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很多人喜歡東北話?瞭解這段歷史,就明白了


東北話,一個不得不服的方言。


其實呢,東北人並不是不會說普通話,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夥伴,口語發音和平翹舌完全不在話下。像黑龍江話的東北口音本身就很輕,哈爾濱話更接近於普通話。
但為什麼大家喜歡東北話呢?除了家鄉親切的語言環境還有,發音實在很省力(感受一下拼音“r”和“y”的發音,是不是感覺後者更好出口?)。


為啥很多人喜歡東北話?瞭解這段歷史,就明白了


有個段子是,東北朋友和福建朋友玩成語接龍:東北朋友先來:心心相印……yin…yin……印賊做父!福建朋友搶答:……hu…hu……互相傷害!

東北朋友毫不示弱!答道:……hai…hai……害想咋滴!
……di…di……滴了算卦!

東北人說話的四大特點:
1.東北話普遍三聲比較多;很多在普通話中不讀三聲的字東北人習慣讀三聲,比如:脊(ji3)梁、撇(bie3)開、媳(xi3)婦兒、中國(guo3);
2.大部分東北人都不說r這個音,r聲母的字他們多會讀成y聲母,比如:東北人(yin)、吃肉(you);
3.都說四川人平翹舌不分,其實很多東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這個情況在東北也比較複雜,有的地區的人都讀zcs,有的都讀zh、ch、sh,還有部分人混著讀。
4.東北人習慣把o為韻母的字讀成e,比如:薄(be)荷、破(pe)爛兒;在東北,還有不少人會把普通話裡首字為一聲、末字為四聲的兩字詞讀成首字二聲、末字輕聲,比如:乾淨(gan2jing)、東西(dong2xi)、機器(ji2qi)。
除了發音和語調以外,東北話和其他方言最大的不同就是用詞,很多常用的詞都是普通話裡沒有的,也非常有意思,比如:撥楞蓋兒(膝蓋)、埋汰(不乾淨)、嘮嗑(聊天)、別扒瞎(說瞎話)、溜號(走神)等等。


如今的東北話是怎麼形成的?
雖然東北話很有特點,不過相比於其他地區的方言,它跟北京話、普通話是最為接近的,甚至很多研究方言的學者把東北官話跟北京官話歸到一類。
不僅如此,如今的東北話裡很多詞來自於其他方言。山東方言中的刀魚(帶魚)、炮仗(鞭炮)、嫌乎(嫌棄)和京、冀方言中半兒拉(一半)、捯飭(打扮)、開瓢兒(打破腦袋)如今都成了東北人的常用詞。

為啥很多人喜歡東北話?瞭解這段歷史,就明白了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得從東北話的形成說起。
明朝開始加強對東北管理,朱元璋時期,有軍人和家屬約39萬人定居於此。明中期(1542-1578)有200萬人從山東划船到東北。
到了清朝,大量滿族人跟著皇上南下來北京。雖然清政府對東北有封禁政策,但這也阻攔不了關內人對東北的嚮往,慢慢地,東北地區的漢人超過了包括滿族在內的其他民族,漢語也開始佔了上風。如今東北官話的形成主要源於晚清民國時期的兩次移民。

從晚清開始,清政府缺錢了,於是對東北採取了開禁放墾的政策,大量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開始闖關東。有研究顯示,晚清50年時間中,從關內移到東北的移民至少有1000萬。這麼多移民讓漢語在東北成為了絕對的霸主,不少滿族人會說漢語,卻不會說滿語。


為啥很多人喜歡東北話?瞭解這段歷史,就明白了



民國成立後的20年,東北又迎來了第二次闖關東熱潮,這次又有1000多萬人口來到東北。兩撥移民以山東人為最多、河北人第二,所以不少山東、河北方言成為如今東北話的一部分也就不算稀奇了。雖然兩次大移民使漢語取代了滿語,不過東北方言和地名還是保留了很多滿語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元素。在東北,捉迷藏被說成是“藏貓”,這裡的貓就來自滿語,是樹叢的意思。
吉林(這裡指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在滿語中有沿的意思,烏拉指江,吉林因在松花江邊上得名。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這一地名來自達斡爾語,有邊疆、天然牧場之意。
事實上,在東北地區,也不是所有人都說東北官話。最多一撥不說東北話的東北人來自遼東半島,也就是遼寧營口、丹東、大連一帶,他們所說的是膠遼官話,跟青島、煙臺、威海屬於同一方言區。
遼寧朝陽位於遼寧省的最西邊,以前屬於熱河省轄區,直到1956年劃入遼寧省,這裡的人一直都說北京官話。
最後,讓我們一同朗讀:

為啥很多人喜歡東北話?瞭解這段歷史,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