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润杨阆苑


曹操赡养陈宫家人是因为心中有愧,或者说保留最后的一份纯真之情。至于曹操怕不怕陈宫的子嗣报仇?以曹操当时的权势和地位,自然没什么好怕的。



曹操曾经也是个热血青年,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最初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就不畏强权,处置了大太监蹇硕的叔父蹇图。后来起兵讨伐董卓时,曹操也曾不计个人得失与董卓军死战。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黑山军首领于毒、白绕等人,之后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当时恰逢兖州黄巾起义再次爆发,兖州各郡县接连被攻破,就连兖州刺史刘岱也被黄巾军杀死了。

刘岱死后,兖州成为了无主之地,此时陈宫站了出来,提议让曹操去接任兖州牧。曹操当时也想占据兖州,但害怕兖州其他实力派人物不支持自己,于是陈宫主动请缨去了兖州。



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年轻时喜欢结交海内名士,和很多名士都是好友,他也因此足智多谋,并且在士族中也有很高的声望。

由于陈宫的游说,济北相鲍信和州吏万潜等人主动到了东郡迎接曹操。曹操因此兵不血刃的坐上了兖州牧的宝座,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迅速占据了根据地。陈宫也因此为曹操立下了赫赫功劳。

陈宫为何会如此帮助曹操呢?原因在于陈宫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他看到了曹操不畏强权,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的一面,所以选择鼎力支持他,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在陈宫的理想中,曹操是天选之才,必能使兖州太平。

但很可惜,曹操掌权后似乎背叛了二人的理想,并且变得暴戾无常,之后还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边让等人。逐渐的,陈宫对曹操产生了背叛的心理。



公元194年,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打徐州。这一路,曹操凶相毕露,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曹操传》

曹操屠城这件事,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陈宫有了以下动作;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

陈宫最终放弃了曹操,选择和张邈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准备将曹操驱逐出兖州。但吕布为人刚愎自负,根本不肯听从陈宫的意见,最终导致兵败。



曹操擒获陈宫之后,或许内心中对陈宫有一丝愧疚,毕竟没有他陈宫,自己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兖州。所以曹操对陈宫说,只要你回来便既往不咎。

陈宫此时不惧死亡,坦然的面对一切,只求一死。

曹操于是询问陈宫:“你死后,你的妻儿又该怎么办呢?”

陈宫说:“我听说治理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妻儿的。”

曹操:“那你的母亲呢?他又该怎么办”

陈宫:“我还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为难别人的母亲的。”

听到这样决绝的话,曹操无奈的选择处死陈宫,之后下令供养陈宫的家人。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报答当年的扶助之恩,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曹操残存的一份纯真,希望成为曾经陈宫口中的天选之才。因为从此之后,曹操要蜕去理想,变成了一个铁血的政治家、军事家。



至于曹操怕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

当然不怕,曹操处死陈宫时反复请求陈宫投降,已经给足了机会,这等于是陈宫的自杀之举。

另外,曹操是何许人也,睡觉的时候还会杀人,而且身边护卫成群,即便是陈宫的后人想谋杀曹操也无从下手。

最后,一旦陈宫后人谋杀曹操,那一定是灭门的大罪,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会选择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我是越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做大事的政治家如果有这么多顾虑,那也就不可能成功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真实历史上陈宫本来是曹操的部将。

结果趁着曹操攻打陶谦的机会,陈宫联合吕布叛乱,抄掉了曹操的老窝。

也就是说,曹操并没有对不起陈宫,而是陈宫背叛曹操。

最终吕布兵败被俘,陈宫也被捉住。

曹操恋旧情,试图让陈宫继续为自己服务,但陈宫不愿意,一心求死,只希望曹操能够善待他的妻儿。

曹操也同意了。

可以说,曹操其实是很讲义气的,他完全可以将陈宫全家都杀掉,却还是照顾了陈宫的家人。

这种情况下,陈宫儿子有什么道理找曹操报仇?

