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让你对中国电影感到失望?

影视范特西


中国的电影有让大家失望吗?这个问题应该留给咱们中国的电影观众。首先我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大部分的电影拍摄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就是商业味有点太浓了,导致了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电影视乎没有什么进步。来来会都是那些题材,没有太出众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该是对中国的电影失望,应该是对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而感到失望。那中国的电影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中国电影内容局限

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们中国拍摄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电影拍一千遍都不会腻。而且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素材点,可能就是导演不一样了。那为什么会局限于这样的素材呢?首先第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题材电影有观众买单,观众喜欢愿意去看这样的电影。第二点咱们拍摄这样的电影的经验足呀,拍了那么多肯定拍起来那是行如流水呀。拍这类型的电影肯定是把拍电影赚钱是放在第一位的,管什么局限不局限。这样一来拍摄的内容的就局限了,开始就会不懂得思考,不去做电影上的创新,因为害怕失败赚不到钱观众不买单。当大部分电影的拍摄者都抱有这样的心态的时候,中国电影如何进步如何创新。

中国电影创新需要观众支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某些大导演计划拍摄一些比较创新有挑战性的电影的时候,首先换来的是大多数人的质疑对比。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去对待中国电影。要知道熊熊烈火被你这样一大盆冷水下去,不灭也难重新再次燃烧起来。特别是当中国电影开始去拍摄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的时候,那观众的吹嘘声可远远比支持的声音要大。在此想问难道中国的科幻片真的比国外的差?真的中国拍摄科幻片就是“死”?我想如果你真的支持中国电影,喜欢中国电影那作为观众的你们就应该是全力的去支持咱们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都是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那电影发展那也应该一部一部拍摄积累下来的。中国电影的发展不能是一股脑的横冲直撞。说什么中国没有这种类型题材电影,就立马说要拍摄代表中国什么什么的电影出来。其实说到底中国电影的创新,应该是立足于观众喜欢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认可,那也不是一部两部就可以满足的。所以要做到“任重而道远”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中国电影发展起来。中国是可以拍摄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片,而且不仅仅是科幻片还有很多类型的电影在等着我们去挖掘。


Demon独秀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去年李易峰力压段奕宏得到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了吧

(哦不,是前年了吧)

如果说是张译或者夏雨获奖的话,我可能会失落,为特别喜欢的老段骂骂咧咧过过嘴瘾打抱不平一下。

但得奖的是李易峰……还是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憋屈,就是特别憋屈,这特么是什么事啊……

还失望个屁啊,简直就是绝望嘛*

我是真真特别喜欢老段烈日灼心演的这个伊队长,

我第一次发现配角警察角色能演得这么具有感染力,也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中年男人竟然有这么……性感,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荷尔蒙移动反应堆(也不知道这样形容准不准确)

但是他输给了老炮儿的李易峰,说实话,演技碾压这个角色都不需要贴图证明的,可就是输了。

老炮儿我看过后,李易峰演的角色叫啥名我都不知道。

如果我在荧屏里看到认识的明星,有一种我会嚷嚷出来“欸,这不是xxx吗”,然后这个角色的名字在我心里就叫xxx,比如古剑奇谭里面的李易峰,盗墓笔记里面的李易峰,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还有一种,我不会说出他的名字,嘴角上扬,不动声色的窃喜。好像一下子忘记了他真名叫什么,然后记住了这个角色的名字。比如《士兵突击》里面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龙文章,《烈日灼心》里面的伊谷春。


七炫小剧场


无趣酒馆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最近一年或者两年。


谈不上失望,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也没资格对中国影视剧感到失望,但确实有些事情真的......其实这个现象许多真·影视大咖也不止一次说过了,最有名的有王劲松老师和刘德华老师,都对行业内某些现象公开的指责过。个人总结了一下,包括各大咖老师们的言论和看不惯此现象的网友们的理由大致如下:


1:流量网红当道,先成团再单飞的不成文规定,连字都认不全的就去拍戏了(让电影学院的学生欲哭无泪),脑残粉们还TA有多努力,不行你上啊的花式捧(这里不指真正有才华和演艺天赋的极少数人)


2:颜值即正义,赞助即正义,流量即正义


3:会背台词而感动自己,不会背就改成1234567


4:主要综艺玩一玩,业余时间拍拍戏


6:铁打的剧情流水的演员(固然有优秀的作品,这里是指某些套路式的剧,当然也不少)


7:演戏事业家族代代传,学历文凭无所谓


8:还有的粉丝支持抄袭的

......

的确,从某博网友们看法中凝练这么几条,确实也不止这几条,这点我也承认。


我觉得过度营销演员有什么好呢,只有对演员们自己好,可是全国的演员行业的人毕竟占少数。我们需要倡导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即使不可能,那也要有这种趋向,在我们的一个四线城市,家长让那么小的孩子们误学业课去上各种艺考班的不占少数,还云云出名要从娃娃抓起,功利心太强,这才是真正让人失望的。电影学院那么多学生,出名的只有从小出名的那么几个(他们我绝不批判,毕竟人家学历文凭有了,科班出身名正言顺),其他人却连初中都没上过的单凭不知道是不是纯天然的长相的某些人都不如,作为局外人的我都为他们感到不公。


以上陈列现象不是批判影视剧行业,也不是失望,这只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影视行业中一点点令很多人都不太满意的不和谐的小因素,脑残粉勿和我辩论(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但我不向你们出击),钻牛角尖者勿和我辩论,咬文嚼字者勿和我辩论。

对中国影视剧还是要有信心的,怎么能谈失望呢,


无趣酒馆


不请自来还望见谅,大家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高能影视团

前段时间做过一次悟空问答,问题是:中国电影何时能赶超好莱坞电影?当时我就给出了肯定的否定答案!

