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俱樂部要從世界各地引進年輕優秀的球員,歐洲俱樂部自己的青訓不是做得很好麼,不能自己培養?你怎麼看?

趙信義


任何一個國家的青訓都會陷入固定模式的循環之中,比如意大利足壇的多位元老曾經抨擊意大利足球的青訓,從小選材就忽視技術,過分強調後衛的防守能力,最終導致成年球員的種類過於單一,西班牙青訓也因為從小注重技術能力,而導致防守球員工兵球員的缺失,全世界選材是對成年隊最好的補充,提供了更豐富的球員類型,與支撐不同的戰術打法。

同時,職業足球是一門生意,南美非洲等很多足球青訓基地本身就是歐洲俱樂部投資或者自建的,從那裡挖掘廉價的年輕球員,高價買賣到歐洲俱樂部,可以賺取高額利潤,這是很多球隊的生存之道。


數據為王夜先生


歐洲的主流俱樂部包括南美洲的俱樂部都是有很成熟的青訓體系的,但是之所以還要引進其他俱樂部的球員這裡主要集中的原因有。

1:成材率非常低,雖然一流俱樂部可吸引很多慕名而來的年輕球員,可是正式因為球員性質太多,年輕球員的淘汰率實在太大,所以有一些稍顯不足的年輕球員就會退而求其次的加盟中小型俱樂部。這裡有兩個例子,中國足球小將董路帶的對,17年跟巴薩U9踢了一場球,等過了兩年再次比賽當時隊中的球員就只留下一名球員了,所以競爭的激烈導致不是成材率而是刷新率的改變,很難保證足夠強大的青訓體系培養。另一個列子就是國際米蘭,國米的青訓歐洲出名,每年的預備隊比賽一直到各級梯隊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可是真正為一線隊提供的優秀的球員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去了各級別中小俱樂部一直到結束自己的足球生涯。所以成材率低的問題是各大俱樂部問題所以。

2:中小俱樂部的存貨及完善的體育制度。這裡可以說一旦好的年輕球員都去了高級別的俱樂部,那麼歐洲的聯賽就要崩盤,小俱樂部的生存狀態就是培養年輕球員成長,以高價格出售來回填自己俱樂部的支出,並且在其中能取得盈利。高水平俱樂部都是球星性質的俱樂部,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和培養年輕球員的成長時間,這就直接給小俱樂部的生存得到了保障。也提高了整體聯賽的不可預知性,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年輕球員是可以幫助俱樂部提升好幾個名次的。

縱觀這兩點就可以看出,大俱樂部培養球星,保證聯賽的觀賞度,獲得更大的轉播收益。小俱樂部培養足夠多的優秀年輕球員來增加國家,聯賽的競爭力。保持良性的利益循環,才能提高整體聯賽的觀賞性。也能讓小俱樂部獲得更大的收益


物是人非L


球星有國界,足球無國界,這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在全球化的今天,您這個問題讓人著實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兩者矛盾嗎?顯而易見,並不矛盾!

大家都知道青訓是作為人才培養、儲備的,凡事都有個概率,成材率也是如此!歐洲足壇是世界足壇的方向標,是所有踢球者嚮往的天堂!蛋糕如此之大,再說郎有情妾有意,引進世界其他地區的有為青年不是情理之中的事嗎?兩情相悅各有所需,就這麼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歐洲五大聯賽球隊的青訓球員概況:(在本隊的青訓營訓練滿三年的15-21歲之間的球員)在2014-2019年的五年間在歐洲五大聯賽一線隊出場的時間。根據這一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哪支球隊的青訓營最為強大?巴薩的拉瑪西亞青訓營在過去五年為五大聯賽球隊貢獻了69名球員,出場時間為319224分鐘,位居第一。皇馬的青訓球員在五大聯賽的44支球隊踢球,一共有69人,出場時間為304052分鐘,位居第二。里昂以及曼聯分別位居三四位。其實在歐洲足壇,俱樂部以自己培養的青年才俊做班底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少,比如曼聯92班,巴薩夢三王朝,還有阿賈克斯的青年軍等!

換句話說引進人才不是心虛的表現,而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