这和 孙策夺权杀了许贡,许贡儿子和家臣发誓要报仇 是根本性不同的。

在当年看来,陈宫背叛曹操是不义,兵败被杀也是必然,曹操没有做错。

况且,陈宫一家都生活在曹操的地盘,自保尚且困难,何谈去报仇。

只要去报仇,无论是否成功,陈宫全家恐怕都会被杀,陈宫儿子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同时,想要行刺曹操基本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曹操疑心很重,连睡觉时都不允许人靠近。一个仆人夜晚来为曹操盖被子,都被曹操借口杀掉了。

陈宫既然是曹操的敌人,陈宫儿子根本就不可能见到曹操,也无从行刺了。


萨沙


陈宫曾经在曹操手下做过事,在曹操还并不强大时,帮助曹操夺得了兖州,使曹操有了根据地。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兖州有几个所谓的“名士”,在背后议论曹操,说曹操出身不好。曹操最恨别人揭他这个疮疤,于是就杀了这几个“名士”。

恰好这几位中有两位是陈宫的朋友,陈宫向曹操求情,曹操没有批准。

因此陈宫就离开了曹操,投了吕布。并不是演义中说的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喊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口号后,导致陈宫判曹的。

在吕布手下,陈宫成了帐下首席谋士。 建安三年,曹操军队攻打盘距在下邳的吕布。

陈宫建议吕布出城守据,跟主城形成犄角之势,但吕布中了陈登陈珪父子的离间计,对陈宫说的 “我留在城中,你带队城外”,产生了疑虑。

吕布信不过陈宫,怕他乘自己出城之机向曹操献城。后世很多人都为吕布未采用而扼腕叹息,但历史是无法改写的。

曹操:


陈宫被捕后,曹操劝他再度跟着自己,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

松之注引《典略》是这样记载的:“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事后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

陈宫一心求死,只是对家人有点牵挂。曹操承诺陈宫的一家老小他全养,陈宫于是安心上路。


陈宫虽然与曹操不屑为伍,但对曹操说的话还是信任的。 曹操为什么要答应厚待陈宫家人呢?

这很简单,因为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善待陈宫家人花不了几个钱,可是能换来仁德的名声,这么好的生意干嘛不做?

陈宫的家人想报仇,那更是谈都不要谈。且不说他们有无可能接近曹操,有没有这个报仇的胆子,就凭曹操身边的典韦和许褚,陈家人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还真不怕,曹操杀了汉献帝的贵妃、皇后、皇子,还不是一样供养着汉献帝,这是出于政治目的才这么做的。

同样的道理,曹操杀了陈宫,也供养着陈宫的一家老小,曹操连汉献帝都不怕,还会怕陈宫的儿子报仇?不仅不怕,陈宫的儿子长大后恐怕还要在曹操手下为曹操卖命呢!



陈宫虽然是协助早年的曹操倒拿下兖州牧之职的功臣,但是陈宫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成为兖州牧后,重用的是自已的亲信,比如说夏侯惇任东郡太守,程昱任寿张令,荀彧任别部司马,而兖州的职位大多给了自已的亲信,而没有重用陈宫。

历史上的陈宫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的小人,在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后,陈宫就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迎立当时的吕布为兖州牧,趁曹操东征徐州之际,背叛曹操,夺取兖州城池。



陈宫迎立吕布,并不是真心为吕布卖命,而是利用吕布的勇武抵抗曹操,如果陈宫联合吕布真能打败曹操,那么接下来吕布就是陈宫背叛的对象。

陈宫背叛曹操完全是为了自已在兖州的利益,陈宫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自已想通过运作来控制兖州,可惜眼高手低,弃明投暗,陈宫的政治眼光与郭嘉和荀彧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郭嘉和荀彧能够在离开强大的袁绍而投靠弱小的曹操,因为他们发现曹操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蓝筹股,而陈宫恰恰相反,抱着极具发展潜力的蓝筹股不要,却去迎立吕布这个垃圾股,最终把自已的性命也搭了进去,陈宫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自找的。

在兖州争夺战,吕布失败后,陈宫又想投靠袁术背叛吕布,并且联合了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发动军事叛乱,差一点就杀了吕布,结果吕布逃到高顺处,高顺率军平定了叛乱。



再后来就是吕布兵败被俘虏,陈宫也被曹操俘虏,曹操杀了陈宫,对于陈宫这样的人,曹操肯定会杀了,这也是政治目的。

陈宫的那次背叛,只差一点就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差一点就改变了曹操的命运,当年的曹操可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枭雄,陶谦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东征徐州全部是屠城,每攻下一个城池,屠尽城中百姓,曹操的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非常残忍不可思议,但在那个乱世中,这事太多了。



毕竟屠城这事是曹操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但是杀陈宫善待陈宫的家人老小,却是曹操政治成熟的表现,因为陈宫的背叛,曹操差一点失去唯一的根据地兖州,如果不杀陈宫,如何震慑天下?下次还有人效仿陈宫怎么办?只有杀。

