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有哪些企業已經踏上了發展人工智能的征途?

kana11


自疫情發生以來,在多方忙碌之餘,不乏有智能機器人在現場為各單位服務,例如:無人機巡邏、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餐廳等等。交通部門利用無人飛機巡邏街道、村莊、道路交通等情況,在疫情期間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時常在網絡上看到無人機在巡邏時發現不戴口罩,而及時提醒。

相信很多人都關注到2020年疫情區火神山醫院的送餐員竟然是一臺機器人,這臺機器人可以在24小時為火神山醫院的不管是病人還是醫護人員提供服務。這就有效地避免了病毒的交叉傳播,機器人發揮了重要的一環。

說到機器人,不得不提,碧桂園為武漢捐贈全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運抵武漢,24小時無間斷地免費為醫護人員等送上熱騰騰的飯菜。既解決了醫護人員吃飯問題,也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真算的上是一舉兩得。

碧桂園自2018年公開宣佈進軍人工智能,智造機器人以來可謂篳路藍縷,戰績赫赫,坐落在廣東順德碧桂園總部附近的機器人谷,像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2019年機器人餐廳開到廣東最繁華之一的廣州花城,建築機器人超20款進工地….等等,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亮相社會,造福人民。

當然踏上了發展人工智能的征途企業並非只有碧桂園一家,就在一園區之隔的世界500強企業——美的,人工智能智造發展的更加快,未來這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智能製造將會打造廣東的新名片。


旋風酷跑


當下,“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成為共識,出於安全考慮的無人化、對於物品移動的無人化、代替人員密集的崗位,讓更多的機器人走向抗疫前線,助力企業復工。


疫情過後,更多行業將加速推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在疫情影響下,在服務場景中,各種類型的服務機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比如移動消毒機器人在醫院的病房、門診或實驗室裡能夠實現自主導航、自主移動,高效、精準地對室內進行360°無死角消毒防疫,還可以模擬人類自由移動的能力,代替人深入疫情嚴重區域,減少因為“消毒”而造成消毒人員感染傳播的可能。還有在個別公共場所在不停地喊話,“請大家帶好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場所,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就醫。”的巡邏機器人,它們和派出所的民警互為搭檔進行道路巡邏。這類機器人也是通過語音播報功能,提醒民眾時刻注意個人安全防範。京東在武漢也投入了大量的物流配送機器人,並且基本完成了地圖信息採集和機器人測試工作,降低疫區配送人員在高危環境下配送時被感染的風險。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碧桂園的暖心黑科技——煲仔飯機器人。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2月14日,碧桂園集團向武漢捐贈的首批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抵達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為這裡的醫護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煲仔飯機器人的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也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就餐人員只需要現場自助掃碼取餐,不需要與其他人接觸,能夠減少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最主要的是飯是熱烘烘的,冰冷的機器傳遞了窩心的溫度。


我一直還停留在碧桂園只是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印象,後來我也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最主要的是我是一名吃貨,真心想嘗試下)。機器人餐廳是碧桂園機器人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從2019年5年千璽集團成立,到今年1月12日首家對外營業的機器人餐廳開業,碧桂園在機器人餐廳板塊已投入2.4億元的研發經費。


目前為止,千璽集團已組建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創造了中餐、火鍋、快餐、煲仔飯和粉面店等5個不同餐廳業態的產品線,涉及70多個設備從無到有的開發。據一些新聞了解到,千璽集團會繼續捐贈煲仔飯機器人供疫區人民就餐使用,疫情過後,更會大力推廣,希望將機器人餐廳開到全世界去。


此次疫情中投入應用的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既有的應用場景,有利於大眾對於機器人應用認知的提升,同時也是一場實景的考驗,對於未來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珠珠007


目前,中國科技創新已進入井噴時代,中國高鐵、華為5G等科技水平已領先全球,而這些科技的進步正不斷衝擊著各行各業,並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深刻的變革。

國內的機器人公司包括:包括新松機器人(300024.SZ)、埃斯頓(002747.SZ)、新時達(002527.SZ)、拓斯達(300607.SZ)、華中數控(300161.SZ)等。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尤其是即將到來的5G商用時代,數據傳輸、精準定位技術提升將助力餐廳機器人在指令服從和精準配送等方面進一步迭代升級,機器人餐廳可能遍地開花。

近期,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6.8億美元。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餐廳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以及伺服電機、激光雷達、視覺攝像頭等核心部件成本降低,預計到2021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億美元。

“機器人正在積蓄澎湃的力量,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想象。”楊國強在2020年集團工作會議上表示,機器人事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更多消費者都能體驗到代表世界最先進科技水平的機器人餐廳,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品嚐到富有特色和溫度的中國味道。

據千璽集團總經理邱咪介紹稱,自2019年5月千璽集團組建以來,公司研發團隊已發展到750多人,累計投入超2億元。除了現在開業的中餐廳,千璽集團還自主研發了火鍋、快餐、煲仔飯、粉面店等多個不同產品線,並將繼續探索新的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


