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人是不是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有何依據?

心血管王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爆發以來,迅速在全國各地範圍傳播開來。

為了打好這場戰“疫”,醫務同胞們前仆後繼,勇敢地站在了最前線,政府、企業和廣大民眾的相互配合與支持,給了國人戰勝病魔的必勝信念!

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是不是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

2月13日,美國心臟病學院就新冠病毒對心臟的影響發佈公告,指出心血管病患者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人群。

從病歷資料顯示其中50%有慢性疾病史,40%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另外也有媒體對1月26日披露的具有詳細資料的4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進行統計,57.5%的死亡病例存在既往病史,而這其中合併高血壓的比例最高,佔60.9%。

從官方已公佈數據的死亡病例情況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共性:患者平均年齡較大、老年人居多,死亡年齡多數集中在40歲以上,平均年齡78.7歲,並且多數人有既往慢性病史,如肝硬化、粘液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礎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感染中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需要嚴加防護避免感染。中老年男性,尤其是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加易感,需要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更加提高警惕。

那麼這類高危人群應該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努力將血壓、血糖等控制到預定目標範圍內,在防疫期間應該按時按量服藥,同時要加強監測。

保持適當的運動,坐直背椅,不要“葛優躺”。

多飲水,多吃水果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節食減肥。

要定時定餐定量,不要暴飲暴食。

慢性心血管病特別是心衰患者,如果出現了發熱、咳嗽及全身無力等症狀,需儘早到各地的發熱門診進行排查,並對感染進行及時處置,同時還要進行降壓、利尿等藥物的相應調整。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最早我們得到的信息就是,新冠肺炎患者,尤其危重患者中多是合併慢性疾病的佔多數,但並沒有具體的統計結果。

一週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多次請戰要前往武漢,支援一線,他在給學生們的一封信中就,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新冠病毒對於心臟損傷也很大。

葛均院士說病毒侵害肺臟,也可能侵害心臟,“炎症瀑布”在暴發性心肌炎發病中也是如此,暴發性心肌炎並非病毒侵犯心肌,而是炎症導致心肌功能突然暫停,多器官衰竭而致命,“針對新冠肺炎患者,我看許多臨床治癒的患者,其中有利用ECMO讓患者得到治療,恢復幾天,過了'炎症瀑布'期,情況就明顯好轉。”

2 月 13 日晚,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介紹最新疫情防控有關情況。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新冠肺炎的病情比非典進展更快,對於心臟的攻擊也要超過非典。

既然新冠病毒對心臟損傷這麼大,那是不是心臟病患者更容易被感染呢?

我們看看《中國循環雜誌》最新的一篇文章:

2月13日,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就新冠病毒對心臟的影響發佈公告,指出心血管病患者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人群,並建議繼續服用他汀、β受體阻滯劑、ACEI、阿司匹林等穩定斑塊,提供心臟保護。

也就是提示,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是新冠病毒的高風險人群,也就是心血管病人更容易被感染,且可能感染後病情更重。

因為本次新冠肺炎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出來,文章給出了既往SARS和中東肺炎的一些數據,這也算是新冠肺炎的兄弟姐妹吧,可以參考:

60%的中東呼吸綜合徵患者患有一種或多種合併症,預後較差;專家建議糖尿病、心血管病或腎病患者應優先治療。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均與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力衰竭有關。在一份早期發表的報告中,5例死亡中有2例歸因於心梗。SARS患者發生可逆性亞臨床舒張性左心室損傷也很常見,這很可能是全身炎症性免疫反應的結果,並非SARS獨有。入院時射血分數較低預示以後會需要機械通氣。71.9%患者發生持續性心動過速,其中40%隨訪期間持續心動過速;50.4%患者住院期間出現持續無症狀性低血壓;14.9%出現短暫性心動過緩;10.7%發生了短暫性心臟擴大,但沒有心力衰竭跡象或體徵。

這些數據提醒我們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被感染,且新冠病毒肺炎不但損害肺臟,而且損害心臟。


因為我們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國,目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已經超過3億,那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我們應該如果更好的預防新冠肺炎呢?

