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CPU和標壓的性能差別有多大?耗電量呢?

校園小天地


目前最新的八、九代酷睿i5、i7低壓版和i5標壓版處理器均採用了四核八線程設計,只是在緩存、頻率和TDP功耗設計方面存在差異,所以性能差距並不是很大,標壓版性能更強一些,但耗電量也更多一些。而八代、九代酷睿標壓i7處理器採用了六核十二線程設計,性能比低壓版i7要高出很多,同時耗電量更大。

八代和九代酷睿i5、i7低壓版和i5標壓版均採用四核八線程設計,性能差距不是特別大

目前主流的八代、九代酷睿低壓版i5、i7處理器都是採用了四核八線程設計,TDP為15w,i7在頻率和緩存方面比i5處理器略高,性能也更高一些。而標壓版的i5-8300H處理器,同樣採用四核八線程設計,頻率和緩存比低壓版i5略高,和低壓版i7接近,但TDP為45W,遠高於低壓版的i5和i7處理器,所以標壓版的i5處理器性能比低壓i5和i7要高一些,耗電量相應的也更高。

八代、九代酷睿標壓i7處理器採用六核十二線程設計,性能比低壓i7要高出很多

八代、九代酷睿標壓i7處理器採用了六核十二線程設計,處理器的頻率、緩存比低壓版i7更高,而TDP也更高,所以八代和九代酷睿標壓i7處理器性能遠高於低壓版i7處理器,但耗電量更大一些。

由於最新的第八代酷睿低壓版i5、i7處理器都採用了和標壓版i5一樣的四核八線程設計,所以低壓版i5、i7處理器性能和標壓版i5差距並不是特別大,但功耗更低。所以如果對於筆記本的性能和功耗控制要求都比較高,可以優先考慮八代或九代酷睿低壓版i5或i7筆記本。如果對於筆記本性能要求較高,可以優先考慮選擇標壓版i5或i7筆記本,性能更強,但相應的功耗更高,耗電量也更大一些。


<strong>


智慧新視界


低壓CPU一般指的就是低電壓低頻率版本的CPU,這類CPU大部分用在筆記本電腦和一體機上,主要特點就是通過降低電壓和頻率來降低CPU的功耗,有時候也會減少緩存容量,但是整體性能和功耗與標準電壓CPU肯定存在一定差距,只是不用時期的CPU這個差距有所不同。

就拿目前最主流的8代酷睿CPU來說,i5-8250u屬於低電壓CPU,4核8線程設計,頻率只有1.6-3.4Ghz,設計功耗為15w,主要針對輕薄筆記本;而相應的標準電壓i5-8300H處理器也是4核8線程,但是頻率達到了2.3-4.0Ghz,緩存也增大到8mb,設計功耗為45w,主要針對高性能筆記本。

這兩顆CPU使用的架構相同,工藝相同,就連核心數量也一樣,但是由於默認頻率和設計功耗的不同,兩者性能存在明顯差異,尤其在多核性能方面,i5-8300H在3D渲染和國際象棋測試中比i5-8250u強4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較高的電壓和功耗標準可以讓i5-8300H更長時間運行在高主頻上,而i5-8250u可能只有短時間達到3Ghz以上的主頻,很快性能就會降下來,這些也是為了維持更低的能耗水平所作的妥協。

像i5-8250u這樣的低電壓CPU耗電量比標壓CPU少不少,市場上見到的一些續航10多個小時的筆記本電腦大部分都使用了低電壓CPU,所以如果你不需要很強的性能,不玩遊戲的話選擇低電壓CPU使用體驗更好,而對於續航不太敏感,需要高性能表現的用戶還是建議選擇標壓CPU。


嘟嘟聊數碼


同樣代數的情況下,低壓CPU和標壓CPU的性能差別肯定是比較大的,否則英特爾、AMD搞出的標壓CPU,如果耗電大,相對低壓CPU的性能優勢還不明顯,它們賣給誰?這不等於自己砸自己飯碗麼。

  1. 標壓CPU的特點是:性能強、耗電較高、筆記本電腦續航短;

  2. 低壓CPU恰好相反:性能稍弱、耗電較低、筆記本電腦續航長;

既然要對比性能,免不了測試。圖多,慢慢看。測試對比為標壓處理器i7-8750H,低壓處理器為15瓦版i7-8565U。

CineBench R15測試CPU的單核和多核性能水平,測試可以看出單核性能上,i7-8750H和15瓦版i7-8565U得分都為174分,無差距,但多核性能上,i7-8750H高出1.18倍,這和它默認主頻較高(2.2GHz)、內核多出2個(一共6個)、共享三級緩存更多有直接關係。(見下圖紅框處)


x264 HD Benchmark 5的視頻解碼測試的測試中(見下圖紅框處),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1.11倍(Pass1)和94.86%(Pass2).


