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山區濱海路街道戰“疫”:我是協調員,我的陣地在基層防疫“一線”

萊山區濱海路街道戰“疫”:我是協調員,我的陣地在基層防疫“一線”

膠東在線2月21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肖鋒 宮昇平)“目前轄區居民情況穩定,未發現有人員感冒發燒等情況。”

“情況報表我們目前正在做最後的彙總,馬上就可以發給您。”

“請你們繼續密切注意居家隔離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如果有什麼問題,及時彙報。”

深夜的煙臺市萊山區濱海路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轄區一項項有關疫情的情況在這裡彙集,作為協調組,龐大的數據量讓工作人員忙得甚至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作為街道防控工作的指揮樞紐,街道14個村居、11個新建城市小區的所有防疫工作,轄區28876戶居民的健康狀況,居家隔離人員的跟蹤監測,在這裡被進行逐一篩選、分解、統計、彙總、上報。所有的指令從這裡發出,精準的傳達到各個工作崗位。

莱山区滨海路街道战“疫”:我是协调员,我的阵地在基层防疫“一线”

“廢寢忘食”,協調組每個工作人員身體力行的詮釋著這個詞的含義。從除夕夜奔赴工作崗位以來,每日平均休息時間不足6小時。經常忙到一抬頭就錯過了飯點,吃泡麵、吃餅乾便成了他們一日三餐中的常態。龐大的工作量和巨大的精神壓力並沒有打垮這支英勇的隊伍。相反,他們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飽滿的工作激情,協調著轄區各項防疫工作,在街道防疫阻擊戰線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宋麗霞主任的女兒今年剛參加工作,春節前她就計劃好了假期的行程。遇到抗“疫”的緊急任務,她把家裡的一切事務都託付給了丈夫,一心撲在工作上,早上不到7點就到了單位,凌晨1、2點才能忙完回家,離家的直線距離還不到1公里,可回家的路卻顯得好長好長。黃銳主任和丈夫都是區裡的機關工作人員,接到抗“疫”任務後,兩人前後腳離開家,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堅守在各自崗位,兩人是夫妻,更是戰友!不言付出,只講奉獻。黃主任協調、統計各種數據報表,是疫情防控的直接落實者和推動者,任務繁重,不容閃失;丈夫作為區直幹部下沉支援街道,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上大學的孩子都開玩笑發微信給她:“這個春節,家裡有點冷,孤獨寂寞冷的冷!”

“提醒練琴”“檢查寒假作業”“監督朗讀”……這是孫子潤列給丈夫的任務表。孫子潤的孩子今年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寒假裡的作業輔導、特長培訓等樣樣都需要家長的督促,10天裡,她沒有為孩子做過一頓飯,也沒聽到孩子在琴旁為她彈出一首曲子。王寧寧的孩子只有6歲,看著媽媽每天早出晚歸,他天真地問:“媽媽,你這麼忙,是去給我掙壓歲錢了麼?我跟爸爸說了,我不要新的玩具車了,不用再給我壓歲錢。”從早忙到晚,她們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但守護和關愛著濱海的千家萬戶。

莱山区滨海路街道战“疫”:我是协调员,我的阵地在基层防疫“一线”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面對疫情,這是90後的責任與擔當。

“今年的除夕是我最‘前無古人’希望也‘後無來者’的年三十,電話聲、鍵盤聲就是我的‘春晚’,‘一碗康師傅,一包喜旺腸’就是我的年夜飯。”孫雅楠開玩笑地說。接到工作任務時,她正在家和媽媽一起準備年夜飯,放下手裡洗的菜二話沒說回到了辦公室,開始進行疫情的統計信息和協調工作,幾十張表格、幾千條信息,當她再走出辦公室時,已經馬上要敲響鼠年的鐘聲。

1996年出生的韓振興去年剛剛加入濱海路街道的“大家庭”,除夕當天才從煙臺返回濱州,大年初一接到街道的返崗通知時,他和家人團聚還不到24個小時。同是95後的孫雅卓家也在外地,接到返崗通知後,她當即改簽了回來的車票。返崗途中,由於受到風寒有些感冒的她,在剛結束隔離後便主動要求返回工作崗位。 再年輕的心也有倔強的性格,這群驕傲的青年,正以堅定的信仰,書寫著自己人生最壯美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