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诞不允许脱口秀演员在《吐槽大会》说“谐音梗”?

纸上影风向飚


说到《吐槽大会》,现在基本上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搞笑的节目,用不一样的方式,来给自己洗“白”。

为什么李诞不允许脱口秀演员说“谐音梗”,是因为李诞觉的“谐音梗”太没技术含量了,有点低俗,拿不上台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不应该拿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谐音梗”来糊弄观众。

在节目中,只要一提到“谐音梗”,李诞立马就出现在镜头前,搞得李诞也很无奈。

这就好像在暗示说:完了吧,让你说“谐音梗”,老板都不满意了吧。

但事都并非如此,反而现场观众反馈特别好,演员们也把这个“谐音梗”的梗,表演到了极致。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






普通人大熊


在《吐槽大会》这档节目上,一直有一个明令禁止的规定:不允许脱口秀演员说“谐音梗”,若脱口秀演员违反了此项规定,则会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为何《吐槽大会》这个节目会有这样奇葩的规定?“谐音梗”其实也是一种笑料,和那些精心炮制的段子一样,同样能够引人发笑,同样符合这档节目的宗旨。

对于制片人李诞的这个规定,许多观众都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只是偶尔会听到脱口秀演员们在台上提及此事。关于真正制定这项规则的原因,也让人十分的不解。下面是愚记君的猜测:

第一:“谐音梗”属于低级笑料

因《吐槽大会》而出名的几个脱口秀演员,都算是业内脱口秀演员中较为优秀的选手,比如李诞、池子、王建国、呼兰、卡姆、庞博等等,他们都是专业的脱口秀演员,更适合说一些高级的段子,而对于“谐音梗”这种常人都能想得到的低级笑料本质上是不屑的。

第二:“谐音梗”无养分,不具有回味价值

在《吐槽大会》这个舞台上,诞生了许多精彩的段子,在捧腹大笑之后每每回想起还有余味。虽然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在写稿时已经极力避免“谐音梗”,但对于嘉宾而言,“谐音梗”才是他们最容易想到的笑料。

虽然大部分嘉宾都有编剧写稿,但在临场表现时难免会卡壳,在紧张时很容易借“谐音梗”来缓和气氛。从第一季到第四季的《吐槽大会》,已经有许多嘉宾都说过“谐音梗”,但如今却已经想不起这些低级的笑料,这也能说明李诞为何不允许“谐音梗”出现在舞台上。

比如,最近的一期,一位嘉宾说了“刚的锅”和“郭德纲”的段子,虽然把观众逗乐了,但仔细想来,这样的段子其实非常的肤浅,显得毫无养分。

第三:“谐音梗”不具有新颖性

“谐音梗”无论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还是对于专业的脱口秀演员而言,都是很容易就信手拈来的笑料,就连幼稚园的小孩都会,没有经过精心的炮制,“谐音梗”连包袱都算不上。而出现在《吐槽大会》舞台上是“谐音梗”,基本上也已经有很多人都想到了,不具有新颖的段子,看起来就像是老生常谈,显得十分的低趣。

第四:“谐音梗”拉低《吐槽大会》的级别

从前三点可以看出,“谐音梗”看起来真的很low,这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或许可以当成一个简单的笑料,但如果从《吐槽大会》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口中说出,则不仅会拉低脱口秀演员的气质,还会显得《吐槽大会》这个节目也非常的low。

而李诞自诩《吐槽大会》可以代表中国的脱口秀王国,既然李诞强烈的抬高这个节目,就一定不会允许脱口秀演员说这种低级笑料。

严格把控脱口秀演员的输出,其实对于《吐槽大师》这个节目而言,乃至于对所有节目的观众而言,这都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虽然四季下来,《吐槽大会》的评分一直在下滑,而通过本季也能看出,节目本身也做出了很多的改变,以及把之前做得好的点进行了还原。而李诞自己也基本上在后面这些期节目也都亲自上场了,李诞和团队们付出的努力还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为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吐槽大会》会越来越好。


愚记谈娱乐


拒绝谐音梗是对的,也不是谐音梗多么低级,而是谐音梗被相声界玩坏了,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拉仇恨,以谐挥邪,葚至进行人身攻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几天郭德纲过生曰,同一天何云伟唱了一出戏,发了一个戏名《打面缸》就因为纲和缸谐音,于是一些人大作文章,借机生事。一些人借助谐音极尽污蔑之能事,把曲协叫做曲邪之类的比比皆是,当下相声界的相互声讨,互拉仇恨,谐音成了找茬的切入点。李诞大概不想步其后程避免在脱口秀界再出现这种状况,所以禁用谐音梗。


