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最後是怎樣度過餘生的?

許仙七世


不戰而降、樂不思蜀、胸無大志——這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作為蜀漢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劉禪的一生可謂是“歷經波折”,先是長坂坡下差點就給曹操給擒了,要不是子龍一身是膽,愣是給阿斗搶了回來,估計劉備就好“暴跳如雷”了

然後就是劉備演戲,怒摔阿斗,導致其腦瓜受損,智商“捉急”,隨後便是在相父諸葛亮的輔佐下安安穩穩的當他的皇帝,最後呢,則是被司馬家安排出遠門,在異國他鄉度過餘生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麼?還是當年那一摔導致智商受損?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是劉備的寶貝兒子。蜀漢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所以又名後主。出生於荊州的阿斗,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有來歷的,在三國演義第34回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劉禪。是夜有白鶴一隻,飛來縣衙屋上,高鳴四十餘聲,望西飛去。臨分娩時,異香滿室。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就這樣,阿斗生育亂世之中,且自幼多遭劫難,畢竟是皇叔劉備的兒子,自然受到多方勢力的威脅,還好劉備手下大將趙四(關羽曾想拉子龍結拜,如果真的拜了,那就得叫趙四兒了)相救,也算是平安長大

建安十九年,劉備成功入主益州,被拜為安漢將軍,隨後入蜀,奠定了其三分天下的基礎。隨後蜀漢建立,劉禪自然被立為太子,本來劉禪還要在太子之位上多呆一會兒,奈何老爹一心為了老二報仇,引傾國之兵討伐東吳卻無奈被火燒連營,隨後憂鬱而死。沒辦法,劉禪只得提前上崗,並拜諸葛孔明為相夫

可以說,自此開始到最終蜀山滅亡,劉禪的戲份基本就沒啥了,除了沒事兒在後宮鬥蛐蛐找美女,真的沒啥可以寫的。畢竟對於他的評價雖說是眾說紛紜,但大部分都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不僅是在位期間貪圖享樂,亡國之後之後更是樂不思蜀,所以有了”扶不起的阿斗“稱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扶不起的阿斗,並不是真實的劉禪——雖不說是一代英主但絕對不差!

其實,劉禪也並非是一代昏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三國混戰的大環境下,他身處最弱的一方,能夠堅守住蜀漢之國,也算是很難得了。畢竟那個時候的蜀川之地並不像今天這般繁華,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交通運輸都不是很好,而在諸葛亮的引導下,他也能多次支持其北伐魏國,開疆擴土;雖然最後並沒有成功,但是這種勇於突破的精神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與此同時,他也是三國在位期間時間最久的君主,他的身上有昏君絕對不具有的品質——那就是信任忠臣。雖說是他也曾聽信讒言,但從未下手殺死哪一個重臣,自白帝城託孤之後,他和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也還是保持著和諧和信任,即便在外人看來,蜀漢的大權並不掌握在他的手中,而是在諸葛亮的手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對諸葛亮進行猜忌和打壓,而是完全的信任。要知道作為帝王來說,權力要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劉禪並沒有這麼做,他看起來像是不過問朝政,一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失去對蜀國的掌控,而他也深信諸葛亮的能力是足以支撐蜀漢的!

蜀漢立國之後,從來沒有發生權臣內亂,旁生不必要的枝節,這就是劉禪的功勞。在他自己看來,也許他自己並不具備當一個好君主的能力,尤其是相較自己的父親和相父諸葛亮,他確實差了很多。但是他還是繼承了自己父親最重要的一個品質,那就是信任,信任自己父親的選擇,相信相父諸葛亮的能力,同時他和自己的蜀漢大臣相處都十分融洽。自古以來,大臣和君主的權力和信任問題一直都是不可調控的,一方面是君主的猜忌,一方面是也確有奸臣妄圖奪權,如此,內亂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調控。但是在劉禪這裡卻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這是劉禪的前半生,那他的後半生,究竟是如何度過的呢?

歷史上,很多人對他向鄧艾投降一事心懷芥蒂,更對他後期樂不思蜀感到不滿。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其實他的選擇是對的!此時的鄧艾雖然是缺兵少將,卻很快擊敗了諸葛亮的後人並將其擊殺,戰鬥力可見一斑。如此情況下,面對敵軍的兵臨城下也要殊死一戰,弄得半城煙沙,生靈塗炭真的就是最好的結果嗎?而且此時的蜀漢已經闇弱不堪,被滅只是時間問題,還不如就此放手,哪怕遭受千古罵名,但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定,他也認了!

