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HealthBAR


中医没有什么不传之秘。只是跟外行讲不通,内行各有专长。只有内行之间交流学习。


涛声依旧山野村夫


回答问题: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祖辈人经常给人看病,祖辈三爷是个民间老中医。在民间很大名旺,他家的药房是不让外人和孩子进去的。从窗户看里面半面屋的草药箱子紧闭着,但是从那里发出浓浓草药的味道。半面墙上挂满了锦旗,都是赞医术高名的。那时候我真想学医!

有一年发现房子无人悄悄进房间,发现桌面上放着几本发黄很厚的古书,里面的字迹不是很认识。

后来上学了,才知道那就是医学珍贵的:传家之宝:药性赋,经络学和秘方集。叔叔每天苦学手抄帮助抓药,后来也成了远近知名名医。他在针灸学具有深造。

到了我这一代,无人继承。哥哥曾经学医,也都是手抄本,书不能拿回。后来哥哥任教师半途而废,以后无人再学了。所以说中医博大精深,没有传帮带,失传的主要因素。


民农歌者


所谓的中医不传之秘,个人理解就是其独有的绝活。

归纳总结了一下,有几个方面:

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这是公开的秘密,因为经典验方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方子,针对同样一位病人,张医生用了,就效若桴鼓;李医生用了,就效果不佳,原因就是药量使然,如同做菜,如鸡蛋炒西红柿,鸡蛋与西红柿的比例不同,其味道差别很大。

二,中医的引经药用之得当,往往会让药直达病所,提升疗效。

三,中医有句名言:治病要给病邪以出路,有的疑难杂症用外治法来治,效果不同凡响。

四,中医还有一个不传之秘,就是治疗疑难杂症要擅用虫类药,因为虫类在地球上起源早,与人同属血肉之躯,所以嘛,用之得当,效果显著。

五,就是中医一些整骨手法,看似疑难一些颈椎与胸腰椎疾病,只需要短则三五分钟,就让病人顿减痛苦了。

总之,独有的中医绝活民间很多,一招鲜,吃遍天嘛!


卢轶称心


这个问题我不时也有所思考,挺有意思的,在此浅谈一二。

我是专精汤药的师承类型中医,不是科班出身,平时接触的很多中医知识都属于秘传范畴,日常圈子交际中,难免会触碰到秘传是否外传的问题,渐渐的,我也略有些总结。

在汤药领域通常绝不轻传的有:

1、药材的独特效果认知。例如某些药材治疗腰颈椎间盘突出非常强效,增生的骨质都能迅速收缩回去,类似这种药物的认知掌握经验,是绝对不会轻易外传的。

2、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同样的药材,不同的剂量,效果差异有时候是非常大的,例如大黄这味药,用6g、30g、60g、500g分别是什么效果?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剂量?诸如此类,有些剂量的运用是用命换来的,所以这类经验是有一个内在心理分量的,没有第1条保密那么严格,有时候圈子之间交流会告知他人,但基本也限于一个比较窄的圈子。

3、配方。配方的保密层次实际上不算高,尤其是内科,患者就诊时,中医当场开方对方通常都能看到,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保密的。不过其他时间场合,贸然问一个中医要方子,大部分时候人家是会拒绝的。曾经有个小伙伴根据武术中点穴解穴的资料,整理了一套药引的运用技巧,我很眼馋但不好意思不劳而获,一直不好开口讨要。后来小伙伴在某次交流的时候分享给了我,当时我也是分享了一套自己的对等技巧经验给他,算是投桃报李。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市面上很令人憎恶的一种自以为是观念,很多人表面关心着中医发展发扬,指指点点的抨击中医不肯公开自己的秘方,不负责任的乱带帽子说中医狭隘落后。拜托,知识有价的基本道理懂不懂?对知识的基本尊重都没有,还想站上道德的制高点?!无私分享中医知识的人固然高尚,但不代表不愿意分享的人就卑劣吧?哪怕我自身,想要别人的中医知识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等价交换,有些人感情分享的是别人的秘方所以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到底是谁狭隘卑劣?大家心里应该都是看得清的吧。

4、配方思路。配方思路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层级,狭义的通常保密程度偏低,广义的保密程度极高,差不多两个不同极端。例如感冒这个病症,主要病因就是肺气失宣,治疗思路即是宣肺清热解表。这种就是狭义的配方思路,基本上不会有人刻意保密。而广义性的配方思路则触及到了一定程度的哲学,再以感冒为例,感冒可以分成五种类型,但实质上可以用一个方子通治,即风寒风热感冒的治疗方子也可以是一样的,这种操作对普通中医知识是具有颠覆性的,违背了一直以来的中医常识。不过存在即是合理,这种配方简化糅合涉及到很多高深的中医思维认知,算是中医传承中最核心精髓的部分,是真正的不传之秘。

综上,大致就是这些,最基础(第1条)和最高级的知识点保密级别最高,中间的知识点开放性根据具体中医个体的性情差别不一,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开的。


探花233


中医不传之秘;

那是1981年,余在家乡注册一个《贸易信息公司》做一些中药材销售,同时组织同仁对云南昭通,贵州遵义,四川成都三个省内的六十名中医进行专题访问。其中赤脚医生22名,师承和自学者17名,家承者21名。

全是40周岁从业20年以上先生。60人中有38人在县以上人民医院执业,13人在区医院,9人自开药店。

通过我们将近一年的时间走访,请教,收获当时畅销药材,五年以后药材走向等等可靠信息。也收获了43款经验处方。

这些处方,信息多是来源於在人民医院执业的中医生。(如道真县人民医院自制止咳平喘药《棕色合剂》,外用药《抹一抹》十余年一直是该院当家内服,外用中药剂,疗效显著)就是在职家承医生献的方。

真正有价值的处方验方都是来源於师承,家承的执业医生。

另需强调的是秘方,精方的确存在於家承之中!

