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胡适性格比较与探析


鲁迅和胡适性格比较与探析

鲁迅

有人曾经说过,“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出现,总是成群的”。中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扎堆出现的时代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国两晋时代、唐宋时代。到了近代,清末到民国时期,也可以说是伟大人物集群出现的时代。

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这些时代的基础上,还会出现被后人称道的“双子星”现象。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文化的双子星,是中国古代文化顶峰的代表之一。在近代,鲁迅和胡适堪称双子星。而且和李杜一样,鲁迅和胡适是有交集的。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提倡白话文运动。可他的出色之处,在于文史研究,对于文学创作确实不怎么样,来读读他写的白话诗《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虽然为了倡导白话文而写,可是寡淡无味,想比之下,鲁迅不论是小说、散文、杂文,都可以说是白话文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不过为了比较,我们也来看看鲁迅写的白话文新诗:

大雪下了,扫出路寻他;

这路连到山上,山上都是松柏,

他是花一般,这里如何住得!

不如回去寻他,——阿! 回来还是我家。

胡适曾说: “我所知道的`新诗人 ' , 除了会稽周氏兄弟外, 大都是从旧式诗、词里脱胎出来的。可见,在胡适的眼中,鲁迅自己认为,最不值得为之称道的白话诗,都得到了胡适的极大肯定。

鲁迅和胡适性格比较与探析

胡适

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胡适,而写出最好白话文作品的是鲁迅。但是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两人性格不合。

鲁迅的性格是耿直的,而且非常认真,他自己如此,也希望和他交往的人也是一样的。这种处世方法的特点就是,能交到好朋友,铁石心肠的那种,可是缺点就是一旦对方做不到或做的不好,就会以绝交作别,以攻击回应。

反观胡适,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交往广阔,连当时已经是废帝的溥仪,都打电话让他进宫召见,同时他也以帮扶人为乐,所以那句“我的朋友胡适之”,绝非虚夸之词。

胡适热衷于接受世界各大学的名誉博士,这和鲁迅常常拒绝荣誉,隐身世外的姿态,区别很大,可见文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性格不同之处还是很多的。

鲁迅生于1881年,要比胡适大十岁,同时他的家世要比胡适好,是官宦人家,胡适父亲是做生意的士绅。

鲁迅和胡适都有丧父之痛,鲁迅是在十五岁,胡适丧父时还不到四周岁。丧父的经历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我们考证一下的话,那时的很多作家都是早年丧父的,这和衰亡的大清,联系在一起,让人有一种图存求亡与保护祖国母亲的联想。

胡适亡父之后,和母亲离开台湾到了上海,大嫂、二嫂经常会说些风凉话,经济来源主要靠胡适大哥做的生意,二哥是个败家子,胡适在纪念其母亲中说,母亲的忍让的性格,也是他日后养成好脾气的重要原因,这或许也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生存策略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学政舞弊而罢官,同时因为贿赂免罪,家道开始中落,鲁迅父亲周伯宜的秀才也被免去。这些变故都鲁迅的影响都在他文章中有所反应。

尤其是鲁迅的父亲,经此一变,郁郁寡欢,经常饮酒,自然我们可以想象肯定有很多的不平之语。四年后,周伯宜去世,周福清白发人送黑发人,心态可想而知,他可能骄傲的就是大孙子鲁迅学业上佳,他去世的时候,鲁迅在日本学医。

鲁迅对他人有着天然的戒备心,同时对既定的规则,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或许就是来自于祖父和父亲的遭遇。

鲁迅和胡适,都遇到了“包办婚姻”,只不过鲁迅选择了反抗,而胡适选择了接受。鲁迅的原配朱安是个侏儒,不知道鲁母是怎么想的,可能还是受了家道中落的影响。

不是说,鲁迅和胡适谁的性格好,或者不好,他们都创造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一环。近年来鲁迅热和胡适热,此起彼伏就是很好的例子。

鲁迅和胡适性格比较与探析

子女教育


从他们性格形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子女性格养成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诗书传家、文化传家,才是最好的,这里就说明了文化教养对人性格养成和命运走向的重要性。

还有一种关于他们思想走向的说法,认为当时留学欧美的都倾向改良,留学日本的都倾向于革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留学欧美的家境好,留学日本的如鲁迅这样的,自然希望变革,这又回到了阶层分析论。

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人生选择,古今都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