在HandBrake x265視頻轉碼測試中,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1.06倍,見下圖紅框處。


Adobe Premiere的4K H.264轉碼測試中,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3.97倍。見下圖紅框處。


考驗辦公的Excel的蒙特卡洛模擬分析測試中,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47%,沒有前面的測試項目大。見下圖紅框處。


在考驗壓縮、解壓縮文件效率的7-ZIP測試中,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64%。見下圖紅框處。


在用Photoshop對大體積(2.44億像素)文件渲染測試中,i7-8750H比15瓦版i7-8565U領先51%。見下圖紅框。

可以看出,同樣代數的CPU,標壓CPU能吃能跑,一般用於遊戲本、便攜式工作站,這類電腦強調性能為先,塊頭一般在3公斤左右,電池續航不超過3小時,通常是在室內移動。

低壓CPU吃得少但耗電也少,各項性能大幅落後標壓CPU,一般用於輕薄本,這類電腦主要是移動辦公,強調續航和便攜,屏幕尺寸一般不超過14英寸。

至於耗電量的差別,從TDP指標看,標壓CPU耗電一般是低壓CPU的3倍。


魔鐵的世界


低壓CPU和標壓CPU,這裡想必指的都是筆記本電腦裡面用的,如果非要和臺式電腦裡面的桌面CPU比的話,還是算了吧!請不要自取其辱。

所謂低壓CPU一般都用在一些輕薄筆記本電腦上,功耗top也就在個15W左右,好處就是發熱量低,能耗小,散熱好壓,然後續航時間更久,一般後面帶U的就是低壓版本,比如i7-8650U。


再來說標壓,同樣也是用在筆記本上,前幾年的代號都是後面帶M或者HQ,HQ一般是用在i7上面,M用在i5上,現在標壓U後面以H結尾,比如i7-8750H,下面來對比一下這兩款CPU,這裡就不發圖片了,簡單來說一下子。


i7-8650U top 為15W,當然也能達到35W但是時間非常短暫,四核八線程設計,基準頻率為1.9GHz(手機的CPU都2.8GHz),睿頻至4.2GHz,Geekbench 跑分為,單核4200分,多核12000分,和手機差不多,可以看出看出Geekbench跑分是有多麼不靠譜了吧!


i7-8750H top 為45W,六核心十二線程設計,基準頻率為2.2GHz,睿頻至4.1GHz。Geekbench 跑分為,單核4600分,多核成績為18000萬分。


經過對比可以很容易看出差別,但是和桌面CPU的差別那可就大多了,這裡以桌面的17-8700K為例,同樣為六核心十二線程,但是功耗為95W,基準頻率為3.7GHz,睿頻可以達到4.7。GHzGeekbench 跑分為單核5800多核心25000,跑分僅供參考,可能也會受到其他硬件和操作系統的影響。


以上跑分數據來源於Geekbench官方數據庫,上面的年可能是瀏覽器原網頁翻譯有誤所致


瘋瓶兒


一般移動端低功耗版本的CPU我們稱之為低壓CPU(這樣說是可行的,這類CPU的工作電壓確實較低),實際英特爾官方並沒有把某一類CPU專門用低工作電壓版本來歸類過。近代'低壓'的特點是,型號後綴以U(Ultra Low Power,超低功耗,即超低壓,最常見的'低壓'就是指這一類)結尾,Y(Extremely Low Power,極致低功耗,即極致低壓)結尾(Core m也是Y的一種),與低電壓相對的版本一般稱之為標準電壓,簡稱標壓。

低電壓CPU:功耗較低、發熱量小、性能略差,但是省電並續航時間較長。高電壓CPU:功耗較高、發熱量大、性能較高,但耗電量較大。

同代I5標壓比低壓的性能最少高百分之十五,耗電量大概高三倍。

英特爾8代以上的低壓i5與7代標壓i7性能大概一致。


愛搗鼓的木子兄


我也不是什麼評測主,手裡正好用過兩臺同型號處理器的筆記本(一臺標壓,一臺低壓)i7 7700HQ和i7 7700U,標壓的是戴爾XPS15,低壓的是ThinkPad X1,X1不插電源時不開高性能,我寫文檔打字都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