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雍正王朝》?老十四頂撞了康熙,康熙為什麼還要加封他並讓他主管兵部呢?

量子歷史


“百官舉薦新太子”,儘管八阿哥胤禩的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官員的支持,特別是上書房的兩位閣臣佟國維和馬齊,他們為了八阿哥費力奔走、積極串聯,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胤禩登上太子之位看似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只不過事情的最終結果是,胤禩非但沒有成為國之儲君,其本人也為康熙皇帝所厭惡,而整個八爺黨集團更在這場風波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可以說,“百官舉薦新太子”,堪稱八阿哥胤禩奪嫡之路上的一次“滑鐵盧”,毫無疑問他是這次事件中最大的輸家。

然而即便是康熙已經嚴厲訓斥了八阿哥胤禩,並且已經非常明確的表達出了自己對於胤禩的反感與憤恨,十四阿哥胤禵依舊堅定了選擇了站在了胤禩一邊,進而還與“支持”太子胤礽的十三阿哥胤祥在乾清門外大打出手。不僅如此,他甚至還直接出言頂撞了康熙,使得康熙當場暈厥。

可讓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康熙非但沒有處罰十四阿哥胤禵,反而委以其署理兵部事務的差事。而實際上,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康熙出於“勢力平衡”的角度,進而必須要做出的安排。


大鬧乾清門,可以說是十四阿哥胤禵的一手“李代桃僵”,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抽身出來。

“一廢皇太子”事件中,十四阿哥胤禵偽造的那封假手諭所引起的“兵變”,可以說是徹底激化了康熙與太子胤礽的之間矛盾,並且對於胤礽被廢,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

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這封“假手諭”達到了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八阿哥胤禩所想要的預期目的,但是也將胤禵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危局之中,一旦此時為康熙所知,那麼胤禵就將要面對極為嚴厲的懲罰,甚至其結局與下場比被處於削宗奪爵、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胤褆還要悲慘。

在此之前的“舉薦新太子”的會議上,康熙已經提到了此前的“江湖術士張明德案”,這是很明顯的在“翻舊賬”,因此,十四阿哥胤禵頓時感覺到了危機所在,而他能做的便是“鋌而走險”。

於是,他在乾清門外,以為八阿哥胤禩鳴不平為藉口,與十三阿哥胤祥是大打出手,扭打在了一起,同時繼續辱罵著太子胤礽,並且就算是康熙來到了現場,依舊是沒有停下的意思,甚至還不斷地質問康熙,最終將康熙被徹底激怒。

其實,十四阿哥胤禵非常清楚,康熙這個時候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有人為八阿哥胤禩進行辯護。

佟國維為其辯護,被康熙趕回了家,馬齊繼續為其說好話,被康熙降了職,這些都說明,康熙對於八阿哥胤禩的不滿,不僅僅是他假仁假義的行為作風,更是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已經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這才是康熙最大的不滿。

所以,十四阿哥胤禵用這樣的方式,看似是在為八阿哥胤禩辯護,實則是增加康熙對其的反感和厭惡,進而繼續將矛盾的焦點集中在八阿哥身上,不在顧及其他,籍此實現了“李代桃僵”的目的。

而與此同時,在康熙已經明確表現出了對於胤禩不滿的情況下,十四阿哥還敢如此行事,無疑給康熙以耿直和愚忠的印象,也必然不會把偽造假手諭的事情往他身上去想。

至於八阿哥胤禩,看到如此不管不顧為自己出頭的弟弟,心中也必然是無盡的感動,從而也會為其保守“偽造手諭”這個秘密。

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四阿哥胤禵算是從偽造假手諭構陷太子的危局中脫身出來,獲得了暫時性的安全。


讓十四阿哥胤禵署理兵部,實際上僅僅是康熙這套維繫政治勢力平衡“組合拳”的一部分。

從暈厥中醒過來的康熙,面對眼前的德妃烏雅氏,以及她所生的兩個兒子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時候,可謂是百感交集,他既是欣慰,又是無奈。或許此時康熙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這兄弟二人能夠團結一致,相親相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分屬不同的政治勢力集團而分庭抗爭。

