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東方網通訊員初馨、記者熊芳雨2月21日報道:清晨,天還沒亮透。張潔給剛滿13個月的兒子餵了奶瓶,換過尿片,備好輔食,在胖嘟嘟的小臉上狠狠親一口,又跟母親關照幾句,就戴上口罩出門了。按照約定,她必須在七點半就診患者開始排隊之前,趕到淮海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前做好全天的志願服務準備工作。


張潔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宣教部的一名青年黨員。正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時期,上海社區防疫面臨巨大考驗之時,不少黨員幹部職工和志願者挺身而出,主動參與社區防疫志願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綿薄之力。


張潔告訴記者,2月初,在網上看到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的信息,沒有絲毫遲疑,就報了名。按常理,寶寶剛滿週歲,她完全可以利用疫情防控期間單位關於居家辦公的規定,安安穩穩守好自己的小家。不過,作為一名曾經的海軍通信女兵,張潔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若有戰,召必回。”疫情就是命令,就是戰鬥的號角。幸運的是,得知她“先斬後奏”報名參加社區防疫,母親不僅沒有責怪,反而給她點贊,還主動攬下了白天照顧小寶寶的任務,讓她安心去社區服務。


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安保部的夏紫燁是入黨積極分子,也是最早上崗參與社區防疫的“一大”青年志願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夏的服務崗位是中醫科分診臺,為就診患者測量體溫,引導患者和家屬簽署就醫承諾書。剛開始,有些患者不理解,為什麼要一遍遍量體溫;還有些大大咧咧的患者進了醫院,馬上摘下口罩。面對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屬,小夏拿出平時在紀念館安保工作中練就的精細化服務看家本領,耐心細緻地勸說、解釋,讓他們瞭解疫情的嚴重程度,以正確“姿勢”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

淮海中路街道是中共一大會址所在地。與張潔和夏紫燁一樣,主動報名參加社區防疫志願服務的9名“一大”青年職工,來自不同的業務部門,平均年齡不到30歲。吳佳妮是頭一個在網上報名的,喬瑋麟年前剛辦完喜事,李家佳入職還不滿一個月,李欣曈完成重大展覽講解任務回到上海沒多久……面對疫情和風險,這些90後毫不猶豫衝上社區防疫第一線。自2月7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崗以來,“一大”青年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000小時,服務患者3000餘人次。


為“黨的誕生地”擦亮容顏


嚴藝苗是中共一大會址的資深志願者。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一大會址臨時閉館,老嚴不得不在家“賦閒”了幾天。不過,憑著多年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經驗,他很快就察覺到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和社區防疫工作的壓力。幾乎是第一時間,他就去自家所在的東方知音苑居委,報名參與社區防疫工作。

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週末志願服務小隊”


2月初,全市居民區開始為居民預約購買口罩,老嚴也接到了上崗通知。為了幫助街坊鄰里有序、高效地辦理登記預約手續,已屆花甲之年的老嚴面帶微笑,幫助大家釋疑解惑、化解怨言,在寒風中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其他志願者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勸他休息片刻,他卻擺擺手:“沒事兒,我不累。”夥伴們不知道,在一大會址“黨的誕生地”志願服務隊裡,老嚴的服務理念早已廣為人知——“微笑,就是最好的服務。”


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我不是醫生,也不能到武漢戰’疫’的第一線,但回想起每次在中共一大會址宣誓教育崗位服務時,看到黨員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的場景,讓我更加堅定地想要為阻擊疫情做些什麼。”2月11日,報名參加普陀區社區防疫的“一大”志願者韋小琳,在長壽路街道新天大廈投入新的志願服務工作。她的職責,是為每一位進入大樓的人員尤其是外地返滬人員登記信息並測量體溫。由於去年經歷過腿部骨折,至今仍未完全恢復,站立時間稍長,腿部的痠痛感就十分明顯。不過,只要聽到居民由衷地道一聲“謝謝,您辛苦了”,韋小琳就感覺自己又被注入新的能量。


在另一個“戰場”踐行初心


2月15日,上海入春,氣溫卻陡降10度。頂著雨雪寒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帶領6名黨員志願者,來到徐彙區田林街道千鶴三和千鶴六居委,參與社區防疫志願服務。


幾天前,館領導從有關部門獲悉,上海社區疫情防控力度加大,社區幹部夜以繼日奮戰,部分社區志願服務力量缺口較大。不過,儘管這段時間閉館,沒有接待任務,但工作日仍有大量業務工作要開展,還有不少外地返滬職工正在隔離觀察。怎樣才能既不影響場館工作,又為築牢社區防疫戰線添磚加瓦?經過磋商和協調,一支由2名館領導、4名中層幹部自願報名組成的“週末志願服務小分隊”火速成立,並通過市志願服務協會“認領”了徐彙區田林社區2個居委、6個小區的服務崗位。


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第一天上崗,陳列研究部負責人、研究館員張玉菡的崗位在世家花園小區,負責記錄快遞和外賣接收信息。臨近中午,外賣越來越多,雨雪卻越來越密,她索性從雨棚下走出來,把最後一塊避雨的空地留給外賣餐食。周公館管理部負責人馬瑋佳和辦公室負責人林晶暉,前一晚都在單位值夜班,此刻卻在“八面來風”的崗位上忙得一刻不停,遇到拖著行李箱的陌生面孔,就發出“靈魂三問”:從哪來?到哪去?登記了嗎?


90後衝鋒陷陣、講解員社區測體溫“一大”防疫志願分隊踐行“初心”


楊宇副館長被分派駐守申德公寓小區,為出入小區居民測體溫。儘管被大風颳得幾乎站不穩,她仍然不失“金牌講解員”的風度和氣度:“阿姨,麻煩伸個手,手腕也可以測溫。”“爺叔,麻煩口罩戴戴好,鼻子也要遮住的。”有居民好奇地問:“妹妹,你是街道的?”楊宇告訴她:“我是志願者,是在志願者平臺上報名的。”居民驚訝道:“哎喲,這要向你們學習,我們也要去發動一下。”到了下午,一位爺叔特意跑來跟楊宇說:“我們業主群對你評價很高,謝謝你。我們也在組織志願者了。”


哪裡最需要,就到哪裡去。在社區里弄這片熟悉又陌生的“戰場”上,在疫情防控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一大”的黨員幹部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