至於劉禪投降之後的生活,基本就是吃喝玩樂,絲毫沒有體現出亡國之憂。這更是反應了其情商之高,畢竟他如果天天以淚洗面思念蜀國,一心想要回到家鄉,狠毒的司馬昭是不會放過他的!一如後來的李煜,只是因為思念故國而寫下了一首詞,就被宋太宗以一杯毒酒結束生命。所以聰明的劉禪,只能選擇裝瘋賣傻。所以司馬昭在問他是否想念蜀國的時候,他輕鬆寫意的回答道“我在魏國過得逍遙自在,很開心,一點也不思念蜀國”,此一語,引得在坐的魏國大臣哈哈大笑,而蜀國的降臣無不偷偷抹淚

世人皆知此語有多諷刺,可是此語中的真假又該如何分辨呢?試問這世上,有誰願意寄人籬下,又有誰願意做亡國之君,而又有誰不思念家鄉啊!可是面對如此兇險的司馬昭,他又該如何應答呢?哪怕是自己承擔著千古罵名,為自己的百姓守的安寧,為了蜀國降臣的安定,為了劉氏宗族不因此遭受滅頂之災,往後餘生,即使是日日行樂,卻也只能佯裝瀟灑。但實際上,他忍受了多少煎熬,又有何人知!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被封為安樂公的劉禪,一直活到西晉建立。並於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諡號為思公的劉禪,一生就像是一個笑話一樣,始終都離不開扶不起三個字,而很多人都認為是劉禪的闇弱無能葬送了蜀漢。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他真實的寫照,他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但絕對不是一個壞皇帝!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投降後,劉禪是怎樣度過餘生的?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懷帝,劉備與甘夫人長子,在位四十一年。劉禪自幼多磨難,出生不久就有劉備長坂坡兵敗,幸虧趙雲捨生忘死相救,劉備入川之後,立劉禪為太子。彰武三年(223年),劉禪繼位為皇帝,拜諸葛亮為相父,先後多次支持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姜維掌握軍權,劉禪又先後九次支持姜維北伐,但後期因為寵信宦官黃皓,導致朝政頹廢,忠臣多被殘害,劉禪多年不理朝政,蜀國逐漸衰落。


公元263年,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其中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威聲大震,長驅直入,兵臨成都。劉禪驚慌失措,聽取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率文武百官投降鄧艾,蜀國滅亡。蜀國滅亡後,劉禪受到怎樣的待遇,又是如何度過餘生的,筆者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移居洛陽。劉禪投降後,被司馬昭封為安樂縣安樂公,司馬昭率軍入蜀後,把劉禪極其家眷,還有蜀中重要文武大臣一起押送回洛陽。在洛陽劉禪受到嚴密的監視,劉禪因善於隱忍,司馬昭並沒有加害。而是為劉禪建立了一個安樂公國,食邑萬戶侯,定都安樂縣。司馬昭用意也十分明顯,就是希望劉禪能安樂度過早年,不要惹是生非,乖乖做自己的安樂公,劉禪也不服重託,終日歌舞昇平,只知道享樂,沒有任何進取心。


其次司馬昭試探劉禪,劉禪卻樂不思蜀。司馬昭多疑,擔心自己死後,劉禪會謀反作亂於是就宴請群臣,同時也款待劉禪。宴會上,司馬昭故意讓歌女跳蜀舞,蜀漢舊臣看後,都淚流滿面,唯獨劉禪鎮定自若,好不悲傷。司馬昭見劉禪沒有反應,便質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放下酒杯道:此間樂,不思蜀。


劉禪的部下郤正私下告訴劉禪:司馬公若是在問起是否思念蜀國,您就先注視宮殿上方,閉上眼睛,然後睜開眼認真的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無一日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會放我等回蜀地。司馬昭看二人在下面嘀咕,就又問了一遍:安樂公真的不思蜀?劉禪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回答。司馬懿聽後很詫異的問:此話可是郤正所說?劉禪大驚道:公何以得知?滿座大臣都哈哈大笑,唯獨司馬昭笑的最是開心,便對左右說:劉禪如此忠肯,我無憂矣!劉禪因善於隱忍,老實本分,也因此幸福快樂的度過了晚年!