正好做这次回答,我想详细的表述一下我的原因,中国电影让我感到失望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审核制度

国产电影的审核机制真的如同虚设,这就导致了太多太多三流导演伙同某些大款的二奶、三奶或者是干女儿成就了无数毫无营养的烂片,这种影片的标配就是;浓妆艳抹的俊男靓女,露腿露胸,有钱就能拍电影,拍电影就会出名的风气一直作祟,国产电影怎么会好呢!

2、流量明星占据主导

明星就是明星,演员就是演员,我感觉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拍电影就应该找演员,演员的演技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再好的剧情,演员演技不到位,都会让影片大打折扣,《上海堡垒》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这部上映两个月惨遭无数人唾骂在豆瓣狂砍2.9分的国产“科幻大片”,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我相信,中国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盲目的跟随效仿,只有踏踏实实做出自己的东西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是高能影视团,喜欢我的加个关注,一起开心的聊电影吧!


老电影社区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前年李易峰力压段奕宏得到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了吧

如果说是张译或者夏雨获奖的话,我可能会失落,为特别喜欢的老段骂骂咧咧过过嘴瘾打抱不平一下。

但得奖的是李易峰……还是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憋屈,就是特别憋屈,这特么是什么事啊……

还失望个屁啊,简直就是绝望嘛*

我是真真特别喜欢老段烈日灼心演的这个伊队长,

我第一次发现配角警察角色能演得这么具有感染力,也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中年男人竟然有这么……性感,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荷尔蒙移动反应堆(也不知道这样形容准不准确)

但是他输给了老炮儿的李易峰,说实话,演技碾压这个角色都不需要贴图证明的,可就是输了。

老炮儿我看过后,李易峰演的角色叫啥名我都不知道。

如果我在荧屏里看到认识的明星,有一种我会嚷嚷出来“欸,这不是xxx吗”,然后这个角色的名字在我心里就叫xxx,比如古剑奇谭里面的李易峰,盗墓笔记里面的李易峰,老炮儿里面的李易峰。

还有一种,我不会说出他的名字,嘴角上扬,不动声色的窃喜。好像一下子忘记了他真名叫什么,然后记住了这个角色的名字。比如《士兵突击》里面的袁朗,《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龙文章,《烈日灼心》里面的伊谷春。

我也是第一次觉得“票选”和“实至名归”这两个词怎么就这么讽刺呢……

我真真是非常失望……

失望有一大堆特别喜欢看《摆渡人》的演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资源,每天粘贴在热搜榜上搔首弄姿;

失望有一大堆粉丝谩骂《盲山》导演李杨是想蹭国外影后热度的野鸡导演,这些跳梁小丑在网络上带坏风气;

失望有一大堆颇具影响力的影视自媒体,整天就是鼓吹一些个流量明星的努力和进步,就差给他们发奖状鼓励一下。


然然影视界


现在的电影市场把观众的口味变得很奇怪了,有个性的有深意的电影观众不愿意看。反倒有流量小鲜肉的电影票房一路升高且好评不断,让很多电影人感到寒心,创造的激情热情被打击。中国的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导致电影人们不敢拍,不知道拍什么,为了盈利只得迎合市场,周而复始,中国的电影业越来越down。好在现在有些许电影人开始觉醒,中国渐渐也开始出现好电影了。虽然有瑕疵仍存在不足,用一句常对小学生说的话说就是,勇气可嘉值得鼓励!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呢

