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邓世昌他们撞沉的“吉野”,后来的下场是怎样的?

醉心创作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未被邓世昌等人拼命击沉的日军“吉野号”,毫无疑问它是幸运的。但是幸运之神不可能总是会眷顾着“吉野号”,于是,在时隔九年的日俄战争中,吉野号虽然没有被沙俄海军所击沉,但是却被自家的“春日号”拦腰装了个粉碎。谁又能想到,服役12年的“吉野号”最终的下场竟然命丧于自家人手中。

在影视剧作品《黄海海战》中,其中这么一幕既重现了历史,又给后世国人以醒目记忆。这部作品当中,由陆毅所饰演的邓世昌,在面对北洋舰队处于不利局势之下且身处已经遭受重创的“致远号”之上,邓世昌一心报国、视死如归,毅然决然率领着“致远号”全舰士兵驾驶着“致远舰”不顾一切地向日军的“吉野号”发动撞沉式作战。

在邓世昌和全致远舰士兵来看,致远舰已经深受重创,倒不如同日军的主力舰队同归于尽;但在日本人看来,邓世昌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自杀性死亡。果不其然,影片当中的“致远号”在驶向“吉野号”的海域过程中不幸被日军的鱼雷所击沉;现实当中的“致远号”则是被日军第一游击队击沉。

公元1891年,日本通过不法手段阻止了清朝向智利重金购置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这艘军舰号称“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更猛”,比起“吉野号”,有着太多优点,但因为日本的从中作梗,导致清朝购进失败。同年,日本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吉野号”巡洋舰,并且一次性将舰款交付清楚。公元1892年1月,“吉野号”被投入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次年9月,“吉野号”正史问世,英国试水成功后遂将吉野舰交付日本,开始了它长达12年的服役史。

“吉野号”身长109.73米、排水量高达4150吨、吃水深度5.18米、甲板厚度14.17米、最大载煤量1000吨。自身驱动系统配备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和12座高式燃煤锅炉,航速高达23节,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速度型战舰”。除此之外,“吉野号”上的攻击装备也是世界武器领域的数一数二,它上面装备了大量从英美进口的大口径速射炮,还有多具鱼雷发射管。另外,“吉野号”上还有北洋舰队各支舰所没有的火炮测距仪(怪不得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军舰的击沉率远远高于北洋舰队呢)?

甲午中日海战的爆发,是日军“吉野号”服役以来经历的第一场战争,作为日军主力巡洋舰的吉野,它的战绩足可以代表当时日本海军脸面的荣辱。公元1894年7月,因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故而引发丰岛海战爆发,日军三舰(“吉野号”、“浪速号”和“秋津洲号”)顺利将清朝四舰打败(“济远号”、“广乙号”、“高升号”、“操江号”)。

公元1984年9月,中日黄海海战一触即发,当然也可以说是“清朝的洋务运动”同“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两国之间改革维新之间的决战。黄海海战打响之后,以“吉野号”为主力舰的第一游击舰队,共五艘军舰,他们最先从北洋舰队右翼攻击。随后,“超勇号”被“吉野号”击沉,而北洋舰队右翼的另一艘“扬威号”因为躲避日军追击而被其他北洋舰队的军舰不幸击沉。

双方海战胶着过程中,“定远号”先遭炮击起火,邓世昌见状便掩护着定远舰向外突围,但在突围的过程中,致远舰不幸遭受炮击,惨遭日军重创。重创之下的“致远号”在管带邓世昌的毅然决定下,冒然冲向“吉野号”,不幸被日军第一游击舰队击沉。下午,“吉野号”又独自将“经远号”击沉。公元1895年,包围威海卫之战中,“吉野号”既承担了围堵北洋舰队的责任,后又肩负了炮火打击北洋舰队的使命。总之,“吉野号”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锋芒显露、威力大展。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在中国黄海海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场在中国北京至京畿地区,这两场战争都有中方参与,故战场选在中国地区很正常,但是日俄战争竟然也选在中国,可想而知,当时世界列强对偌大个中国有多么虎视眈眈。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俄因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归属权而引发的,最终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因此,日本得以成功入围世界列强、亚洲第一的行列当中。

