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有些人在亂世中嶄露頭角,留名後世;有些人卻被歷史的洪流所衝散,寂寂無名。這其中有一個人,他曾絢爛奪目過,卻終如流星般墜落。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1.才高孤傲,拒絕曹操拉攏

禰衡,字正平,東漢末年的狂士,他才華橫溢,卻又狂傲不羈,性情乖張。禰衡當時只有二十多歲,卻受到德高望重的孔融的賞識。孔融結識禰衡以後,兩人都相見恨晚,來往不絕。他們又互相吹捧,禰衡稱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就說禰衡是“顏回復生”。

當時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有統一天下的雄心,所以他極力招攬人才。曹操的愛才之名是眾所周知的,不問出身,不計人品,只看才學,注重人才的實用性。

孔融看禰衡兄弟這麼晃悠也不像話,所以想把他介紹給曹操,封個一官半職,以後互相有個幫襯。孔融上書給漢獻帝推薦禰衡,又找到實權人物曹操,說我有個朋友禰衡,相貌堂堂,能力出眾,是個曠世奇才,要不然您接見接見。曹操聽說又有名士來投,大喜過望,多次邀請禰衡。

禰衡這邊呢,

他卻擺起譜來。他覺得曹操雖然大權在握,出身卻非常低微,所以看不起曹操,就裝病拒絕前往,還口出狂言罵曹操。曹操看他這麼不識抬舉,當時就想砍了他,但是忌憚他的名氣,只能作罷;但曹操有意羞辱他(藉口是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任命他當鼓吏(擂鼓的小吏)。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2.肆無忌憚,大搞行為藝術

某次,曹操宴會賓客,酒足飯飽之際,就讓鼓吏們出來演出助興,順便檢驗一下最新的舞曲。鼓史都遵命行事,按照慣例,先去換好鼓史的專用服飾,禰衡卻並不管這些。

等到禰衡登場,他大顯身手,演奏舞曲《漁陽》,姿勢優美,節奏悲涼,感人至深。禰衡表演太過投入,徑直踱到曹操跟前。這時曹操身邊的小吏跳出來罵道:“你這鼓吏,怎麼演出服都不換,就敢輕率進見?”

這下可把禰衡惹怒了,他正愁沒地方出氣,你倒是跳出來一頓操作猛如虎!禰衡笑著說:“好!”接著就把衣服一件一件脫掉,搞得一絲不掛,再慢悠悠地拿來服飾換上。禰衡的做法要放在現在,肯定算作行為藝術,還得上熱搜,標題是:男子不堪受辱,裸衣大鬧宴會,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參加宴會的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覺得禰衡太不像話,要把他亂棍打出去,連孔融都看不下去,腸子都悔青了。曹操卻裝作毫不在意,笑著說道:“我本來想羞辱禰衡,卻不想反被他羞辱了!”宴會結束以後,曹操收起笑容,恨恨不已。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孔融看禰衡這小子做事太出格,怕他惹惱曹操,小命不保,甚至還會連累自己;所以孔融找到禰衡,跟他強調曹操如何如何器重他,好說歹說,終於說服他去跟曹操認個錯。禰衡說:“好的!”

曹操聽說禰衡來謝罪,大有成就感,早早到會客廳等候。不想禰衡遲遲不來。等了幾個時辰,等來的卻是禰衡和他的大棒。只見禰衡站在門口,一邊拿大棒敲打地面,節奏感極強;一邊嘴裡罵罵咧咧,問候曹操全家。

聽到這個消息,曹操氣炸了,恨不得立刻砍下禰衡的腦袋。但是曹操顧全大局,不想揹負不能容人、殺害名士的惡名。他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借刀殺人

曹操: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3.噴子無敵,誰出名他罵誰

禰衡之死,早有預兆。因為他這張嘴,確實得罪太多人了。

《後漢書·禰衡傳》:

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衡曰:“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問:“荀文若、趙稚長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弔喪,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禰衡到許都,滿腹才學卻無人賞識,有人問他:你怎麼不去投奔陳群和司馬朗呢?