乙卞


本人看吐槽大会并不多,但大概知道《吐槽大会》的风格,之前也看过《故事王》,当初李诞也当过评委,那个节目里李诞对谐音梗可是深恶痛绝,在那档《故事王》的综艺节目中,选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要讲出关于几个图案的故事,真的非常难有时候,常常看到李诞痛斥这个“谐音梗”。

最近看综艺对“谐音梗”最直观的就是李诞参加的一档综艺节目《故事王》中对谐音梗的痛斥,当时题目是5个图案,4个不同姿势的拳头,一个钓鱼的老头,这个选手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全,全,全,全是鱼”,虽然晋级了,效果也挺好,但李诞显然不太高兴,这究竟是为何呢?


说到这个“谐音梗”,我脑海里不得不浮现一个综艺圈的大前辈人物,他就叫吴宗宪,可为什么提到“谐音梗”,就要提到他呢?

从很早以前,对岸同胞的娱乐圈的发达程度远远胜于我们,那个时候的综艺节目的表演方式还是很粗放的,或者很原始的,特别现在回过头看当时那些娱乐节目,到处都是这些“谐音梗”,无论当初对岸演艺圈的著名主持人,张菲,还是吴宗宪,猪哥亮,这些老一辈的主持人,他们的主持风格很多时候都充斥着各种谐音梗,虽然很好笑有时候,但这种过多的“谐音梗”,就会让观众,反正是我非常厌烦,非常油腻的感觉,这个现象在当时的娱乐节目中极其普遍,举个例子:台湾最好吃的蟹是哪里,YOYO。。后里蟹(holy shit)、、还有一种更好吃的是宝妈自己养的蟹、、YOYO,,宝蟹(bullshit),这种综艺效果实际上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已,真正的故事主线,综艺实际内容方面,很多时候,谐音梗可是有害而无一利。

吐槽大会,我想最终的节目效果是需要表演者开发自己的脑洞,运用演讲,表演,等技巧,把一个故事说好,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只为了好笑而好笑的堆砌“谐音梗”,不沉迷无止境的“谐音梗”,不光是对表演者要不断磨练自己临场表演、创作能力的鞭策,还是对节目质量保障的需要。



全球综艺汇


谐音梗技术含量极低,且并不好笑,属于劣质的、不高级的、偷工减料的笑点,为人不齿。

另外不准说谐音梗也成为了一个梗。


浅海深处


对于脱口秀来讲,谐音梗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包袱响,观众接纳度高的梗 ,反响会特别好,像王建国的很多梗;

但是有些梗,是现场观众及嘉宾当时接不住、联想不到的,或者是比较生硬的梗,这样会使整个气氛非常尴尬,而且这种情况是不可控因素,对于节目的整体效果及口碑都会受影响。

所以,李诞没有完全拒绝演员们段子里面带有谐音梗,只是使用需谨慎,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




不吃草的兔歪


哈哈,这个很讲道理。

我怀疑脱口秀考评机制可能是,每分钟,或者每一百字,必须有多少个梗,然而谐音梗太简单了。

个人审美评判不同罢了。李蛋这种职业选手,又是老板,肯定要求高一些。

网上也有批评一些其他喜剧低俗,李蛋可能觉得谐音梗比较低级,没营养。

我觉得其实还好。只要好笑就行了。

例如建国说:别人说我好钢啊,我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卡姆回复建国这个梗:说建国拉低了幽默的门槛,简称you can!

还有卡姆吐槽程璐那个。

程璐:都是因为跟着卡姆去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地方,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染上了恶习。

主持人:是赌博吗?

程璐:不,是谐音梗!

程璐:第一次见到建国,见过建国,建国见过,见过!

这节目可能还要播出,继续期待吧。万恶的谐音梗。

哦,对,还有建国那个,朋友生病很乐观那个。

建国:李哥,听说你得病了,还好吗?

李哥:还叫啥李哥李哥的,我现在脑子里长了个瘤,以后叫我刘哥。

我觉着挺好。李蛋那个是偏见,我不认同。


别说人间不值得


第一:“谐音梗”属于低级笑料

第二:“谐音梗”无养分,不具有回味价值

第三:“谐音梗”不具有新颖性

第四:“谐音梗”拉低《吐槽大会》的级别


狼若回头必有理由161829324


可能绝对会拉低自己节目的档次吧。应该再加一条不允许吐槽个人,其实吐槽人也会拉低自己节目的档次,与那些拿搭档取乐的低级相声混为一谈。


hello周星星


因为他们都是谐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