然而事實已然是如此,康熙無力改變,於是面對如此的局勢,他便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目的便是希望藉由這套“組合拳”,實現政治勢力的平衡。

首先,晉封德妃為皇貴妃。

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出身最為高貴的便是由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太子胤礽,其次便是由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十阿哥胤䄉,而按照“惠宜德榮”的“四妃”排序,惠妃那拉氏所生的大阿哥胤褆、宜妃郭絡羅氏所生的九阿哥胤禟,也都排在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之前。

而康熙便是通過提升德妃烏雅氏的級別和地位,抬高的是雍正與胤禵的出身。

對於雍正來說,康熙就是要使其能夠在面對八爺黨中的眾位皇子,特別是出身高貴的十阿哥的時候,有著更加足夠的底氣與自信。同時,在其面對太子胤礽的時候,也不至於因為出身差距過於明顯,進而完全被胤礽的氣勢所壓制。

對於十四阿哥胤禵而言,這無疑使其成為了八爺黨中,出身最為高貴的皇子,抬高的是其八爺黨中的影響力,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的製造輿論,在限制八阿哥胤禩在集團內部的影響力的同時,也要分散朝堂上對其擁立、支持的聲音。

其次,讓雍正兼領領侍衛內大臣的差事,並讓十三阿哥胤祥署理刑部事務。

可以說此時的康熙對於雍正是非常的信任,不然也不會讓其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全面負責宮禁事務,這就相當於是把皇宮內以及康熙自己的安全交給了雍正,同時這也是為了監督、限制並且牽制太子胤礽。

而讓十三阿哥胤祥署理刑部事務,一方面是對其主動保舉胤礽、支持康熙復立皇太子這一行為予以獎勵,另一方面,這也是康熙在有意的培養雍正的勢力。

這樣一來如果太子胤礽能夠痛改前非,朝好的方向發展,那麼雍正和胤祥便是太子胤礽最為重要的支持力量。而如果胤礽不能有所改變,繼續著他的荒誕不羈,那麼一個管理著宮禁,一個管理著刑名事務,可以快速的打壓並且清算太子黨集團,維持朝局穩定。所以,這個時候的雍正和胤祥,在康熙看來,起到的是一把“雙刃劍”的作用。

再次,讓十四阿哥胤禵署理兵部事務。,而康熙這樣做有著四重目的。

一來,十四阿哥本來就精通兵略,這樣的任用可謂是恰到好處,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其能力優勢所在。

二來,這個時候的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表面上還是太子黨的成員,他們兩個得到了任用,太子黨的勢力無疑得到了巨大的加強,相對應的是,八爺黨這面因為八阿哥胤禩受到打壓勢力進而削弱了不少。而這個時候康熙仍需要八爺黨的勢力來對太子胤礽的太子黨勢力進行牽制,不能讓太子胤礽在朝堂上一家獨大,於是便對十四阿哥予以了重用,並且讓其主管的是兵部,為的就是如果胤礽真的有所叛逆舉動的話,十四阿哥必然會予以壓制,在這方面,康熙也相信十四阿哥反對太子的決心甚至是要強過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

三來,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禵成為了八爺黨的眾位皇子中,唯一一位署理六部、參與朝政的,這無疑也是在提高胤禵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以及在八爺黨內部的威望,康熙也希望藉此培養十四阿哥胤禵自己的“野心”,進而從內部分裂八爺黨,削弱其實力。

四來,康熙皇帝也希望藉由重用十四阿哥胤禵,向朝堂傳遞一個消息,那就是他對於此次“百官舉薦新太子”中,推舉八阿哥胤禩的官員採取的是既往不咎、一視同仁的態度,進而打消朝臣的顧慮。

再次,便是讓雍正送弘曆入宮,他來親自撫養。

這個時候的康熙,讓弘曆入宮並不是說就已經準備好了讓弘曆作為未來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而是將一份壓力給到太子胤礽,進而讓胤礽產生一份危機感,使其能夠清醒的認識到的自己的錯誤的同時,也能夠肩負起儲君應有的責任所在。如若不然,不僅僅是與胤礽同輩的康熙皇子們,會成為他登上皇位的競爭對手,就連康熙皇子的孫子輩,也有可能成為他的替代品。

