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祕: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家長想報班,機構想賣課。

魚sir作為一名奶爸,自然也收到了不少“廣告轟炸”。前不久,我差不多天天能在朋友圈刷到這條廣告。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廣告視頻裡是在做一道數學幾何題: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當大家看到這道題的時候,是不是會生出動手數一數的心思?然而機構告訴你,並不需要!

只要“掌握數學新思維”,做幾個簡單的加法就好了(如下圖)。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有沒有感覺很神奇?難道是自己打開數學的方式根本就不對?

“這傢伙!孩子要學會了這種思維方式那還了得!以後數學成績還不得逆天!”

01思維≠奧數

一旦懷有這樣的心思,家長很可能就走進到了思維課的誤區

敢問大家,你讓孩子學習思維課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孩子會解更多的題嗎?

不!那是奧數應該做的。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思維課面向的孩子大多是4-9歲,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思維課更大的價值在於擁有數感,親近數字,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說過,雖然思維類課程和數學學科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十分相似,但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思維類課程並不追求解題方式更多或者速度更快。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其次,思維類課程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教學大綱,所以很難去衡量孩子的掌握情況。

於是有些機構為了讓家長有獲得感,便在課程內容上加入了很多知識點。

如下圖是一門報價9塊9的課程,看上去是不是滿滿的獲得感?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然而這樣一來,好好的一門思維課,活生生變成了一門數學補習班!那我們到底該以數學學科的標準去衡量它?還是從思維鍛鍊的角度去衡量呢?

2、數和數學思維

上文說到,思維類課程,是要讓孩子擁有數感,親近數字,那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數?

3歲:數對他們來說只是懵懵懂懂的概念,1就是1,1個蘋果就是1個蘋果。

7歲:數的意義變得豐富,1是1個蘋果,也是1筐蘋果。

12歲:數字可以是x,可以是y,可以是未知的。

15歲:數函數,也可以是某個空間中的座標。

可以看出,孩子對數的理解,是從具體延伸到抽象。而這個規律是隨著大腦發展的,是合理的,作為家長不宜拔苗助長。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對於3歲小朋友來說,理解數字基本是靠背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明白1+2=3卻不知道2+1等於幾的時候,要抱有理解的心態。

而等孩子稍大一點,大腦開始對數序有了更深的感知,那麼一切就顯而易見,孩子不需太費力就能得出2+1的答案。更難的數學概念也是如此。

數是一門需要懂得的藝術,其實質是要以孩子的認知能力為前提。

通過源於生活的學習,讓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傾向長期維持在一個比較合適的水平上,為未來的學習做好心理狀態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

而超過孩子認知能力的提前學習,其實只是在無數次地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它和思維能力,已經沒有關係了。

3、好的思維課如何表現?

綜上所述,魚爸認為,好的思維課至少是這樣表現的。

•教學方法上:

是從認知概念入手,還是從啟發入手?

下圖是某知名上市公司的數學思維課程學習目標: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以及教學要求: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很顯然,這家機構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認知概念入手。只是告訴孩子數是什麼,不斷鞏固數的認知。

這種學習方式,其實是不符合低齡兒童的學習規律的。

南京大學的兒童數學教育專家張俊教授的《幼兒如何學數學》一文寫到:

“數學知識是一種什麼樣的知識?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知識。抽象的邏輯思維是從具體的外在動作逐步內化,然後在頭腦中進行重新的構造,最終形成一種抽象的邏輯關係......孩子要從動作的邏輯到抽象的邏輯。”

兒童數學教育家張俊,《幼兒如何學數學》

也就是說,孩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應該是被動的知識灌輸,而應該是孩子自己在動作(遊戲、生活)中進行琢磨出來的。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樂高課程才越來越受家長們青睞。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所以我們在孩子平時上思維課程的時候,不妨悄悄觀察一下,思維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題目時,會很快地說出答案,還是給小朋友去思考規律的時間?

當然,這種啟發式的教學對老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而且起效較慢。

但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從具體的事物中,培養出思維邏輯,建立起對數的理解,從真正意義上保護了孩子對數學的熱情以及真正運用數學的能力。

好的思維課程,不應該是一個告知數學,而是讓孩子感知數學、愛上數學的過程。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教學體系上:

我有個朋友,是十幾年教齡的數學老師,他的孩子也在上思維課。對於數獨、時鐘遊戲這類的教學方式,他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在他看來這種教法的確耳目一新,能抓住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但是,機構的教學體系是有問題的。

在陪孩子上課期間,他發現課堂上雖然會講很多知識點,也鍛鍊很多能力,但是知識點很零散,能力鍛鍊也是不成體系的。

今天講拼圖鍛鍊歸納能力,明天講積木鍛鍊推理能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方式,孩子很難把學過的知識串聯起來,更別提運用的生活之中解決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了。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呈“體系化”,是一門好的思維課程最大的特點。

家長在報思維課之前,可以先了解清楚機構的課程體系。比如同一個知識點,是否有給孩子足夠的練習;是否有足夠的同類拓展;整個知識體系是否過於偏重計算等等。

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對孩子的學習幫助其實挺大的。

這裡說到是否偏重計算的問題,魚爸不得不再囉嗦幾句。學的計算能力很重要,但是在學齡前的階段,我認為不能過於強調。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上圖是某線下機構數學思維課程的教綱,讓5歲孩子用這種公式學習的方式,效率是會很高,但也會傷害到數感的養成。

因為公式有固定的計算步驟,低齡階段的孩子無法理解背後的原理,只能一味套用。這種計算的方式,是沒有思維過程的。

沒有思維過程,意味著每次都只是進行著程序上的機械性重複,而無法發現其中的規律與邏輯,久而久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固化”。

魚sir見過看到過好多一二年級孩子,他們超前學習了除法,能很熟練地計算著666÷222=3,但在綜合算式中,怎麼都看不出——666 是 222的3倍。

這就是大量程序化計算練習的危害。

深度揭秘:數學思維機構陷阱,報班這些坑千萬不要踩

斯坦福數學教育學教授 Jo Boaler曾說過,大量程序化的計算是培養數感的天敵。而失去數感的孩子,在數學思維上的建立和未來對運算能力的掌握上都是比較弱的。

所以低年齡段的孩子在選擇思維類課程的時候,家長要多留心機構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教學體系上是不是給了過多公式讓孩子熟悉和套用等。

當然,不要覺得數學啟蒙交給機構就可以了,還要把學到的思維方法運用到生活中,讓機構和家庭做好結合,才是真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最好方式。

不然的話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孩子寶貴的學習熱情和時間。我是魚sir,有孩子學習或者選課上的問題可以頭條留言置頂處找到我或者私信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