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告诉你: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凡人刘邦,抛弃了战神项羽

刘项楚汉之争,也是演义里的战神与流氓之争,却以一种意料不到的方式结束:历史选择了流氓,放弃了战神。为什么?

暴力,以及暴力

先说说秦始皇。对于东方六国的人来说,秦就是虎狼,而这些虎狼的领导人那个叫“嬴政”的,不是人,是神,是一个暴烈无比的天神!六国消亡贵族族灭,一切抗争都灰飞烟灭。现在,那个“神嬴政”终于死了。

让我告诉你: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凡人刘邦,抛弃了战神项羽

如果可以选择,战争,还是和平?

但“神嬴政”的暴力印象还没有消失。这时候真正起来革命的,还是以六国贵族为首,那第一个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王的革命已经宣告失败,而且他的革命队伍中,六国贵族的力量十分弱小--大家并不是很喜欢这样一个纯粹的平民革命家。

这时,项羽横空出世,以另外一种暴力对抗旧暴力,这暴力甚至比秦王朝的暴力更暴力!这给了大家以莫大的希望。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也让大家感受到项羽暴力的可怕--每个人都可能被这暴力伤害--毕竟这个暴力掌握在一个年轻且不可控的后生手里。大家需要另外一个选择。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神一样的嬴政死了,大家才敢出来活动活动手脚,可不想再树立另外一个神。还好,这个神,天生的战略上的短视,肉眼可见,稍微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会选择离开--毕竟范增都不能在他那里取得成功,更不要说自己了。张良陈平等人的选择明白无误。张良在六国后代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敢于刺杀那个“神嬴政”的,可没有第二个人。

瞌睡来了送枕头,恰好这个时候,刘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机遇,比什么都重要。


家世和教育,可以没有,不要误导

看到项羽的后来,只能说他家族的教育是失败的。仇恨、复仇、恢复楚国荣耀,恢复项家荣耀--这就是项羽接受的所有教育。至于六国为何覆灭,项家为何失败,天下为何归一,秦亡后如何治理,这些问题,在项羽的世界里,完全没有。他面对秦军时的暴虐无视,其实只是仇恨浸染的结果,推翻暴秦报仇雪恨,是他的终极目标,至于其他,需要吗?

刘邦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他所有的高智商都来自于在家乡做游侠和乡长时的历练。造反是因为逃命,投靠项梁因为要找一个靠山。也许直到他接到“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的政治指令,才忽然发现,自己可能成为一个王呢。之后的楚汉相争,则是“关中王”之后的事,这时的刘邦,对于项羽的不满是一定的,既有对他不守承诺分封的不满,更多的,则应该是对项羽各项做法的不满。打倒一个暴秦,却又恢复割据状态,你是不是傻?为什么不建立一个统一的新帝国?割据明显是开历史倒车,结果就是再来一次战国游戏嘛。这时候不要说刘邦,稍微上点台面的人都知道,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才是正确的。可项羽那里,大家操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爵位,哪些人应该分封,还有,那个可恶的汉王周围是不是围得不够严实。满脑子的周王朝建国后的“封神榜”思维,不失败是老天都瞎了眼。历史都已经前进了将近1000年呐,老板,你还生活在远古时代吧。就连张良这个一心想恢复韩国故土的家伙,在咸阳分封后,乡土气息完全消失,一心跟着刘邦要建立一个大帝国。


战神,和凡人,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项羽具备一个英雄所应该具备的所有元素:战术上,无可匹敌;战斗指数,无人能敌。他欠缺的只是战略上的考量,而战略,他几乎不考虑,他只想复仇,想杀戮,想成功,想做无敌的传奇。他把最大的敌人--暴秦--打倒以后,又给自己制造了更多的敌人,这些敌人貌似没有暴秦那么集中强大的武装力量,但这些敌人分散而且狡猾,都是久经考验成熟坚定的革命者。