總結下來,康熙皇帝這一整套“組合拳”,有後妃的晉封,有人事的任免,還有皇子皇孫的培養以及家族內部事務的安排。

不管形式和方式最終是怎麼樣的,但是康熙目的卻非常明確,就是要維繫朝局的平衡,即無論是從太子黨內部還是從整體的皇子勢力格局上,都要對胤礽形成限制與牽制,同時對於八爺黨內部進行分化和為解,削弱其實力與影響力,並且積極培養和扶持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兄弟兩人,既要委以重任增強其實力,也要兄弟二人之間固有的矛盾與政治勢力歸屬衝突,形成相互的對抗與制約局面,進而維繫整體的朝局平衡。

而從這樣的安排中,也可以看出《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的的確確是一位權謀大師,並且是平衡各方政治勢力的高手。只不過他的這些兒子們也並非等閒之輩,康熙想要極力維繫政局的穩定,伴隨著“九子奪嫡”進程的不斷深入,皇子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矛盾愈發凸顯、衝突也愈發激烈,朝局的穩定與政治勢力的平衡一再被打破,骨肉相殘、兄弟鬩牆的劇情一再上演,也讓康熙感到無盡的悲痛的同時,對此也已然是無可奈何了。


雍親王府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王朝》中城府頗深的“心機婊”。在熱河,他偽造太子手諭,擅自調凌普率兵入駐行宮,迫使康熙不得不移駕戒得居,也給太子加上了意圖謀逆的罪名。在乾清宮外,他犯顏直諫,指責康熙出耳反耳,故意加罪老八,害得老爺子當場暈厥。

既然老十四當眾頂撞了康熙,卻為何還要讓他去主管兵部並封他為大將軍王呢?

敢做敢當,不愧為一條好漢

老十四雖然替老八、老九、老十出面打抱不平,當眾頂撞了康熙,可事後卻自縛其身,跑到康熙面前請罪並得到了老爺子的諒解。胤禵表面上看起來粗枝大葉,像個魯莽武夫,實際上他心機深沉,城府頗深,早已掌握了康熙的一貫性情。康熙一生精明要強,他最看不上奴顏卑膝、俯首貼耳的窩囊廢;最喜歡的是敢說敢當、敢做敢為的大丈夫。正因如此,胤禵才敢當眾頂撞康熙,卻又在事後低頭認罪,並表示願以死贖罪。俗話說“父子沒有隔夜仇”,況且他又是替兄弟打抱不平,足見其顧念手足的骨肉至情。康熙事後回想,舉薦新太子之事本就是故佈疑陣而設下的圈套,難免會引起一些誤會。胤禵主動縛身請罪,給了康熙一個很好的臺階,因此也就順水推舟的原諒了他。

分化八爺黨的勢力

老十四藉助八爺黨的勢力嶄露頭角,但他並不是甘附驥尾之人。康熙讓老十四主管兵部,是待其羽翼漸豐後,萌生另起爐灶之心,從而分化八爺黨的勢力。老十四胤禵是“九子奪嫡”中年紀最小的皇子阿哥,但在康熙駕崩前的聲望之隆卻僅次於老八胤禩,由此可見他確有過人之處。在西北大營,老十四用一封偽造書信收服了老八派去監視他的鄂倫岱,從而真正開始與八爺黨分庭抗禮。隨著“死鷹事件”的爆發,老十四與八爺黨徹底撕破臉皮,再也不是一條戰線上的死黨,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敵,八爺黨的勢力得到有效遏制與分化。

軍事才能卓著

康熙膝下諸皇子中,只有老十三和老十四熟讀兵法,精通韜略。老十三受廢太子牽連而被康熙圈禁,只剩下老十四一人以知兵著稱。在這種情況下,康熙讓老十四去主管兵部是取其所長,知人善任。老十四也把這次歷練當成出頭露臉的好機會,把兵部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樣樣妥帖。西北戰敗,六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京城,老十四又成為代父出征的唯一人選。鄔思道一針見血的指出:“只有讓十四爺帶兵出征,才不至於後援受制,重蹈覆轍。”因為八爺黨不會把蓋世功勳讓給其他人,只有他們認為的自己人才能獲得這份無上殊榮。

