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幹了場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

有的人很輕鬆,偶爾跟同事聊聊八卦、玩玩手機、準時下班。

奇怪的是,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曾經有一朋友小A,領導整天給他安排各種各樣的活,甚至取快遞、給客戶倒水這類的事,也要讓他做。終於有一天,該同事忍不住向領導抱怨:“什麼事都讓我做,真的忙不過來了”;

領導淡淡說了句:“能者多勞嘛,其他人也沒你能幹啊,你就辛苦一下了”。

小A氣得無語,只好辭職!

雖說“能者多勞”,但“多勞多得”的現象就很少了,這對多勞的人是不公平的。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為什麼“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勞多得”,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了?

主要有以下六種原因:

1、能者多勞、多勞多責

幹得多就意味著錯的多,反而不討好。職場沒有加減法,不是說你有功勞了,犯錯了就能功過相抵,你的功勞領導是記不住的,但你的錯誤他是不會忘記的。

曾經有一個在順豐工作的倉管員,兩個人值班,勤奮的人大包大攬,盡心盡責,把難幹了,重要的都幹完,也因為幹得多,出了一些小問題,被扣了很多業務分,被批評了很多次。

另一個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故意偷懶,因為沒幹啥事,所以沒出什麼錯,到年底評優的時候,他居然數據是最好看的,拿到了優秀員工。

是不是很不公平?但,這就是很多企業的現狀,也是職場的真相。

2、站在領導角度看,他負責支付工資,你負責幹活

領導認為,工資給你了,你就得乖乖幹活,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要這活有人能給他幹,能幹得好,至於其他人是不是閒著,對你是不是公平,這不是他要考慮的事情。

3、雖然事情做得到,但並不能帶來超額收益

對領導而言,做再多工作但沒有產生實際價值,如果讓你多得了,那其他人也會吵著要多得,他們可不會管你是不是多勞了!

4、“能者多勞”可以讓人立身職場,但並不代表能得到晉升

很多多勞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幹活上。

他們認為,踏實工作,只要能給出結果,領導怎麼想不重要。

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務好領導上面,怎麼讓領導高興上面。這也就是“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能夠一路高升”的原因。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5、多勞的老實人,不好意思提要求

職場上有句話叫: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有些時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如果自己不能主動表達出來要得到獎勵的意願,領導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你要多彙報多請示,在合適時間提出來。職場中,大部分有機會是靠自己去主動爭取的,特別是加薪,沒有哪個老闆會主動找你說加薪的事。

6、陳舊的薪酬模式,壓制了員工的積極性

大部分企業,採用的是相對固定的薪酬模式,所以員工做好做壞一個樣,所以導致了能者多勞,但沒有多得,而偷懶的人卻因為阿諛奉承得到晉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員工可以得過且過,但是作為企業管理者,必須要警惕這種現象。

一個優秀員工,很快能找到另一家很優秀的公司,即便做一樣的工作,可能薪水至少漲30%,級別升一到兩級,職位高一級。

對於偷懶的員工呢?因為對自己沒信心,不敢跳槽,他們的最佳策略是:選擇慢速、但是保險的升級道路,留在公司

讓腳踏實地幹活的人心寒了,以後各個公司留下的都是鬥心眼的,你這公司也離倒閉不遠了。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本來也沒什麼錯,但如果只有不斷增加的勞動量,酬勞卻一點不增加,這就是在耍流氓了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員工為什麼會願意主動去加班?那是得益於華為的分錢模式!只有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願意拼命去幹,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制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底薪+提成”已過時,多少人才是這樣被逼走,企業都在用的模式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比較難,因為業務不熟悉,銷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難賺到錢,壓力也比較大。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一些運氣不好的業務員,很難挺過這三個月。但是,如果延長考核週期,企業又容易賠錢。所以,必須要喲花薪酬模式,讓員工在開單錢,可以通過承擔其他工作來賺一些錢。

而所謂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一種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PPV模式讓那個業務員可以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單業務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市場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

3)信息統計員,協助統計和分析市場調研的數據

4)客服,對客戶進行回訪,收集客戶反饋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6)公司裡面的行政,後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擔任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