壹哥剪辑


2013年,人们文化消费的最重要选择就是看电影。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竟然飙升到217亿。可是,如果要问起这一年有哪部电影令人怦然心动,很多人也许都会失望地摇摇头。  正在十大主流网络媒体火热展开的第5届华语电影“金扫帚”奖,是对中国电影“最失望”之处进行的一次盘点。据最新数据统计,列“最令人失望影片”前三名的影片依次为《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私人订制》。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郭敬明、孙健君和冯小刚也被标注为“最令人失望的导演”。  尽管说,对有些的网络票选不应轻易盲从迷信,但是,在评选“最烂电影”这件事上,由于是评选主体的自由选择,体现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自然也就能够被赋予某种“民主的色彩”。从某种意义讲,“金扫帚”奖也可以说是网络民意关于电影文化选择的意见表达,是对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审美与价值的自由梳理,是一次围绕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批评是具有自由、独立、民主的特质,“金扫帚”奖给人的感觉,也比一些官方设置的“表扬奖”更符合公众内心的价值判断。   比如,郭敬明一人能够有“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最令人失望编剧”3项上榜,说到底,也就是因为更多人清晰看到,郭敬明虽然能赢得市场,但依旧无法获得价值认同,得到文化尊重。  原因并不难理解。依然一副“青春美少年”范儿的郭敬明,从图书到电影在市场上一路飘红,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但他始终未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担当的文化偶像,原因也就在于,他制造的文化产品无法助推社会的公共精神与人文情怀。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年轻人缺乏文化价值判断的年代,郭敬明关于风花雪月的小资呓唔,以及使用投机倒把式的市场写作,可以带来时尚、前卫、享乐这些表层的直接观感,但是,人们在沉静下来之后,因为无法从中发现可以沉淀的价值,最终还是会给郭敬明一个明晃晃的“差评”。  虽然人们都不希望郭敬明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郭小四”,但是,少不更事,多少也容易让人有所谅解。然而,冯小刚一而再,再而三去摘取“最失望”的电影奖,无疑就扫了公众关于文化的兴致了。毕竟,冯小刚绝对不是因为缺少文化价值判断,从他以前一些电影作品,包括微博言论,也都能清晰感受到他对文化价值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问题是,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在巨大的票房利益面前,冯小刚没有选择真正从人格上站起来,对作品负责,对文化负责,对艺术负责,对价值负责。特别是,在《私人订制》被公众普遍标注为“烂片”遭到炮轰的时候,冯小刚非但没有表现应有的反思与认知,反而对民意进行亵渎与侮辱。这就是最让人失望的文化所在。  “中国的电影阳痿,现在比十几年前更进一步,已经到了娱乐至死的地步。”日前,著名导演吴天明这样说。文化不能娱乐至死,而需要在公共责任中醒来。然而,这些年中国电影人闷头大发财,在文化工具性的导向下,中国电影要么直指经济利益,要么讴歌权力形象,既没有给人性留存空间,又不能提供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这样的电影自然就不可能具有让人尊重的创新力。  郭敬明、冯小刚等有着较高文化辨识度的中国产品制造者,让人“最失望”的,还是丢掉了文化的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支撑。如果电影不能传递符合公共诉求的价值精神,不能展现电影人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那么,就算电影年票房飙升到千亿万亿,背后的电影人也没有勇气说,他们是站着把钱给挣了。


农村宝妈说生活


大家好,酋长来唠两句。

中国电影近几年涌现出不少好作品,

但也确实一次次让中国影迷失望,

从李易峰的最佳男配角,

鹿晗《上海堡垒》中的“精彩表现”,

流量明星不仅充斥在脑残粉的圈子,

连中国的导演们也在为流量折腰,为票房妥协,

另外制度的不完善,

真正有演技的默默无闻,无戏可演,

样貌好的,露个面客串一下,票房都能爆,

一部分失望是对部分中国电影质量的鄙夷,

另一部分则是对部分中国影迷追逐快餐电影的无奈,

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吧!

毕竟爱之深,责之切,对中国电影的失望,也是希望国产电影越来越好。

<strong>


酋长侃片


我很少进电影院看国产电影。虽然目前似乎国内电影市场非常火爆,但是对国产电影没什么信心。票房不等于精品。目前的国内电影制作人一直在学习欧美,没有自己的创造力,我们是跟风者。对于国产电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尤其是以下两点:

1. 编剧能力

曾经中国电影也辉煌过,那是在80-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经典电影,比如《霸王别姬》、《活着》等等。但是这些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而且那个时代的编剧的文学功力很深,本身就是知名作家,出来的作品自然有底气。

而目前现状呢?内容空洞、缺乏原创力。没有好的剧本,拍出好电影那是妄想。

2. 弄虚作假之风

似乎中国人很擅长这一套。

淘宝商家刷单,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这一套已经进入影视行业了。电视剧刷收视率,电影刷票房。近期影视行业出现对赌协议的风起,更加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这行为饮鸩止渴,短时间似乎有效,但是长期的伤害了中国的影迷。

国产电影和国足,这是有对比的地方。


纪录之影


首先中国从来不缺演员,随着时代跟社会的进步选择演员这个职业的人已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但又有几个因演技而被火起来的,现在是个看脸的时代,但其实一直都是这个是无疑的,只是现在的大部分演员因为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导致拍戏时总是受不了这个受不了那个细皮嫩肉的经不起什么苦难的,台词可以说是一个演员最最最基本的,你连台词都背不住何以撑起“演员”二字。

有一位老戏骨是这么说的“台词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就好比士兵的一杆枪,你上战场不带枪的吗?你要不要点脸。”让我们害怕的是以后如果老戏骨不演戏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外国影片把钱投在质量上,而我们呢,一个小鲜肉就要拿走多少的片酬呢?那这部影片制作效果能有怎样的效果我们可想而知了。

现在时常会看以前的影片,不是怀旧而是怀念,我印华仔有一场戏是被扇嘴巴的令我非常震撼,演完后脸都是红肿的,那种敬业精神真的没话可说,凭实力而红起来的人真的会让印象深刻,演技·实力·颜值样样在线这才是我们所想看到演员。希望中国的影片有一天可以所有人为之叫好,而不再是烂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