保護老四胤禛

康熙加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派他代父出征,讓全天下人都以為老十四就是康熙心中默定的繼位之人,從而讓八爺黨把所有矛頭指向胤禵,從而保護了真正的繼位人選胤禛。原本這個大將軍王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既不是親王,也不是郡王,可依仗等級卻高出眾皇子一等,御賜尚方寶劍,統轄十萬大軍。果不其然,胤禵從西北託人帶回京城恭賀康熙六十大壽的賀禮被老八調換成一隻死鷹,把好端端地一場壽宴給攪黃了。如果不是有胤禵在前面做擋箭牌,八爺黨的矛頭將直指胤禛,縱使康熙有心維護,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胤禛很有可能會被牽連進去,迫使康熙不得不加以懲處。

康熙臨終前對老十四的評價極為中肯:“他膽子過大而胸襟狹小,用於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於治國則必然壞事。”一句“治兵尚可,治國壞事”的八字評語已經註定了老十四皇帝美夢的破滅。


歷史茶坊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頂撞康熙是在太子胤礽復立之後。

老十四頂撞了康熙,康熙反而讓他掌管兵部,這看起來很不合理,但仔細揣摩,可以發現康熙此舉其實很正常,也體現了他帝王心術的高明之處。

要知道,康熙復立太子胤礽,並不是因為真的就對胤礽滿意,更不表示他對胤礽信任。他之所以復立胤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朝中形成了八爺黨這股很大的勢力,而八爺又不是他心中的太子人選。而且,此時康熙並沒有真正滿意的太子人選。無奈之下,只好復立胤礽。

但是,康熙對胤礽並不滿意,更不會信任他。因此,康熙必須制衡胤礽,這樣一來,兵權就不能落到胤礽手中,而兵部是掌管兵權的部門,十分重要,自然也不能落到胤礽手中。誰來制衡他呢?十三爺和四爺是太子的人,也主張復立太子,所以不能把兵部交給他們。同時,管兵部又要帶過兵的人,十四爺帶過兵,有經驗,有能力,不會耽誤事,這也是讓他掌管兵部的一個原因。

康熙讓十四爺掌管兵部,並開始重用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八爺的勢力很強,十四爺是八爺的左膀右臂。康熙突然重用十四爺,給了八爺黨要傳位十四爺的假象。如此一來,就能分化瓦解八爺和十四爺的聯盟,削弱八爺黨的實力,穩中朝局,也穩住自己的帝位。後來,八爺果然和十四爺鬧出矛盾,還派人監督十四爺,從而導致了後來的死鷹事件。

以上分析可知,康熙讓十四爺掌管兵部,看起來不合理,實則非常合理。


孤舟釣江雪


其實很簡單!

此戰為老十四胤禵的破局之戰,可以看出,他是把老八胤禩刻意往溝裡帶,比佟國維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面的權謀之爭,你看懂了嗎?

一、

乾清門前,老十指著老十三的鼻子罵道:

“你不過是廢太子的一條狗。”

這下惹惱了康熙帝,他一方面罵老十,一方面又讓廢太子胤礽起來,這是為何?

其實康熙帝的意思很明確,你就算此時身份不是太子,但好歹是二哥,就眼看著兩個兄弟因為你的事而對打?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是在繼續表明自己的立場:

其餘皇子們都還在跪著,而僅僅讓太子胤礽站起來,就是再次強調復立之事,太子可以站著,其餘阿哥必須跪著,這才表明支持太子復立的立場堅定。

當然,康熙帝的語氣中也帶有責備之意,要是你太子威信足夠,至於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嗎?

太子胤礽卻不敢起來:

“兒臣是有罪之人,眾位弟弟們都跪在這裡,兒臣豈能獨自起來?”