刘邦则刚好相反:一无是处。他需要好的战略高手比如张良等,他需要好的执行者比如韩信等,他需要能征惯战的人哪怕你是项羽的亲信比如英布都可以;他不是一个苛刻的人,所以他不要求手下人都完美,他需要的只是你的某种能力:张良的高度,陈平的阴毒,韩信的将兵,郦食其的口舌,彭越的飘忽,萧何的稳重,季信的忠诚,甚至有些人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只做一件事情,告诉别人,你不想跟项羽混了,比如九江王英布。

抵达咸阳,对于当初从江东出发的两路革命军来说,似乎是到了一个终点,因为到达咸阳就意味着暴秦这个终极敌人的灭亡。但在这个光辉时刻的表演,却明显预示着刘项二人的政治差异。刘邦“封府库、闭咸阳,约法三章”的政治主张温和而长远;项羽的“杀子婴、焚阿房、彭城楚霸王”的政治主张则暴力而短促。一旦踏上更高政治舞台的时候,二者内在品质所彰显的光辉,大相径庭。如果项羽来到咸阳,比刘邦更宽容更温和,则刘邦也就将只是惊鸿一瞥的咸阳过客而已。

咸阳,这个时候的刘邦,才真正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性格,真的可以决定命运

贵族作风严谨的项羽,和平民风格的刘邦,自然是不同的。

项羽苛刻,刘邦宽宥;项羽严格,刘邦宽松;项羽是战神,刘邦是酒神;项羽所有的事情自己扛;刘邦所有的事情能有人代劳自己绝不动手;项羽暴躁,刘邦温和;项羽如狂风暴雨,刘邦如春风化雨。项羽像一个时刻盯着你做作业的坏脾气家长,刘邦则像一个经常和你恶作剧讲荤段子的老哥们儿;项羽的倾诉对象只有虞姬,可她唯一能做的就陪他喝点酒跳支舞给他精神和肉体上的安慰;刘邦疲惫窝火的时候,则是骂娘打人喝酒说老子不革命了,干嘛呀这是,回去种地得了。但等他发泄够了,立即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因为他知道,自己除了打仗什么都不比项羽差,而且自己已经没有退路。项羽的精神每天都紧绷着,刘邦则很轻松,革命小酒天天有,酒不醉人人自醉。

革命历程中的刘邦无疑是快乐的,积极的,愉悦的,尽管失败始终伴随着他。他本就一无所有,现在的一切,都是革命得来:军队,地盘,声誉,信任,拥护等,如果不继续革命,他将失去所有。况且,他已经发现,这些无数的革命者中,比我老刘牛逼的,几乎没有。

项羽的革命历程中,无疑是煎熬的:最亲最爱最尊敬的叔父又战死了,项家的血仇又多了一分;敌人怎么越杀越多杀不完;那姓刘的老流氓怎么这么得人心就是打不死;手下将领为什么总有投降到刘邦那里,他不是总是被我击败吗;彭越为什么总像只野狗一样围着自己屁股转悠怎么也赶不走……无数的问题煎熬着他。刘邦的老爹被捉到项羽这里,反倒成了烫手的山芋,吃不进吐不出,恶心的不行。后来时期的项羽,已经像个没头的苍蝇,左冲右突东挡西杀,压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无数的大窟窿小眼。项羽已经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了,就连和解,都成了一种奢望。双方的和平协议签署落地,项羽退兵,刘邦马上就追上来咬一口,扭头就跑,剩下了项羽血流满地。

凭什么呀,你想休闲,这天下不是你西楚霸王的吗?任何一个窟窿你都得去堵对吧。

刘邦像个顽皮的孩子,这里给你捅一下,那里给你捅一下,项羽,你来呀,这里,那里,又一个新窟窿!别人去帮忙堵,项羽还不放心。齐鲁大地出事了,项羽去堵;徐州后方出事了,项羽亲自去堵;鸿沟前线出事了,项羽亲自去堵;九江王出事了,项羽亲自去堵。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别说你是战神,即便你是真神,也一样累如狗。这仗打到后来的时候,刘邦像导演,项羽则是被导的那个人,随着导演的口令,叫你东你就东,叫你西你就西,动作慢了还挨骂呐,说你耽误了大家的午餐盒饭。