曹操杀陈宫还有个小细节,在杀陈宫前,故意问陈宫的母亲和儿女怎么办?表面是曹操可惜陈宫希望陈宫投降再用他,实际上是故意拿陈宫的家小来逼陈宫赴死,曹操压根就没有可惜陈宫和想再次用陈宫的打算,那就是威逼,曹操就是想杀陈宫,只不过使了个手段而已。



威逼陈宫赴死再杀了陈宫,供养陈宫的一家老小,这就是曹操的政治智慧了,显示是陈宫一心求死,他曹操反而是恩至义尽、恩怨分明,曹操反而给天下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至于曹操会不会担心陈宫的儿子报仇?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担心。不仅不担心,而且还巴不得,这样曹操就有理由斩草除根了。



实际上曹操在三国时期,是最注重安全保卫工作的一方势力之主,就是在张绣突然反叛的情况下,仍然没能杀了曹操,又何况是陈宫的儿子这样不入流的角色呢,按理说,陈宫的儿子不仅不会杀曹操,而且会为曹操所把持的政权打工或卖命。.

不信,看看弘农杨氏的命运就知道了,曹操当初就想杀杨彪,后来有太多人的劝谏,没能杀成,最后太尉杨彪只能是入狱后辞职回家,按理说,杨彪应该恨曹操了吧,可杨彪的儿子杨修照样凑到曹操身边当官,最后曹操又杀了杨修,他担心弘农杨氏这个大家族报仇吗?并不担心,相反,曹操就希望你报仇,这样就有机会一网打尽。正愁找不到借口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无数人替陈宫抱亏,空有一腔报国之志,空有满腹谋略,却错选了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吕布,结果白白浪费了才华,断送了卿卿性命。

《三国演义》中,当曹操抓住陈宫之后,念及旧情,颇有不舍之心,本想劝降陈宫,但陈宫一心求死,曹操含泪相送。


看到此处,无数读者替陈宫感到惋惜,既然曹操盛情相留,为何不就此投降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反投旧主有何不可呢?

有人说陈宫是好面子之人,脸皮比较薄,好马不吃回头草,他实在没有脸反投旧主,宁愿选择去死。

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未必!

依我看,曹操根本没有挽留陈宫,因为他早就恨透了陈宫,早想杀了这个叛徒了,他“惋惜”的泪水更像是鳄鱼的眼泪,做做样子罢了,不信请看原文:

白门楼上,徐晃把陈宫押了上来,曹操先问了句:“公台最近过得好吗?”


陈宫回答:“你心术不正,所以我抛弃了你!”

曹操又问:“我心术不正,难道吕布又心术正了吗?”

陈宫回答:“吕布虽然有勇无谋,但不像你这么奸诈!”

曹操又问:“你足智多谋,怎么被逮住了啊?”

陈宫回答:“可惜吕布不听我话,否则不会被你捉住的!”

这番对话,曹操丝毫没有流露劝降之意,反倒像是故意讥讽陈宫,笑话他叛逃之后,投了一个有勇无谋、有些弱智的吕布,可笑啊,可笑!

之后,曹操问:“今天这事你看怎么办吧?”

陈宫回答:“死就死了呗!”

曹操有问:“你死了,那你的老母亲,还有妻子儿女怎么办啊?”

陈宫回答:“主公以孝治天下,以仁政施天下,我的老母以及妻儿,你看着办吧!”

随后,陈宫被推了下去,曹操说了句:“把陈宫母亲和妻儿带到许都养老,怠慢者斩!”


之后,陈宫引颈就戮,临死之前,陈宫应该心存感激的,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叛逃者—张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的结局是诛灭三族。

曹操为何愿意供养陈宫老小呢?他不怕陈宫儿子替父报仇吗?

不怕!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曹操念及旧情,毕竟陈宫曾经帮助过他,还曾救过他的性命,此举算是报恩了。

二是曹操之前一时冲动,杀了名士边让,此举惹怒了衮州士族,导致了陈宫及张邈叛乱,曹操不杀陈宫老小,可以借此缓和一下与衮州士族紧张的气氛,重塑尊重人才的良好形象。

三是曹操杀的人太多了,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光是屠徐州城,就有十万之众,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曹操又何必在意陈宫几个后代呢?

四是曹操将陈宫老小接到许昌之后,在曹操眼皮子底下生活,他们敢作出谋逆之举吗?怕是不敢,因为只要“敢”,曹操就有了斩草除根的借口了。

所以,还是苟且偷生吧!


