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現在網絡上流傳一句話,說一個人“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靠才華”,這句話,形容這位清華女學霸可是再恰當不過了!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瑞典國立生命科學實驗室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的獲獎短文也於當天同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萬蕊雪是90後,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後來師從著名生命科學家施一公。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萬蕊雪被施一公委以重任,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我當時才二年級,不知道是什麼讓施老師如此相信我,交給我了這麼重要的課題,但這份信任對我有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放開膽子去做。”萬蕊雪說。而施一公曾直言:“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青年科學家獎是一項全球範圍的獎項,由《科學》雜誌、美國科學促進會、瑞典國立生命科學實驗室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發起。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來自全世界的申報者中遴選出4位在各自領域最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萬蕊雪的獲獎短文“A key component of gene expression, revealed-High resolution microscopy sheds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spliceosome”也於11月23日同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vivid燻弟:今年3月份我們班主任就和我們放了一個清華大學年度人物頒獎視頻看到了這位小姐姐!當時就覺得真的女神!!!!!@熊貓文靜又美麗:巾幗不讓鬚眉,偶像!@3127wo:想成為這樣的姑娘@浮燈遠山:她好優秀啊@阿寫要努力衝吖:需要上熱搜的應該是這種女神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七篇Science+兩篇Cell!她是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

據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ICSB)官方平臺介紹,這是清華校友第四次獲得該獎↓↓↓

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1級的時松海和1996級的顏寧曾於2001年和2005年分別因其博士期間的研究獲得該獎的前身 “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Award)全球大獎和北美地區獎,他們兩位現在都是生命科學領域內的著名教授。而2013年第一屆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中,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2級的洪暐哲(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教授),也因其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獲獎。

萬蕊雪是近兩年來清華大學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主要專注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相關領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七篇發表於Science,兩篇發表於Cell )。

2016年,還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萬蕊雪曾入選中國科協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她也曾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等獎項。

萬蕊雪曾不止一次說道:“只要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好,就已經很難得了,我覺得我也只是做到了這點而已。”

這樣一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她的成長背後有哪些故事呢?又會給您的孩子、您的學生帶來哪些啟示呢?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我覺得自己笨到家了”

在獲得了從中山大學免試推薦到清華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後,2013年初,萬蕊雪進入了施一公實驗室開展本科畢業設計。

“一開始非常高興,覺得能進施老師實驗室太好啦,”萬蕊雪描述到彼時的場景依舊難掩激動,“但沒多久就感到一種深深的焦慮。”施一公實驗室在清華、甚至在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界都一直以高效率、嚴標準而聞名。“實驗室的節奏之快、效率之高,讓我覺得之前接受的實驗訓練就像過家家一樣。”

萬蕊雪用“笨到家了”來形容那時的自己。一個蛋白提純實驗,師姐7個小時就能做好,但是萬蕊雪從早8點幹到晚8點都做不完,而且提純的產量和質量都要差得多。與之而來的是深深的自我懷疑。

“但是懷疑也沒用啊,只能多努力;我怕不能留在這個實驗室裡。”一句如此樸素的話,背後是她堅持每天早8點到實驗室,次日凌晨才離開,平均一天工作14小時以上的生活整整堅持了4個月,中間一共只休息了3天。

進入博士一年級,儘管課業繁重,但還要去其他實驗室輪轉訓練,萬蕊雪把晚上和週末的時間全部利用了起來。“覺得自己笨到家了,最開始三個月幾乎每新學一個實驗都會失敗。”萬蕊雪的解決辦法是勤奮加細緻,她把心裡的沮喪放在一邊,拿出超人的耐心一個個去摳可能影響結果的細節,最終攻克了許多難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最終留在了施一公課題組。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萬蕊雪與導師施一公院士合影。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博二開始做世界級難題”

2014年,萬蕊雪進入直博二年級,正趕上冷凍電鏡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結構生物學領域可能因此而發生重大變革。面對重要的研究機遇,導師建議她做“剪接體結構與分子機理的研究”,她開始獨自承擔酵母剪接體提取的工作。

面對這樣一個世界級難題,課題組內也缺乏經驗借鑑,但是萬蕊雪沒有被直接嚇退,“來不及擔心自己的能力,感覺無比興奮,就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這也許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每一週,有三天萬蕊雪都要往返於清華和位於北京昌平區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她只能去其他實驗室學習相關經驗。但是,“在別的實驗室明明很順利的實驗, 回來自己重複卻總出問題。”萬蕊雪總結了一個“六遍定律”,意思是一個實驗失敗5次都沒事,也許做到第6次就成功了。但是“6”這個數字都只能是她的美好願望,失敗的次數遠比6大得多。

“做夢都想把實驗做出來”是她那段時間的真實寫照,“做夢都想在Western Blot(蛋白質印跡法)上看到一條陽極條帶,結果有一天真的看到了,激動得不行,然後一睜眼,看到的是宿舍的天花板……”

萬蕊雪所做的工作看似離日常生活很遠,這無疑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問題,也對未來臨床醫學中擬定某些頑疾的根本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初中時剛剛接觸生物的萬蕊雪,大概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條路上走得這麼遠。但她正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對生物學科的熱愛,有一次,家裡親人患病,萬蕊雪聽說“基因工程”可能會是未來解決這些疾病的方法,這更加堅定了她學習生物學的決心,希望能夠做一個“有用的人”。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從與對手賽跑到與自己賽跑

三年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六篇第一作者文章,這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可能在別人眼裡我發了很多文章,有人覺得這個工作做出來了,心血沒有白費;也有人認為你是因為老師好,才發了那麼多文章。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這不是我所收穫的財富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喜歡做這件事情,然後把它做成了!”