其實此時的太子胤礽,基本的禮數也是懂得,也怕貿然站起來,激怒在場眾人,才說了這麼一句。另外,此時他的身份還是廢太子,康熙帝不恢復他的名號,他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在場的各位,自然不敢起來。

當然,如果從兄弟情義上講,太子胤礽這樣說,更像是希望康熙帝讓大家都起來,別僅僅起來自己。

康熙帝自然懂,於是先赦免太子胤礽的罪過,其次告訴他站起來,你身份跟別人還是不一樣的。

太子胤礽這才謹慎的起身,低著頭走到康熙帝面前,重新依靠老爹樹立威信!

二、

康熙帝先是瞪了太子胤礽一眼,眼神透露出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但是無奈歸無奈,該扶持還得扶持:

“剛才是誰說,二阿哥是開缺太子,沒有資格參加舉薦啊?”

隨後先是大罵老十一頓,隨後舊事重提,言語之中另有所指:

“滿朝的官員,那麼多兩榜進士,那麼多飽學鴻儒,居然都相信那些鬼話,你們的書是怎麼讀的?”

這句話已經不僅僅噴皇子們了,更多的是噴在場的官員,說到底還是他們挑戰了康熙帝的權威。

所謂的舉薦新太子,歸根結底還得看聖意,也就是康熙帝具備絕對的主導力,在場的大家不去更多的揣摩康熙帝的意思,卻偏信一個來歷不明的鬼道士之言,啥意思?

你們想挑戰皇權嗎?

這就是這次舉薦新太子風波中康熙帝最大的不安全感所在,老八胤禩太厲害了,幾乎籠絡了所有的朝廷大臣,這樣下去,自己的皇位怎麼可能坐的踏實?

於是要下令把老八、老九、老十等人鎖起來,就在這千鈞一髮時刻,老十四再次蹦了出來:

“皇阿瑪,你當時不是也說過,江湖術士的話,有時候也能代表民意嗎?”

之所以老十四這麼激動,說到底就是他今天打架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把老八頂到前面,另一方面也要讓自己洗脫嫌疑。

而一旦老八真被抓了,那麼唇亡齒寒,他的一番準備就白費了,畢竟此次打架的基礎就是替老八出頭,如果這時候又停止出頭,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

只是老十四自己沒有搞明白重點,康熙帝強調的是聖意,在聖意的基礎上才能存在民意,而老十四的話反而驗證了這個觀點,畢竟他的理論站腳點是康熙帝講。

當然老十四還有後手,他跟康熙帝的理論也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先說那個道士,八哥已經送到你那裡定罪了,是皇阿瑪你自己放的,回頭你怎麼又怪八哥?

而且舉薦新太子一事,是你下的旨意選的,遵旨是死,不遵旨也是死:

“給兒臣等指一條活路吧?”

其實老十四這兩條理由也是在強調聖意的重要,而且無力辯駁,難道康熙帝自己打自己臉,言而無信嗎?

無言以對的康熙帝只剩下搬出家長或皇帝身份:

“你這是要和朕打擂臺?”

你剛剛已經跟老十三幹了一架了,難道你還想跟朕來一場?

“家有諍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這句話算是徹底惹惱了康熙帝,難道今天不聽你老十四的,朕的大清要亡了?

這老十四也確實有骨氣:

“難說!”

康熙帝確實無言以對了,老十四仍然追問,要是八哥有罪,告訴我們是啥罪,如果沒罪,那就趕緊放了他們。

於是本劇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康熙帝拔劍砍向老十四胤禵……

四、

老十三一看情況不妙,一撲就撲倒了老十四,老八和太子一個拉康熙帝袖子,一個抱康熙帝大腿,還有一個空手接白刃的老四。

有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敏銳的老四胤禛已經察覺到了,此次對打暴露多個問題:

首先可以看出老八胤禩一夥已經被打壓,最起碼他們犯了康熙帝的大忌,也就是結黨,之所以老四堅持做孤臣,就是為了表明自己沒有結黨之意。

其次也可以看出太子胤礽已經徹底失勢,雖然這次又被複立,可惜威信已經不再,從老十四推開太子拉著的手就能看出,太子再也回不去了,這一點康熙帝也深有體會。

最後,大阿哥、三阿哥等也已經跟皇位無緣,自己奪嫡的概率大幅度提升,這時候不表現,更待何時?