一半秋色


古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陈宫最终认为他的道与曹操的道不同,所以不相为谋,各从其志。但是,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虽然陈宫有纵横捭阖之才,却不与曹操为谋,那就不让陈宫从其志,免得日后多一强敌,于是只得狠心杀了陈宫。

东汉末年,是个群雄逐鹿的乱世,处在英雄风云际会的历史格局。

曹操早期在汉廷当过官,胸怀大志,但那时董卓一手遮天,在宫廷打个喷嚏,满朝文武皆心惊胆战。这官场昏暗之下,曹操屡屡不得志,他干脆向王允讨得七星刀,行刺董卓。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只能狼狈逃跑。

董卓赏重金缉拿曹操,曹操逃跑到兖州,被陈宫的手下捉住,准备拿去领赏。陈宫早就对董卓不满,听闻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今被手下擒拿,便进牢狱中探望。

狱中的曹操,口沫横飞,论格局,谈豪气,侃忠义,成功地将陈宫洗脑。陈宫见其志向与自己相同,便放了他,而且官也不当了,跟随着曹操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因此,陈宫对曹操有救命之恩。

曹操在老家,说服他的父亲,将家中财产变卖,招兵买马,招纳人才,准备轰轰烈烈闯荡世界。曹操有陈宫作为参谋,加上陈宫在兖州一直声名远扬,颇得人心,很快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

刚正不阿的陈宫认为曹操是一代明主,值得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废寝忘食地协助曹操继续扩大实力,为曹操不断地招纳名士。

但是,有些名士,认为曹操的身世低微,草莽一个,对曹操有着抵触心理,当中就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名士叫边让,对曹操很不屑。曹操觉得,既然你边让来到我麾下,我出钱养你,你竟然敢对我不屑,管你多大才华,我曹操有的是才华,于是把边让给砍了。

边让一死,兖州名士圈一片震惊哗然,认为曹操太不尊重名士,对曹操的印象大打折扣,而陈宫也开始对曹操的认知有了新变化。

但是,名士们在曹操的帐下,曹操兵强马壮,势力强大,对他的不满,不敢表现得太明显。直到有一次,曹操派部下到徐州迎接父亲曹嵩,结果到了徐州时,曹嵩与曹操的部下全部被陶谦劫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怒火中烧,浩浩荡荡发兵征伐陶谦。曹操攻陷徐州,杀死了陶谦,然而还不解气,屠杀了许多徐州的无辜老百姓。

这彻底让名士们心寒,更让陈宫心寒,他眼中的明主曹操,根本不是英雄豪杰,根本没有雄韬伟略,是土匪流氓,滥杀无辜。

于是,陈宫利用自己在兖州的威望,联合名士们,反了曹操,迎来了当时身处兖州附近的吕布为兖州之主。接着就是众所周知的吕布和曹操的战争,但这吕布太飞扬跋扈,多次没有听从陈宫的计谋而惨败。

在最后,曹操联合刘备,占得了徐州大部分城池。吕布与陈宫只能退到徐州最好一个城池,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失陷的城池下邳城。

曹操岂会放过吕布,曹军不可一世来到下邳城,并约吕布到阵前谈话。陈宫在城墙之上,看着这曹操,大骂曹操奸诈阴险,毫无明主风范,说到激动处,陈宫气愤地拉弓引箭,射中曹操的左臂。

曹操中箭之后大怒说:“吾必杀汝!”,接着不久,吕布被擒,吊死在城门。对于陈宫,曹操是内心复杂,毕竟陈宫曾是他的救命恩人,而且确实很有谋略。

也许,单纯念在当年陈宫救他一命的份上,曹操会免陈宫一死,但是陈宫三番四次的与曹操作对,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并且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直接是想要了曹操的命。

站在恩人与惜才的角度,曹操可以不杀陈宫,但是不杀陈宫,陈宫就会想办法反过来杀曹操。说曹操奸雄也罢,说曹操无奈也罢,他终是杀了陈宫,但凡成就大事业者,大概总得有那么一些狠心,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操杀了陈宫之后,毕竟念及救命之恩,厚葬了陈宫,并且厚待其家人,至于陈宫的儿子,史书并无记载。事实上,曹操能厚待陈宫的家人,就从来不会担心陈宫的儿子来报仇,因为曹操是一代枭雄,机关算尽。