公元1904年5月,日俄战争于旅顺爆发。此时的“吉野号”比起其他日本海军军舰,已经是“人老珠黄”了,截止到1904年,“吉野号”已经服役12年了,这对于当时的军舰来说,已经算是久经沙场的“幸运儿”了。但是即便如此,“吉野号”此时也登不了大雅之堂了,由于整个军舰上下的装备都已经陈旧不堪,所以说它已经不能再被作为充当主力的巡洋舰了,它只是凭借着往日的荣耀余晖默默担任着防护巡洋舰的一员。

同年5月15日,这一天是“吉野号”的殉难日,不过对于“吉野号”来说,这一天殉葬黄海的不仅仅只有它一艘老舰,还有就是“初獭号”和“八岛号”。那一天,日军的五艘军舰先是共同射击俄国军舰海航。攻击完毕后,它们在返航途中遭遇到了海上的浓雾,浓雾导致了他们误行到了俄国布下的鱼雷区,“初獭号”率先触雷爆炸起火,紧接着“八岛号”在此基础上又接连触发了两枚鱼雷,导致爆炸起火。

听到触发鱼雷而引起的爆炸声,浓雾当中的“吉野号”在万分恐慌之中便开始急忙调转航向准备撤离,但不巧的是,“吉野号”还未驶动,便被浓雾当中全速航进的“春日号”撞了个正着,“吉野号”被拦腰撞断,随即沉入黄海海底。九点之前,“吉野号”曾以胜利者的角色登上海事舞台;九年之间,“吉野号”来去往返在黄海海域;九年之后,“吉野号”最终深深埋葬在了黄海海底。这就是“吉野号”的结局。


木剑温不胜


吉野号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卖给日本人,它的目标用户是“人傻钱多”的清政府。一手筹建北洋舰队的李鸿章,特别想要这艘巡洋舰。

为啥呢?因为吉野号太优秀了!23节的航速,在当时世界上无出其右;比北洋水师最大的军舰——定远舰,还要长、还要宽、还要快!价钱却一毛一样,都不到40万英磅。

性价比这么高,李鸿章当然想要啦!

1891年,李鸿章给慈禧太后写了个折子,申请军费购买吉野号。慈禧打开李鸿章的奏折,字里行间只传达一个信息:“40万英磅的大船,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搁家门口一戳,洋人就不敢欺负我们啦!”

太后一看,买了这玩意儿,洋人就不敢欺负咱们啦?便大手一挥,准奏!

得到太后的手谕,李鸿章跟吃了二斤蜜蜂屎似的,颠儿地去找英国人谈判。谈判的内容嘛,自然是关于购买吉野号的事宜。

一切谈妥,英国人就回去等订金了。

出乎李鸿章意料的是,慈禧太后虽然答应了购买吉野号,却没有等到一分钱。钱都去哪了呢?被挪用到颐和园盖房子了。对于慈禧来说,军舰固然重要,可是修造颐和园的钱一分也不能少!

无奈,购买吉野号的事情,李鸿章只好作罢。

另一边,日本人早就听说李鸿章要买吉野号,他们也想要。可惜,英国人并不想卖给他们,只好悻悻然地画个圈圈诅咒他。这会儿忽然听说清政府不要啦,火急火燎地带着钱,缴了足额订金定购了这艘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

日本原本也没这么多钱,可是挡不住海军部有办法呀!未经天皇同意,海军部私自对全民加征“购船税”才凑足了订金。

1891年底,日本海军大臣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吉野号号巡洋舰。

1892年初,英国船厂开始建造吉野号巡洋舰。

1893年底,吉野号建成,并交付日本。

1894年初,日本出兵干涉朝鲜内政,蓄意挑起战争。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清政府被迫加入战争,甲午战争开始。

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蓄意挑衅,双方在黄海海域爆发遭遇战。因北洋水师很多舰只年久失修,速度、火力均不如日本联合舰队,最后遭到联合舰队包夹,损失惨重。

下午,北洋水师遭到连续攻击之后,败局已定。致远舰在弹尽粮绝之后,又遭受重创。此时,摆在致远舰全体官兵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投降苟且偷生,二是冲撞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两条路,生路将受辱,绝路照丹青。

最后,致远舰舰长邓世昌下令,致远舰向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后被证实为松岛号)发起冲锋!不幸的是,致远舰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舰上246名官兵全体殉国。

