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疫“不接觸”“隔空送達”解糾紛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通化縣法院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創新工作方式,多措並舉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全力築牢司法防護牆。近日,通化縣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利用微信、電話等方式,及時高效化解一起行政賠償糾紛案件。

“蔡法官,您好,那些問題我想通了,我想申請撤訴。”

一清早,原告楊某打電話給正在防疫卡點值班的通化縣法院行政庭的案件承辦法官蔡宏超,突如其來的的撤訴消息讓蔡法官著實鬆了一口氣。事情還要從幾天前說起,關於楊某與某鄉政府行政賠償糾紛一案。

2018年,楊某在自家紅松林地裡種植甜玉米100多畝,同年8月,某鄉政府以違法種植為由,在沒有給楊某任何書面處罰的情況下,強行將甜玉米剷除,同時砍伐660株紅松幼樹。楊某對行政行為不服,向上級政府申請複議,上級政府做出複議決定書,認定某鄉政府的行政行為違法。隨後,楊某通過多種方式多次向某鄉政府提出行政賠償申請,某鄉政府均不予理會。楊某無奈,起訴至通化縣人民法院,要求某鄉政府賠償個人損失10萬元。

蔡法官在年前就對此案進行了審理,經過多次溝通疏導,釋法說理,雙方當事人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案件幾乎接近尾聲,但疫情突發,行政庭幹警也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為了保障防疫辦案兩不誤,蔡法官選擇趁熱打鐵,在值班結束時通過電話調解、線上調解的方式推進案件辦理進度,一次次不懈地努力,終於得到了當事人的理解,也打開了原告的心結。

考慮到現在是疫情非常時期,為了儘量減少人員流動與聚集,經與原告積極溝通,最終在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後,蔡法官採用微信方式向原告楊某釋明需要履行的法律程序,並向他進行了送達,這起案件終於塵埃落定。

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人們的工作生活均受到影響,但當事人存在的糾紛仍是亟待解決的。為積極響應相關疫情防治政策,保護當事人的人身安全,通化縣法院運用信息化手段,調整原定開庭安排,將面對面的法庭現場開庭、調解轉為線上隔空進行,以避免訴訟參與人聚集流動,確保幹警及訴訟參與人的防疫安全,也滿足了群眾的訴訟需求。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 劉振國 通訊員 姚博予 姜尚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