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吕布被俘后辅佐了曹操,会不会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

岁月静好932


  1. 英雄记曰: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2. 献帝春秋曰:布问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识孤?"布曰:"昔在洛,会温氏园。"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主簿王必趋进曰:"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曰:"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

以上两段对话是裴注对吕布兵败下邳,被部下绑至曹操跟前时的两处细节记载。加上《三国志》中记载的刘备以丁建阳、董太师的例子告诫曹操可以得知,吕布是个无义、近利、好色之徒,尤其是好自己部下老婆的色。所以在面对吕布的求情,曹操面露疑色时,刘备、王必等人才会进一步劝曹操杀死吕布。

如果此时,曹操执意没有杀死吕布,而是收编了他的军队,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种:最好的情况就是如吕布所说: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吕布是心服口服的,愿意为曹操效劳,那么接下来曹操的步骤是北伐袁绍。以曹操+吕布的华丽阵容对峙袁绍,恐怕就没有官渡之战打得那么胆战心惊。因为吕布的加入,正好弥补了曹操前期骑兵的不足(规模上的不足)。

再者,有了吕布的加入,董承、刘备等人衣带诏事件不一定会发生,那么不屈于人下的刘备此时应该会直接南下投靠刘表,在局面上形成刘表+刘备+张绣的组合。而且江东孙策不至于傻到这时候去惹超强组合,反而会用心经营江东,扩大领土。那么天下就会出现,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璋、马超韩遂等诸侯并存的局面。

第三,根据张绣还未归降曹操前的刘表是个积极抗曹分子,多次联合行动击败曹操的例子来看,刘表等人的势力会是曹操北伐的一个痛点。而面对有了吕布的曹操,其他诸侯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甚至会导致诸侯群起伐之的局面。

那么,自然就不会有三国的存在。

第二种:最差的情况是吕布贼心不改,一有机会就再次反曹。

这种情况应该是会在北伐袁绍时发生,北伐成功,曹操据有河北四州,地广而能将不足。没有一支单独的领导班子足以对抗吕布等众人,抓住了时机,就会再次发生兖州丢失的事件。但情况自然是没有当初那么糟糕,无非这天下又冒出了一个敌对势力。

以曹操的风格,自然是会先处理吕布,但时间自然是要多花费许多。时间在变,机遇也会在变。但主体的走向不会改变太多。

第三种:合理分化及利用吕布的实力。

主薄王必劝曹操杀死吕布时是这么说的: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说得很清楚,吕布的部队就在身边,要是放了他,会有危险。他的担心在于不能让吕布有统兵实力,这里有忠心他的部将(高顺)。

如果我们将吕布跟其部队分开,让吕布单纯地作为一个武将随军出征,冲阵杀伐,平时就夺了他的兵权,就像没了牙老虎,自然就不存在危险。既增加了实力,又很好的控制吕布,倒是件好事。


骗人的猫


如果曹操接受了吕布的投降,对于三国鼎立的大势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反,还可能是曹操为自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吕布是骁勇善战,作为一员战将,不足以影响到天下的大势,曹操阵营不缺冲锋陷阵的武将,也不缺独当一面的统帅。

吕布其人本就反覆多变,这也是曹操在俘虏了吕布后杀掉他的原因

我们知道曹操是非常有容人之量的一位雄主,举个例子,曹操征宛城的时候,张绣没有和曹操打直接投降了曹操;因为曹操强占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不堪其辱,在贾诩的策划下突袭曹操,致使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身死;后来曹操和袁绍决战之前,贾诩和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只字未提之前的事,亲自迎接张绣和贾诩。要知道,曹昂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典韦也是曹操的爱将。像曹操这样的志在天下的雄主,对于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是不计前嫌、真心容纳的。吕布的骁勇也深得曹操喜欢,可反复多变就成了祸根了。

吕布为了利益背叛了丁原,投靠了董卓;后来又为了利益诛杀了董卓投靠了王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靠了刘备,又趁机夺取了刘备的下邳,可以说吕布的一系列的作为,真的是让人感觉唯利是图,一点道义也没有,这样的人的忠诚是谁也没办法保证的。

吕布有能力、有野心,在战败之前也是有名的一方霸主,这样的人岂能甘心一辈子居人之下?曹操是重用呢还是闲置呢,重用的话曹操要承担被吕布反噬的风险,而这个风险还是相当大的;就曹操杀吕布时的大环境来说,曹操所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北有强大的袁绍集团,此时的袁绍已经击败了公孙瓒,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西北有马腾、韩遂,南侧有荆州的刘表,东南是江东的孙策,西南是汉中的张鲁,这些人都眼巴巴的盯着曹操手里的天子呢。一但吕布有机会,必会反噬曹操。

