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BBC,會活過下一個百年嗎?


一個世紀以來,英國的公共廣播公司一直是英國和世界許多地區媒體的標杆。然而,現在它正面臨一場殘酷的生存之戰——前所未有的政治敵意、迫在眉睫的資金威脅、對某些特定服務的大幅削減以及數字平臺日益激烈的競爭都在考驗著這家“百年老店”。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英國政府日前正對電視牌照費展開調研,而這一調研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取消牌照費。電視牌照費本是所有英國觀眾必須繳納的一項稅款,以政府支出的方式付給BBC,以支付BBC製作海量的新聞、紀錄片、科學和娛樂節目所必需的成本。

英國廣播公司(BBC)董事長克萊門蒂表示,儘管他認為資金來源於哪裡是可以討論的,但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喜愛和依賴的高品質BBC節目正在因為資金問題而捉襟見肘。

他在發表演講時說:“英國廣播公司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資產;英國廣播公司的式微就是國家的式微”。

資金爭奪戰

電視牌照費審查發生在當局抨擊BBC新聞業、約翰遜首相和媒體關係普遍惡化之後。BBC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從2020年開始,BBC將不得不為75歲以上的英國公民支付每年約2.5億英鎊的電視牌照費。

此前,每一個收看節目的英國家庭每年都要為BBC支付154.5英鎊,這是稅款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入刑。每年有數萬人因欠費被起訴,2018年有5人因欠費和隨後的罰款而入獄。

電視牌照費收入對於BBC至關重要,至少75%的預算來自於此。

研究公司Enders Analysis的創始人克萊爾·恩德斯表示:“現在,BBC面臨的是生存風險,且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英國政府也警告稱,廣播業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而BBC可能面臨破產的命運。

數字媒體的分流

不僅電視牌照費因為政策的關係受到挑戰;另一方面,來自網飛Netflix、亞馬遜和油管YouTube等大型數字網站也在蠶食BBC之前的核心觀眾。相較於BBC,更多的孩子其實更熟悉網飛Netflix和油管YouTube,就像中國的年輕人更習慣在視頻網站而不是電視上看節目一樣。

簡而言之,世界已經完全不同於BBC創立和所謂電視牌照費收取的年代。但是,BBC漫長的歷史和高質量的服務也意味著其不可替代性。

BBC自1922年開始提供廣播服務,並於1946年開始收取電視牌照費,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電視節目在二戰暫停後正重新開始。BBC此後還引入了覆蓋世界範圍的廣播服務,每週為全球4.26億人提供服務,而其網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數字新聞媒體之一。

根據英國政府公佈的數據,2018年,電影、電視和音樂行業為英國經濟貢獻了213億英鎊,而整體創意服務業則帶來了1110億英鎊;這與2018年為英國經濟貢獻了1320億英鎊的金融服務業相差不遠。顯然,文化產業對於實體經濟是有拉動作用的。

同時,也有聲音認為,BBC不能也不應該試圖與網飛Netflix這樣的數字巨頭競爭。付費平臺網飛的內容與點擊量直接相關,因為點擊量是他們的錢袋子;但BBC不同,BBC堅持老派的審美和價值判斷,這對於英國公眾乃至全世界求知求真者都是重要的。

BBC方面一直呼籲不要減少電視牌照費,稱以收取稅收的方式來獲取經營收入才是確保BBC的獨立性以及全球聲譽的前提。BBC發言人指出,現行制度是最公平和最有效的,“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強大的BBC,在國內團結民眾,在海外塑造形象,推動創造性產業的成功,並大力投資英國人才,很難有比電視牌照費更好的方式”。

無論阻力如何,變化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次可能的危機在2022年,也就是BBC成立100週年之際,屆時政府可能會將不繳納電視牌照費的去刑事化,將其轉變為民事違約。專家認為,這顯然會導致更大的逃稅和數億英鎊的收入損失。

專家提供的替代方案有二:一是根據家庭收入的不同收取數量不等的許可費;二是在訂閱的基礎上,提供播客和附加頻道等服務。但無論哪種模式,都將造成一個完全不同的BBC——一個節目少、創意部門投資少、本地內容少的BBC。

不論如何,BBC將不可避免的走向精簡。因為電視牌照費並沒有隨通貨膨脹而上漲, BBC正面臨嚴重的預算削減。2016年,該公司宣佈需要在2022年前節省8億英鎊,而作為這一努力的一部分,BBC最近宣佈新聞部門裁員450人。

傳統媒體的式微

關於BBC是否有未來的爭論就不僅僅因為媒體環境鉅變,政治審查也是難以忽略的因素。

在電視競選中,約翰遜故意冷落了BBC一位頂級主持人;此後,BBC又決定不播出約翰遜在英國退歐日的講話,因為政府堅持要BBC播出他們提供的剪輯片段,而不允許BBC記者進入唐寧街拍攝。總理約翰遜與BBC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據報道,英國政府的部長們正在抵制BBC早間的頭條新聞節目,認為他們的節目預設立場、存在偏見。此前,BBC的時政記者還被阻止參加唐寧街組織的媒體簡報活動。但英國政府否認取消電視牌照費是“政治威脅”。

BBC前主席格雷德警告政府要非常謹慎地行事,“公眾不會原諒任何干涉BBC獨立性的政府,BBC屬於人民”

現在,關於BBC是否需要那麼多的電視和廣播頻道,是否應該加入更多娛樂節目,是否應該在博客上投入更多資金等,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但縱觀全球,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共廣播公司能像BBC那樣覆蓋如此眾多的領域——從流行娛樂到自然保護、從歷史記錄到當代新聞……恩德斯說,“我確定BBC會挺過來的……但我不確定,挺過來的BBC會是什麼樣子”




未來難以預料,但鑑史或可知今。


疫情當下,是時候停下腳步反思生態環境問題了。

1858年,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遭遇了英國曆史上最為炎熱的夏天,倫敦兩百多萬居民的廢水都排進了泰晤士河,從而引發“大惡臭”。人們如何呼吸和生活?英國議會又採取了什麼措施?通過了哪些改變人們的生活、影響國家建設的法案?


今天小編特別推薦倫敦大學學院英語文學榮退教授羅斯瑪麗•阿什頓的著作《大惡臭》,其詰問引人深思:人類在發展中,該如何協調工業快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該書從一個具體的年份觀察歷史,呈現19世紀英國鼎盛時期的全景風貌、漸進改革和文化氛圍。有評論贊譽本書描繪了“倫敦在現代與黑暗時代之間的顫抖”。


正經參考12 |“百年老店”BBC,會活過下一個百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