致远舰沉没了,吉野号逃跑了,大清国失败了。慈禧舍不得200万两银子买战舰,却不得不为战争失败,支付2亿两赔款,真真天大的讽刺。

甲午战争之后,吉野号修修补补,在1900年尾随八国联军再次侵入中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此时,吉野号已经服役12年。当年的世界第一已经成了“破铜烂铁”,甭说让它跟敌人火拼,就算跟得上队友的速度都够呛!曾经引以为傲的速度,在各种新型战舰面前也不堪一击。

日俄战争,它只是来凑热闹,输赢于它关系不大。

就这么一艘凑热闹的战舰,在5月15日这天,亲眼目睹了日本联合舰队的灾祸日——5艘日舰返航途中遇到浓雾,因难辨方向,舰队驶入俄国人布置的雷区。

初濑号战列舰触雷爆炸,不久,八岛号战列舰连触发两枚水雷。一时间,量艘战舰燃起大火,引得附附近战舰纷纷前来救援。吉野号看到火起,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前往救援,而是调转航向扭头就跑!

吉野号逃得正欢时,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巡洋舰拦腰撞中右舷中央。顿时,吉野号被撞了一个10米宽的大口子,很宽便沉入海底。吉野号上413名官兵,除了极少数被救起,其余尽皆葬身海底。

至此,这艘本该属于北洋水师的巡洋舰,以这种方式归于“中国”。可惜,北洋水师早已全军覆没。当初,慈禧若是不盖颐和园……北洋舰队会不会开到东京湾,逼迫伊藤博文到天津海域签订条约,赔款给中国呢?


祗树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与敌舰交战中,中弹累累,全舰燃起大火。这时候,日本的“吉野”舰刚好就在不远处,于是邓世昌对全舰官兵说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随后,邓世昌下令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与此同时,日本却是举国欢呼,他们这艘“吉野”舰,也由此名声大振。

据统计,在黄海战役中,北洋舰队被击沉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北洋军舰,都是拜“吉野”舰所赐。也正因为此,吉野舰被日本国民称之为最大功臣,一度成为日本人的骄傲。



半年后,日本又携吉野舰参加威海卫之战。

在这一战中,吉野舰更是出尽风头,它先将北洋水师的主力定远舰击伤搁浅,接着又击沉来远、靖远、威远、宝筏4舰,最后又干掉北洋水师的10余艘鱼雷艇和2艘汽船,真是狂得不可一世。最终,在日本的水路夹击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等到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日本又将这艘吉野舰给放出来。

当时,八国联军共同组建了一支拥有24艘军舰的海军,吉野舰也在这其中,它们在沙俄海军统帅的指挥下,向天津大沽口炮台发起进攻。

虽然,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们个个英勇奋战,他们先后用大炮击沉八国联军的六艘军舰,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大沽口守将罗荣光被吉野舰的炮弹给轰死,清军因为群龙无首,很快全军覆没,大沽口炮台也被敌人给占据。

吉野舰欠中国的血债,从此又加了一份。



1904年5月10日,日俄争夺旅顺口的战争爆发,日本又将吉野舰这张王牌给派出来。此时的吉野舰,已经在日海军中服役12年,由于整个舰艇的状况较为陈旧,显然不能再担急先锋和充当主角。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就将其编进防护巡洋舰战队,配合主力舰队参加对旅顺口俄国舰队的围攻和封锁。

5月15日,吉野舰和另外四艘日本军舰,在巡视完海面后开始返航,结果因为大雾弥漫,其中一艘叫做“初獭”号的日本军舰竟然开进俄国人布的雷区,于是它很快就因为触雷而爆炸。

其他四艘军舰闻讯,纷纷放下舢板去抢救舰员,并冒着危险向“初獭”号靠近。结果另外一艘叫做“八岛”号的战舰也不小心触发到水雷,大火瞬间将船舰给吞噬,舰上日军乱成一团。

这时候,吉野舰刚好就在八岛舰的附近,它听到水雷爆炸后万分惊慌,在浓雾中想尽快撤离到安全区,结果被另一艘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拦腰撞中右舷中央。

一声巨响后,吉野舰右舷出现一个10来米的大口子,顿时海水大量涌入,吉野舰直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沉。最终,舰上413名士兵中只有99人被救起,剩余的314人都跟随吉野舰沉入到中国的黄海之中,包括它的舰长佐伯誾仓。

想当年,吉野舰名扬天下的那一战,就是在这片黄海之上;现如今,它也在这片黄海之上陨落,结束它罪恶的一生。果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最后,消息传回日本,举国震惊,他们痛苦的称呼这一天为“帝国海军灾祸日”。


