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屍檢報告出爐,證實與“非典”極度相似,命名亂象終止。


新冠肺炎屍檢報告出爐,證實與“非典”極度相似,命名亂象終止。


2月17日,《柳葉刀》雜誌發表了全球首份基於屍檢樣本完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病理特徵報告:報告中寫道,“COVID-19的病理特徵與SARS和MERS感染者的病理特徵極其相似。

該報告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包括中科院院士兼中心研究主任王福生教授在內的專家共同完成。

該報告的研究病例為一名50歲的男性患者,該患者於2020年1月8日至12日曾赴武漢旅行。1月14日患者開始出現輕微的寒戰和乾咳症狀,但未立即就醫,並持續工作到1月21日。1月21日,該患者出現發燒、發冷、咳嗽、疲勞和呼吸急促的症狀,1月22日確診感染COVID-19;確診6天后,該男性患者於1月27日宣告死亡。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從該男性患者的肺、肝和心臟組織中採集了活檢樣本,發現COVID-19的病理特徵與SARS和MERS感染者的病理特徵極其相。

2月11日,世衛組織己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即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的縮寫。

當天,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bioRxiv上發佈手稿,確定新病毒屬於現有物種,即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其中建議,在對相關冠狀病毒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將2019-nCoV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即“SARS-CoV-2。

2月18日,多位中國專家聯名在《柳葉刀》線上平臺刊發文章,對新型冠狀病毒命名提出了建議,呼籲將病毒命名為HCoV-19(“2019年人冠狀病毒”)。

發表文章的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命名為SARA_COⅤ_2有誤導公眾的嫌疑,會引起公眾恐慌。但是屍檢報告結果己表明了真象,再改一個與SARA不同的名字有用嗎?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將冠肺炎命名為COVlD_19,將新冠病毒命名為SARA_COV_2。把病名與病毒名分開。這次新冠肺炎的命名亂象才得以終止。

新冠肺炎屍檢報告出爐,證實與“非典”極度相似,命名亂象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