陈宫与曹操之事,说明人的才华是一回事,理念是另一回事,道不同,不相为谋,各从其志,但往往在各从其志时,会狭路相逢,这就是世事与人性。


我就是竹韵


首先是陈宫曾在董卓缉拿曹操时,绕过曹操一命,并跟随曹操。后来因为陈宫发现曹操多疑的性格便弃曹操而去;其次白门楼上,曹操并不想杀陈宫,而是陈宫不想归顺曹操,自己求死;曹操虽然供养陈宫一家老小,但不是养在自己的府邸内,陈宫后人也未得曹操录用,威胁不到曹操。


曹操献刀失败,逃生路上遇陈宫

  • 董卓欺天废主,引得各路诸侯不满。有惧怕吕布之勇武,朝中上下敢怒不敢言。曹操和王允密谋,以献七星宝刀为借口刺杀董卓。
  • 曹操在觐见董卓时,董卓先赐曹操一匹西凉的好马,命令吕布去亲自挑选,吕布离去。董卓比较胖不愿意久坐,所以侧卧在床上面相里面。曹操觉得时机到了抽刀要刺杀董卓,巧在董卓仰面看衣镜,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大声喝之,曹操心里有鬼,急忙跪下借口得到宝刀献给董卓。董卓大喜,此时吕布已经回来,曹操借口离开。
  • 曹操走后,董卓疑惑曹操的行为,大怒曹操不是献刀是来杀我。便令吕布追击曹操,曹操自离开董卓府邸后直奔城门远逃而去。后董卓名人通缉曹操。
  • 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被守城的士兵抓获。县令便是陈宫,曹操自知必死无疑,便说把我绑了送到董卓面前换几个赏钱吧!陈宫确实一直在试探着曹操,陈宫对董卓行为也是甚为不满,在和曹操对话中了解到曹操有着鸿鹄之志,便弃官随曹操而去。



曹操多疑,陈宫离去

  • 曹操和陈宫在回曹操故乡的路上,路过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两人准备去投宿。二人到后,吕伯奢说家中没有好酒,去西村买酒。
  • 曹操和陈宫坐了一段时间,听到后屋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就多疑起来,觉得吕伯奢是去报官抓他并不是去买酒。于是二人潜入后屋,听到里面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听后说若不先下手,肯定会被擒获。于是两人拔剑,无论男女统统杀之,一共八人。两人再寻找活人的时候,发现厨房有一只绑着的猪,正准备杀。陈宫说曹操多疑误杀好人,所以二人匆匆离开。

  • 逃出后不远,遇到打酒回来的吕伯奢。吕伯奢说准备杀猪款待你们,怎么就走了?曹操突然大喝什么人?吕伯奢顺着曹操所指方向看去并没有人,转过头来曹操拔剑刺来。吕伯奢死后,陈宫觉得曹操生性多疑而且无道义可言,便离开曹操。

陈宫决意生死

  • 吕布兵败后,吕布及其帐下武将、谋士均被俘虏。白门楼上,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术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

陈宫后人

  • 白门楼陈宫死后,陈宫后人没有大的作为,威胁不到曹操。曹操也是按照约定供养陈宫一家老小。

青梅煮酒品三国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一代枭雄曹操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县令陈宫不但救过他的命,而且还因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后来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反目成仇,陈宫投靠吕布,在与曹操的战斗中被俘,面对昔日的叛徒,曹操毫不留情杀了陈宫,但他却不但放过了其一家老小,而且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生活。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难道他就不怕陈宫的儿子长大报仇吗?这到底是为什么?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1、 陈宫是谁?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人(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忠君爱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陈宫的抱负、才智、气节令人敬仰,但陈宫的遭际却令人慨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陈宫初登场于第四回。经历“捉放曹”一事后,陈宫往投陶谦,担任东郡从事,后与曹操反目成仇,最终兵败被俘。

2、曹操为什么要杀陈宫?

早年曹操因不满董卓骄横,欲刺杀董卓,结果没有成功,曹操于是借着试马之际,逃出了洛阳。董卓发现曹操要刺杀自己,发出通缉,捉拿曹操。于是曹操在路过一座小县城时被官府拿住,而那县城的县官正是陈宫。陈宫佩服曹操的所作所为,不仅放了曹操,自己也弃了县官职位,和曹操一起出逃。二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受到热情款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欲擒二人报官求赏,因此杀掉其家人。得知误会后二人连夜离开吕家,却路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杀伯奢。而陈宫质问他时,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彻底让陈宫对他失望,陈宫不齿其所为,于是毅然离开曹操。