陳群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司馬朗是司馬懿的大哥,兩人都是朝廷炙手可熱的人物,又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可禰衡卻不屑一顧:“我怎會與殺豬賣酒的人為伍呢!”

又有人說:那去投靠荀彧、趙融總可以吧(兩人也都是顯赫人物,荀彧英俊瀟灑,趙融有個大肚腩)。禰衡卻譏笑這兩個人:“荀彧這張臉可以借來弔喪,趙融可以派去掌管廚房”。

禰衡的刻薄,可見一斑。

而禰衡的狂放,有時候莫名其妙,讓人恨得抓狂。即使是口碑較好的孔融和陳群,禰衡也照噴不誤。

《後漢書·禰衡傳》:

(禰衡)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禰衡從不正眼瞧人,只對孔融和楊修稍微看得上眼,但即使這兩個人,他也沒什麼好言語,常常在外面大放厥詞“我的大兒子孔融,小兒子楊修,就他倆還算湊合,其他的人都不值一提。”

這麼理解,禰衡自然是狂妄至極,他的死似乎不值得同情。

然而,對於這番言論,也有其他的解讀。一個解讀是,這裡的“兒”指的是好男兒、真英雄、大丈夫,也就是傑出人物的意思。這個觀點的論據來自著名的革命者鄒容的一段話:

我祖國今日病矣,死矣,豈不欲食靈藥、投寶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則吾請執魯索諸大哲之寶幡,以招展於我神州土。不寧惟是,而況又有大兒華盛頓於前,小兒拿破崙於後,為吾同胞革命獨立之表木。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顯然,鄒容不會如此貶低華盛頓和拿破崙,相反,他是推崇華盛頓、拿破崙,希望中華兒女湧現出許多這樣的傑出人物、

英雄人物,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大英雄華盛頓,小英雄拿破崙”。支持“英雄觀點”的論據還包括民國時代的柳亞子先生。

那麼,禰衡究竟屬於哪一種情況,現在無從得知。總之,他為自己的嘴賤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4.噴子的末路,自作孽不可活

前文說到,曹操想殺禰衡,卻不想揹負罵名,所以打發他去荊州劉表那裡,想借刀殺人。禰衡不以為意,就奔赴荊州了。

剛開始,劉表聽聞禰衡的大名,對他非常敬重,殷勤款待,還特別重用他。禰衡老實了一陣子但是不久又狂病發作,大力發揚他的“噴子精神”和“槓精氣質”,一再謾罵和挑釁劉表。老好人劉表也被惹怒了,恨不得殺了他。但劉表也識破了曹操的奸計,所以也忍著不發作,只是把禰衡打發走,去江夏太守黃祖那裡。

黃祖是個大老粗,打仗有一套,可是性情暴躁。名士禰衡來投,黃祖十分高興,對他委以重任,他們度過了一段政治蜜月期。可禰衡接著又闖禍了,這次還是宴會,他沒管住自己的嘴,口不擇言罵了黃祖,黃祖不甘示弱,與他對罵。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禰衡卻是愈戰愈勇,罵人的話一句比一句難聽。黃祖喝得有點高,怒不可遏,就下令:“拖出去斬了!”。執行命令的官員一向妒忌禰衡,怕黃祖後悔,就立刻砍了禰衡的腦袋。酒醒後的黃祖果然悔悟,派人去追但為時已晚。

一代狂士,就此殞命,享年二十六。

禰衡遭遇橫禍,同情惋惜者很多,但是幸災樂禍的卻也不少。更為可悲的是,禰衡並非死於仗義執言,而是死於逞口舌之快,是為“罵人一時爽,馬上奔刑場”。

空有才華,而不審時度勢、謹言慎行,以致禍從口出,禰衡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禍從口出:狂士貶低陳群,譏諷荀彧,囂張至極卻死於曹操的毒計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