我是赵帅锅


“吉野”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也是最先进的巡洋舰。“吉野”最后的结局,是在中国水域被本方舰队撞沉。这天和“吉野”一起沉没的,还有另外两艘战列舰,都属于非战斗减员,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01“吉野”号的相关数据

“吉野”号由英国埃尔斯威克造船厂(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委托)制造,排水量4158,武器配备,152毫米速射炮4门,120毫米速射炮8门,47毫米速射炮22门,457鱼雷发射管5门。装甲:防护板44.5-114毫米,司令塔102毫米。动力:立式三段膨胀式蒸汽机2台,圆形锅炉12台,设计功率10000马力,试航(强压通风)15818马力。航速:23节。英国《泰晤士报》曾经对“吉野”做过详细的报道,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是日本黄海取得黄海大战的重要原因。

02甲午战争的表现

甲午战争中,“吉野”首先在1894年7月25日,参加了丰岛海战,重创了北洋海军的“济远、“广乙”。在两个月后的黄海大战,“吉野”作为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指挥舰,活动于北洋海军右翼。北洋海军“超勇”、“扬威”、“经远”的沉没,和“吉野”由很大的关系。

03关于“吉野”的以讹传讹

购船

坊间有一种说法,最早阿姆斯特朗是把“吉野”推荐给了中,清政府不给银子,在天皇的拍板下,被日本抢去了。此事子虚乌有!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确实围绕购舰发生过激励的争斗,却不是“吉野”,而是和“吉野”性能很接近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是智利海军的巡洋舰。当然,在日本的破坏下购买失败,日本购买的是后来更名“和泉”的“埃斯美拉达”。显然这种购船的行为,有某种附加协议,智利无论如何也不售出“白朗古恩卡拉达”给中国了。

撞沉吉野

影视片中,邓世昌那句“撞沉吉野”,大家一定印象深刻。海战中“吉野”在北洋海军右侧,“致远”在雁型阵的左侧。撞沉“吉野”,“致远”需要先转向180度,这似乎不符合当时海战的实际情况。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致远”要撞的是日方旗舰“松岛”。

“吉野”击沉“致远”说

至于“吉野”鱼雷击中“致远”,就更不靠谱了。当时鱼雷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武器,还存在安全隐患,很多日舰在海战前甚至主动卸掉了鱼雷,况且在那么远的距离上,鱼雷能击中“致远”需要中彩票一样的运气(参考当时最强大的英国海军命中率)。根据1895年英国《布雷赛海军年鉴》的一篇文章,“致远”沉没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日方大口径火炮击中了鱼雷发射管,导致的爆炸造成的。

04“吉野”的结局

1905年5月15日,在中国海域参加日俄战争的日本海军,有“初濑”、“八岛”、“吉野”三艘军舰葬身海底,这一天被日本称作“敌国海军灾难日”。完成炮击任务的“初濑”、“八岛”在返航途中,中鱼雷沉没。目睹了全过程的“吉野”在舰长佐柏誾仓指挥下迅速撤离,被高速行进中的“春日”号撞中右弦中央。船体短时间内发生了倾覆,绝大多数日本水兵根本没有跳船逃生的机会,便葬身中国海。

“吉野”曾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在中国海上耀武扬威,让日本海军没有想到的是,这艘横行一时的巡洋舰,结局竟是如此的无厘头。


湖心孤舟记


“吉野”舰?最后当然是被撞沉了,情节非常搞笑。


1904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旅顺口,将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堵在了港里。4月13日,俄舰队司令马卡洛夫中将率队出击返航时,被日军布置的水雷炸沉了旗舰,与舰同亡。俄国海军出于报复,在日本舰队每天经常路过的航道上布了水雷。



5月15日,这一天可以说是日本海军最黑暗的一天。日本战列舰编队在经过旅顺口外,按照日常路线航行时,终于碰上了水雷。两艘战列舰“初濑”号、“八岛”号被水雷炸沉。日本战列舰数量一下子缩减了1/3。


与此同时,其他日本军舰为了躲避鱼雷四散而逃。在此过程中,战功赫赫的“吉野”号二等巡洋舰和一等巡洋舰“春日”号相撞,“吉野”号不过4000吨,“春日”号却是将近8000吨。自然倒霉的是“吉野”号,舰体中部被“春日”号撞了一个大口子,很快就沉没了,舰上413名士兵中只有99人幸存。