这个时候是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被害,曹操迁怒派人护送父亲的徐州刺史陶谦,于是出兵攻打徐州,一路之上,所过州县,不论官员百姓尽皆杀戮。陈宫以故人的身份去劝说曹操,曹操不听,反把陈宫气走。陈宫于是帮助吕布偷袭曹操的后方兖州,险些把曹操老窝端了,引发曹操和吕布的濮阳大战,曹操和陈宫也彻底成为敌人。

曹操和吕布争夺徐州之战,曹操大军围攻吕布,陈宫帮助吕布对抗曹操,陈宫表现足智多谋,慷慨重义,多番陷曹操于险境。可惜吕布刚愎自用,多次不接纳陈宫的进言,又沉迷酒色,误信陈登父子,最后战败遭擒,陈宫亦于下邳城南门被曹操部将徐晃擒获。白门楼前,曹操劝降陈宫,陈宫不肯屈降,曹操忍痛下令斩首处决陈宫。

3、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

白门楼之变,面对陈宫,想起昔日相处的情景,曹操并没有立马处决陈宫的意思,而是对其劝降,并以陈宫的老母和妻子儿子后半生来劝陈宫。可陈宫毕竟是坦荡的君子,他却认为自己不忠,所以不想苟活。甘愿受死。并以“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以及“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他们的生与死,就交给你了”这样的话回答了曹操的劝降。处死陈宫后,曹操送陈宫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并以棺椁盛载其尸,葬于许都,陈宫的家人也一直由曹操供养。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陈宫当年救过曹操的命,所以知恩图报,曹操虽然杀了陈宫,但罪不及家人,他们是无辜的,所以不但放过了他门,还供养了他们。

二是陈宫的高明之处,他说那句话显然是在为亲人找后路,想让曹操善待自己的亲人。他看准了曹操是一代枭雄,这要收买人心,壮大军队。三国期间,本身就是分分合合,只有成大事者才会不拘小节。曹操最终选择善待陈宫家眷,收获仁、孝的政治声誉,此时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期,必须紧抓仁孝这种名声大旗,为自己带来巨大政治收益。

三是陈宫是曹操的知音。陈宫其实大可不必死的,原来犯过的错,曹操都可以既往不咎。然而,陈宫执意选择死,这是陈宫的坦荡荡的性格不允许自己活得太愧疚,毕竟原来还打算要曹操的命,这就算是背主忘恩了。他想给别人做一个示范,凡是背叛曹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曹操感念其良苦用心后,要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四是曹操佩服陈宫的骨气。曹操向来是一个看中骨气的人,越是有骨气,他越是看得起。而陈宫就是一个十分有骨气的人,从被俘虏到临死,没有说过一句饶命,所以,他要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五是曹操是一个爱才得人,为陈宫感到可惜。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惜人才的人,就像对待关羽一样,他一直是求才若渴的。对于不能为自己所用的陈宫,如今要杀了这个人才,自然觉得十分可惜。感念其才能,而替陈宫供养一家老小。

4、曹操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所谓“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曹操便是手沾无尽鲜血的枭雄,他的仇人多了去了,他想的过来吗?至于陈宫儿子报仇,曹操是完全不怕的,因为他是曹操,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家,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事实上他压根就没想,也没怕,与其提心吊胆想仇人,不如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强大自己。刘备、孙权联合都打不过的人,且为人多疑狡诈,他会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况且,曹操还是陈宫家眷的供养者,他会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小编认为:虽然陈宫与曹操反目成仇,最终被曹操杀害,但毕竟有恩于曹操,曹操感念救命之恩,不但不杀陈宫一家老小,还供养他们,可视为报恩之举。至于害怕陈宫儿子报仇更无从说起,因为曹操过于强大,陈宫儿子乃一介平民,如同大象与蚂蚁一样,没有可对比性,根本就不是对手,再加上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便陈宫的儿子长大也不会报仇的,何况还是养活自己的恩人呢?