於是老四胤禛就上演了一場空手接白刃的好戲,本來他阻擋的方式千千萬,偏偏選擇了自殘,也就是表明自己寧可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到兄弟,這也是康熙帝比較在意的問題。

後來烏雅氏帶著老四和老十四去康熙帝那裡請罪時,本來老四胤禛跪在門欄後面,可是他刻意將受傷的手露出來,確認康熙帝覺察到之後,又悄悄縮了回去。

高!實在是高!

也就是這個時候,康熙帝也算認清了現實,太子胤礽也只能用來噹噹擋箭牌了;與此同時也看出來老十四的實力,利用他跟老八之間的嫌隙,刻意提拔老十四到兵部;同時還冊封烏雅氏為皇貴妃,讓老十四誤以為自己希望很大。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把弘曆叫到了自己身邊,要手把手教育了……

至於後來又提拔老十四任大將軍王,刻意製造傳位假象,這是後話,到時候再說!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前情回顧:雍正王朝眾皇子明槍實彈的一次對決,就服背後下黑腳的那個阿哥!


楊角風發作


康熙終是千古一帝,只是在選繼承人這件事上飽受後人詬病。但是康熙有自己的苦衷,只是不能象祥林嫂一樣把苦處見人便說而已。

康熙在選繼承人一事上曾屢廢太子,也是沒有辦法。王爺可以論車裝,皇帝卻只能有一個。選立太子是個很嚴肅的事,事關天下黎民蒼生和祖宗基業,萬萬馬虎不得。康熙立太子後又廢,廢后復立,立後又廢。不但引起朝廷動盪,個人聲譽受損。也使國家長期處於黨爭之中,內耗嚴重,這是康熙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最想當皇帝的有四個人,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這中間最工於心計的便是八阿哥,太子黨爭也起於八阿哥。多年考察下來,康熙終於對大阿哥和八阿哥失去了信心,對於大阿哥,康熙還給了他一些機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八阿哥則是他最不願意培養的人,因為他是皇子中最危險的人。

康熙對老十四很好,老十四也是肯上進、有才幹的人。做為一個父親,康熙願意給每一個皇子機會。他在日常政務處理和家事糾紛中考察著孩子們的能力,對於有能力的孩子,他的讚賞就是派任務、壓擔子,給他們更多鍛鍊的機會。他是嚴厲的父親,總是把情感埋藏於心底。對於老十四,他清楚地知道他並不具備管理一個國家的能力。所以在老十四面前,他更多展示了慈愛的一面,他委老十四以軍事大權,目的是為了給儲君培養人才。

康熙真正想立的太子是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這一點從他重點培養老十四和加封德妃兩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來。老十四和老四都是德妃所生,兩人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老十四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康熙委其西北大將軍重任,目的就是為將來輔佐雍正做淮備。老十四素來與八阿哥走的很近,康熙此舉也是為了削弱八王黨的實力,掃清四阿哥即位的障礙。德妃出身卑微,與世無爭。康熙封德妃為貴妃,也是抬高兄弟倆人的身價。

康熙八歲即位,用自己的努力鞏固了己經風雨漂搖的江山,打出了一個讓子孫後代驕傲無比的康熙盛世。做為一代明君,他敢於否定自已,為國家的將來著想不惜讓個人聲譽受損,廢掉了無能昏庸的太子。他把寶押在了四阿哥身上,四阿哥也用自己的勤政清廉回報了父親的信任,留下了一個乾隆盛世。事實證明,在康熙眾多的皇子中,雍正是做皇帝最合適的人選。


徒步說史


人一做皇帝,就是寡人了。

身邊再無親近之人。

就是至親,也可以隨時舉起屠刀,要了自己的命。

康熙有福氣,個個兒子都出類拔萃。

康熙也倒黴,個個兒子都頭角崢嶸。

毫不誇張的的講,這些兒子,隨便薅出來一個,都可以當皇上,換句話說,都是政敵。

但是天地人倫都不允許他把政敵消滅在萌芽狀態,這種情況下,他就只能搞平衡了,反正自己一天不死,就不能讓哪個孩子太有優勢,一旦不平衡了,連他自己,帶其他兒子,都得叫這個獲勝的兒子給一勺燴了!