再次劉禪之死。劉禪成為安樂公後,由於偏愛劉恂,便立他為世子。魏國滅亡後,司馬炎建立西晉,劉禪繼續做他的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病逝,諡日思公,享年六十四歲。

你是如何看待劉禪的一生?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說起劉禪,大家都認為劉禪是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很多人都認為劉禪是一個安於平庸,胸無大志的繼承人。不僅敗光了劉備辛苦打下的江山,而且在投降後,居然沒有報仇復國的想法,沉迷於酒色之中。歷史上留下了與他最相關有名的故事,趙雲就阿斗的故事,以及後來蜀國滅亡之後,劉禪投降之後,由此產生了著名的典故“樂不思蜀”。

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其實,筆者認為三國演義電視劇刻意的醜化了劉禪的形象,很多名家也對劉備評價不高,經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些胸無志向,安於平庸的人。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知道劉備死後,劉禪繼承王位以後,也進行了長達約三十年的統治,也不能說他一無是處。

我想劉禪投降後,更多選擇的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想法。因為他知道蜀國已經無法與魏國抗衡,蜀國被滅亡也是一種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有保留有生力量,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選擇。因此整日鶯歌燕舞,迷惑司敵人,以此保全自己。


也許,有人說這是一種沒有志氣的表現,他應該寧死不屈,帶領蜀國寧誓死頑抗,保存自己的名節。但是,人的選擇不一樣,他選擇求生也並不是錯誤的。他起碼避免了蜀國更多的流血犧牲,使老百姓免於戰火的生靈塗炭。從這一點說,劉禪選擇在敵人監控之下,苟延殘喘度過餘生也許也實屬無奈,也是值得人們肯定的。


峰哥談史


公元263年8月,曹魏權臣,也是曹魏帝國的實際掌權人司馬昭,啟動伐蜀之戰。十八萬魏軍兵分三路征討蜀漢,蜀漢實力不濟,無力抵抗,節節敗退,於263年10月底宣告滅亡。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劉禪出城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和蜀漢的文武官員被押解到曹魏都城洛陽,司馬昭對劉禪還不錯,並沒有殺他,還封他為安樂公。

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安排蜀漢宮女來跳舞助興,在場的蜀漢舊臣都感到十分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還問劉禪,是否思念蜀漢,劉禪回答“這裡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由此誕生了一個成語:樂不思蜀。

一些人覺得這是司馬昭為了試探劉禪,如果劉禪也表現一番哀傷的表情,那麼司馬昭可能會殺了他,於是劉禪裝傻充愣,故意說樂不思蜀。

這顯然是沒把歷史學好,劉禪只是個階下囚而已,不會對司馬昭構成任何威脅。即便劉禪表現一番哀傷的表情,司馬昭也不會殺他。司馬昭這麼做,只是為了羞辱劉禪和蜀國官員而言,至於劉禪作何反應,司馬昭是不care的。

大局已定,司馬昭此時被封為晉王,是曹魏帝國的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和皇帝相差無幾。劉禪在司馬昭眼裡,如同螻蟻一般,無論劉禪是什麼表現,司馬昭斷然不可能殺劉禪。

司馬昭死後,他的兒子司馬炎篡魏立晉,建立了西晉王朝,仍然沒有殺劉禪,劉禪也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安樂國,小日子過得十分舒坦。

劉禪被俘後,他的人生都是在洛陽渡過的,雖然是個囚徒,但是衣食無憂,性命無憂,逍遙自在。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因病去世,享年64歲,也算善終。


袁衛宇


劉禪的餘生應該是過得不錯的,不管是裝傻還是真傻,總之待遇很好。

投降時

公元263年,劉禪聽從譙周的勸說,決定投降魏將鄧艾。當時只有他的其中一個兒子北地王劉諶自殺殉國。

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隨即,鄧艾接受蜀漢的投降,劉禪自縛雙手,自帶棺材,前來請罪歸降,可以說屈辱至極,愧對劉關張和相父諸葛亮諄諄教誨。

後主興櫬自縛,詣軍壘門。

鄧艾可以說非常意外,同時也對劉禪非常客氣,史書上記載,鄧艾替劉禪解下繩縛,並燒掉棺材,禮請入營相見。還秉承魏主的聖旨,封劉禪為驃騎將軍。

東遷洛陽

等到鍾會和姜維的叛亂被平息,劉禪踏上了遷往魏國首都洛陽的行程,畢竟你一個蜀漢原先的主人,現在投降了,魏國是不會允許你繼續留在蜀地的。

到了洛陽後,魏主冊封劉禪為安樂公,這是爵位,比肩已經禪讓退位的漢獻帝山陽公,可以說差不多平級了,待遇也還行。

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

但是很快,劉禪就鬧出了笑話,記錄在裴松之注裡面。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

說是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特意讓人獻上一出蜀國人的表演,結果所有跟隨劉禪東遷洛陽的蜀人們,都哭得一塌糊塗,只有劉禪獨自嘻嘻哈哈,看不出一絲絲傷感。然後司馬昭就對旁人說,說泯滅良心竟然可以到這種地步。