不知道大家看完后,如何认为?假如你是曹操,你会怎么做呢?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史载,吕布膂力过人,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特别擅长骑战,“号为飞将”。

在猛将如云的东汉末三国时期,若论武力值与骁勇,无人可以匹敌吕布,民间素有“一吕布,二马超,三典韦,四赵云”之传说;关于三国猛将武力值排序还有一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不论怎么排,吕布都在第一。

吕布之勇,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传说与演义小说之类有虚构、夸张的情节,不足为凭,但吕布的勇猛善战与高强的武艺却是见诸于史册的。

骁勇无匹、威震三军固然可嘉,但光有勇气与武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位名帅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坚韧的意志,足智多谋的韬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剽悍勇猛的吕布恰恰不具备这些素质。因此,史书对这位虎将的评价是:“为人反复,骁勇寡谋”。

吕布“有奶便是娘”,毫无远大目标,长期寄人篱下。他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跻身于诸割据势力之列,靠的只是一身惊人的好武艺。

由于他志大才疏,既不能审时度势,又无法未雨绸缪,不能在东汉末波诡云谲的政治、军事上采取正确而得力的措施,因此一直没有占据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就使得他长期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无法形成一股独立而具有威慑性的军事势力,似乎只想找一个靠山遮风挡雨,得以庇护。

吕布纵横沙场无对手,但他似乎没有明确的军事作战目标,谁给好处他就替谁卖命。比如袁术曾赠给他二十万斛谷米,他就为袁术去攻击刘备;张邈给他封了个兖州牧,他便替张邈打曹操,与曹操为敌。吕布的每一次军事行动无不被烙上朝三暮四、投机取巧的标签,这也是他失信于群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谁都不把他当可靠的盟友或值得信赖的部属,只是利用他或把他作为一种平衡、权宜的力量来使用,慧眼如炬的曹操对吕布的为人看得入木三分,他评价说:“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吕布逃离京师后,表面上独立成军,而且在六年的时间里频繁攻战,但都是为他人效命,火中取栗,费劲了力气,获利却很微薄,实际上一直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最后连下邳这样的小城都守不住。

吕布缺乏刚毅果决的领袖气质,加上优柔寡断,生性反复,因此常常受制于人。史载,公元197年,袁术在淮南寿春称帝,为笼络骁勇无敌的吕布,遣使为儿子求娶吕布的女儿,吕布认为攀上这门亲事有利可图,便将女儿交给袁术的使者带往寿春。

陈珪劝吕布,说曹操奉迎天子到许都,辅赞国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应该归附他,共存大计,如果你与袁术结为儿女亲家,必受不义之名,势必危若累卵。吕布本无定见,听了陈珪一席话立马反悔,立即派人追回女儿,还杀死了袁术派来的使节。更有甚者,吕布面临大事做决断时,还常常受老婆的影响。

史载,曹操率军围攻下邳,写信劝吕布投降,吕布见城外刀枪林立,人喊马嘶,心里着实害怕,便想献城投降。

谋士陈宫献上一计:“曹军远来,势不能久。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关于内,(曹军)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不过旬月,曹军食尽,击之,可破也” 。陈宫此计颇为高明,可谓用心良苦,也是用内外积极防御之策打破曹军集中力量进攻下邳的可行方案,大可一试。

吕布开始也非常赞成陈宫的计谋,准备让陈宫与高顺守城,自己率精锐的骑兵出城截断曹军的粮道,待曹军粮尽,再内外夹击,一举大破曹军。

不料吕布老婆(不知是不是貂蝉? )对他唠叨道:“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陈宫字)如赤子,犹余而归我,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复为将军妻哉” !

陈宫足智多谋,和曹操是老相识,曹操赏识他的才能,对他一向很好,他原先确实服务于曹操,因反感曹操奸诈狡黠,冷酷嗜杀的“奸雄”作风,遂投了心思单纯的吕布,对吕布尽心辅佐,赤胆忠心,可吕布老婆的一番胡言乱语与妇人之见,却使吕布对忠心耿耿的陈宫有了疑心,居然又改变了分兵守城的决心。

后来,吕布被部下拿获,献给了曹操。吕布,这位不世出的猛将,冲锋陷阵的虎贲,却跪在曹操面前哭哭啼啼地乞求放其一条生路,并表示愿意为其效命,最终不得而被缢死,曹操勒死了反复无常的吕布,却对陈宫释放出了善意,想招揽这位胸藏韬略的旧交为己所用。陈宫却不理睬曹操有收留之意而慷慨赴死,反倒和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吕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吕布最终命丧下邳,也可以看做被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所害。而陈宫的死,倒也让人为之惋惜,更为之唏嘘感叹。

曹操杀陈宫,或许有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的意思吧。史载,杀掉陈宫后, 曹操下令善待其妻小,好生供养其家人,并抚养他的儿子长大成人。