帶著這份從未褪去的熱愛,萬蕊雪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著。與她一同奔跑的,除了齊心協力的實驗室同學,還有來自國內外其他頂級實驗室的同行。

這種學術上的競爭一直保持著你追我趕的趨勢,縱使獲得了不少榮譽,萬蕊雪也絲毫不敢放鬆。她坦言,頂尖實驗室間的競爭壓力確實非常大,但正如她所堅持的,科研本身就是她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即使有時遇到挫折,卻並不會因此而感到枯燥崩潰。至於文章的發表,她認為時間先後固然重要,但並不應把所有關注點都放在這個上面,研究結果所能說明的問題、所能揭示的奧秘,才是最有意思的。

在萬蕊雪眼裡,這種對科學的追求才是“有意義的事情”,隨著研究項目的不斷深入,也許未來某一天能夠成為改變人類命運的關鍵。因此,儘管跑道上的選手眾多,但她知道,在這場超長的馬拉松裡,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萬蕊雪在使用電鏡進行觀察。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實驗室外的小女生

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收集電鏡數據時,為了保證數據質量和收集效率,課題組幾個同學決定24小時輪班,萬蕊雪主動承擔了半夜的工作,每3小時僅有5分鐘的電鏡相機校正時間可以上洗手間。

故事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他時候,萬蕊雪每天還是會在實驗室待到晚上,從未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負擔。

“我的堅持是因為不想辜負自己與實驗室同學辛苦的結晶,更不想辜負導師對我的培養和信任。”她不希望外人把科研看做是一種艱辛的高強度工作,她覺得這就跟其他人將空閒時間用於看書、娛樂一樣,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科研就是她追求快樂、追求夢想的方式。

實驗室外,萬蕊雪不僅有著充實的生活,也有著和許多女生一樣的煩惱。每當說到萬蕊雪,可能許多人對她的印象都是學霸,那科研之外的她是什麼樣子呢?

“我超愛吃,不管是什麼好像都愛吃”,說起美食,萬蕊雪像說起科研一樣兩眼放光,“我只要聽說哪裡開了什麼好吃的店,就很想去嘗一嘗”。

因為愛吃,萬蕊雪說自己從小就胖,她曾經憑著毅力3個月就減掉了20斤,“減肥以後真的像發現了新大陸”,說起減肥的成果,萬蕊雪笑得非常開心,“不過,科研之外我還是最愛吃,運動嘛,感覺需要一口氣才能堅持”。

施一公: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獲得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女神萬蕊雪,帶給我們的那些“力量”

夢想的力量:科研不苦,因為這就是她追求快樂、追求夢想的方式

讀到這裡,不妨問問你的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當大人們習慣於把目光鎖定在成績、名校等這些“焦點”問題上時,卻往往忽視了“夢想”對於孩子成長的力量。

夢想是什麼?其實,夢想就是一個人想做什麼,想成就什麼。作家布朗森,曾花兩年的時間跟蹤觀察數十人的日常生活,寫成了一本《這輩子,你想做什麼》的書。

夢想與目標是人們行動的指南針。沒有了夢想與目標,我們的熱情就無的放矢,無處可依。有了夢想與目標,我們的人生才有鬥志,才能開發我們的潛能。

人,總是要有夢想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在自己的心靈中撒一粒夢想的種子,然後小心地呵護,給它澆水鬆土,然後,讓夢想的種子萌芽,然後不斷地成長,直到開花結果。

堅持的力量:自認為“笨到家”的萬蕊雪,是“堅持”讓她攻克許多難關

“堅持”是萬蕊雪科研路上出現的高頻詞彙,比如她曾經“堅持每天早8點到實驗室,次日凌晨才離開,平均一天工作14小時以上的生活整整堅持了4個月,中間一共只休息了3天。”

堅持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很多時候我們失敗不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足,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毅力不夠,如果有強大的毅力的話,就是能力弱點,也照樣成功。

告訴孩子:

學習上遇到困難,堅持一下;

生活中遇到挫折,堅持一下;

工作中遇到難題,堅持一下;

……

如果人生能多“堅持”這麼幾下,一定會別有一番天地。

熱愛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喜歡做這件事情,然後把它做成了!”

一個女生,在科研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靠的是什麼?當然,她有夢想、她很堅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對這份事業的“熱愛”。有了這份喜愛,夢想是甜蜜的,堅持也是幸福的。不然的話,我們可以想想,一個人每天從事自己厭惡的工作,如何會取得傲人的成績呢?

當下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去“熱愛”,他們有的是熱情、有的是衝勁,但是遺憾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幫助他們儘快找到自己的“熱愛”,併為之付出青春和熱血。

很多時候,我們的動力來源簡單得像一杯沸騰的老酒,翻滾著,源源不斷地噴撒著熱氣,沸到了別人,也感動了自己,這,就是熱愛的力量。

很難說,一個人的熱愛可以達到什麼程度,然而,當一個人熱愛一件事物,就必然會選擇這個事物,並將事情做好,會產生慾望,將事情做得更好。

來源:中國教育報。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會及時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