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中國學術界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發表“

頂級論文”上。

人力物力不折算現金,光光是各種發表費用,足足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如果折算這裡面的人力物力,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說學術界給西方打工,一點不為過。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北京工業大學劉彩娥研究員在《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發表論文稱: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10年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面上項目經費總額為8,075,650萬元,根據基金委的年度報告,科研成果產出的主要形式為:國際會議邀請報告、國內會議邀請報告、國際期刊論文、國內期刊論文、專著、發明專利,而國際、國內邀請報告的技術內容往往被另外四種成果形式包含。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科研項目從立項資助到結題一般3到5年, 年度報告中不是當年的經費用於當年的科研產出,文章計算僅僅是粗略的估算),以此計算, 2016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的英文論文321,266篇,科研經費成本大約為295.56億元人民幣(包含少量國內英文版刊物)。單中國學者在國外刊物發表文章的版面費, 有專家粗略估計每年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而中國改造遼寧號航母時,購買“瓦良格號”的花費為20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3億元。而中國改造遼寧號航母的花費約2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20億元。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此外,我國的科研人員完成的論文發表在國際刊物上,國外的刊物擁有版權,國內同行想閱讀這些文獻,國內的科研單位又不得不花費鉅額資金購買國外文獻數據庫的使用權或者訂購國外的刊物。粗略估計,全國211高校每年購買國外文獻數據庫的使用權花費大約十幾億元人民幣,這筆費用僅僅是一年時間的使用權,並沒有購買到永久性的文獻。



最高質量的論文都外流了

《光明日報》:好論文“肥水外流”嚴重


中國不是沒有好論文,但“肥水外流”嚴重。來自中國科協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科技期刊發文總量109.7萬篇,在國際科技期刊發文總量約23.3萬篇;到2017年,在國內科技期刊發文總量不到103萬篇,但在國際期刊上發文總量已超過35萬篇,且國際發文量和總被引頻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在物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等領域近10年世界最高被引前50名論文中,我國作者的論文基本上都是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科研評價“重洋輕中”的導向作用。也就是說,在科研機構對科研人員的績效、職稱、資助、獎勵等考核評定過程中,“論文至上包打天下”,在考核評價中主要看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對國內優秀期刊認可度不高。這“導致一些科技工作者

為發論文而寫論文,一些期刊為提高影響因子而做影響因子”。而在科研評價這個指揮棒上所形成的對國際數據和期刊的依賴性,直接導致中國優秀論文爭相到國外期刊發表,中國的科研成果無償由國外編輯評判,創新成果最先在國外期刊首發。


<strong>自然科學類我們可以理解,人文科學呢?



為什麼人文科學也需要國際頂級期刊?

外國人研究中國歷史比中國人高明??


人文學科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也成為高端學術水準的標誌,也成為評判學者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中國悠久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使中國社會面臨很多獨特的社會問題,各個角度都體現了中國特色。研究並解決中國社會獨特的問題,才能體現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而且,其科學性與文化價值判斷應該由中國人自己完成,而不應該依託國外的刊物與評價體系。

若也要將論文是否發表在國外的刊物上作為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依據,顯然是學術導向出了差錯。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是探索發現真理,並推動社會進步。一切科研評價都應該把促進這一目標的實現作為其宗旨。如果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迷信國外的學術載體,將其權威化、神聖化,而不是以創新與質量為依據,以對自然與社會的認識水平為依據,以是否推動社會進步為依據,不僅使學術與科研評價體系簡單化、武斷偏頗,而且使科研與學術偏離了自身的終極目的,走上歧途,即科研不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未知,而是為滿足指標,這樣便喪失了科學精神,並進一步形成西學崇拜與西學迷信的狀態。


科研成果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不僅體現了一個民族對自然與世界的認識水平,更重要的是現代尖端科學的研究成果往往關係著國家的軍事、國防、政治、經濟與國計民生。


當代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外流,而且是自己花費如此巨大的經濟成本,觸目驚心之外,全國科研體系、國內期刊都要行動起來,保衛我們的核心戰略資源!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本文參考:1)光明日報:中國何時能有核心期刊?

2)北京工業大學劉彩娥研究員: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3)施一公在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三屆年會上的演講稿

<strong>注:本文來源丨未名讀書牛、科獎中心<strong>,感謝原作者。

<strong>實際情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施一公:我們的SCI論文給誰看?實際上都在免費為西方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