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濟南二安”是宋代詞壇赫赫有名的兩位詞人。濟南,就是山東濟南,時稱歷城。二安,說的就是李清照和辛棄疾,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辛棄疾字幼安,因此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宋朝皇室已經偏居江南,濟南當時是金朝統治的地方,辛棄疾少年青年時便在異族統治的鐵蹄之下生活。辛棄疾年少時有位好友,名叫党懷英。二人都是漢人,徘徊於金漢之間不知道要往哪裡去。年齒漸增,到了大有作為可出仕的壯年了,二人便商量到底何去何從。古人遇到猶豫不決的事情,常常求卦,以卦爻之象定兇吉卜去路。二人求卦,党懷英得了坎卦,留在金朝做官,辛棄疾得了離卦,便下定了決心要南歸皇宋。

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可是孤身一人關山萬里怎麼投的了宋呢?就是到了宋朝界面,不是被當做間諜,恐怕也得不到重用。辛棄疾便盤算著要幹上一番事業,就是不行也得扯上一支隊伍,再奔南而去。也是天賜良機,金朝皇帝完顏亮死了,中原地界立時就亂了,豪傑紛起。山東有個好漢叫做耿京的,在山東、河北地面聚起了大批兵馬,自號為天平節度使。辛棄疾看到是個機會,便投軍了,耿京十分器重,還任辛棄疾做自己軍中的掌書記。

辛棄疾不光長於書記文章,更是武藝高強,且兵韜甚深。有個僧人,叫義端,也喜歡談兵事,中原一亂就招攬了一千多人馬。他和辛棄疾有交往,辛棄疾說服了義端,這千餘人馬也投在耿京軍中。誰知道義端不壞好心,他答應入了耿京軍中,原來是為了探聽虛實。

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有一天,義端趁夜偷了大印跑了,耿京大怒,心想你辛棄疾帶進來的千餘人馬,我肯收留就不錯了,竟然還把我的大印偷跑了,就要殺了辛棄疾。雖然很吃驚,但是辛棄疾好像已經智珠在握:“大帥請以三天為期,若抓不到義端這個賊子,再來領死不遲。”說罷便率著一隊軍馬直奔最近的金軍駐地急追而去,果然在半路上捉住了義端。

原來辛棄疾已經料到義端得了大印必定會第一時間投奔金軍主帥告密獻功。義端看到辛棄疾如天神下凡,早嚇得呆了,半天才想起求饒:“我識君真相,乃青兕(黑犀牛)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辛棄疾早就手起刀落,提著他的首級,跨馬而回報耿京,耿京更覺得眼前的辛棄疾是位壯士了。

辛棄疾一入軍中便曾進言,力勸耿京不要再做金人的走狗,大軍往南投奔漢人正統的宋朝去。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機已經成熟,耿京遍數部下,覺得只有辛棄疾文武雙全,既是英雄壯士,又長於文事奏對,最適合先派往建康陳述耿京大軍拳拳之意。

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辛棄疾奉表而去,宋高宗聽聞這件事,也很高興,就在建康親自召見詢問,說的也不過是些嘉許稱讚的話。為了表示正統,朝廷授辛棄疾承務郎和天平節度使掌書記的職位,讓辛棄疾奉著朝廷新做的節度使大印再召耿京歸正。辛棄疾備感振奮,連夜便起程趕回,剛走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誰知道那邊就傳來了張安國反叛的消息,耿京已經被殺,張安國率軍降金了。

辛棄疾就和同行的部下商議,大家都是主帥耿京的手下,因為他才能迴歸正朝,現在主帥被殺了,我們怎麼面對死去的主帥,又怎麼向朝廷覆命呢?二十三歲的辛棄疾胸中義憤難當,當時便下了決斷,和統制王世隆、河北忠義軍的全福等人相約直接馳奔金朝的大軍營地。

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辛棄疾率著幾十騎人馬,單向張安國殺去。張安國哪裡想到辛棄疾他們竟然如此大膽,青天白日就敢闖金軍營地,正在和金朝的將領痛飲作樂呢!看到辛棄疾幾十匹馬堂而皇之地闖進來,不論是金將,還是張安國,都呆愣住了。辛棄疾毫不拖泥帶水,喝令捆上張安國就走,等金將回過味來,連辛棄疾一行的影子都看不到了。辛棄疾把俘虜獻到朝廷,不日張安國這個叛徒就被斬首街市了。皇帝朝臣這都才知道辛棄疾不光奏對時音吐鴻暢,更是個難得的壯士,仍然授官前職,因耿京大軍歸朝未成,辛棄疾便也沒有繼續任職軍事,而是改差遣他做江陰僉判。

詞人辛棄疾的“歸正”之旅

辛棄疾從此便開啟了他在南宋小朝廷的壯志難酬的仕途之旅了,即使身為“歸正人”(南宋對從金人佔領地區歸還南宋朝廷的人的特有稱呼)讓他一生在南宋朝廷身份尷尬,重要軍事幾乎沒有過參與的機會,但他晚年還是飽含深情地回憶當年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歸正”旅程: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