一、預防肺炎的大原則是一樣,全國人民都應該: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常1通風、正規消毒等等。

二、但對於有明確性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心衰、腦血管疾病的人,還需做些什麼:


1、按照醫生的醫囑,按時吃藥,千萬不要找任何藉口減藥或停藥;有人說最近買藥不方便,也沒啥不舒服,就先不吃藥了。可是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疾病,都需要長期吃藥控制。不吃藥病情就會加重。比如說高血壓不吃藥,血壓就會升高,到時候腦梗了,不但必須去醫院,有交叉感染風險,同時腦梗死本身就會致命,導致半身不遂等等問題。所以一不能找任何理由,減藥,停藥。

2、監測血壓和血糖以及心率。對於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不能感覺血壓高不高,而是要主動的測量,因為我們感覺不準,常常180的血壓,很多人都沒有不舒服,結果導致腦出血,最後後悔莫及,所有血壓及血糖都不能跟著感覺走;有心臟病的人還需關注心率,理想心率休息時60-80,如果太快不好,過慢也不好。

3、生活健康需要長期,不能因為在家不出門,生活習慣大改變,長期堅持戒菸戒酒,低鹽低油低糖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不要熬夜,好的心情,這些都是控制病情加重的辦法。不但能如此,這些健康生活方式,也是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辦法。提高免疫力抵抗力,同時也利於預防新冠肺炎,一舉兩得!

總之,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管什麼時候,管好自己的基礎病,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按時吃藥嗎,監測血壓血糖心率,是永遠不變的。

只不過當下,我們還需加一條,那就是全民預防新冠肺炎!


心血管王醫生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就新冠病毒對心臟的影響發佈公告,指出心血管病患者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人群,並建議繼續服用他汀、β受體阻滯劑、ACEI、阿司匹林等穩定斑塊,提供心臟保護。也有中國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的病情比非典進展更快,對於心臟的攻擊也要超過非典。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是不是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 對這類高危人群應該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被SARS-CoV-2病毒感染嗎?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高頻變異的RNA病毒,從目前有限的資料看,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嚴重臨床事件,同樣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殘”這些群體。根據一些早期的病例報告顯示,心血管病患者感染併發症和死亡風險較高。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50%有慢性疾病史,40%合併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專家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進行統計,57.5%的死亡病例存在既往病史,而這其中合併高血壓的比例最高,佔60.9%。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基礎疾病的存在可能使患者免疫力較健康人群低,既是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也是不良預後的危險因素。而且COVID-19患者可能會由於感染導致低氧血癥、應激、炎症狀態等,從而導致斑塊穩定性下降,並且在減少氧供的同時增加耗氧,從而加重心血管系統負擔。

對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有什麼預防措施?

對於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任何感染都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心肌損傷、心律失常或者心源性猝死。因此預防顯得格外重要,對於COVID-19,既往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感染中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一定要加強防護避免感染,做好以下措施減少感染和發病的機會:

(1)儘量少外出,避免去人多密閉場所,保持人與人之間接觸距離>1米。

(2)勤洗手,戴口罩、出外回家、飯前便後都要洗手,每天早晚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上。

(3)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4)保持適當的運動,以自己的舒適度為主。

(5)多飲水,多吃水果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吃熟食,定時定餐定量,不要暴飲暴食。

(6)保持平時規律的治療方案,不要隨意停用長期服用的藥物。

(7)監測症狀、血壓、血糖、心率和身體的變化,提高警惕的同時還要放鬆心態,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結語

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大家都自覺保護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基礎病,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按時吃藥,才能保護好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讓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起共同努力,把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壓到最低。

參考文獻:1. Susan Jeffrey. ACC Guidance on Cardiac Implications of Coronavirus. February 13, 2020.


