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誰也沒想到,2020年的春節,是如此的冷清。看著播報的數據,我們都很揪心……

此刻奮鬥在一線的英雄們,披星戴月,日以繼夜。


正如鍾老所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相信武漢一定能挺過去,贏得最後的勝利。


疫情結束後,我想為熱乾麵、豆皮、燒麥等等這些武漢伢引以為傲的“過早”美食,去一次武漢!


熱乾麵,武漢的“過早”代表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一份熱乾麵,最能體現武漢伢的“過早”文化。

早晨經過檔口,一句“老闆,二兩熱乾麵,搞快跌”,

老闆從下面到端你手裡,絕不超過1分鐘。

端著吃、坐著吃、蹲著吃、跑著吃,武漢伢才不講究。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長江漢水將武漢分割成三鎮,三鎮人的活動形式自有不同,但在每天早上,大家都是從一句“Niá過早了冇?”開始這一天。

蔡瀾把武漢稱為“早餐之都”,武漢人心裡並不受用。這樣文質彬彬的形容,不是武漢人的性格。武漢人管吃早餐叫作“過早”。平時只出現在節日和生日中的“過”字,用在這裡,顯得既重視又隨意。人們對過早時間從不清晰劃線,睡好後的第一餐,都可稱為“過早”。

至於過早的種類,一個月不重樣絕對是保守說法。粗暴分類一下: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沒有豆皮的豆皮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豆皮其實算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早點,豆、皮、餡,就連形狀都有硬性標準。豆皮作為武漢八大名點之一,做它的館子,遍佈武漢三鎮,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面窩,武漢“甜甜圈”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作為武漢“過早”的“槓把子”,只要有面窩攤子,就會有一圈圍著等吃。別管武漢伢“過早”不重樣,面窩總有地位在,畢竟它是湖北人從小吃到大的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易炸體質” 汽水包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老武漢最傳統的兩個口味,香菇糯米包,糯米與香菇口感細膩;正宗苕粉餡,包子皮外頭香酥脆口,餡料鬆軟透氣。它和生煎包略有不同,生煎包加的是水,而汽水包加的是麵粉水。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撞臉銅鑼燒的米粑粑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武漢的路邊,都會有人推著大車賣米粑粑。因為是成對出賣,因此叫“對粑”,而小孩則叫它“粑粑”。它是武漢很傳統的早點,看造型更像是沒有夾心的銅鑼燒。




夾著油餅吃的燒麥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糯米、肉粒、香菇……吃起來夠鮮嫩,入口瞬間還帶有濃郁的胡椒味。高湯濃郁入味,加以每一口的皮薄軟嫩,不好吃才怪。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一口入魂的糊米酒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米釀入口溫柔得不行,既有酒的香,亦有淡淡的米香,

配上黏糊的糯米圓子,醉人又飽腹,是不少人的心頭好。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魚糊湯粉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早餐固然不能少了魚。鮮活的小魚加上稻米熬出的米粉,撒上小蔥、蝦皮、胡椒蔥花辣蘿蔔,用油條蘸上。武漢的“過早”,沒有比這個更鮮的。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加上一兩根油條泡起,是不是有一種現在立馬就想吃的衝動?




鴨脖,武漢夜宵C位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武漢鴨脖的辣,有五彩斑斕的解答。撒鹽加醬,香辣、麻辣、鹹辣、甜辣,從你的心到胃,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等疫情結束,我想去一次武漢



武漢,其實是一座赫赫有名的小吃之都,因為疫情,這座城市暫時蒙上了一層迷霧。


希望武漢早日勝利,讓熱愛這座城市的人兒,能再去武漢大吃一頓!


你最想吃武漢的哪一款小食呢?

(在評論下方留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