七品堂主


說到關於疫情的人工智能,就不得不讓人想到碧桂園啊,前段時間,就在電視新聞裡面看到機器人做煲仔飯馳援武漢,後來才知道,那些機器人就是碧桂園支援的。

其實,碧桂園的機器人做飯一點也不讓人意外,2019年1月的時候碧桂園掌門人楊國強就已經宣佈碧桂園如今已經是一家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對你沒看錯就是科技企業。2018年7月開始,碧桂園涉足機器人領域,它通過人才引進、打造機器人產業園、與高校合作開發核心技術等一系列動作,之後碧桂園就在科技產業內部深耕,最主要的科技方向就是機器人,其中包含這次亮相的餐飲機器人。

機器人餐廳是碧桂園機器人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從2019年5年千璽集團成立,到今年1月12日首家對外營業的機器人餐廳開業,碧桂園在機器人餐廳板塊已投入2.4億元的研發經費。

目前為止,千璽集團已組建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創造了中餐、火鍋、快餐、煲仔飯和粉面店等5個不同餐廳業態的產品線,涉及70多個設備從無到有的開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然而,快速增長的餐飲行業也面臨著勞動力緊缺、成本上升、服務單一等困境。而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意外地把行業存在的問題極端化一次性暴露,而事實證明,機器人可以達到很好的“補位”作用。所以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碧桂園已經走在前面了,疫情過後,也許會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好時機。


DUNCAN569


近幾年來,在人工智能提升為國家戰略目標之後,有不少的企業都開始入局機器人產業。作為地產企業的領頭羊碧桂園,更是主張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此次疫情期間,碧桂園就把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運抵武漢。碧桂園作為一個房企,有著自身的內在邏輯,它想要的,是一套可以助力自身改革和推動行業發展的“外骨骼裝甲”,想用科技力量去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地產界,“碧桂園”之名已足夠響亮,但是對於楊國強先生來說,碧桂園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應該要有更大的使命感,也就是“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一家民營企業勇敢面對新挑戰,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堅定抱負。


喵兔子喵


隨著今年疫情的爆發,餐飲行業無非是損失最為嚴峻的一個產業,據有關數據顯示高達70%的餐飲店春節期間損失率達100%,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於餐飲行業的思考,在這樣一個疫情爆發,人與人需隔離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則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保障食物的乾淨衛生,另一方面可減少人與人間的接觸,降低傳染風險。

此次疫情中,碧桂園捐贈的煲仔飯機器人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熱騰騰的煲仔飯,且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運作,極大地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降低傳染風險,醫護人員只需要通過掃碼免費下單便能夠在幾秒內取出一份熱騰騰的煲仔飯。碧桂園的煲仔飯機器人為醫護人員緩解用餐問題,提供了充足能量。

正是因為此次疫情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有不少企業早已踏上了人工智能的道路,例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搜狗等企業。

最後想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Pss123


前幾天刷抖音,無意間刷到央視新聞發佈的小視頻,視頻中機器人正在做煲仔飯和熱乾麵,短短几分鐘70多萬的點贊。去百度後才知道是碧桂園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這一點都不意外。碧桂園有這個實力而且很早就涉足智能機器人領域,在這次疫情中不僅先後捐款2億元,還捐了不少物資,比如這次的智能機器人。

防疫期間,由碧桂園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24小時為隔離點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煲仔飯了!據說,這款集裝箱版煲仔飯機器人每15分鐘出品36份煲仔飯。“從加熱、加油、加水到出餐的整個過程都是無人、全自動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員接觸而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同時,機器人24小時全天候運作,醫護人員只要下單就有口熱飯吃!

更重要的是不用擔心人與人接觸交叉感染,煲仔飯機器人全程實現自動無縫銜接烹飪,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醫護人員點餐只需要自助掃碼取餐,不需要與其他人接觸。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也將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而且據說拆卸和組裝花費時間不超過8小時,可根據疫區防控需要,靈活安置在各場所內,及時提供配餐。

都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碧桂園在這次疫情中不僅幫助了武漢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真正踏上了發展人工智能的征途。


泡泡的奇妙世界


說實話,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讓我挺意外的,講的是碧桂園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已經投入使用,運往武漢給醫務人員提供免費的煲仔飯了。我沒想到,運用人工智能為這次疫情服務的,竟然有碧桂園這個房地產企業。

當然,春節前已經有運營商運用5g技術為武漢方艙醫院提供網絡服務,華為還發布公告為各大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持,都展現出技術為社會服務的溫暖。

從19年初碧桂園正式提出佈局機器人業務以來,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他們的決心與行動力。以這麼驚人的速度已經研發出了餐飲機器人,還有建築機器人也已經有了多項專利。而研發產品的首個應用場景竟然是防疫一線,不得不說,人工智能還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為這次疫情中默默付出的企業點贊!


