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們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風雲屆段子手


2020年的這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為了給控制疫情出一份力,很多大學生都自覺地選擇了“家裡蹲”,朋友圈裡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家躺著啥也不幹,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到了!”不過在家裡蹲久了,難免煩躁,總想找點事情做做。那麼,同學們還能做些什麼既有意義,又不給國家添亂的事呢?

一、做好信息篩查員。

眾所周知,一些長輩的朋友圈和家族微信群是謠言十分集中的地方,尤其是近些天,什麼喝高度酒、抽菸能防肺炎,什麼某某車牌所屬人員是疑似病毒攜帶者……各種各樣的謠言在大叔大伯大姨大嬸等等長輩之間流傳,長輩們深信不疑,年輕人們解釋得身心俱疲。

要想闢謠,首先自己要學會辨別謠言。對於大部分非醫學專業的同學來說,關注官方信息和權威醫學機構信息,積累防疫相關的知識,是鑑別謠言之前的必修課。在這裡需要提醒一下同學們,長輩們也是要面子噠,闢謠的時候不要簡單粗暴地指責,要耐心地說明官方信息或權威研究的出處,並指出謠言與之矛盾的地方,這樣更容易被長輩們接受。

現在各類媒體上關於疫情的信息是海量的,在網絡時代出生的大學生們基本上都有著一定的信息篩選能力。所以,也希望同學們不要悶頭玩手機,看到有用的、重要的防疫信息,請及時告訴你的家人。

二、做好防疫推廣員

前些天,我看到有不少同學在朋友圈吐槽說,為了勸長輩們戴口罩,雙方吵了好幾架。隨著電視、廣播裡疫情信息的“狂轟濫炸”,這段時間幾代人就出門戴口罩的問題終於有了普遍的認同,但又因為另外一些事發生了衝突。有的是因為勸說姥爺不要走親戚,有的是因為攔著老爸出門打牌,還有的是因為舉報了未主動去社區登記的從武漢返鄉的親戚。

對此,我本人非常肯定這些同學的做法。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中就指出,社區防控要入網入格入家庭;環境衛生整治措施落實到每個社區、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健康教育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家庭是這場與疫情抗爭的戰役中,重要的作戰單位。年輕人通常都是一個家庭中掌握信息最快、最全面的成員。良好的教育也給予了大學生對待疫情更加科學、嚴謹的態度。用掌握的信息和知識,幫助家人們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識和方法,這是每位同學的責任。

因為長輩們根深蒂固的人情思想和數十年的生活習慣,在推廣防疫知識和方法的過程中,衝突時有發生。這就要求同學們更有耐心,更講求方法。



照片裡都是風景


這樣回答或許有點官方,但是確實有所幫助。

疫情在家的話,大學生除了吃喝玩樂,不妨制定一個計劃來提升自己。

那麼在家裡該怎麼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呢?

這個問題我也曾深深思考過,那麼我的做法是這樣的,這邊也分享給大家。

1.制定一個計劃,把自己想學的知識跟內容呢寫下來,然後去尋找這方面的知識。(買書或者聽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2.尋找這方面知識過後,還需要制定一個學習這些知識的先後順序。先後順序制定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啦。

3.制定鬧鐘或者備忘錄,提醒自己在適當的時間去學習。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當時間一到的時候,即使想起來要學習了,也有可能在瞬間拋之腦後,而鬧鐘跟備忘錄的作用就是可以讓你多一個思想鬥爭。學習嘛,堅持最為重要。

4.一定要做好知識筆記,因為在你對知識有所遺忘的時候,可以把筆記拿出來看。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5.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想要真正提升自己。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行的。一定要堅持下來。

結尾:其實當你想要去提升自己的時候,也證明了你正在期待著更好的自己。帶著自己的念想堅持,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ALM穩定


儘量少出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