曹操是一个性格颇为矛盾的人。一方面他雄才大略,气度恢廓;另一方面他戾狠嗜杀,手段诡谲。在对待陈宫家人这件事上,他却展示出一位大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他杀陈宫并非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而且对陈宫的忠义颇为钦佩,因此陈宫死后他没有斩草除根,而是善待、供养其家人,至于什么陈宫儿子长大后或许会替父报仇之类的想法与担忧并不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或许这样做也能减轻一些他内心的惋惜、愧疚感吧。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这件事还是得从源头说起,即陈宫之死。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和曹操大将夏侯惇的援军,迫使曹操亲自出马,率大军围攻徐州,形势对吕布不利,就让他动起了投降的心思。陈宫当即表示反对,陈宫认为,曹操大军远来必不可久持,若是吕布率步骑主力出城驻扎,陈宫驻守城内,两地互为犄角,要不了多少时间,曹操就会因为缺粮而退军。然而,吕布并未听从,曹操久攻下邳不克,也已经没有了耐心,决水围城,致使下邳城破。吕布出城献降,被曹操所杀。

而陈宫,曹操选择了劝降。 史书记载,曹操攻克下邳后见之,与语平生。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吕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曹操笑曰:“今日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曹操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皆在明公。” 曹操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曹操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正军法。”遂趋出,不复止,曹操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曹操善待其家。



可以看出曹操非常不愿意杀陈宫,奈何陈宫宁死不降,一心求死。

曹操是个非常惜才的人,讲究唯才是举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早年在袁绍军中当幕僚,官渡之战前前写过一篇为《为袁绍檄豫州文》,将曹操祖孙三代骂了个遍,官渡之战后,曹操剿灭袁绍,陈琳被俘虏,曹操爱其才,并未做深究,纳为军师祭酒。


这一次剿灭吕布军后,曹操也本想按照老规矩将吕布军中的人才纳为自己的麾下,尤其是陈宫。陈宫与曹操的私人关系不错,更成为他立下过大功,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阵亡,兖州陷入了权力的真空,是陈宫通过手段说服了济北相鲍信,迎立了曹操作为新任兖州刺史,让曹操有了争夺天下的地盘。这份恩情曹操一直记着,所以在下邳城破后一直苦劝陈宫投降,陈宫死后曹操也很伤心。


至于说曹操为何在杀了成功之后供养陈宫一家老小,因为陈宫虽然曾经反戈一击,使曹操差点失去根据之地,但曹操对陈宫还是有情谊的,更何况这是老友的遗嘱和自己和诺言。至于说曹操难道真的不怕陈宫后辈报仇吗?答案是真的不怕。

一,曹操从小起就不是一个怕事的人,他的养祖父是深受皇帝宠爱的太监曹腾,父亲曹嵩也在朝中担任大官,出生虽然不太好,但是曹操的家境非常好,20岁的时候,举孝廉成为了洛阳北部尉,楞头青一个的曹操,在刚上任不久就杖毙了当朝皇帝最宠幸的太监蹇硕的叔叔,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皇帝最宠信的太监可是权倾一时,幸好曹操自己后台也硬。

二,吕布手下有一将军名秦宜禄,秦宜禄前妻杜氏貌美如花,被关羽看上了。所以在公元198年曹操攻打下邳的时候,眼看破城在即,关羽就亲自前往曹操大帐跟他说这事,希望城破后迎娶杜氏,曹操一想多大的事啊,答应了。但是曹操爱人妻的毛病关羽大概也知道,不放心的他几次三番去找曹操说这事,一来二去的曹操也就上了心。心想:“这关羽当世豪杰,什么样的女人能被他念念不忘,我得先瞧瞧。”这瞧着瞧着就出了事,曹操看上了,纳为了夫人,把关羽郁闷了良久。好在郁闷归郁闷,毕竟没什么行动,下面这位就不同了。

三,公元197年,曹操大军进击宛城,自认不敌的张绣献城请降,原本这事就算了了,但是曹操风流成性,每次出征不收编几个美女他心里痒痒,看上了张绣的婶娘邹氏,当即纳入房中欢好。这让张绣恼怒非常,趁夜发起反叛,重创曹军,杀曹操爱将典韦、侄子曹安明和长子曹昂,更使得丁夫人与他决裂。即便是如此,曹操依旧如此,到处收编美女。

曹操征战一生,杀人无数,仇人亦无数。但他党羽众多,权倾朝野,仇人往往还未伤到他已经遭到清理。再说陈宫智计出众,在吕布账下时更是手握重兵,曹操尚且不惧。陈宫子孙才情远不及陈宫,且无兵马,为何要怕陈宫子孙的报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