吕布还有一个性格弱点就是耳根软,很容易被煽动,不能自己果断的决策。曹操围困下邳的时候,吕布答应了陈宫分兵驻守互成犄角抵抗曹操,回头老婆给吕布说了相反的意见,吕布立马就不干了,气的陈宫只能干瞪眼;袁术称帝的时候,要和吕布结成亲家,吕布看到袁术的聘礼,想也没有想的就答应了,而天下的其他诸侯都恨不得和袁术把界限划的清清的,吕布为了一点财物,完全不考虑政治上的得失,是一个很容易被煽动的人。袁绍送几车财物外加几个美女,很有可能打动吕布,在曹操的后方整点大动静。

吕布的投靠对于曹操来说,绝对是一个定时炸弹,说不定在关键时刻会抄了曹操的老窝,劫走汉献帝,吕布有这样的前科的,忠义对于吕布来说太轻了。

吕布虽勇,但左右不了天下的大势

曹操手下不缺良将,曹魏的人才远远要强于蜀和吴,一方面归结于曹操能识人、容人、善于用人,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才来投靠;另一方面,曹操扯起了大汉正统的旗帜,我们今天读三国因为知道曹丕篡汉,给曹魏打上了篡位的标签,

而在东汉末年,曹操集团在天下人的眼里才是汉室正统,是东汉王朝的延续;东汉正统这杆旗帜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来投奔。所以曹操不急缺吕布这样的人才。

吕布虽骁勇,投降曹操,不再是一方诸侯,只是一员冲锋陷阵的武将,这样的人才曹操阵营太多了,夏侯兄弟、曹氏兄弟、许褚、徐晃等等,吕布除去勇武外,在统帅方面不一定能强过曹操手下的武将。

天下大势不是一两个顶级人才能左右的了的,况且吕布并不是顶级的人才,不可能改变天下的大势。

曹操唯一一次能实现统一天下的时机就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打赢了孙刘联盟,曹操可以携胜利的兵锋直接平掉江东,剩下的几个诸侯根本不够看的,刘备一没地盘二没多少军队,不足为虑;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马腾这些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也完全能够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

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失去了短期统一天下的机会,进而刘备集团壮大起来,与孙权结成抗曹联盟,曹操打任何一个,都会招来两方的抵抗,可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曹操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待孙刘双方因为荆州而相互斗争两败俱伤的机会,刘备发动征吴战争的那一年,曹操去世。赤壁之战失败的时候,刘备夺取了荆州四郡,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是开心的,可紧接着孙刘达成协议,孙权将南郡又借给了刘备,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愣住了,孙刘联盟一日不破,曹操就难以实现统一天下的理想;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当孙刘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曹操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时也,命也。

争霸天下靠的是政治谋略、文成武治、民心走向,单单一员骁勇的武将,顶多是顶上添花。

结语:

吕布没有左右天下大势的能力,只不过是曹操阵营添了一员骁勇善战的武将而已,他的作用还远远比不上荀彧、荀攸、郭嘉等运筹帷幄的顶级谋士。

同时,以吕布的尿性,估计曹操时时刻刻得提防着,说不定哪天这个定时炸弹一爆炸,曹操辛辛苦苦拼下的那点家底就会被毁的光光的,那时候不是争霸天下了,而是彻底的一败涂地。


小任浅谈史


首先题主问的这个话题挺有意思啊,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吕布是何许人也?我们就不分析正史,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作为三国武将第一人,武力值自然不必多说,再加上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的加持,更是锦上添花。我们再来看人物性格,因为想要让一个武将效力忠诚这些得过关,提起人物性格,吕布可就有点臭名远扬了,立马就会想到一个绰号,对,就是“三姓家奴” 先是在丁原手下效力,然后杀了丁原投靠董卓,归顺董卓之后受离间计又背叛并且杀了董卓。杀主的恶名传开之后,没人敢收留啦 !行吧,那就自己干,于是又坑掉了刘备的徐州,又去偷袭曹老板的屁股,曹操大怒,点起兵马就来征讨,接着就来到题主所说的被俘虏这一段,无处不再展现自己背信弃义、反复无常和贪得无厌的特征。在刘备的劝告下,曹操也没敢留住吕布,一代“名将”终被枭首。


那么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吕布被俘后辅佐了曹操,会不会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