所以就出現了,老十四頂撞他,他在訓斥之餘,反倒給了老十四兵權。

無他,平衡而已。





面具說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當時康熙廢了太子,才引來了諸子爭位的風波,康熙不但不生氣還給了十四子很大的權力,主要是利用十四子去對付十三子和老八。

這個用意一開始誰也猜不透,就連十四子自己也根本弄不明白,廢太子後眾臣都看好的是八子,而爭的最歷害的是十三子,從任何角度去分析,十三子和八子都不適合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帝國,所以康熙早就有了人選,只不過是密而不宣。

從封德妃為貴妃這個問題上大家終於明白了康熙的意圖,只不過沒有定對人,理解和看法上就出現了誤判,都以為康熙定的繼位者是十四子胤禵,真的是他嗎?

德妃生了倆個皇子,一個就是十四子胤禵,而另一個就是以後的雍正皇帝,四子胤禛。

這下終於明白了康熙的用意了吧,十四子只是康熙用來平衡對付其他皇子的一個晃子,而康熙真正決定的繼位者,就是四子胤禛。

歷史就是這樣的神奇,神奇之處是你很難看破和猜透一件事和一個人。

個人的一點看法,因時間關係從簡了,只要能說明白根源就行。


與風互語


首先要說的是《雍正王朝》是近年來少有的歷史大劇,而且這部歷史劇不僅是在講述歷史,同時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揉進去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值得學習和深思的東西,所以許多人喜歡看雍正王朝,喜歡分析雍正王朝並且從中吸收和學習有價值的東西,《雍正王朝》是一部有價值的歷史大劇。

現在我們就裡面十四阿哥頂撞康熙後仍被康熙所重用,讓他主管兵部的事情來分析一下:

1、十四阿哥為什麼要頂撞康熙?

因為康熙要處理把八阿哥胤禩等人,就發生在康熙要求的廷議新太子的結果似乎要出來的時候,支持八阿哥胤禩的官員最多。但是這本來是康熙為了尋找“太子假手諭”幕後黑手的一個計策,當時康熙就將道士妖言惑眾的事情拿來說事了,並且讓所有的皇子都到乾清門外聽旨。

這個時候胤禵既怕八阿哥被處理後失去了奪嫡的資格而遷怒自己,將自己偽造太子手諭的事情抖露出來;又想通過死保胤禩來增加康熙對胤禩的忌憚,給胤禩奪嫡增加障礙;還可以通過手足情深的表現博得康熙的喜歡,老十三就是因為力保太子贏得了康熙的喜愛,胤禵活學活用了在這裡。

2、正像胤禵想象的一樣,康熙在被自己的兒子頂撞的時候,為了皇帝的威嚴肯定要做做樣子的。樣子做過了,就該對這件事情進行一個了斷。

讓老十四胤禵掌管兵部有利於分化瓦解八爺黨的勢力,減少將來雍正登基的阻力,轉移大家的視線。

另外我覺得從這個時候,似乎就為將來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埋下了伏筆。

你覺得呢?


逝去即歷史


提老十四是為了壓制老八,原來老十四是老八鐵桿,十四位置高了,也能參與到奪嫡之中來了,這無形中也風化了老八集團,老九老十也會有所變化,輔老八不行,就輔老十四,這樣就製造了集團裂痕。

提老十四也是為了打擊太子,讓太子不要太囂張,十四可能會跟老八妥協,但絕對是太子的對立面,這是要太子警醒些,不要隨便打擊老八,攪亂朝綱。

當然重用老十四也能牽老四老十三集團,尤其老十三,在軍方有人脈,保不齊為輔助老四上位,老十三會鋌而走險,有老十四牽制,能對抗老十三軍方勢力,達到全局平衡的目的。


不懂別亂講


做皇帝的該有度量的時候,應該有大度之心。畢竟是兒子,又是軍權兵權,旁落他人還不如在兒子手裡。知子莫若父,康熙不是個糊塗皇帝,對於眾多兒子的秉性大致是了介八、九的。再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總得講個均衡調合的,方得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