下图为春日号。



陶式防务评论


黄海海战激战正酣之时,“致远”舰上装甲司令塔的门突然被打开,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从里面走了出来。冒着猛烈的炮火,邓世昌快步登上飞桥,拔出军刀,在隆隆炮火声中,向着在奋勇作战的北洋海军官兵大喊。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这位英勇的舰长带领下,义无反顾的冲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想要撞沉一游旗舰“吉野”号快速巡洋舰。

撞角战术,自1866年意奥利萨海战中,奥地利旗舰“费迪南德”号将意大利旗舰“意大利”号拦腰撞断之后,这一战术就突然被各国海军所重视,以致一度被传为神话。

各种以撞击战术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舰被设计出来,“超勇”、“扬威”这两艘巡洋舰就属于这类战舰,外形整洁,航速快,具有撞角,为最突出特点。

然而,对于撞角战术的应用,随着应用次数的增加,各国海军都对其早就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将撞角列为逼不得已最后施用之战术。

撞角战术的使用,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尤其是高速撞击。由于强大的惯性,在撞击之后,己舰很可能也会烟囱断裂、锅炉移位,甚至可能与敌舰一同沉没。

“致远”舰选择以高速冲向一游旗舰“吉野”舰,足见“致远”全体将士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抱与敌舰同归于尽之决心。

面对“致远”舰视死如归的疯狂进攻,一游的四艘战舰急忙应战,以舰上装载的数门速射舰炮向“致远”舰发起攻击。

随着距离的靠近,致远舰上所中炮弹越来越多,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响声,“致远”舰停了下来,渐渐沉入了黄海海底。

对于“致远”舰快速向一游驶去,究竟是要撞击一游旗舰“吉野”号,还是为了抵近“吉野”舰,向其发起鱼雷进攻现在还尚有争论。

而“致远”舰所攻击的目标一游旗舰“吉野”号,最终的结局,也有几分传奇色彩,因为“吉野”舰虽然逃过了“致远”舰的撞击,却没能躲过友舰的撞击。

日俄战争爆发后,“吉野”舰早已退出一线作战序列,成为辅助作战船只。1904年5月15日,随舰队封锁沙俄旅顺港。

晚上22时,日舰对在回港途中,因大雾遮蔽视线,误入俄海军布置的雷区,舰队中两艘重巡洋舰先后触雷,舰队慌乱一团。

“吉野”舰听到爆炸声后,慌忙向安全区撤退,企图驶离雷区,但因大雾又是晚上,视线不佳,被友舰一级装甲巡洋舰“春日”舰拦腰撞上。

“吉野”舰被撞出一个十余米长的大口子,随后开始快速沉没,全舰413名官兵,只有99人被赶来的友舰救起,其余全部沉入黄海。

当年“致远”舰抱必死之决心想要撞沉的“吉野”舰,在黄海海战中侥幸逃脱后,终于在20年后,被撞沉,沉在了“致远”舰曾保卫的这片海域上。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甲午一战,我们输的直接原因是器不如敌,其实我们战前差点器略胜于日。即使在战中器不如敌,邓世昌也要“撞沉”吉野号。虽然“吉野”号没被“致远”舰“撞沉”,但你猜怎么着?“吉野”号竟然被日本人自己撞沉了。这是不是非常搞笑和过瘾呢?

武器决定成败,我们差点买到比“吉野”号还牛的军舰

古代战争决定胜负的是谋略,而近现当代战争决定胜负的却是武器。最初李鸿章所购买的巡洋舰不是“致远”号,也不是日本所购买的“吉野”号,而当时最牛的巡洋舰——布兰科·恩卡拉达号。

布兰科·恩卡拉达号,又名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其技术参数如下:排水量4568吨,马力14600匹,航速22.8节,配有203mm速射炮两门,152mm速射炮十门、47mm速射炮47门,鱼雷发射管5门。而吉野号的技术参数如下:舰长109.73米,舷宽14.17米,排水量4150吨,马力15000,航速23节,射程达8600米,射速7发/分钟。而北洋水师最好的军舰就是致远舰,其排水量只有舰长76.2米,舷宽11.58米,2300吨,航速仅有18.5节,马力只有7600匹,火力较“吉野”猛些。