未來有城見


自碧桂園服務切入B端服務起,關於對社區服務機器人項目的構思不停地在整個團隊腦海中激盪著。

2018年6、7月份開始進行行業摸底觀察和前期市場調研,彼時碧桂園服務在思考的是,有哪些場景可以嵌套這一產品?

緊接著碧桂園服務根據其實際的業務場景,於2018年底進行項目立案——“針對社區場景,以保潔機器人為主”,在此之後,碧桂園服務前前後後又對比、評測幾款其它廠商的產品,並在產品可行性和創新性方面做了相關研究。

在2018年年底時,碧桂園服務找到博智林,並明確了雙方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務。碧桂園服務&博智林社區服務機器人合作項目正式於2019年2月份啟動,於2019年6月份研發出I代機,於2019年10月份研發出II代機。短短一年不到,兩款產品投入試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即將過去的2019年,極有可能是碧桂園服務後續進行大量規模量產社區服務機器人的一個起點。

談及與博智林機器人之間的合作,袁鴻凱表示,“碧桂園服務和博智林機器人之間是強強聯合,互取所長。碧桂園服務有足夠大的體量和足夠繁雜的場景,去給機器人研發提供充足的應用空間,在此基礎上,迭代週期會縮小很多,快速的產品化則是強耦合的結果證明,這是其它保潔機器人制造商所不具備的能力。”

如若不考慮市場因素,圍繞實際場景需求和解決相關技術問題是打造一個機器人兩個必要考量。

談及具體的應用場景,袁鴻凱告訴鈦媒體,“在室內、外一些清潔,包括草坪的修剪,這些工作十分適合機器人去做,外界將目光投向我們,加上碧桂園集團內部有機器人公司支撐,然後我們就咬定這個方向開始發力。”

面向的主要場景找到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是技術上的問題。社區服務機器人產品所應用的是主流的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算法,即將一個機器人放入未知環境中的未知位置,是否有辦法讓機器人一邊移動一邊逐步描繪出此環境完全的地圖,所謂完全的地圖(a consistent map)是指不受障礙行進到房間可進入的每個角落。

但,這並不是一件易事。

碧桂園服務科技研發中心總監沈雷向鈦媒體剖析了其中的邏輯。“大體的算法框架並無差距,關鍵點在於對細節的把控程度,如果細節做得不好,可能在一些指標上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舉個簡單例子,清潔時涉及到的單位時間對於單位面積的覆蓋率,這是一個非常硬性的指標,如果這個指標不達標的話,表現在結果上,就相當於機器人花費很多時間,但並不能將某個區域清潔乾淨,等於是一件無效的產品。”

而通過自研的相關算法,在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機器可以自動在牆角進行吹風操作,最終將邊邊角角打掃乾淨。也正是得益於這些算法,清潔機器人可以將所規劃的路徑清掃覆蓋效率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回到一開始的論點,社區服務機器人打造的出發點在於取代人工,這也是市場真實需求所在。關於這點,沈雷告訴鈦媒體,碧桂園社區服務機器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優勢:

其一,機器人可以全時段工作,這是區別於人工的最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實時地控制機器人進行清掃或者設定固定時間段進行清掃操作。在封閉小空間,限於尺寸不能超過520mm,清潔一體機器人掃地及洗地的效果為“400m²/小時*10小時/天=4000m²”,這相當於2-3個純手工清潔人員的工作效果;

“目前在機器人行業,通過機器人取代繁雜、低價值的工作。對於物管行業,隨著機器人迭代更新,同時,AI+物聯網+5G社區場景的配合度會越來越高,或許我們在未來能夠做到完全取代重複性勞動,這將會進一步提升物業公司的運營效率。”袁鴻凱如是說。


驀然之蒼


機器人餐廳是碧桂園機器人業務發展的一大重點,從2019年5月千璽集團成立,到今年1月12日首家對外營業的機器人餐廳開業,目前為止,千璽集團已組建約750人的研發運營團隊,創造了中餐、火鍋、快餐、煲仔飯和粉面店等5個不同餐廳業態的產品線,涉及70多個設備從無到有的開發。

有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然而,快速增長的餐飲行業也面臨著勞動力緊缺、成本上升、服務單一等困境。而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意外地把行業存在的問題極端化一次性暴露,而事實證明,機器人可以達到很好的“補位”作用。

近年來,不少餐飲企業已嘗試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應用於傳統餐飲業場景,機器人餐廳、無人餐廳、智慧餐廳成為近一年來餐飲行業的熱詞,科技餐飲業進入了風口期。

作為碧桂園高科技產業版圖的重要板塊,機器人在實現自己商業價值同時也慢慢體現出了社會價值。在這場“抗疫”大戰中,煲仔飯機器人意味著可以減少人員接觸,減少人員接觸就意味著減少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