代FinFET“N 1”性能強大,差不多等同於7nm工藝,不愁沒訂單,預計4Q20小規模投產,進展迅速,正持續研發後續N 2節點;最後,在 N 1 和 N 2 製程技術上,可以暫時不用 EUV,解決掉光刻機大廠ASML的 EUV極紫外光機臺無法進入的問題,不用受制於人。

  而中芯國際的加速發展,一方面,國產14nm工藝的產能加速有助於國產芯片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隨著近日美國對華為的打擊更加密集,也將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國產半導體替代迎來機遇

  去年以來,中美升級引發的我國芯片產業投資熱潮,讓中芯國際為代表的芯片公司的市值有了極可觀的增長。自從2019年中旬以來,中芯國際的股價開始節節攀升,從8港元左右(前復權)的價格一直表示漲至近最高18港元,在不到1年期間漲幅不止翻倍。

  華為事件正在不斷加速國產鏈重塑,幾乎所有科技龍頭,甚至部分海外龍頭也在加快國產鏈公司導入。目前產業跟蹤來看代工、封裝、測試以及 配套設備、材料已經開始實質性受益。具體體現在代工與封測訂單的增加,配套設備&材料需求加大等方面。

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產,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與此同時,受益於5G、AI、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國產替代歷史性機遇開啟。

  2018 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出貨量就再次實現了超越 10%的增長,主要源自於雲計算、大數據、 AI 等新一代技術對互聯網企業持續拓展基礎架構規模的推動,同時也刺激了傳統企業用 戶的採購需求。

  ?預計2019 年後服務器行業將受到 5G 時代的衝擊,實現長期且 穩定的出貨量的增長,同時由於服務器產品的不斷升級,我們也預計其單價將在未來逐 步增長。預計全球服務器的出貨量將會在 2020 年達到 1220 萬臺,而隨著 5G 的逐步鋪 設,在 2021 年將會繼續保持約 10%的增長,且之後預計將以每年 7%~8%的增速穩定 且持久的增長。而中國作為 5G 建設最快國,服務器方面 的建設也將遙遙領先,國內服務器需求及出貨量將會很大。

  根據預測,在接下來數年內服務器市場的增長將主要以可支撐 AI 計 算方面的高性能服務器為主,同時也將帶動 CPU/GPU、以及 Dram 的高增長。

  除了服務器,中國手機市場正值 5G 放量的“前夜”,中國5G 基站建設也進入放量期。這都會加速國產半導體的替代。

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產,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結語:

  根據2019 年的市場狀況,發現半導體制造業鏈條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利用率均 逐季上行。而中芯國際 受益於 CIS、電源、指紋、藍牙和專用存儲平臺的增長,需求非常緊張。可以說,中芯國際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此次,中芯國際斥巨資擴產能,將能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芯國際斥6億美元擴產,推動國產替代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