這裡我認為劉禪逢場作戲的可能性比較大,嘻嘻哈哈的表情舉止大概率是故意裝出來,原因是為了保命。

福澤子孫

那麼劉禪的小命保住了嗎,保住了,而且子孫中很多人都封了候,多達50多人。

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不僅如此,劉禪自己也領了不少封賞,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

這食邑萬戶非常多了,要知道鄧艾歷經千辛萬苦攻下蜀國,也就封了2萬戶,而蜀漢投降時,全國總戶數也就28萬戶。


李杜文


有人說劉禪是一個懦弱之人,就是他一手將蜀漢江山給葬送了,羅貫中先生就在他的小說《三國演義》展現得淋漓盡致,目前很多人都願意相信劉禪就是這樣的人。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的學者,或者歷史愛好者認為,劉禪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簡單,而他投降也是當時的最好措舉。

在此,筆者就不談個人對劉禪的見解了,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度過餘生。

蜀漢投降

蜀漢一開始確實還可以抵抗魏軍,不過當時很多的大臣已經有不同的意見,姜維等力主征戰的大將都在外征戰,因而朝中主張投降的人居多,劉禪躊躇再三,才聽從了譙周的主張,選擇投降。

投降之後,他被魏國人安排住在了洛陽,還得到了封侯,是為安樂侯,而他的部下大臣們,大多也得到了一定的爵位。

總的來看,他的生活待遇也不會差,雖然沒什麼人生自由。

樂不思蜀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劉禪居住在洛陽,司馬昭還是有些不放心,親自去問他是否思念蜀國。

劉禪當然選擇說不思念啊,這是無疑的。

只是後來他上了廁所回來,司馬昭再次問是否思念蜀國。這次他卻說:“父輩皆安葬在蜀地,沒有一天是不思念的。”

這是郤正安排他這麼說的,這種口氣,一下子被司馬昭認出,於是問:是不是郤正叫你這麼說的?

劉禪連答是的。其中劉禪是不是在同郤正演戲,我們不得而知。

最終的結局是,劉禪就這樣度過了餘生,留下的名聲不太好,而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他的陵墓還被推平了。


小吳閱歷史


你好,我是逐夢,我們一起在史籍中找答案。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三國志》

劉禪投降後,司馬家給他的待遇不低,封為安樂公,享有食邑萬戶,服侍的奴僕有數百人。還賞賜絹萬匹,其他的東西不計其數,子孫當中封侯的有五十多人。

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陽。---《三國志》

史書上記載劉禪投降後的生活很少,只交代他在泰始七年死於洛陽,也就是公元271年,距離他投降263年,投降後又生活了8年,至少衣食無憂。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郄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西,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郄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漢晉春秋》

這是關於劉禪樂不思蜀的來源。

劉禪的子嗣後代都死於西晉永嘉之亂(公元307年-313年)


帶志逐夢


魏國將領鄧艾和鍾會攻至成都之後,蜀漢後主劉禪選擇不抵抗投降,但是在一開始,曹魏政權制定的計劃中,是封劉禪為驃騎將軍,讓他仍然管轄這一地區。所以鄧艾在接受了投降之後就把劉禪留在成都自己返回。

結果在第2年,鄧艾就被關押起來,鍾會也跑到成都附近來扯杆子拉大旗作亂,最後當然還是被曹魏政權平定。在經歷這一次混亂之後,曹丕選擇將劉禪舉家遷到洛陽,並將其封為安樂公。

曹丕在封劉禪為安樂公的時候,說了一大段話,大概意思是:

這天下的安定是最重要的。

當年漢室統治十分腐敗,導致天下不明,所以曹操趁機興起,安撫百姓,逐鹿中原。而劉備趁機割據才得以偏安於西南一域,建立蜀漢小朝廷。

前面說了,天下安定最重要,所以我繼承了我爹曹操的遺志,繼續平定天下。

幸虧劉禪你識時務,懂得天下大事,投降才是正途。你看你多好,投降之後就不用再委屈自己,承受治理國家帶來的煩惱。

總之你乾的是很棒的,我要獎賞你。

所以,曹丕對於劉禪的態度還是不錯的,他也遵守了他的諾言,賜給劉禪及其後人大量的賞賜。封劉禪為安樂公,邑萬戶,同時還賞賜絹綢萬匹,婢女百人。劉禪的後代們被封為侯的一共有50多人。