我们先分析前半句话,因为当辅佐这个条件不成立的时候,就不会有后半句,就不会涉及到什么三国鼎立。

那么,如果曹操留下了吕布的话,也会被吕布捅刀子吗?我认为很大可能是会的,吕布这种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和贪得无厌的特征,给点好处就会干出莫名其妙的事的,只不过看你给的好处能不能诱惑得了他而已。给赤兔马背叛了丁原,给好名声背叛了董卓,在没人收留的时候,为了一个徐州背叛了刘备。现在是投降了,好比就在曹老板手下打工,帮别人打工哪有自己做老大舒服,当机会出现的面前的时候,吕布一定会亮出獠牙,以曹老板这样的聪明人物,当然不想给自己身边安个定时炸弹了。也许吕布会给曹操冲锋陷阵攻城略地这是得,那失呢?就是被吕布咬死,满盘皆输,孰轻孰重,曹操可以分清。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曹操就算是不杀吕布也不会让他辅佐自己或者是给予重任。


好那我们假如吕布是真心投降的,曹操也把他收到麾下了,那么我们看看会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三足鼎立。

首先鉴于吕布的前科和有勇无谋,是不大可能会让他戍守城池的,毕竟是干过坏事的人得防着,那留在身边做保镖?也不大可能,先不说有典韦许褚就够了,而且到处宣传“吾梦中好杀人”的曹操也不安心,那只能是去四处征讨了,而也得是曹操带着才行,和别人一起,曹操阵营的大将,几乎没有人打得过,难保他头脑发热干出啥事。此时吕布是猛虎,曹操是猛虎的枷锁,当猛虎戴上枷锁四处束手束脚,还恢复得到以前的凶名吗?就算实力不降,顶多也是多打下一些州郡,给对手多一些麻烦,而且其他阵营也不缺厉害角色啊,袁绍的颜良文丑鞠义、西凉的马超、江东的孙策等等都是没有和吕布交过手的。再说,吕布有勇无谋随便设个计还不是手到擒来。而且三足鼎立就会涉及到江东,涉及到江东就会涉及水战,吕布陆上厉害,水战如何不可得知。而蜀汉呢,有诸葛亮这种人物是不会给吕布蹦跶的机会的。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如果吕布被俘后辅佐了曹操,会不会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答案是会影响三足鼎立形成的过程和形成的时间,以及形成的三个国家的领土大小之外,但是阻止不了三足鼎立的形成的。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旧人何时归


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吕布是否被杀有太大的变化的。历史上吕布并没有小说里武功那么高,只是比较能打。吕布为人就不多说了,一个三姓家奴不会得到多少人跟随的。他也没什么智谋,也没什么战略眼光,这样的人即使投降了曹操,也不过多了员让曹操不放心的武将,对三国历史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赵襄子1024


若是曹操没有杀吕布,并且任用吕布,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当然也就不会没有三国鼎立!



首先,吕布再勇冠天下,他也只是个武力值高一些的武将而已,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帅才,不然也不会被曹操活捉了!虽然是他手下反水抓了他,那也是因为他没有服众的本事,空有一身武艺,却没人甘愿为他卖命!



再者,吕布像来是不太愿意屈居人下,从他两次反水便能看出一二!

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三国志》

吕布先后两次背叛就说明了他不甘屈居于人下,就像演义中吕布说的那句话:“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就说明了吕布是个不安分的主,在曹营过一段时间忘记伤疤之后肯定又会搞事情,这也是刘备随便说几句曹操便痛下杀手的原因!



最后,历史的演变,从来不是哪一个人能够轻易的改变的,吕布虽然号称天下无敌,但难保不会被无名之辈干掉,关羽不也是号称天下无敌吗,结果呢,所谓地球离了谁也照样能转,一个人的力量毕竟还是太渺小了!


华夏历史5000年


不会!就算吕布再无敌,他也支撑不起四姓家奴的美誉,更何况刘备不须动武,只是小口一张就要了他的命。

有勇无谋辅佐不了别人。如果能老实点不为自己招致什么灾难也就算个不错的了。……


茫茫长夜1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不喜欢曹操这个人物,感觉曹操为人狡猾,做人又特别严格,身上有太多的负能量。曹操和刘备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僵,并让刘备成为了左将军,一路上的战争曹操都看在了眼里,他认为刘备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背叛他反杀他。

比起曹操和刘备,大家更反感的是吕布,吕布这个人不善听人言,爱美人,还特别自大。所以每次曹操和吕布在一起的时候,就因为吕布第一次弑杀丁原导致并州军丧失了极强的战斗力,被董卓为首的凉州军吞并从而引出了董卓乱政,才会对吕布产生厌恶的感觉。

要说吕布,只有武功是最厉害的,他敢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吕布的士兵们又都非常信任他,每次有战争,吕布的骑兵总是最强的。他总冲在最前面,只要跟着他就可以获胜,在士兵的眼里他当然很厉害,他们总认为吕布不怕死,不怕死的队伍当然是最强的,最厉害的。

