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督抚准备互保,连发七封电报给荣禄,荣禄为何不敢回信?

伊帆小妞


满人荣禄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从打甲午中日战争失利,满朝问责风波此起被伏,慈禧就已经在掌控政权上极度不安。

她起用荣禄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军机处大臣,就是因为荣禄忠心,善于与洋人交涉,办事谨慎。

但1900年后,慈禧却不太喜欢荣禄,而信任极度仇恨洋人的端王。端王号召各省义和团进京,使慈禧以为利用拳民的力量,可以打败英法联军,脑袋一发热,签署向八国联军开战的国书。

却遭到南方封疆大臣们的暗中反对,他们要求荣禄,保护好使馆和教堂的洋人,限制义和团运动发展。

荣禄时为军机大臣,但他不敢抵触慈禧,只能暗中要求各大臣冷静从事。

有意思的局面开始了,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洋务实干家盛宣怀的拉扯下,与洋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不参与西太后主导的北方战争,后来,李鸿章和袁世凯也应和。

而且,刘坤一与张之洞有约定,如果西太后和皇帝被洋人打败或被俘,推李鸿章为清国总理大臣。

由于南方各省没有派兵北上勤王,慈禧大怒,发电报催促。这些大臣有点担心,如果义和团和端王打败了洋人,那后果就麻烦了。他们连续给荣禄发七份电报,诉说发兵的难处,言外之意就是,怎么办?

荣禄也不上达,也不回复。荣禄根本就不想帮慈禧胡闹,他静观其变。万一追查,可以说,当时电报讯号不好,没有收到。

他也曾经暗示离京较近的山东督抚袁世凯,按兵不动,责任可推到当时电讯联系不畅,不明京城动向。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因为东南互保条约,荣禄居间装聋作哑,保护了山东以南,大半个中国的安定,特别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主力和张之洞的南洋新军完好保存。

洋人们不敢过于放肆,攻击到山西受阻就退兵了。

后来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命北洋新军一部变为警察部队,通过维护治安等手段,把入侵天津和山海关一带的八国联军,统统挤压到天津租界一带,北洋新军从此驻守京津要塞,洋人此后再也没敢派兵入侵。


幽燕狄更斯


历史的政治的连接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事情,荣禄晚清的时候著名的权臣,是一个非常的厉害的人,曾经是慈溪太后的心腹,但是在对于洋人的态度问题,因为不符合慈溪太后的心意,遭受到了慈溪太后的厌恶。

(图为荣禄)

当时由于考虑到清政府的兵力,荣禄是拒绝参主战的,但是慈溪想战,于是甚至还杀了几个主和的将领。当时荣禄的处境也是非常的尴尬的,对于张之洞,李鸿章等他们的互保的想法,荣禄虽然支持。

(图为慈溪荣禄)

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处境,及其当时的政治因素,就没有直接回信,也是属于默认的,荣禄还有一点不敢回信的原因,估计是怕那个主张的端王抓到自己的把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那几位互保的官员可能就会面临非常的巨大的危险。


笑看流年世态


身为清朝晚期重臣的荣禄,哪怕经历了十几年的冷落,也没有体会过如今的这般滋味,身体疾病未愈,朝堂上不被信任,外省督抚还都想得到他的帮助。

在1900年的这一年,拳民涌入京城大肆作乱,洋人逼近天津大沽口虎视眈眈,比这情况更糟糕的是京城和各地的通讯几近瘫痪,各地得不到京城最新的指示,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由盛宣怀牵头,联络刘坤一、张之洞和李鸿章等东南省份督抚,开始谋求自救,首先对内保护本区域内洋人安全,对外则不派兵北上勤王,准备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互保团体。

说的好像是一个互保团体,为了保护大清底蕴,但这是明显的抗旨,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他们这些人心里也没底,想要得到朝廷中大佬的点头支持。

通往京城的电报体系都断了,无法及时把电报发到京城,于是这些东南督抚们就各显神通,张之洞直接雇人在直隶保定接受电报,然后快马送到荣禄府上,先后送了两封都没有回应。

李鸿章让主管电报的盛宣怀,派专人拉电线,把电报发往天津,再快马直送荣禄府上,先后送了两封,荣禄也没李鸿章回信。


刘坤一出面,给荣禄发了一封电报,询问京城情况,并且说了他们准备干的互保事宜,荣禄没回,袁世凯由于在山东当巡抚,离的京城教近,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上门,连续送了两封,也没得到回应。

这就奇怪了,这么多人给荣禄连发七封电报,又是这么大的事情,荣禄怎么会沉得住气不会回信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自身难保。虽说荣禄自从调任京城,就被慈禧视为心腹受到重用,但在拳乱开始以后,荣禄的建议就很少被慈禧采纳,这也意味着荣禄开始靠边站,端王等人才是这段时间的红人。

这个时候的慈禧脾气也比较差,还问斩了几个主张对洋人讲和的官员,朝廷里没几个人敢提对洋人主和,端王的主战派占据压倒性的优势,甚至荣禄都被冠以“满奸”的罪名,可以看出荣禄的处境艰难。

第二、局势混乱。在东南密谋互保之时,慈禧已经发出了对外宣战诏书,并且要求各省派兵北上勤王,由于通讯问题,慈禧与各省督抚交流几乎为零。

东南互保只是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还有其他人带兵北上勤王了,荣禄在收到电报以后,京城内的变化几乎一天一个样,无论外省怎么样,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京城内的问题。

所以荣禄把重心都放在了京城协调保护洋人身上,可惜到后来他自己带起来的武卫军也渐渐失控,而慈禧也开始受到洋人进攻的压力,开始转变思想。

第三、暗中默许。这个东南互保的办法,拥护者几乎是洋务派的所有得力干将,对于这些人的眼光和能力,荣禄是比较认可的,对于他们提出的方法,荣禄也是比较支持的。

荣禄没有及时回电,也从侧面表明了荣禄对于此事的支持,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默许。

在沉寂了好几天后,荣禄终于回电了他给刘坤一回信,诉说了自己如何在朝堂抗争,又是如何的处境艰难,说了京城的乱象,最后说希望东南可以稳住。

所以说,刚开始收到连续七封的电报,荣禄不回信是有特殊原因的,时间到了他自然会选择回信,换句话说,荣禄回不回信的关键在于局势,如果局势真的恶劣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荣禄回不回信,又有什么意义呢?


横店老大哥


荣禄回不回信的关键在于局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