直到晉朝泰始七年,劉禪才在洛陽安詳去世。

劉禪在投降之後過的到底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曹魏政權對待漢獻帝的態度來看,劉禪應該過得也不錯。

當年漢獻帝去世的時候,曹魏國主可是親自為其披麻戴孝,這待遇沒得說。


一盤拉條子


對於劉禪世人的評價是不一的,有人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也有人說他雖然比不上劉備等父輩之人,但從不願蜀中生靈塗炭而選擇投降曹魏來看,也是個明白事理之人。

公元263年,鍾會、鄧艾大軍南征蜀漢,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之後劉禪等人被遷往魏國都城洛陽,畢竟不能讓你待在川蜀一帶吧,不然就算你不願意反抗,你的部下們也難免會動點小心思。遷往洛陽是非常好的辦法,既可以監視劉禪的一舉一動,還免了蜀漢舊臣反叛的理由,可謂一舉兩得。

劉禪到了洛陽後,被封為安樂縣公,這個封號也是體現了司馬昭等人的意圖,你劉禪就安安樂樂的在洛陽度過餘生就好了,不要搞事情啊,不然沒好果子吃。劉禪也確實是受規矩,在洛陽安樂的度過了餘生。

之前,司馬昭特地安排了一次宴會來試探劉禪,看他是否會思念蜀漢。不過令司馬昭意想不到的是,劉禪對著歌舞人生的場景顯得十分歡樂,絲毫沒有變現出思念蜀漢的情緒,於是就落得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

公元271年,劉禪逝世了,逝世後的劉禪被封為思公!你們認為劉禪究竟是真的樂不思蜀,還是明哲保身故意為之呢?

人貴有自知之明,劉禪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要的了什麼,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飯,做不了統一天下的霸主,做一個安安樂樂的降王有何不妥嗎?總不能再學南唐後主李煜都亡國了,還要傷春悲秋,哀傷故國,那才是早死!

萬惡的皇位繼承製服!父傳子,父傳子,當把一個國家傳給平庸的人手中,得到更多的是失望,甚至是亡國敗家的失望。


賺幾塊錢可難了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相對來說蜀國的君主即劉禪是過的最好的那一個。雖然日後留下罵名,但是不得不說,他是那種深諳人情世故的人,也因此劉禪才能安享餘生。下面請聽我給您分解。

一、劉禪的困境

蜀國滅亡後,劉禪被封為安樂公,移居洛陽。這就等於斷掉了劉禪的根基,劉禪身邊除了一批舊臣之外可以說是既無力量,也無民心。因此劉禪想要復國那基本上是個不可能事件。

當時是司馬昭把持朝政,司馬昭是個什麼人?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可以體現出來了。這個人是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人,是個善於玩弄權勢的弄臣。與這種人相處,一個不小心可能自己就是身死,因此劉禪如何與司馬昭處理好關係,便成了重要的事情。

二、劉禪的處理

劉禪該怎麼辦?先說復國這一條路吧。在姜維死後,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復國基本上就不可能了。當然,若是劉禪回到蜀國,憑藉蜀地復國,或許有可能。然而真的能嗎?未必。首先來說,當時蜀漢對於蜀地的剝削太過於苛刻,蜀地人民恐怕很難再去支持劉禪。另一方面,劉禪本人身邊也缺少一套能夠幫助他復國的班底。

另外再說司馬昭,面對著多疑且多智且多殺的司馬昭,劉禪該怎麼辦?硬剛?你看看吳後主孫皓硬剛司馬炎的下場就知道了。劉禪硬剛司馬昭,恐怕下場也差不多。因此也只能賣拙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也只能說出經典臺詞:“此間樂,不思蜀。”假裝自己已經忘掉蜀地,只想著這裡的快樂生活。但是你想一下,劉禪畢竟是皇帝啊!這裡再好,能比得上做皇帝嗎?可見劉禪此話並非出於真心。

三、劉禪的下場

劉禪被遷到洛陽後,被封為了安樂縣公。並且司馬昭還賜給他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後面劉禪的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也多達五十餘人。後劉禪死於洛陽,終年64歲,也可以說做了一個富家翁安享晚年了。

你看,劉禪憑藉自己的容忍,還是下場不錯,至少還是個富家翁,而且還蔭庇了自己的子孫。不由得讓人想起朱元璋曾經寫詩: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披被。”

這樣的生活,也是一種快樂啊。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