李鸿章一直想购买英国的布兰科·恩卡拉达号,然而英国人将该军舰卖给了智利。李鸿章一方面看不起日本,另一方面又非常警惕日本。就向智利表示要购买这个二手舰,智利感觉我们的热情和渴望,于是漫天要价。李鸿章狠狠心,为了国家“挨宰”,智利却表示不卖了,给多少钱都不卖。很显然,这是日本动的手脚。

长崎检修四舰的清朝水兵的傲慢与偏见而酿成的长崎事件,引爆了日本人对清朝的羡慕妒忌恨,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超越清朝,洗刷耻辱。当他们得到清朝退而求其次而购买了英国的致远巡洋舰后,他们省吃俭用,发动募捐,甚至天皇每天吃一顿饭,也要购买“吉野”号。不卖布兰科·恩卡拉达号,原因有二:第一、太贵;第二、速度略慢。事实证明了日本的“吉野”号巡洋舰成为“致远”号巡洋舰的最大克星。

对此,“致远”号巡洋舰怎么办?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致远舰的长处就是火力猛。然而历史记载的却是邓世昌想要撞沉“吉野”号,最终在追击中被“吉野”号的鱼雷射中。从战争实际来分析,致远舰航速不如吉野舰,体型不如吉野舰,想要撞沉吉野,这个撞沉必须加引号。如果您细心的话,福垊第一段是加引号的。实际上,邓世昌开足马力,追赶吉野号,目的就是为了击沉它。追赶的目的就是距离近了,好发挥自己射程短但火力猛的特点。然而鱼雷发出去,没被击中,却被对方鱼雷击中。在2014年到2016年,考古队在辽宁丹东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中,发掘了“致远”舰的鱼雷证明了我的分析。这个鱼雷在距吉野1000米处爆炸。

“吉野”号的下场


“吉野”号在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都对我们犯下了罪行。迫使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为“吉野”号,日本从此跻身列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这个“吉野”号又来了。1904年5月15日夜晚22时50分,日“初獭”号战舰受到惩罚——被俄国的鱼雷给炸掉。“吉野”号,向走到到安全区。因为有浓雾,被高速航行的“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拦拦腰撞坏。舰上413名士兵中,只有99人存活。日本津津乐道的“吉野”号,从此再也不能撒野了。


福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4000多吨排水量的吉野号,是甲午海战中的关键军舰,海战前1年才服役,是最新型的军舰。

吉野号是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制造的快速巡洋舰!

吉野号的性能非常优秀。

除了装甲比较薄弱以外,火力和航速都很强大。

吉野号的152毫米火炮为4门,120毫米火炮为8门,一共有12门速射炮。

它的航速高达23节!

李鸿章看到吉野号的性能,非常心动,试图购买它的姊妹舰。

然而,慈禧太后祝寿和修建颐和园花费大量资金,海军根本没有买军舰的军费。

事实证明,吉野号在甲午海战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吉野号为旗舰的3艘军舰,俘获炮舰操江,击沉运输船高升号和战舰广乙号。

济远号丢弃战友逃跑。吉野号追击期间,被济远号150毫米尾炮击中1发炮弹,受了轻伤。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中,吉野舰作为日军游击编队领舰,率巡洋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冲击北洋水师舰列横队右翼。

他们以压倒性的中口径速射炮火力,迅速击沉超勇、扬威2艘弱舰,又重创穹甲舰致远号。

致远号在撞击吉野号时,因鱼雷爆炸沉没。

随后,他们围攻击沉了北洋水师主力舰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又将来远号装甲巡洋舰打成重伤。

至此,除了致远号、定远号两艘铁甲舰以外,北洋水师其他军舰几乎都被打败。

吉野号在海战中也中弹数发,但都是轻伤。

之后,吉野舰还参加了掩护旅顺登陆,围困威海卫,以及对台湾的接收作战行动。


吉野号的结局很意外。

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吉野号已经是过时的老军舰。

在封锁旅顺口作战中,吉野号在雾中行驶,突然被友军装甲巡洋舰春日号撞击。

春日号有锋利的撞角,吉野号顿时受重伤,迅速沉没。

由于沉没的很快,吉野号有300人死亡,几乎死光光,也包括舰长在内。

由于这一事故,日本帝国海军取消了所有战舰船头的冲角。


萨沙


在说吉野号之前,先和大家来谈谈邓世昌的用来撞击吉野号的致远号。

2014年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战争时期的军舰,因为当时还不能确定是甲午战争中沉没的哪一艘,所以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通过打捞的船内的物品可以确认此船舰就是被写在教材书上的,感动了不知道多少代学子的致远号。