项羽像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战神,眼里都是敌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杀!杀!杀!刘邦则是享受每一天的快乐,属于普通人的快乐,能不打的仗就不要打,能不攻的城就不要攻,有酒就喝酒,有妞就泡妞,你要杀我爹,“分我一杯羹”。两个领导人见面的时候,项羽像个流着鼻血拼命的孩子,刘邦则像个老流氓老滑头。

失败的时候,项羽选择了拼死一搏,义无反顾,苟活是一种侮辱,无颜见江东父老;刘邦则就像个地老鼠一样,只要能活命,一切皆可抛,包括自己的儿女,老婆,爹娘。活着,才有未来,才有一切。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前进

刘邦和那些六国贵族都不一样,其他人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还我故土,还我权利;而刘邦与秦朝一点冤仇都没有。他无欲无求,整个团队都是。而这种无欲无求,就很轻易选择一种态度,只诛首恶,放过其他;在前期战争过程的选择上,也是直奔咸阳,放弃所有。就是后来刘项相争时期,也一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标项羽!主题何其明确,方向何其准确。

项羽则与刘邦完全相反:每一个秦朝官兵都是他不可饶恕的敌人;每一个城池,都是必须拿下的对象;每一场战役,都必须亲自上阵并且必须胜利;就连自己的主子--楚怀王--都是他要杀死的敌人。

刘邦团队组成部分:沛县战斗集团+外来谋士团队(张良陈平郦食其等)+外来战略执行官(韩信、彭越、英布)。其中张良示范效应尤其重要;韩信的加盟,当然是成功最重要一环;英布则是射向项羽团队的致命一枪。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项羽团队的组成部分:清一色的江东老乡。唯一的例外就是英布。外来人在这个团队没有存在感,韩信、陈平、甚至吕马童,都陆续离去;最后离开的,就是那个唯一的英布。项羽是这个团队所有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补漏人。所以项羽很忙,很累,很疲惫,也很无奈。

当项羽和刘邦必须二选一且没有中间路线的时候,大家一致选择了刘邦,因为项羽唯我独尊的霸气军阀作风,实在不是好的合作对象。你能在刘邦身上看到属于普通人的一切,包括好色,好酒,甚至懦弱,诙谐,狡黠,自私。他向儒生帽子里撒尿,却又将大把的钱财给陈平郦食其他们拿去做公关,问也不问去处。而这一切,在项羽身上,都没有。他甚至没有给儒生们留下任何一个位置。假父范增的离去,也就正式宣告了文人儒生对项羽的抛弃,无可挽回。


大厦将倾,信用和崇拜一地鸡毛

韩信离开,陈平离开,就已经是团队信用和项羽个人崇拜坍塌的开始。

范增的离开,在项羽集团坚固大堤扒开了一个明显的大大的缺口,而且无法弥补。

咸阳分封过后一个月不到,那些被分封的诸侯王们和以为会被分封却没有被分封的人,就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是项羽集团信用和个人崇拜的大溃败。这个时候,项羽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掌控。因为大家已经不再信任你。而且也不再怕你。打不过就跑嘛;跑不过就投靠汉王嘛。我没有能力,汉王总还可以吧。

英布的离开,则是多米诺骨牌正式倒塌的象征,它让所有人都看到,项羽集团从内部分崩离析了。在项羽阵营里能坐到英布这个地位的只有他一个,但,他却选择了离开。当初九江王的设立,既是项羽给其他兄弟们树立的一个功勋楷模,也是为自己建立的一个政治盟友。他分封的那么多的诸侯王国中,只有九江王是唯一可以信赖的。

自英布开始,除了他自己,项羽谁也不相信了。自信的坍塌,更加速整个团队的崩塌,和信用的流失--这,将无可挽回。

假如项羽不分封,而是做了集权帝国的主人,我们大概能预测到的结果是,另外一个秦王朝出现,接着,就是战国游戏的再一次开始。历史,不敢想象;但历史的这一次选择,满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