吕布原本是丁原的义子,但是被董卓用金钱诱惑走了吕布,把义父丁原杀死后,认了董卓为义父。在吕布的眼里只有金钱和美人是最重要的。董卓进京以后,王允把美人貂蝉献给了吕布,随后又将貂蝉献给董卓。

王允又让貂蝉用苦肉计把吕布和董卓挑拨离间,随后吕布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义父董卓,这一杀让吕布背下了不认亲情又是个贪财好色的罪名。

在此之后,吕布投奔了张扬,平静后又被陈宫盯住,陈宫一直和曹操不和,怕自己对付不了曹操,便利用吕布。吕布这一次输了之后,随后投奔了刘备,又攻占了徐州。

随后曹操兴兵动众的前来攻打吕布。吕布终于守不住了,被曹操斩首。

首先我们从吕布这一头分析。

第一,不被杀,却反叛了曹操

吕布的失败已经代表了乱世由“群雄割据”到了“大势力掌控”的阶段,北面公孙瓒被袁绍打得无力还手,南面孙家割据已成事实,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西凉马腾,再加上中原的曹操,就算曹操不杀吕布而且吕布叛变,他也已经没有可以立足的地方了,再加上吕布素无信义名满天下,敢收留的人也不会重用他,敢跟随的人也不会力保他,这种没有大格局眼光的人,即使不被曹操打败,也不会成为一方霸主。

第二,不被杀,受到重用

吕布的武义可以说是纵横乱世了,掌中戟胯下马可以说是无往不胜了,但战争和武士决斗是不同的,将领更需要的是谋略和排兵布阵,武力强弱还在其次,所以吕布顶多做个先锋而并不能成为像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一样的方面军将领。所以即使受到重用最终也不会掌握太多的兵力干成大事,而论忠心和资历又没有许褚、乐进等战将高,论察言观色和投主所好又比不上于禁、朱灵、李典等人,光靠那膀子力气想在曹操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混出头,实在是难上加难。

其次我们从曹操这头分析。

第一,不杀吕布,被他反叛

吕布和曹操的交恶就是因为陈宫等兖州官员的反叛,吕布才趁火打劫和曹操成为了死敌,曹操即使不杀吕布又怎么能没有防备?所以如果吕布再次反叛,曹操很可能快刀斩乱麻将他除掉,曹操可不像刘备那样心慈手软,一旦吕布敢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和势力范围内造反,除非他单人独骑、低调远遁、投奔他处,否则那结局真是可想而知。

第二,不杀吕布,委以重任

曹操的度量和胸襟大家可都知道,陈琳骂了他八辈祖宗,曹操委以重任;关羽三番五次助刘备搞曹操,曹操封官许愿;就连双方正在火拼,曹操还下令敢伤赵云者斩!再看外宽内忌的袁绍和暇眦必报的袁术,这种主公可以说是乱世少有。但陈琳有文采、关羽忠肝义胆、赵云百战百胜,吕布有什么?除了他那些劣迹斑斑的事迹就是那双血迹斑斑的手,就算委以重任,曹营上下谁人能服?吕布杀过李典的叔叔、囚禁戏志才以至他病情恶化英年早逝、劫掠兖州军民财物妻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曹营上下谁不对他嗤之以鼻恨之入骨?刺杀丁原、火拼孙坚、诛灭董卓、背叛袁绍、得罪袁术、放弃张杨、交恶曹操、驱逐刘备……这天下还有他没得罪的人吗?就算曹操容他,他最终也会被天下所不容,处处碰壁。


90后笑看乾坤


不会,吕布,论武力值当称上上之选。但首先,此人有勇无谋,若遇敌方善谋之士,必成困兽。其次,此人无信义!不能共担风险,随时偏风而行,有奶便是娘,随时有倒戈的可能。最后,虽有高武,却无傲骨,白门楼时若不大乎:大耳贼不救吾乎,可能曹操还不动杀心,刘备聪明人,那时若出声相救,必被曹恐其日后联盟!


五谷杂粮55


如果吕布被俘后辅佐了曹操,曹操有大智慧的人,不过也爱才。想不杀吕布。在旁边刘备也是人中之龙,好在提醒了曹操一定要冷静,该死的还是要死。

两大国CEO还是能判断自己员工的好坏!


全球金田


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了解一下吕布在东汉末年的影响力,吕布虽然勇冠三军,但是从来没有一点值得炫耀的成绩,电视剧里面两军对垒是将领单打独斗,历史战争不是那样打,作为一个将领没有一点威信,没有对他心悦诚服的属下,他在当时充其量算一个苍蝇,临时的影响一下当时人们的心情,他辅佐曹操早晚会被刘备设计害死,成不了大气候,影响不了局势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