正是因为其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所以即使致远已经被荒废120年,相关部门还是决定对其进行打捞,让人们重新感受那份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至于邓世昌为什么会选择去撞击吉野号,历来说法不一,有的人说用致远号去撞击吉野号是以卵击石,种种说法只有等更多的史料才能去品评。

但是纵横认为,撞击并非不是一种战术,在甲午海战的前十年正是世界海军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作战理论都在碰撞,甚至在当时还认为铁甲舰无用论,而当时英国出售给清政府的“超勇”巡洋舰就是撞击型的,在1866年的丽萨海战中,舰船撞击就立下了大功。

随后,在很多军舰上都安装了撞角,用其在打仗时用来撞击敌船,撞角与大炮、鱼雷成为19世纪下半页海战的三大件,当时中国北洋海军中就有“攻敌首重用炮、次则鱼雷……次则撞嘴。”的战术方法。

(致远号)

当时清廷还特意引进了两艘撞击舰,虽然致远号不是专门的撞击舰,但肯定是装了撞角的,从战术方法上来说,致远号撞击吉野号是说得过去的。

然而,战术虽然可行,实际上致远与吉野还是存在很多差距的,以速度来说,致远号虽然是北洋水师最后引进的,跑得最快的船舰,2300吨的排水量,最高航速可达18.5节。

相对于1885年生产的致远号,吉野号则建造完成于1893年,甲午海战的时候,还是一艘完全新式的战舰,虽然相差只有七八年时间,然而在日新月异的海军更新时代,吉野号的性能已经甩致远号不知道多少条街了。

吉野号排水量可达4150吨,不但火炮远超北洋顶级军舰,在航速上更是可达23节,可以远远将致远号甩在身后,致远号想要撞击吉野号实在不是很容易。

(吉野号)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之一,吉野号的诞生就吸引了想要加强海军建设的日本政府,为此日本政府更是发动举国之力筹集款项购买吉野号,仅仅半年,日本政府就把吉野号开回国内。

吉野号的到来,急剧增加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随后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吉野号领衔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重创清兵运兵船。

在随后的黄海大决战中,吉野号更是表现优异,吉野号以快船快炮的优势给北洋舰队重创,后来吉野号也参与到了威海卫战役中,吉野号几乎全部参与了甲午战争。

还是那句话,在19世纪下半页是海军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甲午海战时,正是吉野号的巅峰时期,然而到了仅仅十年后的日俄战争时期,吉野号已经成为老式战舰,退居二线,不能担任主力军舰,吉野号的任务就是配合主力舰队进行军事活动。

在旅顺口海战中,日本舰队在浓雾中进入俄国鱼雷区,两艘主力战列舰被鱼雷触碰爆炸,吉野号想要撤退,结果被高速航行的日本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拦腰撞到中右舷中央,导致吉野号迅速涌入海口,最终沉入海底。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甲午海战中没有被撞沉,日俄战争中竟然被队友给撞沉了,想来也是一种悲剧。


史论纵横


吉野号是一艘由英国建造的快速巡洋舰,排水量4150吨,航速23节,首任舰长为河源要一大佐。吉野号配备了四门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射速高达9发,有效射程8600米。两翼还配备有22门4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16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舰上还配备了火力测距仪和鱼雷发射管。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军舰。首次参加丰岛海战便打得北洋水师济远号毫无还手之力。黄海海战中更是作为第一游击队主力击沉了北洋水师的扬威号,超勇号以及致远号。

这样一艘火力强悍,机动性极强的军舰。北洋水师的老式军舰如何与之匹敌?所以,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并非北洋水师不拼命,而是技术装备和对面有着太大的差距。而慈禧太后拿去过生日,修建颐和园的费用足以购买二十艘比吉野号更加先进的军舰。

这样一艘劣迹班班,血债累累的军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在日俄战争中,吉野号误入俄军的水雷区,撤退时又不慎撞到了另一艘军舰春日号。一声巨响后,“吉野”号右舷出现一个10来米的大口子,顿时海水大量涌入,舰体严重倾斜,很快就沉入了海底,舰上413名士兵中只有99人被其他军舰救起,包括末任舰长佐伯誾仓在内的314人都同“吉野”号沉入了它多次航行的中国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