藥師方健


感染病毒和基礎病無關,和有沒有充分暴露和做好隔離有關,再健康的人暴露在病毒中也是瞬間感染。

差別在於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都會欠佳)一旦染新冠肺炎發病概率更大,發病時身體狀態更差、症狀更加嚴重,發病後病情進展更快,病情進展後嚴重程度更高。

2019nCov顯示出非常大的毒力,臨床的危重比例高,死亡率高。不僅是致命的肺炎,新冠病毒帶來的是全身性多器官功能障礙。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間,更多的死亡是由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引起的,而非呼吸衰竭。

柳葉刀最新文章揭示嚴峻的臨床數據,癌症患者更易感新冠肺炎,同時感染後病情很有可能迅速加重,需要更加嚴密的保護與觀察。因為種種身體不利因素(癌症造成的免疫抑制,年齡更大,更多吸菸史患者)導致了腫瘤患者在確診後通常面臨更嚴重的症狀。

所以癌症和慢性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感染後病情很有可能迅速加重,醫生需要更加嚴密的保護與觀察。

知道病毒攻擊人體原理就更容易理解以上結論:<strong>

病毒感染了我們自己的細胞,細胞的本能是要消滅異物的,也就是這個病毒,但發現自己沒辦法消滅病毒了,於是它會把一些病毒碎片送到細胞膜的表面,告訴其他的細胞我被感染了,趕緊叫老大來滅我,這老大是誰?老大就是我們的免疫細胞,於是就會引起一個免疫反應,免疫細胞我們都知道比如最重要的白細胞,就迅速趕來對付病毒,這就是一個大概的過程。

其實一個微弱的免疫反應對我們來講沒有任何的體表的反應,也就是我們感覺不到。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病毒,引起免疫反應之後也不一定都會發炎,發炎是一種嚴重的免疫反應。它會出現紅,為什麼會紅?因為我們在免疫過程中會出現血液流速變快,而且會出現血管的膨脹,那為什麼血液流速要變快?因為它需要把更多的白細胞運送到發炎的這個位置,為什麼血管要膨脹呢?因為它需要更多的白細胞從血管中跑到我們的組織液裡來殺滅這個病毒。然後就會出現紅,腫,為什麼還有腫?是因為體液增多了,就是從血管裡面流過來的白細胞,水等會增加,那體液增加的目的又是什麼?一方面是讓白細胞增多,殺滅這個病毒,另外一方面是用這個體液或者水來沖淡病毒的濃度,所以炎症反應是我們身體的一種免疫的反應。

<strong>

那這個免疫反應這麼好,是不是我們就不控制發炎了?不是,發炎如果太厲害了,對人體是有害的,我們看在發炎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引起一種劇烈的叫做細胞因子風暴的東西,因為人體內部有很多種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又可以分泌出一些因子,這些因子有很多作用,比如白細胞,白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它可以分泌出一種細胞因子,這些因子一方面可以促進白細胞,讓白細胞增加的更多也就是造兵,另一方面可以動員白細胞的戰鬥力,也就是讓每一個白細胞從普通士兵升級成特種兵,戰鬥力更強,毒性也更強,這樣就可以殺滅更多的病毒了,但一旦把很多的白細胞動員起來到了我們的肺部,這個部隊有時候又會無差別攻擊,雖然說有很多白細胞過來,按理說只應該攻擊那些被感染的,但並不是,有時候是非特異性的,也就是不辯敵我的亂殺一氣,什麼細胞都攻擊,這一片你都不要活了。

這樣一來我們人體的肺部細胞就會受損,同時體液有大量在肺部積聚,就會阻塞肺部使人無法呼吸,最後窒息而死。而同時大量的血液又流到了體液裡,造成大量失血,還可能失血性休克死亡。所以細胞因子風暴或者說過分的免疫反應是造成新型肺炎死亡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直接原因是我們過度的進行了免疫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