想一想,一个中医世家执业百年之久,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几个好方剂的支撑,可能吗?抱着这一关点我们重点深入请教还在自业的家承医生。

其实收获並不大。就其原因;就是保护性设防。例如成都有一个药堂,主家姓陈,数代行医。陈先生不客气的说:我们收学徒都需严格审查,包括人品和家世,悟性和追求……。数年后才能让他介入核心。

前几年余因风痛不能下地,一同年友人来家看视,赠余一小药瓶,余看后大吃一惊;此药吾曾在五十年代见过,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居然还有幸得到,问其所以:原来好友虽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祖辈却是中医世家,此药是他家传专制外用药,对皮肤病,腫痛特效。

余用两日腫痛即消,便能下楼行走,一瓶药水末用完,至今无復发。

我多次与好友联系,想让他申请专利,批量生产,为中医学做点供献,但被他拒决。

余在此述说的主要目的是;中医不传之秘显然存在!要抢救,保护,利用,提高还需努力!

供参考 tu





tu医海拾遗1942


供针灸练习的小铜人失传了,上面分布着经络穴位,用针的深浅,比如扎哪里可以止血等等,小铜人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来。

宋天圣四年(公元1023年),宋仁宗命宋代著名的医学家王惟一编撰了《新铸铜人胎穴针灸图经》。而后,为了方便直观地显示这些穴位,宋仁宗再次下令,着全国的能工巧匠铸成了两具一模一样的针灸铜人,即“宋天圣针灸铜人”由青铜铸成,以青年男子为原型,身高1.75米,面部俊朗,体格健美。呈正立姿势,两手平伸,掌心向前。头部有头发及发冠,上半身裸露,下身有短裤及腰带。铜人被浇铸为前后两部分,利用特制的插头来拆卸组合。铜人全身标有354个穴位名称,所有穴位都幽穿小孔。体腔内有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不仅可以应而“宋天圣针灸铜人”最为精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性。在其身上扎针,如果穴位准确的话,水银就会从穴位中流出。医学史书把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之为“针入而出”。针灸铜人一具放在朝延医官院,用于学医者观摩练习之用。另一具放置在京城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百姓前来参观。


禅悦钟声


中医哪有不传之秘?不传之秘早就找不到了。浩如烟海的方技不是秘,黄帝内经不是秘,本草纲目不是秘,伤寒杂病论不是秘,针灸大成不是秘。传承的技法早已公开。消失的瑰宝也曾不是秘,只不过丢失在历史长河中。但这些并不妨碍中医几千年的应用。

中医真正的传承分两部分。其一,基础哲学理论,也就是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观点。不好理解,基本上靠自身修养后的顿悟。再就是行医,只有传帮带,从学徒开始直到出师再到带徒授业。从医德到医技,从人品到名望。全凭身口相传,名师出高徒。多听多看多琢磨而已。

哪有什么不传之秘?只在观察实践中找规律。几十年的历练,打造出可信的人品医德,救死扶伤的好口碑,济人于水火的好技术。然后总结成派或传徒或立传,而成一代宗师大家。

想投机取巧,弄到什么秘笈就成身立业,自古以来在中华文明中就没有立足之地。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领悟,做人做事。才有可能被认可,学到真本领。所以,不要问什么法门,扎进中医学徒之中去体会才是正道。


易眼看世


中医的不传之秘总结起来就是:四诊八纲,辩证论治,脏腑经络,针砭石药,心法祝由这二十个字,别小看这二十个字,很多人穷尽一生也只能窥其皮毛而已,更不要说成为大家了!






灵缘康身心灵


通过我的研究,我认为中医一定有不传之秘,但是为什么要秘而不传呢?有如下几点原因:

①尽管中医不怎么信佛教的六道轮回,但是它也讲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规律,简单说来就是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所以中医就会有一个心理底线,就是决不能助纣为虐,以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如果没有一个大德之人来继承,那他宁可失传也不愿公之于众。

②因为人类自身的问题,有些人的私欲太强大了。为了自己个人的私利进行无差别打压,然后象中医这种有传承性的东西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社会基础。

③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把人推入一个现代科技的漩涡,然后更没有人去愿意学一项出力而赚不到钱甚至一不小心就会坐牢的行业。

④可能还有更多的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德善慧缘1


什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中医的不传之秘主要有二:

一是中药用量的配比,一个组方相同的药方,各种中药的剂量不同,就使药方的君臣左使发生变化,使药方的主治功效不同,甚至相反。如大青龙汤,桂枝、麻黄跟生石膏的用量比例不同,功效不同或相反。

二是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有些中药只要一味,在加大剂量的情况下,对某些病症有奇效。如黄蒿治疗疟疾是就如此。

当然由于现在的科技水平有限,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没有新的突破,使中医显得神秘和用现代科学无法完全解释,还有很多不传之秘。如中医把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针炙的手法及什么时间行针。中药炮制时间、温度和辅药的不同,产生效果不同。中成药及药膏在制作时的先放后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